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杕的《天演论驳义》与进化论传播

2016-04-04 14:05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天演论进化论达尔文

李 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 陕西 西安 710119)



【中国文化】

李杕的《天演论驳义》与进化论传播

李 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 陕西 西安 710119)

本研究通过挖掘《天演论驳义》这一历史史料,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真实再现该文对进化论的批判,展现出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的跌宕起伏,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并最终由自然科学上的新理论发展成为深刻影响国人的思想洗礼,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的深远发展。

《天演论驳义》;李杕;生物进化论

1859年11月,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并依此创立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首次完整的对物种的产生、发展及演化作出了规律性解释,推翻了宗教界一直以来推崇的特创论,对基督教、天主教等教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对整个生物学界乃至人类学、社会学及哲学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因为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理论,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进化论不仅从本体上动摇了传统基督教的形而上学基础,而且在认识论上直接打击了神学目的论体系[1]。

19世纪末,随着进化论传入中国,尤其是1897年由严复(1854—1921)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后,给在华传教士以强烈震撼。为维护教会利益,抵消进化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各传教士纷纷在报刊上著书立说,批判进化论学说,据史料考证,其中以1906年李杕发表于《汇报》的《天演论驳义》最为典型。

一、《汇报》的出版概况

《汇报》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主办,以传播西学、报道时事为主的综合性期刊,前身是清光绪五年二月二十四日(1879年3月16日)创刊于上海的法国天主教会机关刊物《益闻录》[2]。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8月)《益闻录》与《格致新报》合刊,更名为《格致益闻汇报》, 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四日(1899年8月19日)因“格致馆主公务殷繁,不能兼理报政,爰议将报务全归益闻馆专办”[3],《格致益闻汇报》自第100号起改称《汇报》,法文报名Revus pour tous。《格致益闻汇报》报馆亦“改名汇报馆,一切函件请书汇报馆收字样寄送本馆,或寄法租界天主堂转寄,今后从《泰西报馆公例》”[4],每周发行两号,每期16页,约5920字,每年发行100号,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印刷。

李杕,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原名浩然,字问渔,受洗礼后取教名老楞佐,别署大木斋主,“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清咸丰九年(1859)放弃科举,专习神学、哲学与拉丁文,兼习科学及法文,受到西方文明影响。清同治八年六月(1869年7月)晋升为耶稣会司铎,传教于苏南与皖南地区。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益闻录》时,他回上海主持该报,此后《益闻录》与《格致新报》两报合并,改名为《格致益闻汇报》,出100期后又改称《汇报》,前后出版了33年有余,李杕始终担任该刊主编直到1911年6月8日去世。李杕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起还兼任《圣心报》主编,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兼任震旦学院院长兼哲学教授。

二、李杕发问“万物原始”及“天演说由来”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杕开始撰文《天演论驳义》发表于第9年54号《汇报》,①《天演论驳义》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进行详细系统的批判,针对“天演之说”,李杕开篇即认为,“天演之说,大不合形上之理,大不合实验之迹,大不合万民之论,要皆信口胡言,绝无确据”[5]。李杕从进化论的源头谈起, “夫求学必探其本,欲悉天演之伪,必先考天地之由来” 论及“天地有始乎?曰有”“凡为数,必有其始。自太初迄今,不知几千万周,几千万岁。西人迹遍寰球,问俗采风,天下人均云天地之初,惟有元气,纷纷濛濛,混无定绪。今伽尔代人Chaldai,辉尼西人Phenices,赫脱路希人Etrusc,希腊人Groeci,辣丁人Latini,犹太人Judaici,各有古史,其载混沌之事,异口同词。华书如《广雅》《淮南子》《河图括地象》《五运历年纪》等,言之尤明,无可犹豫。或问天地之初,形状如何?曰天学名家,如刚德Kant,辣伯拉思Laplace。皆言太初只有元质” 。辣伯拉思认为“太阳系是从一堆旋转着的白热气体即气状星云逐步演化而成[1]”“地出大团后,以急旋而热,热则地体消镕。直至几千百年之后,转渐缓,质渐凝,其压力移力,以镕质滚为一团。其外面先寒,凝而坚硬,遂成地壳。壳外以他质附之,渐成地面。此开辟之大约情形也。[6]”

