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考与探索

2016-04-02 05:03杨连瑞陈士法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英语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考与探索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陈 颖 杨连瑞 陈士法(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英语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考与探索

陈 颖 杨连瑞 陈士法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摘 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海洋大学于2015年4月24-26日在青岛举办了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第六届年会。本文从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构建与教学模式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实践、外语学习者研究与人才培养、外语教师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视角概述了本届年会主旨发言及分会场发言的主要学术观点。

关键词:英语全球本土化;大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思考与探索

1. 引言

英语全球本土化(English glocalization)指的是传统英语(standardized English)向全球英语(globalish)演变的过程。这一概念超越了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对立思维局限性,表明了二者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Tsou, 2015)。如何顺应英语全球本土化这一新的形势从而有效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海洋大学于2015年4月24—26日举办了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来自全国109所高等院校的220余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商英语全球本土化这一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之路。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宇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文秋芳教授,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俞理明教授,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向明友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莲教授等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了大会主旨发言。此外,本届年会还得到一些外语界核心期刊的支持,《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赵永青教授、《外语研究》主编李建波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蔡金亭教授、《山东外语教学》主编张彩霞教授应邀参会。

本届年会聚焦新理论、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名家云集,观点纷呈。本文就会议主旨发言及分会场发言的主要学术观点做一概述,以飨读者。

2. 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全球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外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国民的外语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王守仁,2014)。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对健全的国家外语政策相比,我国的外语政策缺乏战略性宏观设计和清晰的目标定位,更有甚者把外语作为异己的东西看待,把外语和母语对立起来。李宇明教授在其“终身观照下的语言能力问题”主旨发言中明确指出,在当前多语多文化的时代,公民应具备三语能力(即母语、地区或国家的官方语言和国际性语言),精英应具备四语能力(母语、地区或国家的官方语言、国际性语言和第二外语)。同时,李宇明教授指出,我国的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教育研究虽有较长的历史,但缺乏对人生各阶段语言生活和语言需要的描述,缺乏终身语言教育的规划。最后,李宇明教授呼吁外语教育研究者更多地关照中国本土问题,更多地关照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分会场讨论中,针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匮乏的现状,有学者对比分析了中美外语教育政策,旨在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除了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宏观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历届年会的核心议题(严明 李晓媛,2012;李晓媛,2013;吴云,2015),也是本届年会讨论的一个热点。本届年会恰逢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最近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下称《指南》)的阶段性成果刚刚发布,与会专家学者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学英语课程定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向明友教授就《指南》中的课程设置部分进行了深入翔实的解读,做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主旨发言。针对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向明友教授明确指出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等同于具体课程,教学模块的选取要兼顾学校的起点和学生的层次,从而推动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立。

3. 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构建与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外语学习者规模巨大,但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理论相对贫乏。为了构建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情况的理论,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历经8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理论体系。在其“‘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构建与应用”主旨发言中,文秋芳教授介绍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阐述、理据及其应用。POA以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为理论基石,以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为主要内容,涵盖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学习中心说”的创造性使用更好地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本质,使得教师、学生、学习三者的关系更为明晰。POA理论体系的提出为我国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增添了新的推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外语教学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是本届年会的另一热点。近年来,教学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慕课、微课、微视频等信息化课程也应运而生。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为教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点燃了众多一线教师的研究热情。与会教师从“慕课学习+翻转课堂”课程设计模式的有效性、慕课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等维度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慕课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如,钟伟秀(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了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发现若未能解决好嵌入性问题,高职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浅层次,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罗莎(深圳大学)尝试构建了慕课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MOOC”实践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冯建瑞(郑州师范学院)则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慕课学习+翻转课堂”课程设计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在实施中存在课前任务不够明确、视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课堂时间无法高效利用以及课后总结与反思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在点评环节,有专家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能否与现有课程直接嫁接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理性对待的问题。

4. 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与实践

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与教学在中国只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但却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也是贯穿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历届年会的主线之一。在本届年会上,俞理明教授引入英语全球本土化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内涵、教学模式及培养目标,指出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重新布局,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ESP”里的“E”不再是“标准英语”,而是“全球语”(globalish);2)教学模式为内容语言整合学习(Content-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的模式;3)学生的身份从“外语学习者”变为“全球语拥有者”(owners of globalish);4)ESP教学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能力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还要关注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的培养。俞理明教授的英语全球本土化视角拓宽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视野,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位和性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评价体系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分会场讨论中,与会教师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研究、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等视角展示了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有学者指出,相当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者对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本体的认识不清是制约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与实践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有学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否开设需要各高等院校从具体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审慎决策。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学生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5. 外语学习者研究与人才培养

