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芳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契机。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辅助教学;契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并不是随时要用,也不是一用到底的。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选准时机,结合学科特点、知识深度以及教学环节的需要来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面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谈几点体会。
1.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使用多媒体
数学课程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纯公式与纯理论,这导致具体的实际问题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形成了矛盾。而教师应结合教学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认真地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Flash动画,动画的内容是对折一张白纸,在对折2次、3次、4次、5次之后,纸张的厚度逐步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强烈,那么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学生:“在对折32次之后,纸张的厚度是多少呢?”然后要求学生互相探讨,再向学生解释对折32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跟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相当。如此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时候运用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演示教学过程,以方便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判断、分析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关于“空间四边形”的问题的时候,倘若只借助模型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且只在黑板上将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画出来,那么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后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总会感觉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从而导致认识上的误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导入一些基本的图形,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并且添加线条,这样,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与认识空间立体图形,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学生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才不会犯错误。
3.化解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时候应用多媒体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体会到的具体形象,以及转变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为持续运动变化的活动情景,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建完整和清晰的印象,使信息在脑海当中由形象转换至抽象再转换至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授正弦型函数 y=Asin(ωx+φ)的性质与图像知识的时候,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及其φ、ω、A等参数所影响到的函数图形的改变是重点内容,而y=Asin(ωx+φ)的图象跟正弦曲线之间的关系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由具体至抽象、由特殊至一般、由简单至复杂,对图象变换的规律进行逐步概括。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为学生形象直观地演示y=sin3x至y=sin(3x+6)、y=sinx至 y=sin3x、y=sinx至 y=4sinx等函数的改变,从而对y=sinωx至 y=sin(ωx+φ)、y=sinx至 y=sinωx,以及y=sinx至y=Asinx的平移变换与伸缩过程进行呈现。这样,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内容,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4.引入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时候应用多媒体
例如,教师在教授平面向量知识时,能够通过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激起学生的探究欲。首先,教师为学生演示多媒体动态教学课件,且以平面向量的内容作为基础,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让学生走上讲台谈谈自己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再次,教师让一些学生探讨平面向量的概念。最后,教师根据教学知识,将一系列动画内容进行逐步呈现,且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讲述教学课件知识,直到学生真正地学习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为止。另外,教师在讲解空间位置点、线、面的时候,也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建点变线以及线变面的模型,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把握教学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