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增卓么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
仁增卓么
汉藏翻译文化在藏族史上源远流长。经过千年的演变,大量优秀的翻译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规范的翻译标准。本文将从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的特点、常见问题以及汉藏翻译的话语结构进行分析,探究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
汉藏翻译 管界 话语结构
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主要是指某个词语在意义和结构上与其他词语发生关系时,所出现的界限问题,比如说某个词语“管什么”或“管哪里”的问题。管界问题不仅出现在汉藏翻译中,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管界问题,而语言的形态变化越是丰富,词语之间受到形态标志的作用,词语之间的关系和管界也较为清楚。汉语的形态变化非常丰富,这也使得汉语在作为译出语时,应当在正确理解语言的前提,充分考虑到译入语的特点,才能有效解决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管界问题。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的特点主要是某些管界问题可以凭借直观解决,特别是在名词作定语的时候,当汉藏两种语言存在相同语序,就可以凭借直观来解决相应的管界问题,但汉藏两种语言由于不同的语言特点主要反映在语序方面,在修饰关系和动宾关系中,两种语言会使得部分连词、介词和独立成分出现管界问题。
汉藏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动宾关系和修饰关系这两方面的管界问题,在汉语中部分动词所带的宾语通常是较长较复杂的语言片段,而不是简单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因此在多个主谓词组、副句和动宾词组中容易出现管界问题,比如“说、想”等动词的管界,在句子中这类动词可能包含着几句的解释内容,而助动词带动词或句子作宾语时也容易出现管界问题。在修饰关系中定语和中心语加在一起,如果具备三项语言单位也会出现管界问题,因为三项语言单位之间如果都是修饰关系会出现两种管界的问题,而如果分别是一个修饰关系和一个并列关系,也会出现两种管界问题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判断动词的管界问题中,往往判断动词可以代表一个或几个句子,连词、介词和独立成分的管界问题,也会由于汉藏两种不同语言的特殊性,导致一部分连接分句的连词、介词和独立成分在语句中的位置常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
1.理解。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的理解,即对汉藏翻译中的词语意义或结构与其他词语发生关系界限时的正确理解。对于汉藏翻译,我们应当认识到正确理解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分析语法与句子结构、句子关系及多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汉藏翻译中的界限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正确翻译出藏文的原意。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有的语句需要从语法上进行分析,有的则需要从语义上去分析,另外还要了解其历史背景,从而达到正确翻译。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的理解,包括对多义词的理解、近义词的理解两方面。其中多义词的理解包括对多义名词的理解和多义动词的理解,近义词中包含对语意轻重不同、词语搭配逻辑不同、使用范围不同等。
2.表达。汉藏翻译中管界问题的表达,即汉藏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在汉藏翻译中有着多种表达方式,汉语与藏语的词汇应用也比较广泛。汉藏翻译在表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在翻译过程中,要按照规范的翻译标准进行翻译,不可逐字单调的按照表面的字义进行翻译,同时也要尊重原作所要表达的意思。汉藏翻译的原则在于,使作品原文与翻译达到等值状态。不论是汉语还是藏语都有着优美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将其相互转化、相互融合,才能真正使汉语与藏语两种语言文化更好的交流、沟通。
在汉藏翻译过程中若要有效的解决管界问题,应当加强对话语结构的重视,在出现管界问题时,以话语结构为基础,寻找话语相同的结构,从而让理解和表达能形成直接的思维参照,从而保障语义的准确性。特别是将具备民族个性的固定词组或名言警句进行翻译,我们可以通过话语结构来证明翻译过程的可行性,在多种划分方式中,以基本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为指导实现结构对应。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还应当明确认识到不同语言中民族个性的特殊性,从而有效的变通,不能强求语法的话语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翻译的表达效果。在汉藏翻译中进行话语结构对应的研究,可以包含基本语法和句型的对应,并且还能进行基本语法为依托的逻辑形式和思维模式的对应,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规则性和灵活性,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仁增卓么、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藏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