“或问天地成于元质,元质何所从来?”他认为“元质” 如果是自有之物, 则应该“卓然独立,永远常存,亘古不变”但“ 元质” 却是“变化无常,合于此为此物,合于彼为彼物,既合矣,犹可离之,既离矣,犹可合之”故“ 元质”非自有之物。既然不是自有,那么“ 必有生之者, 生之者称造物。” 在此,李杕已经触及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盲区即达尔文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未能给予探讨,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意回避了这一话题,正如达尔文在晚年曾表示“我不是反对上帝存在的无神论者”[7]。

为了批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李杕将万物分成四种“无生、有生、有觉、有灵”,这一分法本身无可厚非,甚至从某个角度恰好印证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物种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李杕认为“无生不能变有生、有觉,无灵不能变有灵”,首先,“物类不能越类传生也,无论猴生人,或他兽生人,二者皆不可;其次,猴与他兽不能渐变为人,亦不能骤变为人也;最后,无知之物不能生有灵之人也。”李杕的推论看似合理,但仔细想来,他人为地斩断了生物之间的连续性,过分夸大了物种之间的差别。物种进化的动力何在?达尔文将其解释自然选择,即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物种之间的淘汰。李杕还在文中批判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祖猴之说”,其依据是“人为万物之灵,知是非,辨邪正,具主权,能笑言,嗜学问而猴则异于是,骂之不答,敬之不知,人灵而猴不灵,明如观火。既如是,人必不生于猴。祖猴之说,岂通论哉?”[5]”李杕认为人、猴有灵性之别,故不存在进化关系。他的这些言辞今天似乎很容易推翻,时值当日,李杕这位生物学知识并不丰富的期刊主编,对生物进化论提出的质疑是难得可贵的。《汇报》也因为刊载这些激烈的言辞成为传教士期刊中批判生物进化论的典型代表。

三、李杕提出“天演六据皆非”及“达氏四律均无实据”

《天演论驳义》分别从生物进化论的六个理论依据入手逐一对该理论进行驳斥。

第一据曰,“世间动植物,种类纷繁。学士考其性,先别其宗族。宗既定,然后别其所殊。由宗分类,由类分种,始得详考无遗。夫类者多许物相似之性也,性相似,其始必出于一原,故天演之说可凭也[8]。《天演论驳义》回应:“学士分宗别类,所以便讲求,非谓其同祖”。李杕认为生物学家研究分类是为了研究方便,并未探讨同源的问题。李杕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简单而片面的,纵观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便可以发现,正是因为有了林奈、布丰等生物学家的生物分类工作,才促进了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

第二据曰,“植物生于子,动物生于卵。其始初孕之时,大都相仿,猴之胎与人之胎,方其血肉相凝,谁克别其种类?迨孕久之,逐渐成形,乃见猴人之别。其他牲族之孕,往往而然。可知品物之始,由一类以析万殊,故累世传生,至今留其故态。”《天演论驳义》反击之:“人与畜,均为动物,咸具形躯,其初孕自必有相似之情。虽然,学士仔细窥探,人畜初胎,迥有相若。故粗视以为似者,细察之而天壤相悬也。夫物自初孕以至成形,入行路然。各行其道,各至其所止。所止维何?本类是也。牛之胎变成牛而止,人之胎变至成人而止,他物亦然。欲出其类,则万万不能[6]。”《天演论驳义》依据特创论,即万物分门别类的由造物主上帝创造出来,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进行攻击。现代生物学理论告诉我们,胚胎从一开始就有其特定的发育程序,发展模式,但这并非是上帝的旨意,而是由基因决定的。

