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巧打磨——由一节“优课”反思教材处理策略

2016-04-08 01:21李维波浙江省慈溪中学浙江慈溪315300
化学教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优课课堂教学

李维波(浙江省慈溪中学 浙江慈溪 315300)



精雕细琢巧打磨——由一节“优课”反思教材处理策略

李维波
(浙江省慈溪中学浙江慈溪315300)

摘要:文章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第一课时)”为例,反思教材处理,提出以尊重教材根本,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教材加工的策略,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打磨;教材处理;课堂教学

教材处理是指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教材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过程。一堂课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处理是否恰当。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浙江省优课评比,课题是苏教版化学2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千锤百炼”,引发了笔者对教材处理的思考。

一、充分尊重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表、每一个实验都有其重要的教学价值。进行教材处理时,首先要尊重教材、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

[案例1]课本“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判断如下,四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1)镁条燃烧,(2)高温煅烧石灰石,(3)氧化钙和水反应,(4)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笔者原认为,让学生多学会判断几个反应,才足以应付考试,于是又补充两个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但在试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补充的两个反应根本讨论不出结果,课堂气氛一度陷入低谷。

[反思]仔细研究课本,笔者发现,教材的意图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来判断反应的类型,补充的这两个反应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毫无经验可借鉴,自然无从下手。所以,这两个补充反应属于画蛇添足,根本多余。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有句名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材的内容的选取是众多教育专家经过反复考量的,所以我们处理教材的前提是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过程。我们不能一味以考试为目的,认为教材的内容太简单而任意拔高教材内容;或者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动不动就讨论,严重脱离教材。我们要科学理解教材,充分尊重教材,方能驾驭教材,为我所用。

二、合理加工教材

尊重教材并不意味着必须“照本宣科”,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合理加工教材,使得教学设计最优化。

1.取代——替换教材原有素材

[案例2]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2中,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在烧杯中混合反应,感受混合物的温度变化。由于是敞口装置,笔者在实验准备过程中,一度被产生的氨气刺激得咳嗽不断。

[反思]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反应中热量的变化,并不要求研究产物的性质。教材中的这个实验不够绿色环保,对学生的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资料查阅,笔者将实验修改如下:向塑料袋中加入约2药匙氢氧化钡晶体,再加入约1药匙氯化铵晶体,迅速扎紧口袋,用手在塑料袋外轻轻揉搓反应物,使之充分混合,感受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课本中的原实验被取代后,并没有改变教学目的,反而能使教室环境更洁净,是一次成功的取代操作。用其它素材取代教材内容时,必须要能承载课本素材的教学任务,还要有其特有的优越性,否则就没有替换的必要,容易弄巧成拙。

2.加成——增加教材部分内容

[案例3]课本“交流与讨论”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学生判断出现困难,教学设计突现断层。由于该反应是中学阶段经典反应,弃之不用显然不行。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又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如何突破,成为难点。

[反思]为突破这个难点,笔者经过反复思考,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将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大试管中混合,请学生感受这个反应的热量变化。由于学生用手感觉不到温度变化,从而想到借助测量仪器来测温。教师介绍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并邀请学生一起使用温度传感器,来完成对这个反应的测温工作,最终得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的结论。这个演示实验的增加,不仅顺利落实了教学知识目标,而且将现代仪器应用于实验,使学生认识化学实验中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增加教学内容时,必须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对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就会成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累赘。

3.重整——调整教材内容顺序

[案例4]本单元教材的内容是:①能量转化的实例;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③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④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⑥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⑦从物质能量差异分析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于本节课的主题,①②③④⑦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的,⑤⑥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的。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跳跃性比较大。

[反思]笔者通过反复研读教材,决定打破原有的教材顺序,重新进行编排:①能量转化的实例;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③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④认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从物质能量差异分析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⑥初步认识热化学方程式,将“热化学方程式的深入学习”和“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原因”放在第二课时。这样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能力。对教材进行重整时,必须要熟悉教材内容,厘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才能庖丁解牛,否则容易使教学设计线索不清,陷入混乱。

4.还原——回归教材所需情境

[案例5]课本开篇用简明的文字,说明了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变化,同时有能量变化,并指出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如何让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更形象?如何让本节课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拉开序幕?

[反思]笔者反复寻求素材,为了突出化学反应在能量转化中的重要地位,做了以下尝试。首先展示能源革命的图片,介绍能源革命的重大意义,然后引入氢能这种新能源,引导学生分析氢能源的突出优点,最后介绍青岛四方的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通过以上情境,学生发现同样是化学反应H2+O2→H2O,可以实现不同的能量转化方式,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化学反应不仅可以制备新物质,在能量转化方面也有重要地位这个主题。通过还原鲜活的情景,转化了教材中相对枯燥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彰显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落实了教学的情感目标。还原教材所需情境时,尽可能选取正面素材,以展示出化学的独特魅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反之容易使学生滋生对化学的恐惧感和厌恶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展开。

5.分解——分解教材教学难点

[案例6]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初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材中先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再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是本节课难点之一,教学中常常出现“老师讲的清清楚楚,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场景。

[反思]如何化解难点,让学生自主发现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基本书写规则?笔者尝试通过三组比较,把“直接告知”转为“体会感悟”。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比较不同的化学方程式,得出了结论,使知识的获取变得主动。要化解教材的难点,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设计阶梯式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起点,使得学生的思维随着一个个问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制高点。

教材的处理策略远不止此,我们要精雕细琢巧打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尊重教材、科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加工,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处理好教材,才能构建化学优质课堂,才能打磨出学生真正喜欢听到的优课。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莫为浮云遮望眼—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材资源使用的再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9):46-48

[2]王保强.化学教学内容处理的有效途径[J].化学教学,2012,(9):15-16

[3]夏立先.浅谈中学化学教材处理艺术[J].化学教育,2003,(10):14-15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0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优课课堂教学
A party (Checkout time & Writing time)(部级优课)
跳吧!跳吧!(部级优课)
Going to school(部级优课)
Summer is coming.(部级优课)
物种的多样性(部级优课)
里程表(部级优课)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