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子

2016-03-29 11:14张振华逯春生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张派出所

张振华 逯春生

一、天亮了,他却没看到新一天的太阳

2015年3月26日,凌晨3时许,天依旧很黑,很冷。

无边的黑暗卷着凛冽的冷风,封住了大山深处的四海店和镇上棋子般散落的房屋。病痛中的王桂芬心烦的从炕上爬起来,听见张国森的鼾声和以前不一样,心里有些警觉,赶紧推几下老张,唤他两声,老张却没任何回应。

王桂芬顿觉大事不妙,急忙找出几粒速效救心丸硬塞到张国森的嘴里。

张国森眯缝着眼睛,看着老伴,艰难地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没吐出来。

借着暗暗的灯光,她看见两颗泪珠从张国森的眼角溢出,沿着他脸上皱纹的沟壑,滴落在枕套上。慢慢地,慢慢地,张国森合上了眼睛,就像重新睡去了一样……

摸一下张国森的身子,王桂芬触到了一片愈来愈凉的冰冷,那是死亡的温度。

张国森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5年3月26日凌晨3点,享年60岁。

3月25日晚上9点,张国森钻进被窝后,却没像往常那样倒头就鼾声如雷,而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咋还不睡呀?有事跟我念叨念叨。”王桂芬问道。

“今天下午我拿到退休手续了,从4月1号正式享受退休待遇。”

从话音里,王桂芬听出张国森的情绪有些低沉。知夫莫如妻,她知道老公是因为退休的事闹心。

“老头子,你的心情我理解,干这么多年警察,真要退下来不好受。可谁都有退休那天。退下来也好,咱俩把咱家自个的小日子好好安排安排,把后半生过得有滋有味的,咱也享受享受,过过好日子。立涛不是正跟咱办贷款吗?等房贷下来,房子买了,光装修这事就够你倒腾一阵子的了。忙起来,住进咱的新房子你就舒坦了。”

“嗯,嗯,嗯。这真要退休了,我心里一时半晌的呀还真有些不得劲,等过些时候也许就好了。”

张国森听到老伴的劝慰,应答几声,老老实实地睡下了。

王桂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是夫妻俩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对话。

凌晨3点本该是万籁俱寂,即将迎来黎明曙光的时刻,张国森却没能看到早上太阳的升起,没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句话,就这样走了。

张国森走了!3月底的四海店,暖春未至,冷风尤烈,呼啸的寒风裹挟着这个令人悲恸的消息,掠过群山,掠过旷野,掠过努敏河,掠过村屯,撕裂了父老乡亲们的心!

大儿子张立涛哭着跑来了,二儿子张立明哭着跑来了,住在镇子上的逯泽民、宁林、李金生哭着跑来了,社区医生也哭着跑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乡亲们怀着焦灼、悲痛的心情,含着热泪,跑来了……一会儿的工夫,张国森家的屋子,院子,家门口的街道上,满满当当的,站满了人,人们的脸上沾满了泪!

对四海店的父老乡亲们来说,这是历史上最特别、最沉痛的一幕,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清晨,人们都在奔跑,人们都在掉泪。为了那个叫张国森的人民警察!

老张走了,老张走了,老张走了……老张真的走了吗?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他怎么能走了呢?

就在前些天,他还奔走在乡间路上,不管是哪家有个短长,一叫就到。

就在头一天早晨7点,他还一身绒装,准时来到派出所。

就在头一天上午,他还跟所里勤杂工王金富商量开春之后,派出所旁边的小菜园里种青葱还是小菜。

就在头一天下午,他还找派出所所长王佳鹏,谈自己退休后的工作。

就在头一天傍晚,他还跟派出所指导员张君宝说,退休后,锅炉还是他来烧。

就在头一天晚上看新闻联播时,他还跟老伴说,“五一”放假,全家出去走走。

老天啊,你咋这样不开眼!老张不该走!

老张啊,一夜之间,半宿的空档,你咋就走了呢?难道生和死,就隔着薄薄的这一片夜色吗?

老天啊,你咋这样没有心!好人为啥不长寿?