第三据曰,“达氏、赫氏引僵石以为天演之证,上层之物,精于下层。可知精者由粗者变来。进化功深,卒臻美品” 《天演论驳义》认为“天演家此言,有不通者四。地下物固多粗于今者,然亦有精于今者”“天演家执渐变之说者居多,执骤变之说者无几。洵如是,则此类渐变彼类,必数十百变而后成。地中有成类之物,当亦有未成类之物,而何为不然?或曰:劣者即为成类之物。予曰:否否。品虽劣而树叶干体无不全,不可谓之未成类。” 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自然逐渐淘汰了不适应生存的物种。

第四据曰,“凡物出于一而后相肖,出于一者,多数物群仿一物之体格,而略有灵更也。”《天演论驳义》反驳道“否否。大造生物,各有其用。用相似,其生具性情,自必相似,故学士别类分门,未尝归之一致”,又诘之曰“按天演之说,万象分途,悉归物力,将化工之巧妙,没煞不言。然物力无知,不能审所宜而择所需,天演家以物之相似为据,其误未尝不然。总之以相似为据,仍是疑似之词,仍是或然之意。”文中认为以生物的相似性推断出进化上的亲缘性是不合常理的,这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动物解剖的相似性恰恰是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最有力证据,可李杕出于维护天主教地位的目的,以自身浅薄的生物学知识驳斥生物进化论。

第五据曰,“天下五大洲生物不同,有澳洲生而欧洲不生者,有墨洲生而亚洲不生者。大抵水道易通之地,生物相同;其远隔汪洋不能相通之地,生物不同。此何以故?因当初一二物逐渐变形,传之可通之地,故均有此物耳。其在不可通之地,既无传递之便,自必生物各殊。此天演之说之明证也。”李问渔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是,“地可通而物种相传固已,然传者伊谁[6]”,他认为物种迁徙的传者是造物主。如今进化论的学者们可以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物种迁徙的问题,以及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新的变异。

第六据曰,“物有数遍而成形者,如蚕之为物,可知今日之物,自太始一二物变来。予应之曰,子诚善跃阅于何?跃物界也[6]”李杕认为“天演家好为大言,欲出物类之界,亦徒自苦心耳”。遗传和突变涉及狭义进化论和广义进化论,狭义进化(Microevolution)指物种因遗传改变,及自然选择而演化出新的物种。广义进化(Macroevolution)指一切复杂的动植物均有同一单细胞的祖先,经过漫长的岁月渐渐进化而来。二者不能混为一谈[9]。

《天演论驳义》批判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四定律”,认为其均无实据。“四定律”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础,第一曰留良律(Lex selectio naturalis,或译以天择),即自然选择“当初生物蕃延,地之所产不足以供食用。于是群起而争,争则弱者死亡而强者存,存则留其良矣。牲牲相交,各择美品,而生子亦美,美则留其良矣[6]。”李问渔从哲学角度最第一律进行抨击“哲学释美字之义曰:美者,物之备有其善,各分布置得宜,焕烂可观,令人欢悦者也,但此惟有灵者知之,鸟兽无灵,安知舍丑而就妍?无稽之言,弗听可也[6]。” 李问渔在此以哲学定义批判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及自然选择学说,乍听似乎言之有理,但以今天的生物学知识来解读,物种随着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适应环境的势必留下来,不适应的淘汰,这并非能片面的用哲学意义上的美与丑来解释。第二曰传生律(Lex horeditatis),“物于同类中亦有善恶之分”,譬如麦,有佳者不恶者,物性喜佳,必以佳者传其子,于是传愈远而物愈佳,物类因之进步” 此处谈及的是遗传的问题物种发生了变异,通过遗传作用将优势变异遗传稳定下来,劣势的变异则慢慢被淘汰了。第三曰同兴律(Lex correlationis incre-menti) “物类改良,非全体遽变,然一肢先变,他肢欲与之齐,乃奋力振兴,踵其后而亦变,乃全体美亦” 李问渔在抨击解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时加入了不少自己的妄想,这既与他本人并不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背景有关,也显示了李杕作为天主教第一报人维护教义的根本目的。第四曰停止律(Lex permanentio),“谓形物变至某类则止,常为此类之物,不复变”。李杕提出的质疑是“万物同出一二物,何此则变至松而止,彼则变至牛而止?”在此可以用基因决定论解决这一疑惑,生物在一开始就有基因决定了发育的最终结果。李杕撰文《天演论驳义》称“四律之妄,不已昭然若揭欤?或问曰:天演之说既误,万物果如何分类乎?曰:哲学定理,已之所无,不获施之于外。元质无生,土石亦无生。可知当初草木之生,不出于质料,然造物加以生之原,而后能萌芽成干,森森其荣。植类乃尔,动类似之。既而生生相继,传其类,自必传其性,此物类之所由分也[6]”。李杕认为“生之原”是造物主赋予万物的,他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批判既有虚妄的一面也有其合理的成分,这体现出该理论有待发展进一步完善。

