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武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56-01
新课程理念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即"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中异彩纷呈,最具活力的莫过于课堂讨论了。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在教学中讨论呈多种形式,我们在语文课中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在讨论中进行适时的引导、评价。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1.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宜。在每一小组内应该指导以明确的分工,如设置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其中应该考虑到学生性格的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对于眼下一些公开课堂、示范课上较为流行的"自由组合"我觉得宜少用。课堂讨论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或娱乐,而是一个团队,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其合作的意识和在集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共同进步。总之,目的都在于创造机会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的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能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2.课前精心准备工作
思想准备:讨论要有课堂意识,课堂讨论要有教学价值,关注了解学生心理;实践准备:讨论什么,即确定问题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这使得课堂讨论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和内容依据,语文课堂教学因而减少了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检验问题的综合性;是否符合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以思考问题的适切性;是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考虑问题的探究性;是否有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程以检验问题的开放性。)把握讨论过程的时间,即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以达到讨论的效果。学生准备:在讨论前,就指导学生各自借助资料、工具书等充分预习课文内容,多用心思,善于质疑,讨论时,先找到思维方向,向其它成员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评价别人的观点应客观公正,不掺杂个人心不在焉讨论后善于总结、归纳、整理。在团结合作的讨论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长此以往,就能在班级中形成人人原说、人人想说、人人会说的良好氛围。
3.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一是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也加入到讨论中,这时教师切忌过多干涉,当知识的"裁判员",而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一个讨论成员、巡视员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相信学生,鼓励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在讨论中各尽其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或者代表小组发言,避免成为个别优生的一言堂,把个别的思想代替全组。讨论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来自老师,尽量多的由学生来归纳讨论结果,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因为课堂的"乱"或得不到老师的期望答案而指指点点横加干涉或是束手无策作壁上观。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讨论问题。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否则就会中心不明或偏离中心,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是在表面上图热闹,而要让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所讨论的问题积极的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犹为重要。这就如同"放风筝",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就必须要抓好手中的线,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表现在:①诱导。在学生对某个问题讨论不起来或者对某个问题"浅尝辄止"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和讨论欲望。②疏导。在学生讨论如果因知识缺乏而出现理论上的障碍时,教师要适时疏导,如在《马说》一文拓展延伸时,让学生思考讨论:a、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理想能否实现?b、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联系当今社会,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c、你准备怎样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被"发觉"?第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不能,但是他们不能说出具体的原因何在,能说到的也就是科举制度,因此,这时老师要给学生适当讲解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用人制度等社会因素,让学生能与现代社会相对比,能更深入认识第二个,从而解决第三个问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懂得"推销自己"。③引导。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探究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的主题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a、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b、结尾那个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c、结尾的小石头出现意味着什么?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当然也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独立的见解或生成新的课堂。④指导。教师把握好讨论方向,如出现了跑题的情况要及时拨正,对事实的错误进行纠正,以保证讨论方向和价值。
4.展示讨论结果激发讨论热情
讨论结束后,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动作、自己的表演指导结果呈现给大家,这也是体现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总叫素质好的学生为大家表演,否则久而久之,其他孩子就会不在乎,不参与,或直接"模仿"素质好的孩子,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学习了古诗词《沁园春》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用各种方式来汇报对这首词的学习、掌握情况,大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都表演了感情朗读,有的学生把这首词画出来了,还有的默写……唯独扔一个中等生,他的手下似举非举,好像要试,试,我便及时提到他,又让其他学生鼓励了他一番,他便大胆地说:"老师,我可以唱这道诗吗?"没等我回答,他便在大家的掌声后演唱起来,结果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想而知,这个中等生在以后课堂中的表现如何,这对于他一生来说,又是一个多大的激励,作为教师,应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里,努力地发现学生的点滴闪光之处,并加以表扬、鼓励、推崇,这对于培养全面的人才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