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类试题的分类及解答技巧

2016-04-07 18:22彭子轩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5年3期
关键词:所学观点试题

彭子轩

探究类试题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类试题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与发现并形成自己认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在这里,读懂是前提,获取是关键,利用是目的。具体的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细心审题,明确题意。审题时,首先要注意问题的基本结构、要求范围,包括时间、空间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语,如“试述”“简述”“概述”“阐述”“指出”“简答”等,以确定问题的指向和具体要求,围绕设问,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罗列,每点点到即可;如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评析”“你认为”等提示语的题目,可依据史实,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对某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对有“比较”“对比”“区别”“相似”“有何异同”等提示语的题目,可运用类比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结合点。探究类试题的设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我们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

第三步:发散思维,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作答。

第四步: 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一、材料型

本题型通过呈现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主要是文字史料,所呈现的史料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考查学生归纳、分析、整合、比较的能力。解答时,学生首先要明确材料与所设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提取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示例】(2015·河北)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七艘2000吨以上的战舰,雄踞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六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极大倾斜。

材料二 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甲午海战的关键一役。这场海战失败的教训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过去如此,今天更是如此。必须尽早尽快把我军武器装备搞先进、搞强大。在有虎狼环伺周边的情况下,抓紧此事更是毋庸置疑、刻不容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武儒海《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的教训——甲午黄海海战舰艇对比与启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就吸取了这一教训,请举一例说明。

(2)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日趋现代化的今天,材料二认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仍然要吸取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1)武器装备发展停滞。示例一:海军装备了核潜艇。示例二:空军装备了各种型号的飞机。示例三:导弹部队装备了各种型号的导弹。(2)答案一:认同。因为:黄海海战的教训深刻;中国周边的形势不稳定;中国军队的装备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周边一些国家的军队装备不断更新等。这些说明今天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不能停滞。答案二:不认同。因为:黄海海战的教训已经吸取;中国周边和平趋势没有改变;当今中国军队的装备使周边的一些国家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当前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武器装备建设要量力而行等。这些说明今天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可以暂停。

【解题技巧】本题属于材料型探究类试题,考查的是中国军队建设方面的内容。本题第(1)问的答案需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先认真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语句“永远不要忽视发展武器装备”,然后简单归纳概括即可。回答第(2)问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进行多角度的论证,最后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解答第(2)问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材料中的主流观点是什么,然后找出论据。

二、图表与文字材料混合型

【示例】(2015·四川资阳)美国是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美国历史,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影视学史】影视纪录片能生动地再现特定的历史。

《大国崛起》在讲述“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时出现了图6所示的精彩镜头。

(1)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诞生的文件名称和“这个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

【名言析史】名言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

(2)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子裂开”问题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

【图表证史】图表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图7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图7

(3)在图7中找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相同原因。

【以史为鉴】

(4)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独立宣言》。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2)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或两种制度的矛盾)。战争。(3)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或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相同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制定适时的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积极拓展世界市场。(4)建议:坚定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endprint

【解题技巧】本题属于图片与文字材料混合型的探究类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和图片,然后依托所学,进行答题。本题是从不同角度感知美国历史的探究题。第(1)问,根据图片我们可以判断出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再结合材料中“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这个国家是美国,最后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林肯的演讲即可判断出此问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再根据设问,找到本题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和解决的方式”,最后依据所学,条理作答。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图表和归纳概括共同点的能力。第(4)问,这种题目一定要结合材料和问题要表达的中心议题来发挥。

三、主题活动型

(一)单一主题活动型

本类试题只有一个主题,具有主题鲜明、中心明确的特点,只要明白主题,然后依据、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

【示例】(2015·福建漳州)探究问题。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展开的探究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中的相关提问。

探究主题中国与世界

探究过程宗教传入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法,后在洛阳建造了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1)汉代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是哪个宗教

制度输出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等带回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日本仿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哪一场改革

科技交流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也促进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的传播(3)请写出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

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中国正积极融入其中(4)现代生物工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探究结果(5)“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结合以上探究,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佛教。(2)大化改新。(3)上海轮船招商局。(4)袁隆平。(5)中国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吸收外来先进经济文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是推动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

【解题技巧】本题主题鲜明,即“中国与世界”,用四则史料纵向叙述历史的发展进程,来证明主题的落脚点“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第(1)问,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西域求法”“建造白马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白马寺是佛教寺庙。第(2)问,“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隋唐先进的制度,他们给日本最深远的影响是促使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第(3)问,材料主要阐述了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解答时注意时间“1873年”,这表明洋务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兴办民用企业,开始由“求强”向“求富”过渡。而要回答的是“李鸿章在上海兴办的民用企业的名称”,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是上海轮船招商局。第(4)问,只要抓住关键信息“杂交水稻之父”即可解答。通过解决前四问,可知道,世界影响中国,同时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就很容易理解和解答第(5)问,证实“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观点。

