郭士清,庄 宇,颜兵兵
(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于成果导向与课程地图理念的高校课程规划探究
郭士清,庄宇,颜兵兵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是通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活动实施来实现的。针对高校“如何规划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如何落实”“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对台湾课程地图概念的理解,对高校课程体系规划与课程地图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成果导向课程规划模式,对其内涵及规划过程进行了说明,给出了高校课程地图设计实例,以此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高校合理规划课程实现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课程地图;课程规划;核心能力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1]。“培养什么人”,主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教育目标,即校、院、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如何培养人”,主要涉及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其核心是教育的过程,即学校通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方法以及考核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与实施回答“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从教学质量管理的角度,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关键问题:培养目标是如何制定的?课程体系是如何规划的?培养目标是怎样得到落实的?上述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探究。
一、国内高校课程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课程规划存在问题如下:
(1)国内高校课程规划一般都按学科范畴设计,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艰深理论的传授,忽视人文知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2],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脱节,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3];
(2)课程规划缺乏完整的“导引目标”,课程科目间的逻辑顺序不合理与衔接不当,造成纵向知识不连贯,横向知识不统一,或重叠、或疏漏等问题;
(3)各课程间鲜有对话机制,各专业已有课程架构,但架构、呈现方式不一,难以进行跨领域学习;
(4)缺乏外部评价机制,大学的课程规划常被认为是教师学术自主的范围,课程的规划仅限于教师的专长,缺乏外部的评价机制给予适当的建议,因此,教师的授课内容与院、系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有差距,规划课程的质量有待提升;
(5)课程规划与其他领域的学科整合不足,虽然目前大学允许跨系选修课程,但常流于点缀性质,学生无法学习到完整的知识。
二、成果导向课程规划模式
(一)基本理念
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W.G.)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核心能力)开展,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把焦点聚在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而不是学校、教师“教了哪些知识”,课程设置回归到培养学生能“带走”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课程要求,学生的分数。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课程发展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众多教育界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被公认为“追求教育卓越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值得借鉴的教育改革理念”[4],影响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在大学课程革新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台湾,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改革首先在医学教育领域推行,重视临床成果(Outcome)导向,强调学生能力(Competency)表现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之后,成果导向课程改革模式推广到台湾各高校,其中,以中原大学和逢甲大学较为成熟。2004年台湾推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制定了“9项基本教学核心指标”,要求参与该计划的高校在此基础上明确制定可操作的学生核心能力指标,确保就业竞争力。
时至今日,国外高校基于对“成果”的不同理解,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如:美国ABET开发了EC2000双循环模式、台湾逢甲大学开发了成果导向持续改善的双回圈课程规划与管理模式、台湾中原大学开发了能力地图(C-Map)模式等。
课程地图的概念首先由Housman提出,由Eisenberg率先引进到课程规划过程中。课程地图的基本概念是以课程规划指引学生就业与发展方向,起到路标指向的作用,展示课程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5]。近年来课程地图在台湾各高校得到迅速推广,由于对课程地图概念的不同理解,台湾参与“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院校均开发了不同形式的课程地图[6]。
(二)成果导向课程规划模式
多年来我国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一直受到学科理论及办学条件的影响,知识结构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很少考虑需求(学生需求和国家、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脱节。成果导向教育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学生的能力指标(毕业要求),再由能力指标决定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地图。基于上述理念,本文提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规划模式,该模式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成果导向课程规划原理
(三)成果导向课程规划模式的内涵
1.培养目标的拟定“培养目标”是指学生“毕业后三到五年”应取得的专业或职业成就。培养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终点。培养方案的制订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课程体系,是构成培养方案的三大主体。培养目标的制定要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开始,内外需求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要与内外需求相适应[7]。其中,内部需求为学校的办法定位、办学思路及教学主体的需求等;外部需求(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培养方案制定只考虑内部需求,而忽视了外部需求。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具体,避免空泛,要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2.学生核心能力/能力指标的拟定核心能力衍生于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具有)的职业与专业成就的能力与知识,即面对未来社会环境与就业应具有的关键、必要的知识、技术、态度、价值观和人格。核心能力分为一般能力(Generic Competencies)与学科专业能力(Special Competencies)。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项工作都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例如:分析与综合理解、学习与解决问题、知识应用、随机应变、信息管理、自主工作、团队合作、组织计划、口头与书面沟通等能力。专业能力是从事专业工作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核心能力/能力指标的拟定可参照ABET EC2000能力标准、CDIO教学能力大纲等。
(四)规划课程体系
校、院、系订立的核心能力,其实仅为能力本位教育的起点,而核心能力指标是否能在课程规划、单元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落实,才是教育是否达到预期成效的关键。大学规划课程时应以学生核心能力、能力指标为核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来规划、调整课程,这是大学课程革新最艰难的阶段。
大学课程规划应按“自顶向下”原则来规划课程,按照校、院、系、教师的次序由上到下进行规划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校级课程规划着重培养学生的“软能力”,规划通识课程、素质课程,院级规划专业平台课,系规划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规划单元课程内容。规划的课程要符合专业特色、人文关怀、产业发展、及学生能力需求,从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际能力及人文素养。课程体系规划过程如下:
1.规划课程体系结构学校规划的课程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及未来就业方向。因此,为落实校、院、系的培养目标,学校有必要从课程结构的角度规划出可以有系统引导学生修课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学的课程规划可从培养学生广泛基础知识的“广度课程群”以及建立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群”两个维度进行规划课程体系结构。我校本科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广度课程群包括:文理通识课程群、学科通识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专长领域课程群。
