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朋 程子龙 肖一红 屈亚锦 刘思当(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疾病防治
犊牛腹泻发病因素调查及生态病理学防控
刘 朋 程子龙 肖一红 屈亚锦 刘思当*(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犊牛腹泻俗称犊牛拉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犊牛常见疾病,犊牛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病犊牛会出现脱水、消瘦和酸中毒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犊牛的死亡;即使治疗及时,也可造成犊牛发育不良,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生态病理学理念,笔者先后对数十家奶牛场开展了犊牛腹泻发病相关因素调查,通过危险因素控制对该病实施有效防控,使断奶前犊牛死亡率降低40%左右,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细菌性腹泻 该类犊牛腹泻临床上最为多见,产肠毒素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弯曲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均可引起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健康犊牛肠道内正常存在,所以细菌的致病作用不仅取决于毒力和数量,还决定于机体的抵抗力。当环境卫生条件差,再加上犊牛抵抗力下降,很容易诱发腹泻。
1.2 病毒性腹泻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犊牛对上述病毒极为易感,发病死亡率较高。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冬季,这与病毒的生存条件有关,气温越低发病率越高。
1.3 寄生虫性腹泻诱发犊牛腹泻的寄生虫有球虫、隐孢子虫和蛔虫。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重,没有进行药物性预防,使犊牛因感染大量的寄生虫而发病。
1.4 母牛饲养管理不当 (1)母牛妊娠期间如果日粮不平衡、不全价,缺乏运动,则使母牛的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结果使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几乎都易患腹泻。(2)母牛的乳房和乳头不干净,或用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喂犊牛,也可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另一种途径。(3)营养不良的母牛初乳质量差、分泌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下,新生犊牛在产后几小时内未能吃到初乳,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作为乳汁替代品饲喂,如大豆和鱼粉等,也经常引起犊牛慢性腹泻。(4)初胎牛引起腹泻发病率高。由于初胎母牛的初乳少,乳汁差,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浓度低;初胎母牛照料犊牛的能力差,犊牛常不能吃到足够的初乳;难产率高,对犊牛的应激作用大,分娩时又大多需要助产,人为污染机会多。
1.5 犊牛的饲养、管理及护理不良 (1)犊牛舍过于潮湿或机体受寒:初生犊牛的体温调节不健全,对潮湿和寒冷适应能力很弱,最易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2)卫生条件不良,具有重要的影响。饲喂犊牛的乳汁不洁,饲槽、饲具污秽不洁,牛舍不清洁(牛栏、牛床久不清扫,不消毒,垫草长时间不更换致粪尿积聚而脏污等),从而增加了发病机会。(3)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不定牛乳的温度,可妨碍消化机能的正常活动而致病。(4)喂养方法不同。如用带奶头的哺乳瓶或吊桶喂奶时,因腹泻而死亡的犊牛较高,而改用哺乳桶喂奶时因腹泻而死亡的犊牛大为降低。(5)哺乳期犊牛补料不当。由母乳改向饲料饲喂过渡时,断奶过急,或补给饲料在质量上或调制上不适当,则易使犊牛的胃肠道受刺激而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6)畜舍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缺乏阳光阴暗潮湿等,均可促进病的发生。(7)哺乳时间过晚,犊牛因饥饿而舔食污物,致使肠道内有益乳酸菌的数量严重不足,活性受到限制,乳酸缺乏,肠内腐败茵大量繁殖,从而破坏对乳汁的正常消化作用。
1.6 饲养规模与密度的影响 通过大量调查表明,饲养规模越大,腹泻引起的犊牛死亡率越高。单独喂养比舍内群饲犊牛的腹泻发生率要低得多。
1.7 应激诱发因素 犊牛饲养环境中若有冷、热、噪音、惊吓、饥饿、暴食等各种应激因素存在时,由于新生犊牛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所以极易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发生营养障碍,肠道内菌群失调,肠毒型大肠杆菌或产气荚膜梭状菌大量增殖,从而引起下痢或肠毒血症的发生。
生态病理学方法防控动物疾病的基本理念是以牧场本身作为研究的材料和地点,实地调查与疾病发生有关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经过特殊的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后,能够阐明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其最终目的在于为消除这些危险因素而采取环境改善、科学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卫生消毒、药物预防、疫苗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以较低的经济成本来预防现代畜牧业中像犊牛腹泻这样的多因素疾病的发生问题,改善畜牧场的生产效益。
