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办发〔2006〕21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强对校外教育工作的督导,促进校外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校外教育的质量与工作水平,201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市校外教育工作督导调研。
2012年11月,门头沟区接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区县校外教育的督导评价,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门头沟区校外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的同时,也建议门头沟区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管理校外教育工作,提升校外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要结合新少年宫即将落成和校外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引进人才,优化结构,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三年来,门头沟区针对市督导室的建议和意见完善了哪些工作?区校外教育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今后的校外教育督导工作将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请看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玉柱的介绍。
把握重点,全面落实整改建议
1.结合新少年宫落成和校外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引进人才,优化结构,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013年9月,门头沟新少年宫正式建成使用。新少年宫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教学楼内各类专业培训、科技教育体验教室43个。剧院使用面积达23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参加会议及各项活动,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LED屏、3D电影放映设备等。
区委、区政府和教工委、教委高度关注新少年宫的发展,召开专题会议,将少年宫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列为教育系统重大改革项目之一。采取“在编教师为主、外聘兼课教师为补充”的用人机制,本着“以一带多”的原则配备相关专业教师。“一”是指保证每个专业项目有一位在编教师,以确保专业项目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多”是指根据专业项目需要聘请多位兼课教师,以补充在编教师的不足。根据计划,分步骤招聘专业人才。自2013年9月至今,共招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舞蹈学院舞蹈学、电影学院电声学、体育学院体育学专业教师3人,面向全区招聘专业教师3人。目前,36名教职工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高级教师7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此外,少年宫还与多家校外教育办学机构合作,面向全市引進高水平兼职教师35人,师资力量显著增强。
作为发展主体,少年宫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与培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计划,以“立足校本、借船出海、分层推进”的模式,聘请专家定时、定点分层次开展师德教育、教育科研、专业学科、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协调、身心健康等六个板块的校本培训。开展聚焦课堂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开展源于问题解决和质量提升的研究,追寻目标,立足教师成长,以科研引领发展。
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树立质量立宫意识。狠抓培训课堂质量,对培训教师的课前备课、候课,课堂组织、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课后跟踪交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采用活动项目负责制,每个项目从活动设计、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到总结反思都严格把关。将外聘教师纳入教师统一管理之中,约谈外聘教师,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成立了质量监控评价小组,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和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确保服务质量和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建立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设立少年宫教师考评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价。
2.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管理校外教育工作,提升校外教育的整体水平
完善校外教育政府组织领导机构。为加强校外教育领导,加强了区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机构建设,成员单位已由2012年的37个增加到39个,设立了区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办公室,并在新建少年宫内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地点,配备了兼职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还有专门的刊物《门头沟校外教育》,成为联系各成员单位及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每年,办公室协调组织召开全区校外教育联席会,区领导参加会议并对各成员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加强校外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外教育网络体系。2013年10月,审核申报了15家区内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在原有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灵溪生态教育基地、斋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琉璃渠劳动艺术教育基地基础上,2013年,依托马各庄小学和工读学校再建京西古道文化教育基地和法制教育基地。开展北京市乡镇校外活动站的建设。在已有3个市级乡镇校外活动站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制定《门头沟区乡镇校外活动站管理办法》,指导拟建站制定运行和管理机制,开发和培育特色活动项目,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区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市级校外活动站的目标,为山区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搭建平台。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提升校外教育整体水平。政府出资建立与高校和专业团体合作的机制,在全区统筹安排网球、棒球、舞蹈、DI四个课外活动项目,打造三点半课堂。利用市、区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开设太平鼓、山乡古戏曲、麦秸画等几十个社团和校本课程,培育区域特色,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发挥优势,着力打造校外教育精品
2012年北京市对门头沟区校外教育进行督导时,全区共有校外教育机构5个,其中少年宫1个(在建),教育基地4个,其他委办局所属校外教育场所6个。有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18家,区级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28家,乡镇及社区活动站157个。
截至2015年,全区共有校外教育机构7个,其中少年宫已成为一所设施一流、师资雄厚的校外教育机构,在京西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委所属教育基地也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6个。157个镇、村级活动站已有3个成为市级活动站。2012年市级督导验收后,政府对校外设备投入达到2735.3万元。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门头沟区的校外教育这三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利好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加强。目前,全区教育系统所属校外教育机构积极谋划发展愿景,打造精品课程:琉璃渠劳动艺术教育基地组织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开发,经过一年的时间,组织教师完成了《文化弘扬与传承——琉璃》教材的编写,并上报到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拟定申请地方教材;灵溪生态基地生态环保、地质地貌、心理健康、电子科技、农事活动五大板块四十个小项的菜单式课程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并且由“一”字形研究模式向“T”形研究模式转变,在课程广度的基础上,向课程的深度发展;斋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强内部管理,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着重在科学性和适用性上加以考虑,做到有制度、好操作、能执行、有实效,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雁翅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开展基地内部全员性的教学设计和说课评选活动,择优选派9名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评比与展示活动,5名教师荣获区级一等奖,4名教师荣获区级二等奖,组织11名教师参加市级专业培训并取得初级拓展培训资格证书。在2014年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四项评比活动中,门头沟区少年宫教师共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校外教研室获优秀组织奖,成为2014年全市53个校外教育机构中5个优秀组织奖获得者之一,在全市校外教育机构中引起震动;法制教育基地成立两年以来,准确定位,坚持开展“送教下校”进行普法宣传,开展校外干預,主动与学校联系,建立干预台账,每年有1万多人次受益。
规划监督,保门头沟区校外教育之树常青
首先是全面做好规划。“十三五”期间门头沟区校外教育发展目标为:依托门头沟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以“生态山水”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包括基础素养类、游览体验类、动手实践类、科学探究类四类课程,落实市教委关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10%在课外、校外进行的要求。借助山区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构建包括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斋堂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琉璃渠中小学劳动艺术教育基地、京西古道文化教育基地、丁家滩法制教育基地等在内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圈”,建设学生社会大课堂阵地。推动体验圈服务全区、面向全市、走向全国,形成校外教育特色品牌。
其次是加强对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监督检查,推进精细化管理。2015年10月20日至22日,我们对非义务教育单位精细化管理常规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这是我们督导工作的一种尝试,其中就包括校外教育机构。这次检查对校外教育机构的触动很大,各机构高度重视,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学校的检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对自身管理工作进行自评自查整改;教育督导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先期做了随访督导,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门头沟区校外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1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门头沟区校外教育进行督导,开了对校外教育机构督导检查的先河。我们也正式将对校外教育机构的督导纳入了督导室的工作范围。2014年,我们制定了《门头沟区落实<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今后,我们将不断引导各机构遵循《门头沟区落实<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开展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开展自评,实现校外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让门头沟区的校外教育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