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研究——基于“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的模型

2016-03-30 07:56许春阳张秀梅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河南洛阳4700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063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动态生成设计

许春阳张秀梅(.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河南 洛阳 47003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063)



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研究——基于“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的模型

许春阳1张秀梅2
(1.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河南 洛阳 471003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张秀梅,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政策管理和国际比较。

摘 要:网络教育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学习者的需求不尽相同,预设的网络课程过于强调预成属性,忽略了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和教学情境的互动以及学生产生的动态需求,导致学习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不利于学生的深层学习。本研究在文献调研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思想和实施原则,并构建了“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的模型,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证研究来验证动态生成设计的网络辅导资源是否有效,最后提出网络辅导资源动态生成设计与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辅导资源;动态生成;设计

一、引言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实施了十余年,2013年我国网络教育本专科生在学人数已达到614万人。网络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及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途径。由于网络教育中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的状态,网络学习者需要教师提供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其中,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辅导必不可少。在网络教育中,由于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其对学习的需求不尽相同,预设的网络课程过于强调预成属性,忽略了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以及在教学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动态学习需求,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因而,本研究从资源层面上对网络教师辅导教学进行研究,在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实施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证研究。

二、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思想

(一)网络学习辅导资源动态生成设计思想

“生成”与“预设”相对应,强调网络辅导资源的设计和提供是面向学习过程的,以课程内容进展和学习者的动态需求为依据,与预设的网络课程不同。本研究强调网络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性,要求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随着学习进度的展开和学习内容的深入,网络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完善,为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提供专业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关注三个方面。

1.关注面向动态的网络学习过程

网络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为教学服务的资源不可能预测所有的教学需求,进而建设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环境。资源建设更多地是要跟踪学习的需求、考虑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完善课程资源。[1]网络辅导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是为了引导学习者计划、管理、监督、调整自己的学习,从而形成深层次的学习经验。因而为网络学习者设计和提供辅导资源强调适时性、适量性和准确性,需要跟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学习进程的展开,为其提供专业性的资源服务。

那么网络学习过程包含哪几个阶段呢?吉利•西蒙(Gilly Salmon)博士将自己在英国开放大学积累多年的师生在线互动内容加以分析,从而提出“在线学习五阶段模式”[2],该模式将在线学习划分为“新手上路(Access and motivation)”、“在线社交(Online socialisation)”、“信息交换(Information exchange)”、“知识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和“发展(Development)”等五个阶段,针对学习者在各阶段的学习行为,为辅导教师提供相应的辅导建议,对分析在线辅导教师的在线辅导行为和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框架。[3]

结合知识转化过程和学习进展过程,本研究将网络学习者的网络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的具体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学习过程模型

2.关注教学交互

穆尔(Moore M)提出的“三类交互作用”的概念和理论中,将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4]另一方面,大卫•西沃特(Sewart D)提出的关注的连续性理论认为,远程教育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传统学生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区别,远程学习过程缺乏面对面教学形式迅速的教学信息反馈,辅导教师需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需求,从学习者的学习互动中发现所需要补充、修正和完善的资源并进行设计提供给学生。[5]

3.关注深层学习

深层学习的过程大致分为七个阶段,如浅层学习、理解、领会、方法与技能、迁移与应用、评价、创造。[6]相对浅层学习来说,深层次学习又称为深度学习, 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7]

深层学习是从浅层学习开始并转化而来,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在对知识进行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高效地记忆、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教师需要设计讨论主题、学习活动等资源引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表征、解释,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意义建构,达到知识的运用和创造,即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提供一些必要和丰富的资源,如实际案例、学习活动、主题讨论等作为支架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将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二)网络学习辅导资源动态生成设计的实施原则

1.充分周到的学前指引

网络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学习者进入课程的阶段,依托课程学习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在学习平台上有不同的导航模块,由于刚刚接触新的网络课程,学习者可能因为找不到某个导航路径而感到紧张或焦虑,也可能遇到课件不能播放、资源不能访问等情况,所以辅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快速熟悉课程平台,了解学生对平台使用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彼此之间的不熟悉会造成学习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因此,辅导教师需要设计“破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访问课程平台,激发起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彼此之间的生疏感,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习孤独感。网络学习初期,持续的动机是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必不可少的要求,学习者需要获得在线学习的自信。[8]在进行学习之前学习者还需要对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时安排和教学计划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总的来说,在课程学习之初这一阶段,学习者要熟悉平台、熟悉同学、熟悉教学大纲,对于辅导教师而言就是要进行充分周到的学前指引。