四、结 论

对于宗教与科学,李杕认为二者并无冲突,并直指达尔文本身也是教徒的事实,对此,达尔文也无可辩驳。总之,20世纪初,当大多数华人刚开始接触《天演论》,对其不甚了解的时候,李杕却能站在学术的高度上撰文反驳进化论,对其提出质疑,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也从侧面反映出李杕本人极其深厚的学术修养。

《天演论驳义》作为对生物进化论提出批判的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充分体现出传教士在传播自然科学中的矛盾性:对一般科学知识乐于介绍与宣传;对与教义相抵触的科学知识,则坚定维护宗教立场,对其进行批判。由于编者本身生物学知识的欠缺,《天演论驳义》对生物进化论的批判存在明显的矛盾性,一方面,文中对动物学知识的介绍恰恰印证了生物进化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李杕对生物进化论提出肤浅地批判,缺乏翔实的科学论证作为依据。生物进化论经由《天演论驳义》的曲折传播,既体现了传教士作为传播者在传播科学进程中,在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的局限性,又从侧面展现出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的跌宕起伏,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并最终由自然科学上的新理论发展成为深刻影响国人的思想洗礼,促进了思想启蒙运动的深远发展。

①笔者于国家图书馆查阅到《天演论驳义》,宽约3.5寸,长约6寸,封面呈黄色,线装,单册,正文首页有“天演论驳义”5个字,上半部分有陈垣xxx及“北京图书馆藏”两枚图章。下半部分为“大木斋主辑译”,未见出版年月及出版者。

[1] 胡卫清.近代来华传教士与进化论[J].世界宗教研究,2001(3):63-73.

[2] 魏梦月,李楠,姚远. 晚清《汇报》及其初期自然科学知识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4):747-752.

[3] 编者.本馆告白[J].汇报,1899,100:797.

[4] 编者.本馆告白[J].汇报,1899,100:798.

[5] 大木斋主.天演论驳义[J].汇报,1906,第9年54号.

[6] 天演论驳义.陈垣藏书[M]

[7] Francis Darwin,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M].D.Appleton and Co New York,1897,Vol,1,247.

[8] 李问渔.天演论驳义[M]哲学提纲(生理学),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07:79-121

[9] 詹腓力著.钱锟,潘柏滔,李志航等译.审判达尔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

[责任编辑 王爱萍]

Li Di 's Refutat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the Spread of Evolution in China

Li Nan

(Shaanxi Radio&TV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119)

In this study, by excavating the historical data of refutat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this paper use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tent analysis to reproduce critically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in China. This objectively promote the the spread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China, and finally by the new theory of natural science developed into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ideological baptism, and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movement of the far-reaching development.

Refutation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Li Di; Biological evolution

2016-07-12

李楠(1979— ),女,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教授,史学博士。

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科研项目“西学东渐背景下近代来华传教士与进化论传播”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5D-06-B14。

G219.29

A

1008-4649(2016)04-0065-04

猜你喜欢
天演论进化论达尔文
达尔文笔记被匿名归还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达尔文与进化论
浅析严复《天演论》中的术语译名
品牌进化论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
是谁保护了7岁达尔文异想天开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