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内容摘要: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省,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多姿多彩,主要体现在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部分。本文运用文献法,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梳理,认清在传播领域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将贵州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传递出去。
关键词:贵州 少数民族 文化传播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因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民族种系的特点慢慢显现出来,也是在这样的积淀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形象逐步形成。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下,又有许多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在相互融合,使得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形象呈现也多样性和融合性。针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形象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贵州少数民族旅游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为主题进行文献搜索,共得出文献1303篇,文献发表时间是从1984年至今。文章发表数量最多的时间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从文献的发表中得知最早的研究是李朝于1984年在《贵州社会科学》上发表的文章《浅议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该文对贵州旅游业进行了简单的梳理,阐明贵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但还存在不足,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为主题,所得文献总数为734篇,最早的文献是石争于1982年在《贵州社会科学》上发表的文章《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略问题》,从贵州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贵州的旅游问题。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的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旅游品牌的研究等。
高绪东和岳振在《基于贵州贞丰布依族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一文中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纪念品进行研究时提出,布依族是贞丰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但贞丰特色旅游纪念品相对滞后,要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纪念品这一方面寻找突破口,通过分析国内外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特点并以之作为基础,对布依族地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进行调研,分析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并探讨设计应用方法,设计出独具贞丰布依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王笑然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贵州省在民族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五点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民族旅游的总体规划与科学管理不到位;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不到位。三是对民族旅游项目的特色化开发不到位。四是居民对民族旅游项目开发的参与不到位。五是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胡乃意则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通过对游客的数量进行统计来对环境承受能力进行研究。贵州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还不太稳定,所以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主题,包含“服饰”进行检索,共获得了826条结果。但是有很多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章。学者吴正光在其《贵州民族服饰文化》和《贵州民族服饰研究》中,大概的介绍了贵州民族服饰的款式与背后的文化。周梦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传承的现状与出路浅析——以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为例》,简要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现代的发展。学者陈舒的《论民族地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以贵州苗族刺绣为例》、周玉洁的《从生态美学视角看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以苗族为例》、曾石的《贵州省苗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研究》都对苗族的服饰进行了研究,其中曾石的硕士论文中还提出了苗族服饰的问题与开发的对策。韦荣慧、何晏文、苗麒麟共同著作的《魂为衣兮文为饰——贵州彝族服饰及其民族特色》中介绍了彝族服饰的地域分类及特点。
在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中,对贵州民族服饰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大多数是从服饰的文化历史背景入手,对其发展的研究比较少。对贵州17个世居民族服饰的研究中,苗族服饰研究较多,对其他的少数民族服饰研究较少。
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主题,并含“音乐”一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获得789条结果。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编撰《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粹》的系列丛书分别对8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作者张中笑、杨方刚、胡家勋、李继昌、张人卓、王承祖、高应智等为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李丽娅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与原生态唱法浅议》中主要阐述了仡佬族、土家族、水族、侗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的音乐。周雯的《论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中认为贵州民族音乐要发展,除了进行理论研究和建立传承渠道,还要结合当下贵州各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进行发展,还要站在其他国家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有很多,尤其是对其历史及特点的研究。但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怎样将贵州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凭借《多彩贵州风》等大型演出的推广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贵州民族音乐的魅力,但仍需要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探索新的传播路径,增强认知度。
四、贵州少数民族舞蹈研究
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主题,并含“舞蹈”一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获得736条结果,但是有很多不相关的文献,与舞蹈相关的文献非常少。
王梦佳的《谈贵州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保护》中介绍了贵州民族舞蹈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舞蹈的保护以及未来发展。蔡群和吕俊的《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研究》中结合了贵州民族舞蹈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动作捕捉技术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舞蹈艺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制作流程,基本实现民族舞蹈的数字化保护。吕俊以及邱望标和陈伟兴在另一篇《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化保护传承民族舞蹈。冯晓宪、舒瑜、彭秀英在《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同样提到了数字化保护。
对贵州少数民族舞蹈的研究中,谈及保护的较多,但是如何宣传并未提及,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影响力不大的原因。
五、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主题,并含“饮食”一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获得722条结果。赵泽光的《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概述》中详细介绍了各民族的名特菜点和多姿多彩的酒文化;何宇琴《贵州少数民族菜名翻译策略》、张柏兰《文化图式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菜名英译》以宣传贵州少数民族的饮食为出发点,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菜名的英译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将贵州少数民族饮食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实用性较强。
六.结语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关键词的检索发现,贵州“民族之都”形象传播不足,对于服饰、音乐、舞蹈和饮食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而且略显单一,深层次或能进行有效传播的内容不多,以至于我们制作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被误认为是其他省份的,认知上的错误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极为不力。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传播需要学界和业界人士一同努力,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精准传播,同时要增强品牌的辨识度,让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形象占有一席之地,让贵州的民族文化特色传遍大地神州,为贵州新形象的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绪东,岳振.基于贵州贞丰布依族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J].贵州科学,2015,(06).
[2]王笑然.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5,(02).
[3]胡乃意.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贵州:贵州大学,(2008).
[4]吴正光.贵州民族服饰研究[J].南方文物,1993年,第4期,第112-115页.
[5]周梦.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传承的现状与出路浅析——以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013年,第5期,2第146-151页.
[6]陈舒.论民族地域文化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以贵州苗族刺绣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第58-62页.
[7]周玉洁.从生态美学视角看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以苗族为例[J].人民论坛,2013年10月,第234-235页.
[8]曾石.贵州省苗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9月.
[9]韦荣慧.何晏文.苗麒麟.魂为衣兮文为饰——贵州彝族服饰及其民族特色[J].当代贵州,2013年6月,第30-31页.
[10]兰东兴.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服饰文化及其传承[J].服饰导刊,2015年9月,第3期,第41-48页.
[11]李丽娅.贵州少数民族音乐与原生态唱法浅议[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5期,第40-42页.
[12]周雯.论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8月,第4期,第56-58页.
[13]王梦佳.谈贵州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保护[J].大众文艺,第163页.
[14]蔡群.吕俊.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研究[J].2009年8月,第91-94页.
[15]邱望标.陈伟兴.吕俊.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贵州科学.2012年,第29-31页.
[16] 冯晓宪.舒瑜.彭秀英.贵州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3月,第3期.
[17]赵泽光.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概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6月,第3期,第115-118页.
[18]何宇琴.贵州少数民族菜名翻译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3期,第102-104页.
[19]张柏兰.文化图式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菜名英译[J].大学教育,2013年9月,第54-55页.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