2.适时适量的学习过程指导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知识“内化”和“外化”相互进行的过程,在教学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得到动态的学习支持服务,辅导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单元内容学习目标、知识点构架图、学时建议、学习策略建议、相关的案例资源、学习活动、讨论主题、拓展资料等一系列辅助性资源。这些资源是生成性的,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学互动中根据学生的即时需求适时适量地提供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这一阶段,学习者要深入学习课程内容、进行深度交流和讨论,辅导教师要适时适量的给予学习指导。

3.及时全面的课程复习指导

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包括每单元的小结复习和课程学习结束的总复习。辅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评价。知识点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复习资料,除此之外,辅导教师应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和模拟考试题供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和评价。在学习过程收尾阶段,学习者要做到的是整合学习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和迁移,实现深层次学习,对课程内容总体架构和必要的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辅导老师要对其提供知识技能的检测和评价机会,提供必要的复习和总结资源。

(三)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模型

根据上述提出的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基本思想,结合网络学习过程的阶段和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生产设计的实施原则,本研究构建了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以“网络学习过程”为主线,以“学习者需求”和“课程内容需求”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的网络辅导资源动态生成设计模型。网络辅导教师在课程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在网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需求,同时依据课程内容的进展和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辅导资源服务。

图2 “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模型图

三、网络学习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模型实证研究

我们选择某网络教育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研究的案例课程,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一体两翼”的模型,依照学习者特征和课程进展需求,在不同阶段为学习者设计和提供了相应的辅导资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一)学习准备阶段的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选课,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接触网络教育时间不长。因此,熟悉课程的教学环境、熟悉课程的学习同伴,是学习者有效进入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本阶段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课程进展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了以下类型的资源,如图3所示。

图3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准备阶段的辅导资源

破冰活动是课程学习之初必经阶段。同一门课程在不同时间面向不同对象进行开设都会有不同的破冰活动体验,这也体现了网络辅导资源进行动态设计的必要性。考虑到学习初期学习者需要对学习环境和学习同伴进行熟悉和了解,我们设计了两个破冰活动。“熟悉学习环境”的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平台的熟悉情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在设计该活动时,我们考虑了两个要素。首先,学习者初步进入课程平台,不能准确地描述平台的各项功能。其次,活动要求的参与方式应简单易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我们在设计此活动时采用序号罗列平台功能,让学习者通过序号选择自己已掌握的功能,这种设计方式便于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平台具有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统计学生的平台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

“自我介绍”活动有别于以往的活动,以往的活动中往往学生只是遵照辅导教师的要求进行简单的个人介绍,学生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和了解。本研究中的破冰活动要求学习者不但进行自我介绍(附个人照片),还以成人学习理论中的质变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引导这些成人学习者详细的对个人经历进行回顾,撰写个人经历回顾史,在回顾的同时学习者既梳理了个人的成长经验,又让其他学员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社会性存在感有显著增强,学生间的陌生感也在互动评论中逐步消除。

在这个阶段,有学习者在论坛上发帖表示“课程任务太重,时间太紧,不知如何着手学习”,通过分析帖子,我们总结出学生遇到了时间管理的问题,需要合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因而我们在课程论坛发起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讨论话题,同时为学习者上传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有效地时间管理相关的文本、图片、主题网站及时间管理工具等资源,该话题引起了学习者的积极讨论和重视,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学习者提供的精华点评和个人分享成为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与辅导老师设计制作的资源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起基本的时间管理技能。

(二)学习开展阶段的资源

在学习开展阶段,学习者正式进入课程学习。学习者要在这一阶段通过利用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实现自我知识建构。根据本阶段网络学习者的动态学习需求和课程进展要求,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了以下类型的资源,如图4所示。

图4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开展阶段的辅导资源

我们为学习者提供的辅导资源充分考虑了课程内容的需求和学习者的及时诉求,分析学生的发帖或论坛的交互情况是发现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例如,针对学习者反映的课程任务重的问题,我们随即将后续课程内容制作了相应的知识点导图,既便于学习者掌握课程知识点结构,也便于学生最后的复习,在应用中也获得了学习者的一致好评。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实践类活动和讨论活动。例如,课程的第四章讲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选择和利用,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搜集和选择这些操作性的示范演练资源,因此我们设计了“搜索与共享资源”的活动。学习WebQuest探究式教学设计,有学习者在论坛上发帖表示“WebQuest探究学习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帖反映出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我们组织了“WebQuest教案设计”的学习活动。

