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兴
——文人士大夫与书画文化

2016-04-04 03:32张建军
书法赏评 2016年6期
关键词:制墨书画书写

■张建军

文房雅兴
——文人士大夫与书画文化

■张建军

中国古代书画文化,与文人士大夫文化密不可分。书画在士大夫心目中,属于从事政治之余的一种 “雅兴”,这种雅兴不仅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品位,而且也是他们精致化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如品玩笔、墨、纸、砚,收藏书画,举行雅集,形成了浓郁的书画文化氛围,也体现出士大夫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一种独特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

一、笔墨精良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书画历来重视其工具材料。而且随着中国书画的发展,出现 “文房”概念,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材料的概念。书画的工具材料笔、墨、纸、砚等,本身就成为收藏品和艺术品,构成了古代文人 “雅兴”中的一部分。

《周礼·考工记》说: “画缋 (绘)之事,杂五色。”中国最早的颜料发现于陕西临潼,1979年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套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用具,包括研和研棒及陶水杯,研的凹处还有数块天然黑色颜料矿物氧化锰。

人们把制笔的工艺与秦代驱赶匈奴的名将蒙恬联系起来,传说蒙恬发明了制笔术。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有大量纹饰有毛笔所画的分叉或绺状印迹,表明这时已经有了毛笔。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了目前所见最早的毛笔,称为 “长沙楚笔”。

春秋战国,人们在竹木简上进行书写,或者用绢帛来书写。汉代出现了纸,简、帛、纸是汉代人书写的材料。以前人们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发明的,考古发现证明,造纸术其实早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出现了。目前所见最早的纸是1986年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的 “放马滩纸”,是以麻为原料的一种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从东汉后期到魏晋,纸逐渐代替了竹木简,成为人们书写的主要材料。

早期墨是丸状的,书写时在研里用研棒将其压碎加水。东汉出现了用模具制成的墨块,这样的墨块,就可以在砚中直接磨,而不再使用研棒来压碎墨丸,促成了磨墨方式的改变和砚台的出现。汉代已经出现了很多精致美观的砚台。

秦汉时期的毛笔使用 “披柱”法制成,就是以比较坚硬的毛做中心,称为 “柱”,外围覆以软毛,称为 “披”,这样制成的笔弹性较好,又能大量蓄墨,方便大量、快速书写,成为基本造笔方法之一。秦汉毛笔顶端较细,人们流行将毛笔插在头发中,既方便又是一种装饰,称为 “簪笔”。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使用纸来书写,纸的普遍使用促进了书法的发展。隶书向楷书演进和章草转变为今草,甚至众多书法明星的涌现,其实都与以纸代简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纸品,如王羲之所用过的 “侧理纸”,就是 《拾遗记》中所说的 “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的一种纸,是在普通纸浆中加入少量的水苔和发菜,使纸上呈现纵横纹理。此外,还有六和纸、凝光纸、蜜香纸、剡藤纸等。南朝张永是当时造纸名家,所制御纸 “紧结光丽,耀日夺目”。当时书写普遍采取纸,绘画也有用纸的,如 《历代名画记》就记载顾恺之有白麻纸 《三狮图》 《司马宣王像》,但是绘画更多还是用绢帛,像顾恺之 《洛神赋图》和 《女史箴图》都是画在绢上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笔和制墨的工艺也有很大提高,而且得到书画家们亲自参与。据说书法家韦诞就是制笔、制墨的高手,其所制笔称 “韦诞笔”,墨称 “仲将墨” (仲将是韦诞的字)。南朝萧子良评仲将墨是 “一点如漆” (南朝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还有一部 《笔经》,传说是王羲之所著,其中说到做毛笔必须用仲秋的兔毫。因为孟秋离夏天近,这时的兔毛焦而嫩,而季秋又离冬天太近,这时的兔毛脆而秃。又说兔子夹脊上有两道毛,是做毛笔最好的料。

