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迪,焦博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
尹迪,焦博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茶叶产业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提升茶叶产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茶叶产业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如悠久的茶文化、精湛的制茶技术、多样化的茶品种以及丰富的劳动力等,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茶产品市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现状并对自身发展策略做出探索。本文在论述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竞争力;发展策略
尹迪(1982-),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方向。
焦博萍(1972-),女,河北衡水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生化环保。
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优势产业,而茶叶茶品也是我国大宗型出口农产品。纵观当前国际茶叶市场,世界范围内种植茶叶的国家和地区有50余个,其中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茶叶出口。甚至连一些不生产茶叶而仅仅依靠茶叶加工和包装的企业也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叱咤风云,如英国的立顿茶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明显的品牌优势,从而挤占了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客观认知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现状,探讨形成提升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来看,我国茶叶出口总量为301,484.1吨,出口额为127,297.9万美元,平均价格为4,222.4美元/吨,与2013年同比,出口总量下降了7.5%,出口额和平均单价分别增长了2.1%和10.3%。由此可见,我国茶叶产品出口总量没有提升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出口额度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出口单价则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我国茶叶出口量下降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国际茶叶市场竞争与国内茶叶生产模式两个方面。虽然我国曾经在国际茶叶市场中占据过垄断地位,然而随着世界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在茶叶种植与茶叶加工方面日益体现出了自身优势,同时我国茶叶生产受到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存在着生产效率较低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对外茶叶贸易及茶叶企业的竞争力。
从当前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来看,首先,我国茶叶国际贸易面临着激烈竞争。其中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茶叶主产国与出口国对我国茶叶外贸形成较大威胁。目前,我国虽有全世界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与年产量,但茶叶单位产量却低于肯尼亚等主要产茶国;其次,出口茶叶安全质量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消费者对名优红茶供应链提出更多需求的同时,也对红茶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红茶品质问题恰恰成为了制约红茶出口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另外,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对我国茶叶产品安全质量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这也让我国茶叶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最后,在经营策略方面,品牌的缺乏制约了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虽然茶文化为我国茶叶品牌打造提供了优势,但是营销方式的单一和科技投入、资本投入的欠缺却成为了制约我国茶叶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1 提升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商品质量
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为俄罗斯、日本、欧盟与美国等国家,近年来,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逐渐明显,特别是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针对我国茶叶检测标准的日益严苛化,导致我国茶叶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受到更多阻碍。另外,在激烈的茶叶对外贸易竞争中,国际茶叶市场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与肯尼亚为主要出口国的市场格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在面对这三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时,还要面临美国、德国、荷兰等在出口贸易主体的竞争。这些再出口贸易主体的茶叶出口总量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5%左右,但是出口总值却占到世界茶叶出口总值的15%左右,由此可见,国际市场中对进口茶叶产品质量有着一定的需求,并且宁愿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些商品,虽然这些国家对外茶叶贸易中并不具有生产优势与规模优势,但通过加工后却有着较明显的质量优势,从而以较少的出口量获得较多的出口效益。因此,我国进行茶叶生产与对外贸易,不仅要重视规模化生产优势,同时要突出质量优势。在提升我国出口茶叶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茶叶生产阶段对茶叶产品品质进行严格控制。在此阶段,我国茶叶生产企业需要以提高有机茶、绿色食品等无公害茶叶产量为目标,并重视茶园建设,同时要求茶叶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其次,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需要了解国际茶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优化与改进茶叶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再次,行业协会也应参与到茶叶出口包装标准、加工标准与检测标准的制定中,力求标准的统一化;最后,针对茶叶出口产品的种植、加工与包装,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有必要对工作人员开展严格培训,通过提升工作队伍素养来为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2.2 利用中国茶文化优势打造茶叶对外贸易品牌
茶叶对外贸易主体较多而茶叶对外贸易品牌较少,是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中,包括茶叶产品在内的商品竞争力的提高多依赖于品牌的构建,这主要是因为品牌价值会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行为产生影响。显然,目前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在品牌建设上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我国茶叶对外贸易陷入了不利的竞争境地当中。事实上,我国是茶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种茶饮茶历史悠久且茶文化十分丰富,其中,茶与儒释道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茶与诗词、书法等我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联也密不可分,这些内容能够转化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并成为茶叶对外贸易品牌建设中的重要资源,从而让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不仅能够更容易地构建起优秀品牌,而且能够让自身的产业品牌突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色。在茶叶品牌的打造实践中,原产地域保护是主要的措施之一,即受到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这种做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茶产品的质量,并对茶产品品牌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应当提高茶叶产品卫生标准,并使用科学有效的营销手法来宣传产品品牌。考虑到我国茶叶对外贸易所面对的对象为国外市场以及国际受众,所以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还有必要对销售市场做出细分,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需要对消费人群、饮茶喜好以及文化习俗等做出调查与研究,在继承传统种植、加工方法来凸显自身产品特色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创新与突破,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
2.3 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进行适当政策干预
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茶叶在土地使用率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并且世界茶叶市场对我国茶叶商品的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如果仍旧将初级产品当做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产品,则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的市场优势将更加不明显。另外,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政府部门对工业化发展给予了较高的支持力度,经济资源逐渐集中于工业部门,包括茶叶种植在内的农业经济主体地位被逐渐弱化,这让本就呈现衰退趋势的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境况更加雪上加霜。从当前茶叶贸易优势逐渐明显的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的茶叶市场来看,其对外贸易中后发优势的产生与国内政府的扶持具有紧密关系,因此,通过政策干预,以体现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十分必要和紧迫。我国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大国,但是较大的生产规模并不等于明显的市场优势,而要实现茶叶生产大国到茶叶产业强国的转变,就不能离开政府部门的干预与引导。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针对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统一茶叶生产、加工标准;针对茶叶商品包装、加工方面的技术、设备和资本加大扶持;制定免税政策与税费优惠政策,以鼓励茶叶出口为出发点推行生产补贴、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强对外贸易产品的研发,强化对研发工作者和专业茶业工作队伍的培训等。总之,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将茶叶生产当做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并确保茶叶对外贸易能够享受必要的政策待遇。
随着国际茶叶市场中对外贸易主体的增多,给我国茶叶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我国茶叶企业应当重视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从而拓展在国际茶叶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并提升在对外贸易中的获利能力。为此,我国茶叶企业需要认知对外贸易现状,并通过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清洁化、标准化发展以提升我国茶叶商品质量。另外,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主体需要认识到品牌建设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并依托我国茶文化优势,打造出具有中国文化色彩且符合国际消费者需求的茶叶品牌。而作为政府部门,则应当巩固茶叶产业在农业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经济中的地位,通过政策扶持来推动我国茶叶生产模式的优化,并利用税费调整等策略来提升我国茶叶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并促使我国茶叶企业将更多资金投放到茶叶商品质量控制与茶叶研发工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林婕.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与优化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5(11):55-58.
[2]任明兴.中国茶叶出口摩洛哥市场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15(5):31-34.
[3]刘秋菊,杨载田,张红艳,王冰.试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出口新机遇[J].农业考古,2015(5):269-273.
[4]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J].广东茶业,2013(4):5-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