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 曾文杰
一直以来,党风问题一直是党生死存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6月召开的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我们把它细化用软法方式抓作风建设。
一、软法在社会中的运用
软法,是一种法规范,是不能用国家的强制力去保证它顺利实施的法规范。软法是相对于硬法而言的,后者是指那些能够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规范。软法是各国治理水平文明化的标准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软法的三特质为:第一,软法是一种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其次软法不具备法律效率,不需要法院强制执行;再次软法形成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一些社会组织、社会共同体等。如今,软法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出现,其势头高涨不减,对公民,法人、组织、甚至党员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消极和积极双重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传统中国社会以道德立国,重视社会教育,自觉守法的理念深入于民间,因而软法的存在更为普遍,最为典型的是“家训”与“族规”。如:山西乔氏《家训》,祁县乔家经商致富,名闻三晋。我们得知其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家风严谨。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最为重要的是重信,其次是讲义,第三才是利,还有要戒骄、贪、懒此外还有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还有陈俊卿的《家训》、李光地《族规》等等以前有很多这种情况,都是依据法律条文以及民间认同感的道德守则制定而成,这些是由家族负责监督与惩处,政府完全不用出面调解。由此可见“家训、族规”成为司法机构掌握的“硬法”的补充,能将预防犯罪的教育渗透到千家万户,将法律严打的犯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软法”效应。
软法本身带有全体成员共同协商,同意的意味,并且软法隐含着全体成员自愿遵守的态度。是大家有意识的去遵守去维护的非强制性规定,例如:在2015年,北京大学制定了一条例规定:本科生凡由别人替自己撰写论文或本人替他人写论文、由他人替自己考试或自己替他人考试,在提交论文(设计)、实验报告或毕业论文中存在抄袭事实,且有超过50%的篇幅是抄袭得来的,或者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有超过总篇幅的30%存在抄袭,还有或使用他人观点构成该整体文章的全部东西、核心或主要观点,将被视为严重作弊或严重违反学术要求,将被学校开除,并不给予学籍。还有有的本科院校对学士学位规定有本校特色,比如对于四级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分数的学生不予颁发学位证书。这些条例规定除了在大学都相应的存在,还有银行有银行工作条例,律师事务所有律师工作要求条例,公司有员工工作守约等等,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些条例在形式上与硬法没有区别,但在内容是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况且不需要法院的强制实施,若违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同形式的惩罚,以此它的规范作用毋庸置疑。这就是软法德实际应用。
二、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严治党”是十八大提出“四个全面”中的一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整党整风运动式、会议专题式、法治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加强改善党的作风的三种方式,法治方式是其最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犹如社会毒瘤,严重威胁着社会这个庞大身体中各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产生这个毒瘤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领域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以至于导致价值观领域内的多层次变化。市场经济塑造的是经济人,更多的追求个人利益,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所谓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无视集体主义观念,从而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到严重危机,再者“为人民服务,人民公仆”等思想观念的淡化导致一些官员忘记为官的本质,做官的目的,价值观念产生偏移,从而繁衍出腐败行为。所以说价值观的偏移是官员腐败现象产生并繁衍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曾露骨地指出:“现在有的人参加党组织、争当干部,不是因为信奉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毕生,而是认为入党、当干部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好处,把入党、当干部作为个人、或亲属获取某种利益的政治资本。”
如今“打虎”“拍苍蝇”成绩显著,从他们之中得知这些人的道德修养出现了严重的短路,一些官员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两面三刀、言行不一、上奉承下欺骗、豆腐渣工程等行为,甚至出现用金钱买官事件,官商勾结事件。以上这些反映出对人的最基本道德弃之不顾,同时严重损害了党章、党纪、党规,也侮辱了党员这神圣的职业。再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党的作风问题一时难以去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一个长久战,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层次程度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去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运用软法加强党风建设的具体途径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软法规则。政党规范党员及党员干部的行为及言论的大量的不同形式的“党规、党章、党纪”属于软法范畴。同时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表决民主,协商民主。它的规定也是以软法的形式存在的。
