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视角下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核算与碳脉分析
——以江苏徐州、苏州为例

2016-03-30 10:20:30庄同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消耗

庄同宁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低碳旅游视角下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核算与碳脉分析
——以江苏徐州、苏州为例

庄同宁

(江苏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采用投入产出法,从地级市区域层面对2012年徐州、苏州两地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两地旅游业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基本符合低碳旅游特征,碳排放脉络主要分布在交通、住宿和游览活动,碳排放总量绝大多数来自间接层面,碳减排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旅游业碳减排应侧重发展绿色交通、提倡低碳食宿和开发低碳游览项目,逐步提升旅游者低碳素养,促使旅游消费向低碳转型。

碳脉;碳排放量;投入产出法;低碳旅游

碳排放量剧增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各国无法置身事外的国际性议题。旅游业是增长最快的社会经济领域之一,目前占全球GDP总量约10%,就业的9%和全球贸易的6%。在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所导致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将不断增长,碳排放量的测算在当前的可持续旅游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旅游要回归到明确相关行为主体的碳排放责任上,通过测算和量化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碳排放水平高低,探索减少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新举措,以期推行一种新型的低碳旅游模式。旅游企业标注生态标签,对旅游者制定低碳行为准则和建立奖惩机制,但游客并不乐意接受强制性措施[1],低碳旅游不应以限制旅游者出行次数、旅游体验、获得感为前提。

旅游产业的不断扩张,游客规模扩大和旅游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行旅游业碳排放管理是各级社会组织和旅游企业应对全球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应逐步实施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经营者“四位一体”的“碳补偿”和“碳中和”政策,提倡碳减排理念和提升旅游者的低碳素养及行为意识推动旅游业节能减排。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强省之一,因旅游业导致碳排放量基数大,并将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旅游业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做好基层旅游部门的节能减排是降低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关键。低碳旅游研究的核心工作是梳理旅游业碳排放脉络,掌握碳排放量基础数据,进而从地方场域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明晰地级市区域内因旅游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水平。本文从微观视角,选取苏北和苏南的典型旅游城市徐州和苏州,对两地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深层次剖析我国地级市旅游业碳排放脉络,促使旅游消费向低碳转型,强化居民低碳旅游消费意愿,缓和旅游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压力,对其他地区发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获取、处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获取与处理

由于旅游业碳排放主要源于旅游相关部门能源消耗所释放的二氧化碳[2],旅游产业体系的复杂性和旅游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业能源利用方式与碳排放途径的多元性[3]。旅游业碳排放量计算所需数据有两类:(1)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与旅游业相关联产业的增加值和总产值,旅游业收入数据等,用来测算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关联行业主要在旅游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仓储和邮政业。基础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旅游统计公报。(2)旅游业能源消耗数据。基于各能源之间碳排放系数差异,为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全面收集与旅游相关联行业消耗的各种能源数据,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江苏省能源平衡表获取。

通过江苏省统计局获取江苏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江苏省及徐州、苏州两地旅游经济收入构成、游客人次数据。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并通过互联网搜集区域旅游相关网络统计资料汇编,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由江苏省旅游业年度报告获取国内游客(一日游和过夜游)与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构成数据。根据统计基础情况和国民经济行业标准统计需要,对投入产出表中产业数据拆分与合并,从而重新得到江苏省22部门投入产出矩阵表,其中不包括旅游部门数据。由于旅游业能源消耗未纳入传统的国家统计体系,我国国内旅游统计工作起步较晚,曾出现“横向不可比,纵向不能加”的尴尬局面,相关部门无法提供关于旅游业能耗或碳排放的全面统计数据[4-5]。如今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已规范化,为确定旅游能源强度系数提供了基础数据。由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江苏能源平衡表)各部门终端能源消耗数据推算旅游业各部门每种能源的消耗比例[6]。由于能源平衡统计表仅划分了六大生产部门,测算需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以及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代码及解释,将江苏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进行划分,归并为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服务行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讯业,以及其他服务业。

在旅游消费统计数据中旅游收入构成包括交通(区内、区外)、住宿、游览、餐饮、娱乐、购物、市内交通、邮电通讯,其中,区外的交通费用、区内交通花费与通讯邮电部分的收入分别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交通运输部门、仓储和邮政通讯业部门的最终消费,购物、住宿与餐饮部分的收入数据对应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部门的最终消费统计,景区游览活动、娱乐与其他部分的收入对应其他服务业部门的最终消费统计。