南北朝的砚也很精美,除石砚外,还有瓷砚,此外青州的红丝石砚,此时也已经开始闻名于世了。

隋唐时期书画用纸更加考究,造纸材料也很多样化,除麻之外,楮皮、桑皮、藤皮、瑞香皮、木芙蓉皮等都用来造纸。如杜牧的 《张好好诗》就写在麻纸上,而冯诚素摹王羲之 《兰亭序》则是用桑皮纸所书。当时的纸分生纸和熟纸,绘画一般用熟纸,书写很多也是用熟纸,如有名的云蓝纸,是著名文人段成式在九江所造,因有蓝色云状纹得名。久负盛名的薛涛笺是女诗人薛涛发明的,也称浣花笺。据宋应星 《天工开物》介绍,薛涛笺是一种木芙蓉皮纸,因为加了木芙蓉花汁而使笺呈桃红色。李商隐 《送崔珏往西川》说: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五代韦庄 《乞彩笺歌》说: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知。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红色。”唐代安徽宣州所造楮皮纸有很高声誉,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说: “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唐代人喜欢有色纸,像前面提到的薛涛笺、云蓝纸都是色纸,张旭的 《古诗四帖》也是书写在五色笺上的。唐代绘画仍然较多用绢,宋米芾 《画史》说: “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昉、韩干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版,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唐代宣州也是制笔的中心,宣州笔因其选材精良,工艺精湛,声名远播。诗人耿湋 《咏宣州笔》说: “落纸惊风起,摇空浥露浓。丹青与纪事,舍此复何从?”宣州的制笔名家有陈氏、诸葛氏等,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就曾写信向陈氏求笔。又有制笔名工黄晖,所制毛笔锋短而健,形如鸡距,称 “鸡距笔”。白居易曾作 《鸡距笔赋》赞之。

制墨方面,唐代前期潞州 (今山西长治)墨非常有名,因潞州曾名上党,所以也称上党墨。李白诗中写道:“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安史之乱后,墨业中心南移,歙州 (今安徽歙县)墨声名鹊起,歙州墨名工,除了一些工匠之外,还有书法家李阳冰,他曾造巨挺文华阁御墨,坚泽如玉。唐代制墨工艺讲究,制墨用料有上党松、庐山松、岱郡鹿角胶等,造型上除墨模制作更加精细外,还出现了印字和图案,外形装饰更加讲究。元人笔记中记载宋代词人秦少游曾藏有一枚唐墨,上面有盘龙图案,鳞鬣具毕现,背面有 “良玉不琢”四字。制墨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绘画上的变革,尤其是水墨画的出现,就受益于墨分五色观念和破墨技法的出现,而这种变革的前提则是墨的质量提高。

唐代制砚工艺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各种名砚相继出现。唐代前期产于山东青州的红丝石砚最为精美,今山东省博物馆藏有唐代红丝石箕形砚,红地黄斑,后有两足,十分轻巧、精美。端砚于唐初武德年间 (618-627)开始出产,诗人李贺有 《端州青花石砚歌》。歙砚石材始采于唐开元年间 (713-742),宋苏易简 《文房四谱》说:“其砚色黑,亚于端,若得其石心,则巧匠就而琢之,贮水之处,圆转如涡旋,可爱矣。”洮河砚石出产于洮州今甘肃临潭的洮水之中。宋代赵天鹄 《洞天清禄》说: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除石砚之外,唐代还有澄泥砚、石末砚、陶砚、瓷砚、砖砚、瓦砚、金属砚、玉砚等。澄泥砚是陶砚的一种,其工艺是将泥以绢袋裹后,于河中淘到数年,使泥至细,与普通陶砚相比,质地细腻坚实,润泽程度不亚于佳石,虢州 (河南灵宝)和绛州 (山西新绛)所产澄泥砚最为著名。石末砚出于青州,是将石研成末然后烧制而成的。瓦砚、砖砚是用秦汉时期的宫殿砖瓦改制而成的砚,如铜雀台瓦砚、未央宫瓦砚、长乐宫瓦砚、阿旁宫砖砚、未央宫砖砚等。宋代苏易简 《文房四谱》说: “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制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燥。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滤过,加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明曹照也说: “铜雀台瓦入水经年之久,故滋润发墨。”唐代金属砚以铜砚为主,也有铁砚等。瓷砚、陶砚在唐代也十分流行,有青瓷砚、三彩砚等。

从先秦到唐代,除笔、墨、纸、砚的进化之外,绘画颜料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唐代张彦远说: “武陵水井之丹,磨磋之沙,越嶲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蜀郡之铅华,始兴之解锡,研链澄汰,深浅、轻重、精粗,林邑、昆仑之黄,南海之蚁铆。”说到九种石色颜料和它们的产地,唐代草色颜料和金属色颜料也多有应用。此外云中的鹿胶、吴中鳔胶和东阿的牛胶用于调制颜料,都很有名。魏晋到唐代壁画中人物肤色用银朱、黄丹合粉,岁月积久变为黑色,在敦煌壁画中多见。

宋代制笔中,诸葛氏制笔最为著名。诸葛氏发明了散卓笔,所谓散卓是制笔中不再使用笔柱加披的工艺,而是直接选用一、两种毫,散立扎成较长的笔头,并将其深埋于笔腔之中。这种笔更加耐用,而且贮墨更多,很好地适应了宋代以后,水墨画兴起以及纸在书画中的广泛应用的情况,深受书画家欢迎。