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是指适应某职业领域或行业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集合,旨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夯实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是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起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专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的集合。专业核心课程群中课程的规划应考虑学生的广泛就业、转换职业、多元发展需求。
专长领域课程群:针对学生毕业的职业去向所开设的课程集合,以满足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需求。
2.规划单元课程规划完课程结构后,公共教学中心、专业教学委员会将规划单元课程,规划单元课程时要遵循“纵向课程体系连贯、横向课程内容统一”的原则,强化核心能力、能力指标与课程的关联,认真分析所设置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课程与能力关联矩阵表[8],如表1所示。通过矩阵表可以清晰看出设置课程与能为培养间的“多不多,少不少”关系,处理好一种能力将由几门课程来培养的问题,必要时应以核心能力、能力指标培养为基础整合课程。
表1 核心能力与课程对应关系
3.单元课程设计核心能力指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是实现核心能力的支撑。编写教学大纲时,首先应明确本门课程对哪几条核心能力指标有贡献,然后在兼顾知识完整性前提下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最终确定教学时数。单元课程内容规划时应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以够用为度,达成某几条核心能力指标为主线,形成课程串(纵向)和课程群(横向),这样,使学生总体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系统化,满足了加强实践教学、压缩理论教学的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需求。
三、高校课程地图的构建
就读的专业毕业后有什么出路,该学什么课,学到了什么能力?是许多大学生修课的疑问,“课程地图”能替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一) 何谓“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的英文为“Curriculum Mapping”,Curriculum 的中文含义为学校或专业的全部课程(具体课程英文一般用Course),也可指国内的课程体系。Mapping 的名词为“地图”“绘图”之意,也可为动词“绘制”地图。因此,“Curriculum Mapping”应是指课程体系或全校课程在内的课程地图[9]。
本文基于对台湾高校课程地图的研究,对高校课程地图概念阐述如下:课程地图是以课程规划指引学生未来升学与就业的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依据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兴趣,按地图从学校开设的通识与专业课程中,规划出大学四年最佳的修课学习路径。同时,课程地图应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课程地图所涉课程应支撑培养目标,发挥课程地图指导课程开设的目的。
图2 课程结构图
(二) “课程地图”的功能
(1)指引学习:依据学生的学术专长、学习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化,指引学生规划大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路径。
(2)连贯课程:通过课程地图可清楚看出规划课程间的横向与纵向关系,使课程系统地呈现出来。
(3)检查课程:通过课程地图教师能够明确所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习成果要求来更好地组织教学;课程地图能够帮助课程管理者决策应开设哪些课程,为整合课程提供帮助;课程地图能够满足课程评估人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估的需要,通过课程地图,课程评价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体系,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图3为我校机械卓越工程师部分课程地图。通过这张图,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出所学课程的重要性,为学好这门课程做好准备;通过这张图,关联课程间的授课教师通过互相沟通,避免授课内容的遗漏或重复;通过这张图,课程管理者清晰地看出开设课程情况,进而合理地安排课程。
课程地图的构建应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完成,才能发挥课程地图促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达成一致的作用。
图3 机械卓越工程师课程地图
四、结语
面对目前高等教育“普及化”、“市场化”的取向,大学普遍要求毕业生须具备专业知识、通识素养,应用外语、处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良好学习与关怀社会的态度、较好的品格、国际视野观、创造力等,才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并在职场上具有竞争力。在这样的教育愿景下,如要培育学生毕业时成功地具备上述“核心能力”,大学课程必需在根本上进行改革。因此如何规划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大院校关注的焦点。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可借签之路,期望通过成果导向课程规划模式的原理、内涵及课程体系规划过程与课程地图的说明,为更多大学在规划课程时提供参考,达到教学与就业双贏、“学用合一”的效果。
(责任编辑:徐建平)
参考文献:
[1]张兴国.大学教育应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11.
[2]李宝富,周昕.美国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与教育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1,5(6):61-63.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5.
[4]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1.
[5]刘丽珍,王函石,宋巍,等.结合课程地图与课程群建设,强化智能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19):23-24.
[6]吴国瑞,田秀萍,杨正宏.课程地图规划建置之探讨.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J].2011,9(3):2-4.
[7]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8]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31-33.
[9]巩建闽,萧蓓蕾.台湾高校课程地图对大陆课程地图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5):105-109.
University Curriculum Planning Exploration based on Concepts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Mapping
GUO Shi-qing,ZHUANG Yu,YAN Bing-b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Cultivation of talents with core competences is the key of re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activities,the core competences can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how to plan the curriculum system","how to implem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ore competences","students how to carry out academic plans and career plans”,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mapping is discussed deeply based on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mapping in Taiwan. For developing university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training th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the planning pattern of outcome-based curriculum is proposed,the connotation and program process are explained .The curriculum mapping example is give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aise ways to solve problem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planning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outcome-based;curriculum mapping;curriculum planning;core competences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卓越工程师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GBC1213129);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KA2013-026)。
收稿日期:2015-11-03修稿日期:2015-11-27
作者简介:郭士清(1973-),男,黑龙江双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1-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