(一)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构建
有句俗语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素来具有具有一种约束的特性。万物不以规矩则废,更何况党群,党若无明确的规矩则会出现混乱的现状,犹如无鱼之水。党内法规是一种带有软法性质的法。根据201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主要将党内法规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路线和纲领、义务和党员权力等做出了根本规定,第二是“准则”对全党的组织生活、政治生活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做出了基本规定,第三是“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某一方面重要工作做出全面规定,第四是“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由中纪委、中央各部门、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制定。当下我国各项改革工作正处于攻坚区和深水区,社会稳定风险加大,各种矛盾出现,急需整顿。然而,中国共产党内,有部分制度和关系尚未明确纳入党规党纪中,没有实现它的条约化,规范化。所以需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二)唤起党员对党章的高度认同
我们已得知“家训,族规”是软法的一种形式,为什么软法古代社会被选择并被遵守,回想过去,可知当时人们有很强的家国一体的理念。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道路,将个人与国家、家国一体的观念深深渗透到内心,并经过祖祖辈辈的宣传教育,全社会成员对此才形成高度的认同才能在当时顺利实施、顺利推行“家训、族规”。如今我们应采用继承这种方式,多方面开展宣传党规党纪活动,多途径宣传教育,使得各阶层人民相信党是人民的党,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尤其是让党员及干部深刻体会党规党纪的深刻含义,从内心认同党,认同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党与我一体的观念深入内心不动摇,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可以紧随党走,特别是价值观方面要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保持两者利益完全一致,要解决的问题也无二致。党风是全体人员共同建设的事项,成为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唤起党员同志荣辱与共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重视家族荣誉感,若在以前一个人违反国法,将会遭受刑罚之灾更甚者有时会株连九族,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家族遭受耻辱,家族声誉骤降,家族成员最为害怕这些,所以形成了一种隐形规则“内门之治”,以用来自觉防范。这何成不是一种办法,全体党员要以整个党群为家、为一个整体做到荣辱与共,就如家庭成员般,一人犯错,全体家庭成员蒙羞。将“党规党纪”作为“家训族规”去遵守,在媒体舆论的影响下,唤起党员的耻辱感和罪恶感,使其可以像遵守“家训族规”那样服从“党规党纪”。只有党员将自己置身于全体党员这样的大群体中,以党员集体为家,把党规党纪作为神圣的“家训族规”,把家族每个成员教育好,形成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做到热爱党员这个集体,才能做到将个人荣辱与集体荣辱水乳交融,做到自我防范的同时可以监督其他成员遵守党规党纪。
(四)全体成员高度监督党员
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苍蝇”两方面并举,成绩显著。这在运用法治从严治党时,我们也应考虑吸收礼治,利用软法的长处多方面加强党风建设。可能因为我党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党内有些人就出现了错误倾向,他们把党和大众赋予的权利,把自己的工作地位,看成自己所谓的“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来为党和人民大众工作,而是用这些职权来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保护这些“既得利益”。他们的权力是人民大众赋予的,权力是否被合理运用不仅政府有监督权,人民大众同样也要行使监督权。新形势下,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加宽,同时群众的自我维权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在无形中骤增,发挥人们大众的主体地位,建立大众监督机构自行组织成员,在宪法指导下,监督机构自行设立监督程序和监督法,力求实现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对官员、党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使其全体成员自觉为监督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只有引导人人参与监督,监督体制才能完善,党风建设才可以在阳光下成长。
参考文献:
[1]要以法治思维方式抓作风建设[N].法制日报,2013-06-26.
[2]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J].中国法学,2006(02).
[3]《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术规范条例》第35条,2005(12).
[4]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N].学习时报,2015-03-05.
[5]陈立中.依法治方式加强党风建设的新路径探索[J]湖南大学学院报,2015(07):138-141.
[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报社2006.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