2.1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对怀孕母牛的管理 对于妊娠母牛,饲料要营养全面,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喂优质干草;牛舍特别是产房要保持通风、干燥、宽敞、光线充足以及保持适宜的温度,经常消毒,及时清除污物并及时消毒。母牛乳房要保持清洁。有条件的奶牛场或养牛专业户,可于产前给母牛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以使犊牛产生主动免疫;要保证干草喂量,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和产后酮病的发生,以减少犊牛中毒性腹泻出现的可能;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牛要适当运动;产房要宽敞、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消毒工作应经常持久;产圈、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时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冲洗,每隔7~10d用碱水冲洗食槽和地面;凡进入产房的牛,刷拭躯体1~2次/d,用消毒药对母牛后躯进行喷洒消毒,使牛体清洁。护栏、犊牛床、运动场等可用2%来苏尔等常用消毒液全面消毒,勤换褥草;妊娠母牛要适当运动,这可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饲料要保证干草喂量,控制精饲料喂量,防止过肥和隐性酮病的发生。
2.2 加强对新生犊牛护理,增强抗病力 对新生犊牛的护理主要包括接产、犊牛床及饮乳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1)做好接产准备:接产时,接产用具等以及母牛的外阴部均需用新洁尔灭液(1%)清洗消毒,助产人员用0.1%新洁尔灭液清洗消毒手臂犊牛脐带用10%碘酊浸泡。接产、断脐时要力求无菌操作。乳头要保持洁净,以免犊牛接触到细菌。(2)犊牛舍要清洁卫生,光线充足,温度应在16~19℃,相对湿度为50%~70%,牛床应用2%火碱消毒,褥草应干燥清洁,对于犊牛的粪便应该及时的清理,保持干净。(3)饲喂初乳是犊牛获得免疫的最好方法,也是预防犊牛腹泻根本而又有效的方法。由于首次初乳喂时的延误,或消化道内吸收初乳发生障碍,新生犊牛会出现低γ球蛋白血症。很多资料证明,免疫力低下,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很低,一般都是从母乳中摄取免疫球蛋白以抵抗微生物,所以一旦母乳不足,犊牛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腹泻。腹泻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低于健康犊牛,因此,新生犊牛首次饲喂初乳时间不超过产后1~1.5h,出生后的6~8h内,2次获得初乳量不少于3.5~4L。由于犊牛消化不完善,要防止摄入过多的奶,因为摄入过量的奶,消化不完的奶会在其肠道内发酵,从而引起腹泻。(4)在放入新生犊牛前犊牛栏必须消毒并空放三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应将腹泻小牛与健康犊牛完全隔离。
2.3 消除应激因素 新生犊牛最好圈养在单独畜栏内,刚入舍的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惊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在运输之前和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给牛补充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在运回前30min,可以一次性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剂量按0.5~1mg/kg体重(药量偏大偏小视运输距离而定),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肉牛到场卸车入圈后先休息2~3h,适量饮水,水中可适量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微生态制剂等,不要急于喂料。应先喂干草,逐步加精料,一次不可饲喂过多。
2.4 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和科学的免疫接种 (1)药物预防:对于细菌腹泻和病毒性腹泻,主要采取消炎,防止脱水和对症治疗的措施。关键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犊牛腹泻的关键。补液多选择等渗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为主,以平衡电解质,维持血液渗透压;脱水严重,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应补充5%碳酸氢钠。病犊牛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畜舍要温暖清洁,严防犊牛受寒,饲喂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喂量。药物预防:新霉素内服,1d量10mg/kg体重,分3~4次服用。治疗: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10~20mg/kg体重,1次/d。或庆大霉素肌肉注射,1次量,1~1.5mg/kg体重,2次/d。脱水严重的牛进行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25%葡萄糖液200~300ml,维生素C5~10mg。若病犊牛发生酸中毒,添加5%碳酸氢钠液80~100ml。对于寄生虫性腹泻,主要进行定期驱虫,每年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投服左旋咪唑6~8mg/kg体重,以驱除体内多种寄生虫。在有肝片吸虫的地方,可用硝氯酚等药物进行驱虫。如果是球虫或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可选用三字球虫粉以0.1g/kg体重用量口服,1次/d,连用7d。也可用氨丙啉配合土霉素治疗。(2)免疫接种:Soour Guard 3R(K)C是一种含有灭活的牛轮状病毒、冠状病毒、K99大肠杆菌和C型产气荚膜芽孢梭菌类毒素的液体制剂。妊娠母牛首次免疫时需注射2ml/头,免疫2次,2次注射的相隔时间至少2周,第2次加强免疫的注射时间必须在产犊前2~3周进行。以后再次免疫时,只需在母牛产犊前2~3周注射1次即可。这样犊牛产下后即可通过吸吮初乳而获得足够的抗体,以抵抗大肠杆菌,产气荚膜菌、冠状病毒、K99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以及C型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腹泻。
S858.23
B
1007-1733(2016)05-0027-02
2016–01–21)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资助(SDAIT-12-011-04)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