老张啊,大伙舍不得你,你咋狠心撇下大伙?

老天啊,你让四海店的父老乡亲们咋面对以后那些个没有了你张国森的日子?

老张,你别走!

有你在,大伙的心里就有主心骨。

老张,你别走!

村头的那口老井,依然记着你风尘仆仆的模样。山里的那棵老榆树,还在记着你与坏人的那一次次出生入死的较量。

老张,你别走!

你舍下了自己,舍得下这闪光的警徽么,舍得下曾经的热血岁月,舍得下这亲如手足的兄弟么?

老张,你别走!

你舍得下村庄上空那绵绵的炊烟,婉转的鸡鸣么?你舍得下清廉的餐桌,舍得下病痛的妻子,舍得下没有怨言的两个儿子,和膝下哭着叫你的孙子么?

老张,你别走!

你爱过的,你愁过的,你抚摸过的,你喂养过的,你守护过的,操心过的舍不下你!

据3月26日凌晨出诊的社区急救医生说,张国森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突发性心梗。这不是第一次有公安民警因此病因而倒下了。2016年1月25日,凤凰网做过一个统计,单单2015年全国就有438名民警和现役官兵英勇牺牲,其中,50%因积劳成疾猝死。造成众多民警猝死的原因很多,警力不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能按时休假,职业性心理紧张导致民警身心压力过大,都是诱发心梗的主要原因。令人痛心的是,2015年牺牲的438名警察的平均年龄只有46.3岁。面对这样一个英雄群体,这又是怎样一组令人痛心的数字!

警察抛开职业和身份,脱去这身警服也是普通人,他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家庭,他们也身为人子、人女、人夫、人妻、人父、人母、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可是,危险当头,生死瞬间时,他们毅然决然放弃小家,选择大家,放弃自我,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捍卫头顶的金盾,肩上的使命,用全部的热血和忠诚为人民筑起平安的长城,诠释了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铮铮誓言。

二、从工地勤务员到公安特派员的传奇人生

1955年3月20日,张国森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四海店镇一个贫苦农家。父亲是闯关东谋生存的山东人,母亲是海伦当地人,两人经亲戚撮合男婚女嫁,走到了一起。

张国森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6口人,靠种地卖粮过日子。那时候,山区群众生活特别艰苦,老张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件衣服补丁摞补丁、冬夏不离身的艰难日子。

张国森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因病没有钱及时治疗,撒手归去,撇下了这个负担沉重的家庭。老母亲一个人勤劳持家,扛起重担,拉扯孩子们长大。

父亲的去世使得这个本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无法再让张国森继续读更多书。硬撑着读完中学,张国森中断学业,辍学回家务农,和母亲一起支撑着这个困难的家庭。辍学回家之后,正赶上大队修水库,张国森就去工地跟着村民们挖土,赚工分。后来,队领导见张国森任劳任怨,心眼好,有上进心,就安排他去民兵营食堂帮着干杂活。不久之后,民兵营食堂负责人见张国森上过初中,脑子灵活,算数好,就让他帮民兵营的食堂记账。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1975年4月,改变张国森命运的机会来了。组织上说要选一个为人正派,踏实能干的青年人去乡里当团委书记。村领导和民兵营领导一致推荐张国森。就这样,20岁的张国森成为宝山乡(四海店镇原名)的团委书记。上任不久,热情、积极、勤劳、能干的张国森就把团委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与赞扬。

1979年1月,四海店乡里搞机构改革,乡政府的几个部门要合并到一起。乡领导动员团委书记张国森去妇联搞妇女工作。张国森觉得自己不善言谈,怕自己干不好,给组织添麻烦,主动要求去做公安特派员。

那年的农历正月初六,组织正式下达任命书,让张国森正月初七去报到。报到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八那天,张国森就跟着当时的乡领导去案发现场办案了。

那时候,农村乡镇还没有派出所,特派员就在乡政府办公,在别的干部的房间角落,单独给张国森添了张桌子,就算他的办公室了。那时候,老张每月的工资是36块5毛钱。那个年代,案件很少,上任伊始,张国森的主要工作是去村访。村访任务最重的事是“秋访”。“秋访”就是在秋收的时候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上去,嘱咐老百姓把粮看好了,到过年的时候,就提醒大伙看好自己家院的东西,别丢了。

