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婧/重庆市铜梁区平滩畜牧兽医站
一例鸡混合型禽痘的诊治体会
段婧/重庆市铜梁区平滩畜牧兽医站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皮肤型以头部皮肤的痘疹,形成结痂、脱落为主要特征;黏膜型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形成伪膜为特征,又称为禽白喉;有的病禽同时这两种病理变化,称为混合型。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大型规模化鸡场易出现流行。病禽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如果继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卫生条件较差营养不良时,也可引起大批死亡,对雏鸡危害较大,常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近日某养殖场发生一例鸡混合型禽痘病例,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铜梁区平摊杨立万只蛋鸡养殖场饲养的25日龄雏鸡3 d前出现精神萎顿、采食量降低、打喷嚏、流浆液性鼻液、流眼泪等症状,全群使用泰乐菌素、黄芪多糖饮水,不见效果,发病鸡只数量有所上升,经仔细观察发现大部分鸡头部皮肤有痘疹,有的张开口呼吸,已经死亡200多只。
整个鸡群50%以上的雏鸡精神不振,表现出病态。病鸡头部皮肤、腿、脚有明显的痘疹,呈灰色或黄灰色,大小不一,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呼吸困难,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流泪,有的张嘴,呼吸时发出“嘎嘎”声,有的病鸡眼脸肿胀。病死鸡体重较轻,泄殖腔和翅膀内侧无毛处有痘疹,口腔、咽喉上有黄白色伪膜。
随机剖检5只病死鸡病理变化基本一致,肝脏、脾脏肿大,胸肌颜色较暗失去弹性,心肌松软,器官和食道黏膜表面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1.涂片检查。无菌采集剖检鸡的心血、肝脏、脾脏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
2.细菌培养。将无菌采集的心脏、肝脏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无菌落生长。
根据主诉、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初步判定该雏鸡群发生混合型禽痘。
1.及时淘汰病弱雏鸡,对病死鸡的尸体、脏器、排泄物以及养殖场内的垃圾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紧急接种2周后使用1%醋酸、聚维酮碘交替带鸡消毒,1~2次/d,直到鸡群稳定。对肠内路面和鸡舍内过道使用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舍内清洗后撒布生灰。
2.对全厂进行杀灭蚊蝇等吸血昆虫工作。
3.对全厂的雏鸡紧急接种鹌鹑化鸡痘弱毒疫苗。
4.对呼吸有杂音的病鸡体表的痘痂,先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剥离痘痂,然后涂碘甘油,将口腔里的痘痂先剥离后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碘甘油。
5.全群使用大观霉素混饮,每1 L水,500~1 000 mg。连用5 d。同时添加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
一周后回访病,死率为10%,接种疫苗部位出现干燥的结痂,鸡群不在有新发病例。
1.预防措施。康复的病禽,可以获得终生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鹌鹑化鸡痘弱毒疫苗是目前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活疫苗。首免一般选在25~30日龄,二免在开产前进行。
2.治疗措施。目前没有针对禽痘的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紧急接种等综合措施来减轻鸡群的发病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的产生。针对皮肤型禽痘一般不进行局部治疗,在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使用防腐消毒药处理。对黏膜型禽痘对口腔内的伪膜进行剥离处理,然后涂抹碘甘油等药物,避免鸡窒息死亡和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