(二)混合主题活动型

本类试题是通过图片、文字材料设计几个相关的主题,开展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综合性强,通过图文材料或生活实际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示例】(2015·江苏盐城)近年来,中国周边形势日益严峻,军事评论家张召忠在《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一文中就这样指出,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对历史上的国家结盟进行回顾反思,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主题一 结盟与对抗

图1 图2

(1)图1中对峙的双方是在什么性质的集团里?它们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

(2)在图2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主题二 合作与发展

图3 图4 图5

(3)哪次会议决定成立图3中的国际组织?图4中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5中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主题三 风险与机遇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提出的中国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的观点?试结合本试题引言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一战。(2)斯大林格勒战役。(3)雅尔塔会议;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封堵,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潜在挑战和威胁,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必然会打破封堵,挑战美国;②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所以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产生威胁。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发展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②尽管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库,但中国的核武器的使用原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中国的崛起不会对美国产生威胁。endprint

【解题技巧】本题设计了三个主题“结盟与对抗”“合作与发展”和“风险与机遇”,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各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和归纳,要求学生既要结合教材寻找相关历史知识,找准分析问题的角度,也要发散思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多方面分析。第(1)问,要准确理解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图1中的“英国(核心)、法、俄”“德国(核心)、意、奥”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而这两大集团成立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抢夺殖民地,因此可知其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随着他们之间争夺矛盾的激化,最后导致了一战。第(2)问,根据图2中的“轴心国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可知这场战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第(3)问,观察图3、图4、图5可知它们是三大国际组织标识图,然后根据标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决本问题。第(4)问,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同意就列举史实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反之亦然。

四、观点阐述型

此类试题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进行问题探究,或给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

【示例】(2014·河北)探究问题。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派尔认为:“国际舞台上谁独占鳌头,日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跟谁结盟:1902年到1922年追随英国,1936年到1945年追随德国,1952年起则紧跟美国。”这其实点出了日本百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其实用主义立场。

材料二 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进程。2009年,日本政治家鸠山由纪夫在美国的《纽约时报》发表《日本的新道路》一文,他认为:日本不能忘记自己“亚洲国家”的身份;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经济的规模将超过日本,目前存在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得到解决;欧盟的经历告诉我们,地区一体化能够化解领土争端。

材料三 2010年,日本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被中国占据。2012年中日韩GDP加起来的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达到21.37%,和美国所占21.89%的份额相差无几。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要比2010年翻番,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将会达到8800~12000美元。届时,“中国世纪”才具有现实意义。

当东亚特别是中国崛起时,“脱美(美国)入亚”——十年后(2023年)也许会成为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

——以上均摘编自杨晋《“普遍崛起”下的东亚》

(1)材料一、二表明,1952年日本选择了由“脱亚入欧”到“紧跟美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国际社会的哪些状况使日本人作出了这一选择。

(2)材料认为,2023年“脱美入亚”也许会日本政客的现实选择。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你的判断。

【答案】(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西欧普遍衰落;日本战败,政治、经济地位下降。(2)观点一:同意。日本实用主义的立场(或传统);日本丧失世界经济第二的宝座;欧盟一体化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范例;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东亚崛起;中国强大;日本政客的呼吁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会在2023年“脱美入亚”。观点二:不同意。美国不会丧失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美国仍将扶植日本;日本仍将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同邻国的领土争端等问题,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展的不确定性;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地位等。这些都可能使日本不会在2023年“脱美入亚”。

【解题技巧】本类型试题解答时,首先要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论点,然后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能支持自己论点的史实,应注意做到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

本题探究日本的发展。第(1)问,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注意时间提示词“1952年”,即二战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受到打击而衰落,日本战败。第(2)问,两种观点都可以。如果“同意”,可以从日本地位的下降、中国的强大、东亚的发展以及欧洲一体化等角度回答。如果“不同意”,则围绕美国的强大、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日本谋求大国地位、日本右翼势力不会消失、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领土争端等角度回答。

五、论文式

论文式探究类试题通过材料提炼出某个话题,让学生结合相关史实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类题目立意高,难度较大,是一种更加开放的探究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命题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二是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述;三是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与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形成正确的认识。

【示例】(2015·福建厦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之战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期间,中国没有取得任何完全的胜利。鸦片战争战败的消失很久才传到湖南、江西等地,当地人还认为是谣言。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逸费,帮助日军搬运炮弹。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员运往后方救治。……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炮击台儿庄城之前,有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日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南方周末》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评分标准】一等:①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述;②史论结合,论证充分;③表述清楚,逻辑严密。二等:①观点明确,论述单一;②引用史实,论证较完整;③表述清楚,逻辑较严密。三等:①观点不明确,偏离论述对象;②未引用史实,论证不完整;③表述不清楚,论证欠说服力。

【解题技巧】解答本类试题主要分三步:第一,认真审题,明确观点。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或关键词,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第二,归纳史实。史实要准确、全面,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第三,成文要史论结合。史中有论,论从史出;文字表达要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民之战”,认真研读所提供材料,弄清楚材料中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有哪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自圆其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学观点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非所学
非所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