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血液型脓病综述

2016-04-05 07:24尤丽梅
兽医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脓病蚕体蚕座

尤丽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新疆和田 848000)

家蚕血液型脓病综述

尤丽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新疆和田 848000)

本文针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特性、感染途径、病理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细胞核多角体的病毒(BmNPV);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蚕业的生产危害比较大的病毒病之一,常在高温高湿蚕期中发生,一旦爆发,蚕农损失巨大。目前,对于家蚕血液型脓病,暂无强有效的治疗药物,生产上主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推广科学养蚕技术。新疆蚕桑业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有效控制家蚕血液型脓病,对保障新疆养蚕业的良好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特性、感染途径、病理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1 血液型脓病病原

家蚕血液型脓病又称细胞核多角体的病毒病,其病原为细胞核多角体的病毒(Bomb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根据该病毒粒子在宿主细胞核内获得囊膜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释放型病毒粒子(cell release virus,CRV)和多角体源性病毒体(polyhedron-derived virus,PDV)。CRV和PDV囊膜的化学组成不同,导致二者表型的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区别。CRV囊膜可特异性的与昆虫血体腔内的多种组织细胞相互作用,其对血体腔内各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细胞表现很高的感染性,其能感染宿主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但其经口感染对中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较低。PDV囊膜对多角体蛋白有亲和性,对昆虫中肠上皮圆筒形细胞的感染业表现特异性,被碱性溶液或中肠胃液溶解的包涵体内释放出的PDV,对中肠上皮细胞有很高的感染性,但在家蚕微酸性的血液中,对血体腔内的感染性比较低。

2 病毒特性

BmNPV发育循环包含两个独特的时期,又称双相生活循环。大约在感染20h后,NPV在其他敏感组织细胞内复制,产生CRV和PDV两种类型病毒,但CRV终至停止产生。PDV最后被包埋在包涵体中,形成多角体。包埋在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稳定性强,在100℃蒸汽或煮沸条件下3min失活,在100℃干热条件下45min失活。多角体易溶于碱性溶液,1%新鲜石灰浑浊液处理3min失活。

3 感染途径

BmNPV的侵染途径有创伤感染与食下感染两种。前者是CRV表型对宿主血腔各组织的感染,后者为被食下病毒多角体被中肠中消化液溶解释放出的PDV开始原发感染,接种20h后从中肠释放的CRV感染延伸到肠壁上的气管上皮进入血体腔产生继发感染。最后又形成多角体。

4 病蚕病理症状

该病常发生于高温高湿饲养管理条件下。该病多在五龄的第六天左右爆发。主要临床症状为狂躁爬行、体壁易破,破后脓汁流出,体乳白色、体躯肿胀等。

5 家蚕发病的原因

5.1 消毒不彻底

多角体的生命力较强,残留在桑叶、卵壳、蚕具等上的多角体病毒被蚕吃下以后,容易产生垂直传播,吃下的病毒越多,感染NPV并发病的几率高。因此,BmNPV病原存在是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爆发的先决条件。

5.2 蚕体抗性低

抗病性减低,势必为细菌、霉菌和病毒入侵机体打下基础,从而引起蚕体发病。导致家蚕体质下降,抗病性降低的原因重要有:一是饲育品种的抗性低或饲育品种对BmNPV非常敏感。二是桑叶品质下降不能满足蚕儿的生长需求,是直接影响蚕儿体质的重要因素。

5.3 桑叶质量差

近年来,受环境空气、农药等多因素影响,桑叶清洗已被广大蚕农使用。清洗后的桑叶脱水不利直接饲喂蚕儿、饲喂高温存放清洗消毒受损的桑叶,导致蚕儿抗性降低,成为BmNPV爆发的又一重要因素。

5.4 饲育管理粗放

牟志美等研究发现蚕病多发与饲育密度过大有一定关系,蚕病发生随饲育密度增加而增多。韦秉兴等调查了混入的病蚕数量、蚕座密度与该病在蚕座内传染的相关性,发现相同数量的健康蚕群体中,混入的病蚕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相同的病蚕混入率,蚕座越密,病死率也越高。因此,养蚕生产中,除做好消毒工作外,要及时淘汰病死蚕,保持适宜的蚕座密度,至关重要。

