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6-04-08 06:47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柳艳秋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易知轨迹定义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柳艳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柳艳秋

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直在摸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评讲,让学生“动”起来.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尽如人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现以一堂试卷讲评课中的几个片段为例,就个人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简单题目简单讲

每套试题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基础题目,对于这些基础题目的讲评可以简略地讲,甚至让学生来讲,以达到课堂提速增效.

片段1数列{an}满足a1=2,且对任意的m,n∈N*,都有则a3=_____;{an}的前n项和Sn=_____.

师:哪位同学能来讲一下这道题目的解法?

师:方法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但是老师还是在思考几个问题,生1的解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生2:赋值法、构造法、一般化特殊的思想方法.

师:本题作为填空题,方法是否最简?

生众:沉默……

师:不要忘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即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哪个函数具有这样的性质?

生3:(恍然大悟)指数函数.

师:底数是几?

生3:a1=2,……

二、从思路的寻找上多下功夫

某些问题学生可能一看就明白,也大致清楚如何入手,但要完全做对,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此类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解题思路的寻找上多下功夫,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片段2点P到图形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图形C的距离,那么平面内到定圆C的距离与到定点A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不可能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直线

师:注意问题问的是“点的轨迹不可能是”,说明有三种是可能的,为什么会有多种可能?

生1:说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多种情况.

生1:点A可能在圆外、在圆内和在圆上.

师:如何确定一点至圆的最短距离?

生2: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圆的交点到点的距离,即为最短距离.

师:好,来看第一种情况:点在圆外.

生1:如图1,连接PC交圆C于点B,据题目条件可知|PB|=|PA|,即|PC|-|PA|=r,符合双曲线的定义,因此点的轨迹可能是双曲线的一支,故选项C正确.

图1

生2:若点A在圆内.如图2,连接CP交圆C于点B,则|PB|即为点P至圆C的最短距离.又|PB|=|PA|,所以|PC|+|PA|=r,满足椭圆的定义,即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故选项B正确.

图2

生3:当点在圆上时,点P到圆C的距离与到点A的距离合二为一,此时的动点轨迹为圆.

师:三种情况讨论完毕,还没有完全排除选项,老师的考虑是否有完善的方面?

生众:沉思……

生4:(兴奋)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点在圆内时,可以与圆心重合,此时点的轨迹为圆.

至此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在易错点处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思考

解题中我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是正确的前奏,对于每次错误,只要能探寻错误的原因,挖掘错误的根源,发现知识能力的薄弱点,找准错因方能对症下药,并加以改进,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片段3在斜△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c,且

(1)求角A;

师展示生5的解答如下.

师:同学们对此是否有异意?

生6:在第(2)问解三角不等式tanC>1时,简单地根据tanC>tan45°就判断为,是错误的,答案是

师:你是如何判断出的?

师:这是本题同学们出错较多之处.最根本的原因错把三角函数当成一次函数来解,这是错误的根源所在.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函数的图像来判断,正切函数在)上满足tanC>1的图像只有.找对病因,选对方法,清除病源是纠错持续长效的关键.

四、从简单特殊情况入手,化解难点

对于一道较难的题目,如何化解难点?有些难题,“难”往往在于形式,只要我们充分认识问题的本质,便可化难为易.

片段4无穷数列P:a1,a2,…,an,…,满足ai∈N*,且ai≤ai+1(i∈N*),对于数列P,记Tk(P)=min{n|an≥k}(k∈N*),其中min{n|an≥k}表示集合{n|an≥k}中最小的数.若Tk(P) =2k-1,求数列P的前n项和.

师:一般地,对于新定义的问题应该怎么做,怎么想?

生7:仔细推敲新定义的内涵,先用特例尝试着理解一下定义的意思.

师:抽象的问题也没什么可怕的,就是特殊化、具体化.

生7:我们任取一个数列P:1,3,4,7,…,尝试着求T1(P)、T2(P)、T3(P)、…

当k=1时,T1(P)=min{n|an≥1},易知a1=1为满足条件的最小数,此时n=1,故T1(P)=1.

当k=2时,T2(P)=min{n|an≥2},易知a2=3为满足条件的最小数,此时n=2,故T2(P)=3.

当k=3时,T3(P)=min{n|an≥3},易知a2=3为满足条件的最小数,此时n=2,故T3(P)=5.

……

师:通过特殊值的验证,我们弄清楚了新定义的内涵.接下来如何处理?

生8:由Tk(P)=2k-1,也先求出几个特殊项来观察规律.易求得T1(P)=1,T2(P)=3,T3(P)=5,T4(P)=7,……

师:如何据此来逆向求数列P?

生8:由T1(P)=1且Tk(P)=min{n|an≥k}得a1≥1.由T2(P)= 3且Tk(P)=min{n|an≥k}得a3≥2,且a2<2.因为ai∈N*,所以a2=1.又因为a1≥1,所以a1=1,即a1=a2=1.同理,由T3(P)=5 且Tk(P)=min{n|an≥k}得a5≥3,且a4<3.所以a4=2.又因为a3≥2,所以a3=2,即a3=a4=2.以此类推a7≥4,且a6<4;…;a2n-1≥n,a2n-2<n;…a2n-1=a2n=n.

师:如何求这个数列的和?

生9:也从简单的情况开始.当n=5时,S5=2(1+2)+3=9;当n=6时,S6=2(1+2+3)=12.当n=7时,S7=2(1+2+3)+4=16;当n=8时,S8=2(1+2+3+4)=20.所以可以得出:当n为奇数时

这个题目是一道新定义的题目,要想解决它必须通过理解定义,转化条件,化难为易.通过取特殊值来认识新定义的特殊情况,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很轻松,学生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课堂要讲的、要强调的、要训练的,基本上达到预期设想,而且还有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高效课堂就要叫学生“动”起来,就要“高效率”“大容量”,而这一切都来自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也是高效课堂中评价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F

猜你喜欢
易知轨迹定义
序列(12+Q)(22+Q)…(n2+Q)中的完全平方数
一个数论函数方程的可解性
轨迹
轨迹
轨迹
从《曲律易知》看民国初年曲学理论的转型
一道高考立体几何题的多维度剖析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