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中英茶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张瑞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就文化差异的学习对英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国内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差异;英语教学;创新思路
项目名称:2015河南省政府招标项目河南省人才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项目编号:2015B314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和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展开的研究不计其数。虽然他们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却也存在着共识之处。其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专家的认可。由此看来,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不应该割裂语言本身与文化的关系。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校都开设了英语学习课程,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在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二年级都需要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在最近几年的中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作用愈加明显。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只是注重讲解语言本身的知识,比如英语词汇、英语语法和英语写作等。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常识并不重视,因此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且国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或者“中式英语”。这一现象不禁引起我们的深思。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从文化的层面解读语言实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中国有着璀璨的茶文化,中国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对于西方茶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由于地域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茶文化也存在着些许差异。
1.1 饮茶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这也说明我国的饮茶习俗也长达五千多年。而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我国的饮茶历史是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的是目前为止,茶文化已有文化记载的有力证据。当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饮茶习惯开始于秦朝时期,当然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同。不论是“神农说”,还是“秦代说”,都可以从中看出我国饮茶历史的悠久。和我国相比,西方国家在16世纪才开始接触茶叶。18世纪初,茶叶才在英国国内得以普及,英国本土才逐渐形成本地独特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1.2 饮茶文化
饮茶文化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包括茶道和饮茶对象等。饮茶对象主要有混饮和清饮这两类。由于口味和偏好不同,混饮的方式也就有所差异,比如有的人在茶中放入桔皮,有的则在茶水内添加糖份。和混饮不同的是,清饮保留了茶叶本身的风味。就大众的品茶方式而言,清饮在我国有着更为广泛的接受范围。当然我国饮茶文化还讲究“茶道”一说,茶道是对饮茶活动的升华。和中国相比,西方因茶文化的历史虽然较为短暂,但是也有许多传承与发展。以英国的饮茶文化为例,茶叶从贵族的奢侈品逐渐发展成平民百姓习以为常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英国逐渐形成了下午茶和社交茶会的习俗。就各地饮茶口感来讲,中国偏爱绿茶,英国偏爱红茶,而美国则喜爱速溶茶。
1.3 茶馆文化
顾名思义,茶馆是人们喝茶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馆的内涵得以丰富。从最开始的饮茶之处成为现在的休闲场所,茶馆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史料记载,当今茶馆的雏形就是古代的茶肆。我国茶馆集合了很多传统元素,可谓是传统文化的结合体。和我国茶馆相比,西方茶馆的形成时间大概在18世纪。在西方社会,茶馆在最开始被作为文学家的交流场所。西方茶馆中的设计元素与我国茶馆不同,这主要是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结果。
1.4 茶文化影响
我国民间社会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说,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茶叶的重要性。我国居民对于饮茶的热爱,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精髓,我国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事实上,西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中国茶文化的影子。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茶文化也反过来影响到了我国茶文化体系,给我国茶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文化和语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语言的异同点,这对于语言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就现阶段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学来讲,很多教师知识局限于语言层面进行教学,他们并未帮助学生理清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很显然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英语学习。事实上,认识文化差异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
2.1 有利于培养语言习惯
不同的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有着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红茶在英语中的表达是“black tea”,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再比如说,我们常用“牛饮”这个词表示人们豪饮的样子,而其对应的英文形式是“drink as a fish(鱼)”。英语中用鱼的形象作为比喻,而汉语中则使用牛的形象,事实上这与中英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有关。所以,认识西方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的深意,这对于英文学习自然是有益无害的。
2.2 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
国内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味的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带来任何教学效果,反倒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文化背景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前先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可以使教学变得更有亲切感。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有关tea的英文习语时,首先介绍下英国的茶文化习俗,然后导入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有利于增强交际能力
虽然国内学生从小到大都需要学习英语,但事实上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哑巴英语”。如果让他们和老外对话,他们很可能一句英语都说不出来。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很多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低。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可以使学生明白英语表达的来历,并掌握英文表达对应的使用场景。这样,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而不会产生歧义。文化知识的导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
3.1 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考试题型上。他们给学生布置海量的英文作业,让学生沉浸在书山题海中,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笔试能力的培养上,对于与考试无关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不太注重。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事实上受到了现阶段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创新英语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英语综合素质不仅包含语言基本能力,同时还包括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时候,需要从英语思维角度着手加以培养。而英语思维是对英语文化的反映,所以教师从文化角度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言学习。
3.2 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师不应该忽视文化导入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先帮学生分析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常识,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并学习英语。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有一篇关于茶叶的文章。教师在讲解整篇文章时,不妨从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角度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茶文化的构成,并最终理解英语中的“茶”语。除此之外,文化知识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文化教学向来受到很多教师的忽视,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出现掌握不牢的情况。而文化知识的导入可以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3.3 组织开展课后文化活动
课堂上的学习很显然是不够的。很多学生学完课本知识之后,就将所学内容全部抛之脑后。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他们有着不良的听课习惯,导致“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有必要组织并开展课后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多教育机构都有着“沉浸式学习思维”的说法。换句话说,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者十分重要。课后文化活动的开展事实上就是难得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英语角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英文电影。当然,教师也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模仿外国人进行对话练习。这种多样性的课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文化和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语言的异同点,这对于语言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英语文化知识的导入,同时也应该注重课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4]叶君.英汉称呼语对比及语用失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122-124.
[5]李艳艳.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60-61.
作者简介:张瑞(1981-),女,山西平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