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6-04-04 13:55:23郭熙泱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护生现状

郭熙泱

(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郭熙泱

(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分析目前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途径。方法:从教学模式、教师素质、考核模式、医院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人文素质、评价等方面有不足之处。结论:学校、教师、医院应大胆革新,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教育、临床实践。

[关键词]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护理学科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在护理科学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以及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对于护理工作者人文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教育担负着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护理专业学生(后简称护生)的人文素质在其各项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教育在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文献指出,在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备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提升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1]。护生人文素质处于何种状态,通过哪些途径和举措来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王小丽[2]研究发现,护生基本人文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五方面。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护理工作也应以人为中心,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贯穿人文素质教育,使护生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心患者。

2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21世纪初,少部分专家开始尝试把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护理技能实训、社区或临床实践当中,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尚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人文实践教学及管理模式。

2.1课程设置不完善

我国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依附于生物医学模式,相对于医学相关专业课课程安排较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总体偏少。有文献报道国内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占总课时数的20.88%,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文修养课时比例高达36.28%~45.00%。而且我国很多护理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多是考查课、选修课,导致护生从根本上不重视人文素质课。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护生的专业角色定位和培养目标不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者、护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而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自我认同感。姚履渊等对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共165名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各层次护生对护理人文精神的认同度高,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高,对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人文知识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2.2师资配备不合理

绝大多数护理院校的人文课程由护理专业课教师或公共课教师兼任,护理专业课教师多数不接触临床且没有经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学习,而公共课教师又多没有经过医学、护理知识的学习,导致教师缺乏规范、科学、切合护理实际的人文素质理论,只会照本宣科,不善于把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人文教育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满意。如护理实训中发现护生不会跟患者沟通,面对患者时不知该说什么,在临床上和患者沟通不畅。事实上,如何跟患者进行沟通,沟通的技巧、方法都是“护理沟通学”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护生不能把人文素质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3人文素质评价无落实

对护生人文素质的评价需要系统、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因缺乏统一、客观的评价指标且易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对护生的人文素质考核并未落到实处。2010年7月举办的“人卫社”杯护理技能大赛积极响应“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职教要求,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考核形式,将护理人文关怀纳入考核范围,为各护理院校改革评价体系做了先导。但是大多数护理院校对护生的评价仍由理论和技能考核组成,忽略了人文素质的评价。

2.4医院对护生的人文素质要求更高

吴晓琴等研究发现,医院在看重护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素质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在当前医患、护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形势下,医院需要的是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综合型护理人才,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护理患者,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3.1完善课程体系

护理院校需要不断探索、革新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基础文化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人文课程,适当增加人文课学时,如增加社会学、人际沟通、心理学、美学、伦理等知识的比重;在专业知识中,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康复指导、保健、公共卫生知识等内容。适当扩大人文选修课科目、学时,让护生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人文课程应均匀地分布在各学年,贯穿护理教学始终。要提高人文素质,不仅需要在理论课程的建设上下功夫,更要在护理实践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3.2重视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包括课堂氛围、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利用无意识心理逐渐使之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受到教育。隐性课程对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院校可在教室、校园、图书馆等处设置人文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人文氛围,让护生在人文环境中提高自我素质。同时加强学生会、社团等建设,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护生礼仪大赛、护生操作大赛等,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

3.3增强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和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指导力量。护理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进修、跟班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学习人文素质课程;公共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学习医学护理知识,形成文医相同的知识结构。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的考评,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院校还可以对专业教师实行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进行临床实践,这将会直接影响护理人文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3.4探索新的考核模式

对护生的考核应加入人文素质,并给予一定的分值。如要求护生必须选修够一定分数的人文课程,从制度上保证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通过发挥院校团体的作用,将护生参加社团、文体活动、各类比赛等取得的成绩作为其人文素质的评价依据。同时考核护理技能操作时把人文素质包括其中。护理操作技能考核不仅应重视操作手法及步骤,还应考虑护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如考核注射法时可采取角色扮演法,除考核了技能,还考核了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等。

3.5加强实习期人文素质教育

在实习期间,护生不仅要巩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医院应把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结合起来,把带教的着眼点放在护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通过实践使护生更深刻地领悟人文素质的具体内涵。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连续的、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护生的人文修养,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英,贾秀英,周红,等.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63-1764.

[2]王小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3]张敏,罗彩凤,吕妃.整合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对护生人文修养及专业认同的影响.2014,29(15):17-19.

[4]姚履渊,王黎平.各层次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代护士,2010,1:89-90.

[5]寇桂香,杨萍.从护理技能大赛结果回看与思考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14-116.

[6]吴晓琴,叶国英.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13,28(12):69-71.

本文编辑:王立钧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126(2016)01-0078-02

[作者简介]郭熙泱,女,助教,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护生现状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12:24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1:48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