从当上公安特派员的那一天开始,张国森就把自己献给了公安事业,献给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一干就是36年。弹指一挥间,峥嵘岁月稠,拨去岁月的尘埃,进入张国森36年来的警察人生,你会发现,他真的是拿自己的命来对待工作的,无怨无悔,直到要退休,他还夜以继日的忙碌操劳,他将自己职业的时光融汇进生命的尽头,化作了永恒,把自己的每分每秒化为甘露,抛洒给人民,直到随山花凋落!

我曾在张国森去世之前绥棱县公安局的同事们悄悄给他做好,本来打算在他退休仪式上送给他的一本相册里,看到了老张从警36年来留下的各个时期的照片。翻开那一张张穿越了时空的照片,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老张在公安战线这36年的光荣与梦想,是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公安民警和着时代脉搏前进的光辉历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单看相貌,看穿着,看身材,看举止,张国森这个人很平凡,平凡的外貌、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生活,毫不起眼,如大山里的一块石头。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几乎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却拖着因公伤残的身躯,四处奔走,日夜苦干,为辖区群众筑起一道钢铁“安全防线”。

在四海店乡亲们心里,张国森和大伙之间是没有任何距离,深深地融为一体的。春天赶上农忙的时候,他可以裤管都顾不上挽就下田里帮老百姓插秧;夏天下乡时,中午累了,困了,他可以躺在村民家中的长条板凳上打会瞌睡;秋天帮村民收苞米的时候,他挑起的担子一点也不虚;冬天,借宿在村民家时,他可以跟村民一起睡到大火炕上,铺盖着农民家的被褥;走访时,他会起身为给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大爷、老大娘倒便盆,四处联系医生帮他们治病……36年来,张国森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自己的真情、真意、真诚,实实在在地为群众着想着、工作着、服务着,实实在在的拉近了警民间的距离,实实在在地成了辖区群众心目中的“好人、亲人、能人。”

全国公安文联张策秘书长说:“虽然,36年来,张国森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36年来,他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用一件件的小事汇集成了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凝聚成了警民间的和谐。这个朴实厚道的大山之子,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百姓之中,这便是平凡深处的伟大。张国森和他同一时期的那些平凡的共和国的老公安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用忠诚捍卫和谐,用智慧助推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中国公安工作的历史进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乡亲们的“贴心人,及时雨,活雷锋”

四海店全镇上下,上到老掉牙,下到刚会爬,没有不认识张国森的。辖区百姓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也总是他。

张国森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总能在辖区群众最危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转危为安,群众都叫他“贴心人”、“及时雨”、“活雷锋”。

在第七届“黑龙江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让张国森对年轻干警们说几句话。张国森说:“人民满意是老百姓衡量我们公安工作的标尺和明镜,要全力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凡事都要用这把尺子,这面镜子来衡量,对照,只有做到问心无愧,你才是合格的人民警察。老百姓和警察打交道,他们对一个警察的印象,往往就是对全体警察的印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全体警察的整体形象。群众的困难疾苦,就是党员干部,人民警察的责任良知,老百姓很公道,你把群众的利益看多高,你在群众心里的位置就有多高,你把群众的冷暖考虑的有多重,群众对你的情意就有多重。”张国森说得很实在,做得也很踏实,可谓有情有义。

宝山村三组村民徐井有靠自己养的那台解放牌卡车车上山拉木材为生计。1989年11月,他家的车轴承坏了,在四海店、绥棱县城跑了几家修理店都没买到。

万般无奈之际,徐井有想到张国森,知道他见识广,办法多,于是,跑去派出所,找到张国森求助。按说这个事不在张国森的警察事务范围里,但是,张国森没有任何推辞就答应帮他。接连跑遍了四海店镇附近的几个农场,最后在一个农场的车库里找到了徐井有急需的那个零件,解了徐井有燃眉之急。

