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和延峰
【真题呈现与解析】
例1.(2015·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形象意境。在明确诗歌描写对象(“燕”)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找出所描写的具体形象(“翅”“雨”“泥”),并结合关键词(“湿”“微”“香”)分析其特点,最后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突出画面感。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例2.(2015·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情感主旨。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其内涵特点,进而把握诗人情感。“客路”点出诗人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份,尾联又写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够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思乡之情。
例3。(2015·四川乐山)诗歌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细读全词,品析下阕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语言赏析。我们要抓住关键词语,判断修辞方法,分析描写特点,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运用比喻修辞,“射天狼”运用典故,通过描写弯弓射星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答案】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例4.(2015·山东潍坊)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问题】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表现手法。首先根据表现手法的特点,联系诗词内容,判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类型;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庭树不知人去尽”“还发旧时花”可以看出,作者将人的行为、情感赋予庭树,并与“萧条三两家”对比,用庭树开花反衬梁园荒芜,抒发诗人感慨昔盛今衰的悲痛之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手法。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衷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考点阐释与突破】
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要部分,一般设2-3题,分值在5分左右,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兼顾选择题。
材料选择上,课内外兼备,名篇居多,以唐宋著名诗人和词人的作品为主;作品主题以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离愁别恨、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等居多。
考点设置上,主要有:①感知艺术形象,领悟诗词意境;②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词意境;③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④品析诗词语言;⑤揣摩、鉴赏诗词的写法。
复习应考时,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不但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理解、会运用;对教材上的其他古诗文篇目,也要熟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积累诗词鉴赏知识要点,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通过训练,强化答题规范,培养正确的答题习惯。
【常见题型撷英】
1.(2015·湖北荆门)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江苏苏州)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标题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对岑参诗句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2015·浙江丽水)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l)前两句,“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____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陕西)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山东德州)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
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甘肃武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
7.(2015·湖南长沙)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___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___的情感。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兼备的字词,例如本词“半夜凉初透”一句中的“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________的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描绘出词人____的形象特点。
8.(2015·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山东临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河北)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的景象。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_的景象。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1. (2015·浙江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乌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__________,这从“___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
(2)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成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下列对诗的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人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
B.“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了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
C.“钓船”是诗中虚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
D.“万点”言雨阵之密注。
(2)下列对诗的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B.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这样写的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其更为突出。
C.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D.洞庭湖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这还不够壮观。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皑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把翰林院说成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
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崇敬、赞赏。
C.颈联中诗人告诉他的老师,双井茶的品质是十分优异的。
D.尾联披露了赠茶的根本用意,诗人借着送茶的机会,直接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不如效法范蠡功成身退。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足了势头。
B.颔联中的一个“旧”字,不仅暗示人物的身份起了变化,也寓有点出旧情、唤起反思的用意,为诗篇结语埋下了伏笔。
C.“挥毫百斛泻明珠”一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诗成珠玉在挥毫”,把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刻画得极为传神。
D.这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体现了黄诗的基本风格。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钦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钦歙(ai)乃:拟声词,摇橹声。
(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
渔翁夜宿________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面上写渔翁,实际是写作者自己,那么诗中反映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所蕴含的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的第一句中“__________”二字形容飞来峰和峰顶之塔很高,创设了一种__________的意境。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部分写秦淮夜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无比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之情。
(2)“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用得极妙,请试作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压心茫然”中动词运用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作者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称这首词为“壮词”,试从题材上分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描绘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长安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写得生动形象,请你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1)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传统节日相同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词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常见题型撷英】
1.(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一个“入”字,仿佛江水流人碧空,流人荒漠,流到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2.(1)歌
(2)示例:不恰当。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了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而且,“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A(A项与题干中的例句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牵挂之情)
3.(1)追悠闲自在
(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保持高洁品性的志趣。
4.(1)说明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
(2)“遥招手”者指垂钓儿童(或:小儿)。因为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所以只“遥招手”。
5.(1)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而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人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示例: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6.(1)C(从“不敢叹风尘”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忍心把在外奔波劳累的情况告诉母亲而使她更增担忧,所以并未“承认错误”)
(2)“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忧。
7.(1)愁闷、百无聊赖慷慨激昂
(2)孤独、凄凉消瘦、憔悴
8.(1)“此事”表面上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人合”和“月圆”,实际上是指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对团圆的向往。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内失眠的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9.(1)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
(2)作者的言外之意在于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尚的报国志向。
10.(1)①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②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B(“家书”是指家信,“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信的珍贵)
11.(1)初到此地不识
(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以及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举一反三·新题演练】
1.(1)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创设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示例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示例四:善用关键词。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个“开”字,写出了守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2)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2.(1)示例: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2)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更能突出禅院的寂静。
3.(1)C(“钓船”是诗中实景)
(2)D(诗人认为,洞庭湖气蒸波撼,是极其壮观的景象)
4.(I)D(诗人是借送茶之机委婉劝告,而非“直接劝告”)
(2)D(黄诗的基本风格是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本诗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
5.(1)西岩摇橹(撒网、捕鱼)
(2)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傲的品格以及对独来独往闲适生活的向往,也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
6.(1)运用拟人手法,同时也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盛开之繁密(多)及其娇艳欲滴之美。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通过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也要看到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7.(1)千寻登高望远
(2)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佞的勇气和决心。
8.(1)D(这首诗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而非“晚清”)
(2)“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传神地勾画出秦淮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9.(1)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苦闷、激愤的心情。
10.(1)表达了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之情。
(2)从题材上看,作者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词中看剑、听角声及塞外曲、分牛肉、沙场点兵等场面,都是勇猛雄健的。
11.(1)“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
(2)这两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哀愁的沉重。
12.(1)B(A项,“山坡羊”是曲牌名;C项,侧面描写战争;D项,这首曲是为凭吊潼关古迹而作)
(2)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以“聚”形容潼关处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突出潼关的险要。
13.(I)C(从“密州上元”中可以看出,本词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A项,重阳节;B项,中秋节;C项,元宵节;D项,春节)
(2)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很难见到,眼前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
(3)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14.(1)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终究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呜叫声。
(2)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