(二)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强的特点,其与众多行业和生产部门相关联,收集旅游活动的每个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可行性欠佳,旅游业碳排放量核算体系与测算方法并没有统一。近年来,旅游业直接碳排放测度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投入产出法是相对科学的旅游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对于各产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7],投入产出分析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测算[8-9]。为了保证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度,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总量,挖掘碳排放根源,梳理旅游业碳排放脉络。

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IOA)法是美国的Wassily W.Leontief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末开发的一个分析框架,该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采用,成为经济系统数量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实施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一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直接使用国家统计部门的经济统计数据,减少收集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测算一个产业或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或排放的资源量或污染物量[10]。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该方法把旅游业碳排总量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能源消耗(直接、间接)计算。

(三)投入产出方法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通常也称投入系数,指某一产品部门(如j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i部门)的服务或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其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该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表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

其计算公式为:

aij=xij/Xj(i,j=1,2,…,n)

(1)

直接消耗系数越精确,越能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研究需要,假定满足直接系数稳定性这个条件,否则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无法构造,动态的投入产出模型无法求解。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指某一产业j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完全消耗(即直接和间接)i部门产品和服务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可依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得到,其公式为:

E=(I-A)-1-I

(2)

式中,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完全消耗系数越大,j产业对i产业的依赖越强,相反,依赖越弱。

3.完全能源强度

完全能源强度指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的全部能源消耗总量,计算方法为直接能源强度与列昂惕夫逆矩阵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Etot=edirect×(I-A)-1

(3)

式中,(I-A)-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A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利用完全能源强度可测算旅游业碳排放总量Ctot。

4.直接能源强度

直接能源强度指某一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和总投入的比值,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4)

式中,eidirect为i部门的直接能源强度,单位(吨标准煤/万元),Eij为i部门对j种能源的实物消费量,Xi为i部门的总投入,m为能源种类。

5.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

旅游业能源消耗总量可分为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两部分,其公式可表示为:

E=EDirect+EIndirect

(5)

式中,E代表旅游业能源总消耗量,EDirect表示直接能源消耗量,EIndirect表示间接能源消耗量。

旅游业直接能源消耗总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6)

式中,EDirect代表旅游业直接能源消耗量,si为旅游部门i的消费量,eiDirect表示旅游部门i的直接能源需求强度,i为旅游业7个部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通信、其他)。

旅游业间接能源消耗总量,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7)

式中,eiIndirect表示部门i间接能源消耗强度,si表示部门i的消费总量,i表示旅游业消费分属的7部门。

旅游业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为:

C=CDirect+CIndirect

(8)

式中,C代表旅游业碳排放总量,CDirect代表旅游直接碳排放量,CIndirect代表旅游间接碳排放量。

二、结果与分析

徐州、苏州两地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低能耗、低排放优势。由于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不同,其旅游业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数据均会呈现差异性,区域消费水平、游客规模与碳排放水平关联性较强。

2012年江苏省旅游碳排放总量为81.15Mt,其中,间接碳排放58.79Mt,占排放总量的72.45%。苏州、徐州两地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8.51Mt、4.88Mt,前者是后者的3.39倍,主要来自旅游交通、住宿和游览三方面,两地旅游碳排放总量各占区域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的4.46%、4.91%,与全球旅游碳排放5%贡献率相比略低。通过区域内部入境游客与国内游客单位消费碳排放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前者约是后者的4倍,主要原因可能是长途旅行对交通方式选择作用的结果。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碳排放量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碳源构成方面[11],应对场域旅游碳排放脉络进行梳理,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旅游业能源消耗强度。

苏州与徐州两地旅游碳排放的核算结果符合已有研究发现的规律。旅游业碳排放量水平高低与区域旅游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具有关联性[12]。境内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完善,目的地可进入性提升,未来人们将更倾向选择远距离目的地,乘坐飞机的旅行方式,旅游消费能耗强度加大。当前,要从决定碳排放系数的能源结构和数量入手,而不是降低旅游者规模和消费层次。另外,能源结构的优化对旅游交通、住宿、游览的碳排放量抑制性强,应努力提高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旅游业发展供应中的比重。