徐井有那个冬天光靠给人家拉木材就挣了3万多元。忙完活之后,徐井有给张国森打了几次电话,想请他吃个饭,表示感谢,张国森始终没有答应。徐井有心里过意不去,买了两条好烟,趁老张不在,让妻子送到所里去了。第二天,出车回来,两条烟原封不动的放在他家客厅的桌子上,媳妇告诉徐井有,烟老张给送回来了,说让你好好赚钱,“别瞎整事儿”。

1997年夏天,正是割小麦时节,老天不作美,接连下起“涝套雨”。宝山村三组宋文路家的“康拜因”农用车由于是胶轮,没有链轨根本进不了麦地,眼瞅着熟透的麦子收割不了,要拖上几天,就全完了。

宋文路心急火燎的跑了几个地方都没买到链轨,急得团团转。此时,有人提醒他找找张国森,让他给想想招。

张国森这个“及时雨的”绰号可不是白得的,他立即跑到部队农场帮助宋文路借到了链轨。宋文路开着“康拜因”,把乡亲们的80多公顷小麦全部收到仓里。

后来,记者问到这个事。宋文路说,接链轨这个事看上去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里面的分量可不小,这关乎着屯子里的乡亲们一夏季的收成,没有张国森及时出手相助,乡亲们80多公顷的小麦很可能就不能及时收回来,都掉地里了,糟蹋了,从经济损失核算起来,可是个惊人的数目。

2005年春节前,半截河村村民张长军上山打松仔,当他爬至10米高处时,不慎从树上摔落,当时就躺在树下,不能动弹。同行的村民,慌了手脚,却又无力救援,只得打“110”报警求助。

正在派出所里值班的张国森立即组织值班民警驱车赶往现场。张国森发现,由于高空坠落,张长军受伤十分严重,意识已经有些模糊,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尽快救援和容易发生危险。要把张长军运到山外,送到医院却是个不小的难题。既要以最快的速度送他去医院,还不能给他带来二次伤害。急中生智,张国森指挥报警的群众砍来树枝,找来绳索,临时编了一副担架,用担架将伤者张长军抬出原始森林。

这是一场艰难的救援。由于山路崎岖,林子里倒木纵横,还有河流、陡坡、泥塘挡道,大家肩扛手台,耗时近3个小时才顺利将张长军抬出林区,将张长军放到车上的那一刻,大伙才发现,衣服全湿透了,紧张救援中,每个人都是满身大汗。冷风一吹,衣服都贴在皮肤上,像是揣着冰溜子。

到医院后,张国森张罗着为张长军挂号、检查、拍片。好容易做好术前准备,找到手术医生,却发现手术费用还差2000块。幸好,张国森有个亲戚在县城住,两口子都是挣工资的,手头不差钱。张国森赶紧跑到亲戚家借来2000块钱,交给张长军家人。

当天晚上8点,张长军终于顺利地被推进手术室,疲惫紧张了大半天,张国森窝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睡过去。手术结束,张长军的命算是保住了,但还是落下残疾,失去大部分劳动能力。快过年时,张国森念念不忘因病致贫致残的张长军,将自己家过年的年货分出一半亲自送到张长军家。张国森的牵挂和扶持让困境中的张长军一家人倍感温暖。春节期间,张长军的妻子拿出了仅有的一点钱,到镇里买了两瓶酒去报答张国森,张国森逼着张长军的妻子将两瓶酒拿了回去,并从自己的兜里掏了200元钱,让张长军的妻子给老公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从这以后,张长军家成了张国森重点帮扶对象。每周,老张都得空过去看看,缸里有没有水,屋子冷不冷,家里缺不缺米、少不少面……生活中,张长军家的大事小事,老张都给操心张罗着。

张长军逢人便说如果没有张叔我这辈子我们这个家就完了……老张听到后总是笑呵呵地说,“谁家没点沟沟坎坎的,大家相互帮衬一下,再苦的日子也能熬过来!”