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大部分是教育类专业,他们对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深切的实践经历和感受,我们在设计讨论话题时注重学习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注意观察教学实践中的实践案例,例如,我们曾在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将其作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因而来自学生的这部分资源也是动态生成的。

案例资源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资源,在辅导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和选择适合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案例资料。案例资料的呈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如在 “WebQuest教案设计”这个学习活动时,我们为学习者制作了课件类的案例资料和主题网站链接。

拓展资源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或者在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知识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其设计相应的文本类资源、课件、微课,提供相应的专题网站,视频资源等。例如,在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价”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将其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三)学习检测、评价和反思阶段的资源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反思,包括每一章内容的复习和检验,以及课程的期末复习。复习资料包括知识点导图、重难点总结以及检测题等,如图5所示。

图5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检测、评价和反思阶段的辅导资源

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内容,我们专门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以录屏和录像的方式制作了微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理解,这种方式很好的规避了在线答疑对时间同步性要求非常严格地特点,以更灵活和个性化的方式提供生成性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难点的理解。

(四)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辅导教师所提供的资源的使用效果,我们从辅导资源的总体使用效果、学习过程各阶段不同辅导资源的使用效果以及对辅导资源的需求建议三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至课程论坛,回收有效问卷80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辅导教师提供的辅导资源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这些资源对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考虑到目前网络学院课程的考试形式相对简单,试卷多以客观题和记忆性的内容为主,很少涉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深层学习方面的考察,因此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决定了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对分析本研究中辅导资源的应用效果的解释力不强。但通过分析上述对学生使用辅导资源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合对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和参与学习论坛学习活动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好地达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分说明了“一体两翼,三线并进”的网络学习辅导资源动态设计生成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讨论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应用此模型为网络远程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资源,我们认为辅导老师在角色认知方面还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一)有预成的网络课程不等于在辅导过程中不需要创新生成,要恰当的将二者结合起来

预成的网络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动态需求,辅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的进展情况对网络课程上的资源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补充。另一方面,网络辅导教师进行辅导资源的动态生成设计也要参考预成的网络课程,充分了解和利用预成的网络课程,对预设网络课程上的资源进行再加工,整合成为符合学生即时需求的内容和知识。

(二)善于观察和分析论坛上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需求

动态生成设计网络辅导资源旨在面向网络学习过程,在教学交互中发现学生的需求并及时设计符合该需求的辅导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辅导教师需具备敏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网络学习中,课程论坛和相应的沟通平台都是学生表达观点、需求的重要平台,所以辅导教师要时刻留意课程论坛上学生的发帖情况,分析每一个帖子所表达的意思和需求,并决定是否需要向学生提供补充性的辅导资源。

(三)资源类型要丰富多样,要善于制作和使用适当适量的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图表、文本文档pdf、微视频、微课等)

对于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通常需要学习者加强理解和记忆,仅依靠教材或文本类的资源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辅导教师可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课件或微视频的形式,促进学习者对该类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例如软件的学习、教学方案的设计等内容,学习者在理解的层次上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辅导教师要善于收集视频学习教程网站,或者自主制作软件学习微视频。

辅导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适得其反。

(四)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辅导资源

辅导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辅导资源,而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辅导资源,参与辅导活动,加强学习交互,充分发挥辅导资源的价值。例如,上传了新资源后,要及时提醒学生下载查看。发起学习活动或讨论主题后,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论坛的参与情况,善于引导学生在论坛上的交互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互情况,发现学生新的需求,从而设计新的辅导资源,保证网络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邓伟娟.《现代教育理论》网络教学资源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09.

[2]Salmon,G.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M]. American: Routledge, 2003(256).

[3]翁朱华.在线辅导:在线教学的关键——访在线教学领域知名学者吉利•西蒙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2 (6):4-8.

[4]Moore, M.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al,1989(2):1-6.

[5]Sewart,D.Continuity of concern for students in a system of learning at a distance[M].Hagen: Fern Universitat,1978.

[6]景红娜,陈琳,赵雪萍.基于Moodle的深层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3):27-33.

[7]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以海盐教师博客群体的互动深度分析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0(2):68-71.

[8]Salmon, G. E-activities: The Key to Active Online Learning[M].London: Tayler & Francis, 200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6)01-0005-06

作者简介:许春阳,女,硕士,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17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动态生成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