6 血液型脓病的防治

6.1 防治药物

目前,生产上常用防治该病的化学药物多具有强碱性的特点或破坏蛋白多角体的性能,从而使得病毒粒子失活。如漂白粉精、漂白粉、三氯异氰脲酸及新鲜石灰等用于对蚕室、蚕具、蚕体、桑叶的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杀死核型多角体病毒,杜绝病原对蚕体的感染,从而对血液型脓病起到防治的作用。此外,还有生物类制品如免疫卵黄抗体、添食类化合物啶奎宁的制剂、萘啶酮酸和喹诺酮类药物,分别从基因表达层面进行防治,不常用。对于NPV的暴发期,一旦病毒感染了蚕体,则很难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对于家蚕血液型脓病而言,防重于治。

6.2 防治措施

6.2.1 保证桑叶质量

桑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蚕儿的体质,因此对桑园加强管理很关键。合理的施肥,保障桑树生长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效提高桑叶的品质。及时掌握昆虫的发育情况和发生规律,保证能有效的进行灭虫,降低桑叶的感染。严禁桑叶园喷洒农药,蚕儿对农药非常敏感,间接降低蚕体对病毒的抵抗性。

6.2.2 严格消毒,加强管理

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和养蚕室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科学合理配置消毒液的浓度、保障消毒所需温湿度,严格控制消毒时间,保持密闭环境。做到消毒全面、彻底,不留有卫生死角。养蚕期,避免创伤蚕儿,要严格的对蚁蚕、起蚕和将眠蚕都要进行蚕体蚕座的均匀消毒,除沙后也要进行地面消毒,对蚕室内外全面进行消毒,蚕沙经蚕沙坑发酵。养后,应尽早消毒。消毒工作包括室内、室外(保管室、附属室、生活用房等),防止交叉感染。

6.2.3 培育推广抗病品种

家蚕的品种不同,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抵抗性也会不同。通过选育、品试、筛选抗NPV能力强和经济性状优的优良蚕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徐安英等以秋丰和白玉作为受体,育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品种华康2号,BmNPV对新品种的LC50是原系统秋丰×白玉LC50值的12115倍。石美宁等选育的桂蚕N2是专门针对NPV的抗病品种,其经口添食NPV多角体病原的LC50是两广二号对照高1000倍,表现出较强的抗NPV特性。

6.2.4 合理调节饲育环境

新疆昼夜温差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蚕儿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幼虫龄期的延长与缩短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温度适宜时,生长发育快,反之则缓慢。蚕儿不同生长阶段对湿度需求不同。对新疆本地而言,小蚕阶段可适当给环境补湿和适当通风。大蚕阶段要尽量保持干燥通风利于防病。因此,结合饲育品种和蚕儿生长阶段需求,合理管理保障饲育的温湿度、通风并保障其稳定,能有效保障蚕儿的健康生长。

[1] 顾家栋.中国南亚热带蚕丝学[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黄深惠,石美宁和唐亮等.防治家蚕血液型浓病药物的研究现状[J].广西蚕业,2014,(51):8-10.

[3] 牟志美,王裕兴.饲育密度对桑蚕生理及发病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0,(3):18-22.

[4] 韦秉兴,邱海洪,冯健玲,等.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内传染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4149-4150,4157.

[5] 王玉珏,靳月琴.简谈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北方蚕业,2009,(2):60-63.

[6] 邱海洪,韦秉兴.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6):23-26.

[7] 万成功,周义奎,谢同建.家蚕病毒病多发原因与对策[J].蚕桑茶叶通讯,2009,(6):16-20.

[8] 石美宁,闭立辉,顾家栋,等.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桂蚕N2的选育[J].广西蚕业,2012,(4):1-12.

[9] 徐安英,林昌麒,钱荷英,等.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蚕品种“华康2号”的育成[J].蚕业科学,2013,(2):275-282.

[10] 曾宪云,俞艳君,任淑文,等.饲养天蚕温度与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10):110-111,123.

猜你喜欢
脓病蚕体蚕座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品种“锦绣2号”通过国家审定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
家蚕病毒病防治药剂 脓病清的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