“老张,我是李喜,上街没买着酱缸,你家的酱缸我扛走啦。”2005年春天,下大酱的时候,村民李喜来镇上买酱缸,商店却没有货了。老张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李喜来到住在商店隔壁的张国森家,老张家院门开着,屋子里却没人。

走进院子,李喜一眼看到屋檐底下有一个缸,看大小拿回去下酱应该正合适。李喜走上前去,扛起缸来转身就走,边走边给张国森打电话。李喜媳妇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因为给媳妇治病,李喜欠下不少债,家里的日子过得有些难。这些年来,张国森多方多次救助过李喜。只要有时间就主动到他家里,问寒问暖,促膝长谈,帮助他媳妇找医生,帮助他找路子挣钱,帮助他办理低保,帮助他修理房子,甚至直接给他经济上的帮助……李喜对于张国森给他关爱和帮扶,看在眼里,暖在心上。逢人便说:“老张叔对我的好,我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是他帮我渡过难关。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感情却胜过亲戚,他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恩人,他让我看到了日子有奔头。”

2007年冬天,住在镇子北面的居民刘佩林家突然着火了。火势凶猛,根本来不及施救,3间房子被烧落了架,屋里东西烧得一件不剩。当天下午,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国森就和老伴将家里好几套被褥和几件衣服、两袋大米、一桶豆油送到寄居在亲属家的刘佩林面前。看到这些捐赠物品,刘佩林老伴悲喜交加满含感激地说:“这可让我们说啥是好啊!”

回到所里,张国森又打电话给村书记,一起商议了救助刘佩林的事。在电话里,张国森对支书说,“众人帮一人好帮,人心齐,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左邻右舍的,能帮的都要帮,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火灾第二天,在村委会干部的发动下,村民们积极发起了捐助活动。刘佩林一家人感受着村委会和众乡亲的帮助和关爱,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对镇子上的刑满释放人员逯海强这一年来的巨大转变和进步,张国森喜悦于心,逢人就说他变好了。这个逯海强一改往日垂头丧气的脸,走路靠边走的习惯,大老远地见了谁都格外恭敬、热情,再也不喝酒,闹事,规规矩矩的,像是换了个人。在这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4年前,逯海强因为参与抢劫和斗殴,被张国森抓住。尽管他的父亲老逯到派出所里磕头求情,可是,法不容情,因为涉嫌抢劫,并且殴打他人致使对方身受重伤,逯海强仍被法院判刑3年。

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逯海强曾恶狠狠地对张国森说,“等我出来收拾你。”他父亲也因此跟老张结下了梁子,老长时间不搭理他,偶尔路上遇到老张,也装作看不到。

令逯家人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逯海强出狱那天,张国森主动上门了。看到亲自抓走逯海强的老张,逯家一家人没有一点好脸色,一句中听话也没有说,连杯水都没有给老张倒。张国森不动声色地坐在逯家客厅的板凳上,耐心地等逯家人发泄完情绪。

“逯海强,我今天来,是给你解决工作问题的,不是来看你热闹的。我已经给你做担保人,帮你在县里一家企业联系了一份工作、待遇,福利也都不错,如果你愿意,明天就可以去上班了。你抢劫、打人,违犯了法律,你就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接受法律制裁。但是,你刑满释放,改过自新了,就得重新融入社会,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你爹娘岁数也不小了,你不能再让他们为你担心,你好好工作,再在城里买套房子,找个对象,结婚生子。年轻人谁都会犯错,但是,咱要改过自新,一切还来得及,我相信你可以重新做人,过上好日子。”

听到张国森这席话,逯海强一家人呆住了。逯海强当场流下了悔恨感激的泪水。逯海强的爹,硬要给老张跪下磕头,感谢老张的大恩。

第二天,逯海强就跟随张国森去县里企业报到上班了。逯海强上班第二年,在老张的介绍下,找了个对象,真如老张所说,在县城买了房子,成了家。后来,逯海强的妻子还给他生了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看着自己的大胖儿子,看着自己的妻子,看着喜笑颜开的爹娘,逯海强拍着胸脯发誓:“俺若是再做傻事,就对不住张叔。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张叔给的,一定好好做人,回报他老人家。”

