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锋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三层笼养肉鸡小肠球虫病的防控要点
李贤锋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16300)
有的饲养户认为球虫病是平养、地面饲养的肉鸡才发病,对于相对三层笼养的肉鸡一般不会发病,因此忽视对该病的防控,正因为这种麻痹思想的存在,常常会导致球虫病的发生,甚至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三层笼养肉鸡者及有关人员应对该病的防控引起高度的重视。现结合一个病例探讨该病的一些防控要点,仅供参考。
张某2015年6月2日,进了20000只肉鸡雏,6月12日鸡群出现鸡采食量下降,排黄色、橘黄色、水样粪便,且粪便中含未消化的饲料。6月27日突然死亡12只,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考虑球虫病,6月29日又死亡13只。开始咨询,笔者建议考虑是否是患上了小肠球虫病,经临床检查、病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肉鸡的小肠球虫,经采取综合措施,9d后本病得到了控制,鸡基本恢复了正常。
鸡采食量下降,鸡冠、肉髯及可视黏膜苍白贫血,两翅下垂或痉挛性伸缩,机体消瘦、嗉囔充满液体。前期排黄色、橘黄色粪便,后期排血性(胡萝卜丝样)水样并含未消化的饲料的粪便。多见个体较大、发育较好的鸡死亡,死前发出尖叫声,多数仰面而死。若无继发其它病,死亡率极低,但抗病力降低,饲料转化率降低。
全身肌肉苍白,小肠空而松软无弹性,外观苍白,肠腔内见未消化的饲料,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厚,肠壁有米粒大出血斑、出血点及灰白色坏死点。
采集病死鸡小肠病变黏膜、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球虫裂殖体及月牙形裂殖子和球虫卵等。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肉鸡的小肠球虫病。
可以选择妥曲珠利、地克珠利、盐酸氯苯胍、球虫清等抗球虫药物,再配合25%氟苯尼考、维生素C和维生素K3,以防止其它细菌病的发生和减少肠道出血,降低死亡率。一般3d为一个疗程,间隔2d可以再用一个疗程的药物。
由于肉鸡的球虫病危害较大,从感染到发病需要一个过程。当再现症状时可能已经有大量的鸡感染了球虫。所以在防治球虫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以预防为主而不是以治疗为主。
7.1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雏鸡的饲料营养要全面,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要求。粪便、污物要及时清除,防止粪便、污物对饲料、饮水、场地环境的污染,水槽、水碗、饮水器要坚持每天用消毒药或高锰酸钾液擦洗1次。清粪1次/d、消毒1次/d,地面用3%火碱液喷洒消毒1次。
7.2 注意通风换气 笼养肉鸡通风换气十分重要,特别是冬季肉鸡发生球虫病时往往是因为养户只重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舍内温度比其它季节高1~2℃,利用好天窗排出舍的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气体等),并在中午打开朝阳面窗户的上角,自上而下,根据舍内温度高低打开窗户的面积,确保舍内干燥,以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8.1 主要发病的原因 多雨、潮湿、高温等季节最适合球虫卵囊的发育,发病感染的最多。不良的外界环境及饲养管理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饲料配合不合理,维生素A、维生素K缺乏、饥饿、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转群、免疫接种、通风不良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当肉鸡食入被球虫的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后,卵囊被胃内消化液溶解,子孢子游离出来寄生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在肠道的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繁殖所引起的肠道反应和肠道上皮细胞大量溶解,以致肠道的运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肠道的炎性变化及血管壁的破坏,使大量的液体或血液流到肠管内,这时肉鸡出现肌苍白、贫血、胡萝卜丝样粪便等症状。同时上皮细胞的大量崩解产生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蓄积在肠道内引起机体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昏迷、翅下垂等神精症状。同时肠道损伤后可为病原微生物或有毒物质的入侵打开了门户,导致各种继发性感染。
8.2 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控 肉鸡发生球虫病时多数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状态,仅表现采食量下降、出栏时间处长、抗病力下降饲料报酬低、不死亡、不表现血便症状等。这时农户不认为有球虫的存在。等到大面积暴发时采取紧急措施,即使用药得到控制(有时也是比较麻烦的),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8.3 要合理用药 有些药物是用于球虫病的预防的,有的是用于治疗球虫病的前期的,有的是用于治疗球虫病后期的,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同时不能单凭血便的多少来判断发病的程度,因为有时候发生该病并不一定有血便出现(如小肠球虫血便不明显),根据临床实践,中西药结合,再配合肠道修复药物治疗球虫病效果会好一些。
S858.31
B
1007-1733(2016)05-0030-02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