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辉新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山东 新泰 271200)
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监护室中的应用体会*
吕辉新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山东 新泰 2712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80例危重患儿应用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常规化验及血气分析。结果 桡动脉采血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避免溶血而延误治疗。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动脉穿刺法,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推广。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体会
新生儿监护室的患儿病情重,变化快,为及早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采取较多血液标本为疾病的诊疗救治提供依据。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危重患儿80例,均选取桡动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采血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危重患儿80例,胎龄32~41周;出生体重1500~4500 g;日龄10 min至28 d,均行桡动脉采血标本化验;其中22例危重患儿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抽桡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
1.2 方法 准备好物品,置患儿身旁,暴露患儿手臂前端,操作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穿刺点桡骨茎突与第1掌间隙处(手前臂内1/4处)触摸有无搏动;部分早产儿此处搏动不明显,可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做一水平线,以水平线中点做一垂直平分线,于十字交叉点往掌根部约0.5 cm(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二腕横纹之间为进针点)处为穿刺点。确定穿刺点后,用0.5%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为5 cm,待干。抽动脉血气分析时需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肝素1支12500 U注入5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吸取肝素盐水再排空肝素。操作者左手轻握患儿手掌使其下垂约45°固定,紧绷腕部皮肤,右手持内有肝素的5号半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至确定穿刺点处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5°~30°,见鲜红血液接抽血至1 ml后拔针,不回抽,反折头皮针连接管,防止血液与气体接触,将注射器在两手间搓动、上下颠倒4~5次,使肝素与血液混匀,将血样插入取样针检验。行桡动脉常规采血化验,只需连接干燥注射器及头皮针同法定位、消毒后采取足量的血液后先注入血培养瓶、再注入抗凝试管、最后注入凝固试管,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5~10 min,防止因动脉血压过大,引起出血或渗血。对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不良的患儿,压迫时间应延长至10 min~15 min,不出血为止。
操作平均用时6~7 min;一次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其中采血量不足4例,采血不畅导致溶血2例,标本意外凝血2例,在更换对侧桡动脉穿刺后均获成功;未见有穿刺后血肿、硬结等并发症发生。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故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深部体温下降2~3 ℃,皮肤温度下降4.6 ℃,在中性环境温度下约6~8 h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的1~2天内体温仍不稳定[1],从而四肢静脉收缩,穿刺采血时血管易瘪,造成穿刺困难、采血量不足等问题;同样,股动、静脉穿刺采血较桡动脉穿刺存在单人操作取血成功率低、穿刺点定位困难、穿刺操作时间较长、肢体暴露过多、穿刺点易被污染等缺点,不宜作为优先采血点[2]。然而桡动脉解剖特点具有表浅、易暴露、位置固定,且桡动脉周围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毗邻,避免了严重副损伤的发生,邓云珍等人曾报道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也达到了90%[3]。在进行桡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表浅易于固定。桡动脉穿刺时,针头进入动脉后易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导致皮下血肿。采血完毕,压迫止血时间要足够,防止局部形成血肿。在NICU中常因患儿病情危重(尤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患儿),需将患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内,不宜搬动,而桡动脉采血时只需打开暖箱的操作窗,将患儿前臂伸出窗口,暴露患儿前臂即可进行操作,不需特殊体位,故不影响患儿的治疗和抢救。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极为短缺,桡动脉穿刺单人操作即可,随时可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节省人力、节约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对本组患儿的穿刺实践,体会到挠动脉穿刺采取血标本是一种节省人力、操作简便、创伤小、穿刺部位暴露少、痛苦小、有效、可行的动脉穿刺法,尤其对危重患儿和静脉采血困难患儿,更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前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1] 邵晓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88.
[2] 蒋爱华.新生儿不同部位采血成功率的比较及体会.东南国防医药[J].2003,5(3):206-207.
[3] 邓云珍, 陈金芬, 许清华,等.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新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J], 2007,22(1): 51-52.
吕辉新(1979—),女,山东新泰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6)10-1192-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0.048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