逯海强儿子满月那天,还请张国森喝了喜酒,拿着老张给的红包,逯海强不禁泪水喷涌,当众跪地谢恩。张国森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今后能够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执法者,张国森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但是,法律之外,他又有如此的责任和大义,能如此用心地对待一个被自己送进监狱的人,费尽心思给他一条改过自新、走上新生活的道路,如此胸怀和气度令人敬佩。

这些年来,一些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未成年人涉案几率高,涉案事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四海店镇中学领导找到派出所,请求派人担任孩子们的法制教育辅导员,张国森自告奋勇挑起了这个担子。

多年来,张国森一直坚持在每个学期为四海店镇中学的全体师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教育青少年在特殊情况下自护自救、防卫逃生等本领,增强其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他的讲座紧紧抓住在校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结合实际,以案说法,旁征博引,形象生动、实用活泼,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赞誉。

张国森跟王校长约定,自己每个月义务为学校的问题学生做两次心理辅导,每周到学校了解一次学生的特殊问题。未成年人往往自控能力差,面对网吧的诱惑常常力不从心,一不小心就会深受其害。在放学时间段,老张经常会穿着便衣去网吧门口转转,只要让他碰到未成年人在网吧,他都会跟踪教育,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家长一起将孩子从沉溺的网络世界拉回来。这几年,得到老张帮助和教育的未成年人已达数十人。采访期间,提到张国森义务给学校当复制辅导员的事,王校长眼含泪花,提议大伙一起敬一杯酒给远在天国的老张。

四、乡亲们的“和事佬”“润滑剂”“定海神针”

四海店镇的地理形势决定了当地独特的治安规律,这里刑事案件发案比较少,但是矛盾纠纷却很频繁。什么妯娌矛盾、婆媳矛盾、婚姻矛盾、老人赡养矛盾、邻里盖房造屋矛盾、征地拆迁矛盾,甚至鸡鸭猫狗引发的各类矛盾,几乎每天都有。熟悉公安工作的人都知道,公安工作最难做的就是调解纠纷。调解纠纷被公认是衡量公安工作水平的“试金石”,最能考验基层民警的真功夫。现任四海店镇派出所所长王佳鹏说:“我们调不下来的案子,都派张国森去。他往那一坐,人家都听他的。他就是四海店最敬业、最专业,最高效的‘和事佬,是乡亲们的‘润滑剂‘定海神针。”

36年来,张国森帮助辖区群众解决各类疑难纠纷上千余起。他逐渐摸索出了解决各类纠纷的一些诀窍。对调解工作,他有自己独特地见解:“老百姓对警察的认可程度大多来自调解工作,调解工作能否做到让群众满意,是当事民警业务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对老百姓来说,真正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一生也遇不到几次。就算是一只鸡,一只鸭,一头猪,那都是他个人和家庭的大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处理、协调好那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才能体现出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在涉及群众矛盾纠纷的调处上,只要把涉事双方看成是兄弟姐妹、自家亲人,耐心点,调解好一起群众纠纷比侦破一起大案还开心。”

林富村村民张某和陈某是邻居,多少年来,两家友好相处,关系处的一直不错。2010年收秋的时候,张某觉得家里缺少人手,提出让陈某帮忙收秋。运送粮食的路上,陈某驾驶的农用车为了躲避半道冲出来的一辆越野车,翻到路沟子里,陈某的右腿受了伤,医生诊断小腿骨被压断。两家因为相关治疗费用问题和赔偿修车费用问题协商不成,起了争执。最终,双方的几个亲戚也加入到矛盾之中,人多,嘴杂,本来不复杂的事,变得复杂起来。双方亲友从彼此谩骂,撕扯到持棍棒相斗,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调解无效之后,村干部把张国森请到现场。张国森对闹事双方都很熟悉,这俩人平日里对老张也都很尊重。老张两头跑,给各方做思想工作,往返几十趟,连盒烟都没有抽。

