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人画“超形”与“写意”的美学内涵

2016-04-07 12:39:29文/余
美术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气韵文人画笔墨

文/余 昭

探析文人画“超形”与“写意”的美学内涵

文/余昭

文人画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渊源,是中国画发展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当代语境下中国文人画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思考“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文人画”注重笔墨情趣,注重创作者主观意趣,因心造境,提倡物我两忘,神遇而迹化,为当代中国画继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人画;超形;写意;美学内涵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的舞台上扮有重要角色,文人画的发展有其深厚的文化思想、社会历史根源,在各个时期中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时至今日,文人画的精神需要继承和发展,需要把握文脉,思考其发展方向。如何继承传统,又不脱离时代,把握当代文人画发展方向,离不开领会其理论著述、思想基础,以及其精神内涵。

一、“文人画”的发展理论根基

文人画的起源,实际上在六朝时期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因此老庄思想的盛行,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以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等理论著作的出现对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宗炳提出“山水以形媚道”,表明山水画通过绘画这种形式传达一种老庄思想观念,谢赫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为文人画创作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中国文人画的最高法则。王微提出“神飞扬,思浩荡”表现了山水使得人精神自由,成为后来绘画发展的重要著作,不仅仅是在文人画领域,在院体画中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直至唐代王维,他的水墨山水被董其昌称之为南宗始祖,山水田园诗谓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传达出一种禅意,对后世影响颇为深厚,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表明山水画创作主客观统一、师法造化的重要思想,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提出“穷神变,测幽微”表明对艺术的一种最大发挥。朱景玄提出“神妙逸能”对于丰富文人画理论以及绘画创作品评奠定坚实基础。荆浩《笔法记》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对于绘画创作提出新的笔墨要求,并对绘画中存在“有形与无形”之病进行论述,绘画注重形似,但不能因为形似阻碍笔墨气韵生动表达。宋初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为“逸格”奠定了基础,逸格就是“笔简形具,得之自然”,对于山水画创作总结《林泉高致》提出“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易直谅”是指精神纯洁,“子”是指精神所含生机。文人山水起到了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纸》中阐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论述了形似不是最重要的,重视的是传达出一种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使绘画表现一种超凡脱俗,富有诗意趣味的情怀,仅凭技巧是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此论述对于文人绘画的创作启示不少。倪云林自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种“自娱说”和“逸气说”可谓影响深远,明代董其昌曾谓“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主张崇尚“淡雅”之风,等等著述无不对文人画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国文人画的“超形”与“写意”精神

文人画的又一重要命题就是“超形”,中国文人画历经演变,趋向成熟,注重神似。苏轼曰:“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张彦远曰:“古之画或能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注重气韵、骨气,并非是形似,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以“气韵”统领绘画主旨,是超越“形”的束缚。以及近代著名国画家均有对此论述,吴昌硕先生言“作画时须凭一股气”注重物象的一种风神气韵,写“气”不写形。齐白石提出“或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作画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重要论述。黄宾虹论述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表明中国画创作注重表现“物象”精神气韵,更加注重气韵生动。这种“超形”的观念从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注重形神兼备到“超形”而取神,是一种审美意识上升到更高层次,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思想发展。

对于“写意”精神,在明代徐文长的画中得以充分展现,他是写意精神的实践者,正是对于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的一个有力印证,在绘画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然天成的机趣,进而又产生表现画家思想、情意为主题内容的写意,元人汤垕言:“以意写之,不在迹象。”就是所依据迹象而不为迹象所牵。尤其山水画创作而言,不是画地形图,追求物理属性的真实与否,而是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于笔墨的完美统一,这一点在黄宾虹先生的画中表现最有力度,他的山水画里的点景房屋寥寥几笔,并不注重其物理属性形似的真实,而是表意即可,笔墨酣畅淋漓,将中国文人水墨写意发挥到了极致。

结语

近代中国画的发展此起彼伏,“85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画领域其思想异常活跃,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去试探中国画,又举办数次现代水墨展,运用反传统的笔墨样式,进行抽象的水墨尝试。经历“85思潮”之后,中国画重新再去审视传统,从传统中继续寻找发展中国画的因素,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新文人画”命题,20世纪90年代又对新文人画进行简单的阐释,“新”是指作品具有现代人的思想情趣,有个性特点,更新已有成法,创造出新的时空意识,“文”是指画家懂美学、研哲理、擅词章和书法,文采风韵。“人”是指画家的品德能超凡脱俗、忘怀得失,又以天地万物为怀,通达古今之人情。“画”是指作品的形式技巧、笔墨、构图、构思都在以上几个方面表露出真率的形象语言。最终概括为新文人画特点是坚持民族文化精神,崇尚儒释道“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其自然,以一种平常心来观察生活,以一种净化境界来表达思想,平衡人心的躁动,他们既重视笔墨又在形式上讲究个性化,以真实的情感表达艺术语言。不可否认一些论述对于当代文人画继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进入新世纪,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人们心灵变得孤独、恐慌,以表现现代生活的琐碎场景较为多见,适应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发扬和继承传统笔墨精神,更显示出其自身文化内涵的高度,形式的新带动了笔墨的新,不再会感到其脱离生活、死守笔墨的传统,而充分显示了其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发扬文人画精神。虽然在鸦片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对于文人画弊端进行无情的批判,但这一时期文人画巨匠有齐白石和黄宾虹,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中国文人画并没有颓废,而在本民族传统中挖掘自身绘画语言和表现技法同样可以实现创新,正是这样的中国画其味道更纯正。新时期,理应继承文人画的笔墨精神,开创时代绘画风貌。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哲理性[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3]边平恕.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吴昌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余昭,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气韵文人画笔墨
文人画文人
文学自由谈(2023年6期)2023-11-29 00:57:22
“文人画”里写春秋
公民导刊(2022年4期)2022-04-15 21:03:14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08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笔墨厨神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46
笔墨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