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2016-04-06 07:16赵程锦白东昱薛亮
海南医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骨质

赵程锦,白东昱,薛亮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陕西延安7160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赵程锦,白东昱,薛亮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陕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临床纳入我院骨科三病区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4例(74.42%),恢复较差者22例(25.58%);恢复优良者与恢复较差者在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高龄患者功能恢复较差,临床上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高龄;影响因素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虽然临床上有较多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因此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目前随着临床技术的进步,手术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随着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术后如何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本文对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探讨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三病区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3],且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9例,女性47例;年龄60~96岁,平均(71.2±4.3)岁;交通事故伤38例,高空坠落伤23例,摔伤25例。

1.2 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文献分析可能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前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牵引时间、内固定方式、骨质疏松分级、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术后随访1年,根据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较差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将有差异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

1.3 髋关节功能恢复评价标准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4],包括功能、疼痛、活动范围及畸形等4项,总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优、良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以可、差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9例,良35例,可18例,差4例,恢复良好者64例(74.42%),恢复较差者22例(25.58%)。

2.2 恢复良好组和恢复较差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恢复优良组与恢复较差组患者在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

2.3 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交通越加拥挤,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也间接升高[5]。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而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差,手术治疗预后差,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6]。因此目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不仅注重临床治疗,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也较为重视,从而达到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7]。因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关键。

本文对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进行观察,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4例(74.42%),恢复较差者22例(25.58%)。可见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高达25%左右,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对比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同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恢复优良者与恢复较差者在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进一步探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分析得到结论:①年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体机能不断退化,各组织及细胞修复能力下降,术后更难恢复,且由于自身条件较差,术后血管供血以及营养等物质难以满足恢复需求,导致年龄越大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差。②术前ASA分级:ASA分级是常用于术前风险评估的重要指征,能准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8]。随着ASA分级的升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对手术的耐受能力越低,各器官代偿功能越差,导致麻醉和手术风险大,术后需要更长时间进行恢复,引起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佳。③内固定方式:随着骨科手术及器材的不断进步,骨折治疗过程中内固定的方式也不断改善,PFNA相对于其他固定方式来说更有利于恢复,可支持早期负重,不会发生螺钉切割股骨等问题,且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牢靠,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9]。④骨质疏松分级: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最为常见。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0],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骨质疏松的人群。髋关节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同时又是主要负重点,因此骨质疏松越严重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质量越低,越不容易进行骨折的固定,导致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差。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功能恢复较差情况。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李书振,陈跃平,崔伟,等.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疗效分析[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7(5):652-658.

[2]张玉忠.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老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 764-765.

[3]潘丽英,洪哲,章泾萍,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 12-15.

[4]罗涛,黄伟杰,吴伟,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初步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9):796-799,862.

[5]史庆轩,胡宏伟,宁廷民,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22(14):1262-1265.

[6]苏军,胡建山,宋锡伦,等.148例老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患者生存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 129-131.

[7]邓海峰,胡思斌,郑继会,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8): 766-767.

[8]杨火发,郭应林,黄敬东,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 100-101,106.

[9]黄晓.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J].医学综述,2012,18 (14):2210-2212.

[10]侯永洋,庞施义,庄志杰,等.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2):1061-1063.

R683.42

B

1003—6350(2016)21—3556—03

2016-05-31)

陕西省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KW-08)

赵程锦。E-mail:zhaochengjin0916@163.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1.039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骨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