“冤家宜解不宜结,远亲不如近邻,都多少年的感情了,不能因为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就伤了彼此的心,毁了多年的情义,太不值得。要是双方亲友再因为这个事,动手打架,无论谁受到伤害,都不是小事,万一哪个人受了刑事处罚,进了局子,谁都难以收场……”张国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经过几天的反复交涉和数轮沟通,协调,最终,张某和陈某达成谅解,张某自愿承担陈某的医药费,修车费,并自愿多给陈某1000元营养费,俩家人握手言和,和好如初。

2011年,秋天,为调解一桩新建榨油厂和邻居老太太之间的矛盾问题,张国森前前后后上门10多趟。纠纷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投资人花了5万买了邻居的房子。为了调解这起建厂纠纷,老张跑前跑后,费尽口舌,前前后后花了1个月的时间。

榨油厂厂长本来是打算和邻居老太太拼命地,甚至屡次拿着斧头和刀子在老太太门口威胁,叫骂。他跟老张说,要不是老张给做工作,他很可能就走歪路,出大事了。

纠纷调处结束后,油厂厂长非常过意不去,一直想请张国森吃顿饭,可老张坚决不去。中秋节来了,这个厂长拎了20斤豆油,送到了老张门上。为这桶油,两人推搡半天,一个坚决不收,一个坚决要送。老张很是为难,如果生硬拒绝,他肯定认为自己摆架子,而且也是不给人家面子,可如果收了,这也不对。

想来想去,张国森收下了这20斤豆油。国庆节来了,张国森让大儿子张立涛给这家人送去了100斤大米,说是亲戚家种的,让家里人尝尝。

在调解四海店镇一起两家建材市场因争抢客户而引起的治安案件中,张国森首先详细了解了案件发生前两家人的“宿怨”,挖掘到了两家深层次的矛盾,并开始“对症下药”。

经过前期多次走访和调取店内录像判定,冲突中,是老板王某先用拳头将老板孟某面部打伤的。由于两家积怨太深,王某宁可被拘留,也不愿对孟某进行赔偿。如果按照惯例派出所只要告知被害人孟某“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处以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被害人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用可自行到法院诉讼解决”,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办案民警省时省力,还可以完成一起案件指标数。当时,所领导就想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但是,张国森坚决不同意,在他看来,双方当事人在辖区内毗邻经营,如果依照法律流程,简单地处理了这起案件,派出所是省力了,但是,王某和孟某的矛盾根源不会因为这个处理消解,反而会积怨更深,两家关系,很可能彻底完了。张国森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非常了解农村人的心理状态:农村人对人善良纯朴,但对法律却有一种敬畏、忌讳之心。农村人的传统意识里认为被人告上法庭或者接受了法律制裁这是很“丢人”的事。虽然,王某,孟某两个人动了手,打了架,但是,在他们心里,这个事远远没有到动用法律的程度,又没“杀人放火”,无非是一点邻里纠纷,要是真因为这个,弄到去法院,上法庭,坐监牢的程度,这个事的性质就变了。诸多实践证明,有些治安案件单靠法律手段“生硬”的惩罚或者施压,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反倒为日后纠纷和双方关系的复原留下后患。

对张国森的想法和处理方式,所领导刚开始接受不了,觉得这个事就算走法律程序也不违规,能对王某和孟某产生一定的心理震慑,体现法律的威严。但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案情之后,所领导觉得老张的想法和看法更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合农村的执法环境,能有效地解决乡亲们的实际问题。最终,所领导同意了张国森的处理方法。

得到所领导支持之后,张国森帮王某详细分析整个事情的利弊、让他换位思考,从两家未来的关系和眼前的利益上,长远来看这个事。经过张国森的不懈努力及贴心教育,王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态度,愿意接受派出所的协调,同意赔偿孟某2000元医疗费。纠纷双方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大家“一笑泯恩仇”。

3天之后,王某和孟某共同给派出所送来一面锦旗,孟某深有感触地说:“我知道派出所的同志,尤其是老张叔办我们这起案子费心了。说实话,你们要是真的把老王拘留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以后,我们两家可能就有仇了,为这点事闹到法院打官司,俺们俩面子上也不好看。老张叔这样体贴我们,给我们面子,这样费心的给我们做工作,我们俩再不和好,就是不知好歹,良心让狗给吃了。你们放心,以后俺们俩互帮互助,当亲戚处,再也不给你们添麻烦了。”