宋代歙州是名墨的产地,南唐奚超、奚廷珪父子自北方易州流落歙州,在此地对制墨工艺进行改进,所制墨称“廷珪墨”。南唐后主任命廷珪为墨务官,负责监造御墨,并赐姓为 “李”,廷珪墨也称李墨,以至宋代宣和年间有 “黄金易得,李墨难获”的说法。宋代文人书画家也参与到制墨活动之中,宋代的 “东坡墨”,就是苏轼在海南时指导墨工改进方法,所制名墨,用海南松煤,加金花胭脂,墨色艳发,胜于丹砂。

宋代书画中开始大量使用皮纸,汉代以来一直使用的麻纸退居次位。澄心堂纸是一种著名的皮纸,是南唐后主时特制的御用纸。澄心堂纸的原料为楮皮,因为工艺精湛,所以此纸具有洁白、平滑、厚重、坚韧、易受墨的特点。宋代书法家蔡襄有 《澄心堂帖》,就是写给友人要求代为寻找澄心堂纸的。此纸在宋代得到大量仿造,宋代仿制的澄心堂纸相对于南唐澄心堂纸,纸质稍薄。宋代流行使用笺纸,谢景初所造 “谢公笺”为十色笺,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色。粉蜡笺是将云母粉饰于纸面,使其呈现银白色光泽的一种纸品,宋徽宗草书 《千字文》就是书在泥金绘云龙纹粉蜡笺上的。而此纸有三丈长,龙飞凤舞的草书,配上笺纸的花纹显得十分华丽、壮观。宋代朝鲜半岛的高丽国所产纸质量也很高,作为贡品流入,深受人们喜爱,黄庭坚就很喜欢用这种纸来挥毫书写。宋代绘画虽多用纸,但很多时候也还用绢,文同有诗句说: “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苏轼答诗说: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取鸡距紫毫芒。”清 《芥子园画谱》说: “宋有院绢,匀净厚密,有独梭绢,细密如纸。”宋代院画能够刻画入微,与其所用绢材的精工,也有密切关系。

宋代制砚也比唐代更为讲究,红丝石砚、端砚、歙砚、洮河砚称 “四大名砚”。宋代文人书画家有藏墨、藏砚风气,苏轼就藏有众多端砚和澄泥砚,苏轼并有砚铭说: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厚而坚足以阅人以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宋徽宗赵佶有一次召米芾来书屏风,用的是御案上的端砚,米芾见砚甚佳,就说: “这砚台我用过了,皇上再用就不合适了,我拿走了啊。”徽宗大笑着下令将砚赐给米芾,米芾一时兴奋,揣在怀里拜谢而退,余墨濡染衣袖,竟浑然不觉。宋代苏易简作 《文房四谱》专论笔、墨、纸、砚,从此 “文房四宝”之名就固定下来了。宋代文人士大夫不仅将文房四宝作为收藏赏玩之物,而且将文学、书画活动与品茗、薰香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清雅的文化氛围。如公元1062年欧阳修编成 《集古录》,特意请蔡襄书写 “目录”刻石,蔡襄慨然应允。书成后,欧阳修以鼠须栗尾笔、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蔡襄润笔。蔡襄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后来,有人送欧阳修一箧清泉香饼,蔡襄听到后开玩笑说:香饼来得太迟了,使我润笔中独没有此物。

元代书画普遍用皮纸,用绢的情况较少。上海博物馆所藏元四家画作二十三件,其中纸本二十二件。元代湖州制笔业兴起,湖州笔多用羊毫,湖州生产的长锋羊毫笔,适应了当时书法中多写行草书,而绘画中写意风气盛行这样的书画领域情形,成为湖笔中最有特色的品种。

明清制笔工艺的精致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笔毫有羊毫、紫毫、狼毫、豹毫等;对笔的性能的追求也更加精细,明屠隆 《考槃余事》提出笔之四德 “尖、圆、齐、健”;笔的类型也有增加,出现楂笔、斗笔、对笔、提笔、楹笔等大型笔以及一些特殊用笔。明清书画家普遍使用生宣纸,这种纸产于安徽泾县,也称泾县纸。明清制墨名匠有曹素功、胡开文等。

待续 (限于篇幅,两次刊发)。

此论文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中国古代山水画理论史》 (项目编号2015FF0298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制墨书画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师徒互撕 撕出两部经典
五里亭外墨烟张
小小书画廓
书写春天的“草”
落纸如漆 万载存真
——多元并进的国墨技艺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