学习者是学习行为发生的主体,学习者研究是教育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二语加工的理论和假说:主要观点与实验证据”主旨发言中,张辉教授指出二语习得的理论众多,基本上可以分为关注二语习得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和关注二语习得中认知心理方面的理论,并从二语习得认知心理研究的视角梳理了四个重要理论/假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实验证据,主要包括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简称CPH)、陈述/程序性模式(Declarative/Procedural Model,简称DP模式)、语言学习的竞争模式(Competition Model)和浅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张辉教授总结道,二语习得认知理论基本上都是论述目标语习得过程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在母语与目标语(二语或外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可能的假说。第一种是差异假说(Difference Hypothesis);第二种是相似假说(Similarity Hypothesis),第三种是趋同假说(Convergence Hypothesis)。二语习得中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梳理有助于帮助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厘清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领二语理论研究,指导相关实践研究的开展。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日益扩大的趋势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满足当前形势需求的外语人才成为近年来高校外语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本届年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学术论文抄袭行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学术素养、民族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多个层面和视角探索有效提高大学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可行方法和途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如,贾冠杰教授(苏州大学)以500篇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作为样本,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相应数据采用国际在线抄袭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了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潘卫民教授(上海电力学院)则关注了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中轻视双语素养尤其是母语素养的现象,探讨了母语天花板磨蚀效应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指出高校需重新审视翻译教学大纲,做出积极调整,以满足全球化语境对译者提出的新要求。

6. 外语教师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师是教学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张莲等,2013)。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而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学习。在“基于课堂话语分析的外语教师学习”主旨发言中,张莲教授从情景认知的角度出发,采用课堂话语分析(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方法聚焦教师学习研究中教师“如何学”和“如何用其所学”两个基本问题。课堂话语分析是对课堂话语结构、生成及教学功能的综合分析,内容涉及话语量及其分布、话语过程与构建、角色关系、参与模式、课堂事件类型、话语主题连贯性、认知水平和话语效果等八方面内容。课堂话语分析的基本理念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切分话语单位,定位、捕捉并解读参与其中的理论、理念、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情景化”地审视、反思已有知识、理论和经验,同时建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经验。课堂话语分析的优势在于透过课堂话语实录分析而展开反思,反思之内容、过程及深度和广度以话语量-质分析为基础,反思的实体化、具象化(或情景化)成为可能,其有效性得以保障。因而,课堂话语分析是创设认知情景,教师学习情景化、具象化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同时,张莲教授指出,基于CDA的教师学习可能存在的困难是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巧,研究者和教师合作形成学习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

外语教师发展的另一维度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出现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契机和新方向。在大数据和网络科技时代,如何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助推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本届年会上所展示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最新成果让与会者耳目一新,同时也使与会者直观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例如,马晓梅教授及其课题组(西安交通大学)依据认知诊断理论初步构建了个性化英语听力在线诊断模型,从而挖掘传统测试分数背后学习者的潜在优势和不足,实现英语听力的个性化教学。周卫京教授和龚箭博士(江苏科技大学)介绍了国际语音研究的最新技术“语音合成与分析技术”,并探讨了这一技术在大学外语口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唐建敏教授(山东科技大学)则对比分析了面对面交流和同步网络计算机交流两种交流模态对外语学习者焦虑的影响。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交互性合作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对信息技术的误用现象,包括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滥用和使用不足等。在讨论环节,点评专家指出,虽然网络和技术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不可唯“技术”论。对于外语教学而言,有效学习的发生才是根本。与此同时,外语教师应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因此,如何平衡和优化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是一线教师需要审慎思考的重要议题。

7. 结语

教育语言学是基于主题、以教育中的实践为导向的超学科研究领域(俞理明 严明,2013),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当前,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进程交织进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届年会顺应现实之需,既涵盖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宏观探讨又涉及外语课堂的微观研究,既有外语教学理论的创新又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既关注教师发展又关注人才培养,带来了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契机和新方向,也标志着教育语言学这一学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英语全球本土化背景下,外语界同仁应立足本土化,注重理论成果在我国外语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应用,助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Tsou, W.2015.From Globalization to Glocalization: Rethink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ELF Phenomenon [J].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Education (EaGLE) Journal, (1): 47-63.

[2] 李晓媛.2013.继续开展CBI教学模式的研究,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5):16-17.

[3] 王守仁.2014.高考改革要从中国国情出发[J].外国语,2014, (6),15-17.

[4] 吴云.2015.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157-159.

[5] 严明 李晓媛.2012.基于学科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5):96,封底.

[6] 俞理明 严明.2013.教育语言学思想:兴起、发展及在我国的前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5):1-4.

[7] 张莲 吴一安 金利民 孙有中 周燕.2013.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 (3):30-33.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Glocalization: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Abstract:China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CELA) held its 6th symposium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organiz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n 24-26 April 2015, Qingdao.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issues discussed in the keynote speeches as well as the parallel sessions.The overview is presented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namely,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olicy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theories and practice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foreign languages learner research and talent cultiv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English glocaliz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91(2016)02-0008-04

作者简介:陈颖,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测试、外语教学。杨连瑞,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陈士法,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

通讯地址:266100 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思考与探索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构建“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理工科类ES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