政府应结合实际制定体现低碳旅游理念的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以区域旅游业碳排放脉络为抓手,逐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使旅游接待相关配套设施符合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发展理念。

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旅游业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企业发展要以绿色旅游发展思想为指导,积极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行为模式实现规范化,制定旅游碳管理标准。鼓励游客选择低碳出行,强化旅游者低碳消费意识。

低碳旅游不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兼顾旅游生态环境,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潮流,衍生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给予人们对传统旅游方式的反思。全域旅游时代,如果单纯把低碳旅游局限于“减排”而放弃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与碳减排发生矛盾,成为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13]。

三、结语

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碳排放的存在明确,复杂在于碳源多样,碳脉络结构复杂;测度口径既清晰又模糊,清晰是指测度的化学成分在具体研究中是明确的,测度的旅游部门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段存在差异,模糊指温室气体成分还包括N2O、CH4、H2O等,部门之间因国因时而异,且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交叉渗透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业碳排放核算方法计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鉴于国内旅游能耗统计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区域推广建立旅游卫星账户(TSA),组建旅游能源统计机构,对旅游能耗进行专业统计。投入产出表的使用可以进一步细化,采用的基础数据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统计数据剥离,某些产业的碳排放并没有归属到旅游业,很可能造成核算偏差。深入和准确把握旅游业碳源脉络、构成,测算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以及预测未来旅游业碳排放量走向,避免核算漏损,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应对旅游业进行详细规划,依照区域特色为旅游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碳减排机制,为低碳旅游规划提供新思路。

长途旅游者和选择乘坐飞机的旅游者是旅游交通的高碳排放者,且随目的地吸引半径的增大,二者对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的贡献增加[14]。生态文明助推和倒逼旅游业走低碳化道路,要用新的思维与智慧思考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着眼于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十三五”时期,应努力提高各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危机感,明确旅游业“碳责任”。认清旅游业碳排放量增速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旅游业碳排放量在气候变化下社会责任感和行业减排的压力感。各地级市应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在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营销、旅游景点打造等方面积极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促使旅游活动对石化能源在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最佳利用、最低消耗,履行旅游业低碳化的“碳责任”,从而有效抑制旅游业碳排放量递增。建立旅游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的旅游发展模式,使低碳旅游从概念走向实践。

[1]Becken S, David S G, Chris F. Energy us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ravel choic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3): 267-277.

[2]谢园芳,赵媛.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O2排放测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2,3(3):429-438.

[3]王凯,李娟,席建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4,29(6):24-33.

[4]Becken S,Patterson M. Measuring nation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ourism as a key step towards achieving sustainable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31(2):285-290.

[5]UNWTO, UNEP, WMO. 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M]. Madrid: UNWTO, UNEP& WMO,2008.

[6]陶玉国,黄震方.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J].地理学报,2014,69(10):1438-1448.

[7]何艳秋.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J].统计研究,2012,29(3):67-72.

[8]Murthy NS, Panda M, Parikh J. Economic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India[J]. Energy Economics 1997,19(3):327-54.

[9]Lenzen M. 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mption:input-output analysis[J]. Energy Policy 1998,26(6):495-506.

[10]Costanza R, Neill C. The energy embodied in products of the biosphere[C]∥Mitsch W J, Boserman R W, Klopatek J M. Energy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 Amsterdam: Elsevier, 1981:745-755.

[11]袁宇杰,蒋玉梅.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碳排放核算——以山东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5.

[12]丁雨莲,赵媛.旅游业碳源系统研究:横向与纵向两维视角[J].地理科学,2013,33(10):1189-1195.

[13]王谋.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8):166-171.

[14]包战雄,袁书琪,陈光水.不同游客吸引半径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比较[J].地理科学,2012,32(10):1168-1175.

[责任编辑 刘江南]

2016-0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与碳减排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41571131)

庄同宁(1990— ),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

F590.3

A

1008-6390(2016)06-0021-04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消耗
如此消耗卡路里
意林(2023年7期)2023-06-13 14:18:52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昆钢科技(2022年4期)2022-12-30 11:23:46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昆钢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18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03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