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直接判断标准。当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比比皆是。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行,是笔者近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39-01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教学占整个课堂教学的比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愈来愈趋于灵活,这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需求,缓解新课改后学生减负需求与家长成绩要求的冲突,都需要通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实现。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许多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与难题。
1.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根据施瓦布的课程理论,初中数学课程是由数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四部分组成:数学知识只有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问题解决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是在伴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以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应用对象,才能体现他们的真正存在价值。所以,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赖、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等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1.1 教师方面。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时间效率观念,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这样把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时间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明确的目标,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1.2 学生方面。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步提高,成为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组成部分。首先,初中生的观察力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观察到数学抽象性所具有简单的内在统一,数量关系与空间几何存在对称关系,他们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想象力可以把数学抽象理论还原成贴近初中生生活的数学实际,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快乐;最后,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感觉到轻松愉快,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1.3 教学内容方面。我国在推行教学改革之后,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案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按照教案教学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初中数学内容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内容,需要从学生所接触到或经历过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概括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侧重,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师还应重视课堂教学反馈,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的学习状态,教师才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2 重视学生主体,拓展学生思维。"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又如何呢?尽管许多教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无意的被忽略,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在自主性上,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可见,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体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45分钟里的变化和发展。
2.3 巧设情境,营造数学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矩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会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徽.改进数学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洁.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6.
[4] 麦杏.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探索,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