多年的基层工作的磨炼,让张国森调解起类似纠纷来,得心应手。他始终在意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看法,老百姓的感受。在张国森看来,当好一名“泥腿子”警察,不光是到地头上转转,走一走、到老百姓家喝杯水,唠唠嗑这么简单,关键是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乡亲们的理解与支持,这才是终极目的,也是做调解工作的根本。

2014年8月,林海村的徐家兄弟俩因为赡养母亲的问题闹翻了天,村干部怎么劝说调和也不好使。张国森得知情况后,当天下午就带着两袋子大米直奔老人家里。面对闻讯赶来的徐家兄弟,老张说:“父母养育儿女不容易,老娘岁数大了,生活不能自给,做儿子的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别说是亲母亲,就是邻居,乡亲,看着老人没有吃的也不能不管。你们不养老人,将来你们的儿女也不养你们,上行下效。看到时候你们惭愧不惭愧。”教训完徐家兄弟,张国森安慰卧病在床的老人:“王大娘,您放心你俩儿子不养你,以后我养你,保证不会让您‘掉地上。”

此后几天,张国森每天都来探望老人,给老人家带水果,送米面、收拾家务。徐家兄弟二人看见张国森把自己的老妈照顾得这么好,兄弟俩惭愧至极,当着张国森的面给老母亲下跪,承认错误。随后,两兄弟跟老张担保:“张叔,俺俩知道错了,以后老娘俺俩轮流养,您监督俺俩,俺俩要是做不到位,照顾不好您就把俺俩抓起来,枪毙了。”事过之后,张国森仍然时常过去看看老人家,看到徐家哥俩果然对老人照顾的很到位,老张放心了。

张国森的所作所为给我们从事调解的同志指出了方向,“基层民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在执法实践中拿出真心真情面对群众,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双方着想,规范化执法的同时不忘人性化执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带着这样的态度,拿出这样的心情,调解工作,调节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采访中,林海村民兵连长高新贵对笔者夸赞说,张国森对群众好,帮群众解决难题,一视同仁,从不装假,对大人、老人、孩子都是一样的态度,热情,周到,公平而富有爱心。

有一年,在林海村老张处理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个整日里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失学少年在林海村卖糖葫芦时,被村子里几个小孩欺负了,这几个小孩抢走了少年的糖葫芦,抢走了他的钱,还把他打了一顿。卖糖葫芦的少年哭哭啼啼地跑到村委会报案,要求村干部给他主持公道。知道这个事之后,几个村干部觉得这就是几个孩子之间的纠纷,安抚下就行了。恰好,张国森当天当村子里处理另外一起案件,他拉过那个小孩,仔细的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地听完了他的叙述,弄清楚这个事的真实情况之后,安慰他说:“孩子,别哭了,放心吧,警察叔叔帮你讨回公道。”

张国森吩咐高新贵用村子里大喇叭通知那几个打人,抢糖葫芦的小孩家长带着孩子到村委会来。等那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村委会之后,张国森当着家长的面严肃教育了几个孩子,让他们返还了卖糖葫芦少年的钱,当面向他道歉,还责令几个孩子的家长回去之后,对这几个孩子严加管教,不得再有类似的行为。

替卖糖葫芦的少年主持了公道之后,张国森还让随行的辅警开车把卖糖葫芦的少年送回家。事后,有村干部问老张:“屁大的孩子,这么大点事老张你也管,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张国森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卖糖葫芦的孩子年纪小,他受到的侵害和损失也很小,但他既然找我们,就要维护他的利益,保护他的自尊,还他一个公道。这个孩子能求助我们,说明他有法律意识,受到侵害,不是动粗去讨回自己的利益,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值得表扬。站在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这个角度上,值得尊重和肯定;反过来,如果我们以为几串糖葫芦,几块钱,问题不大,不帮助这个孩子,甚至嘲笑他的行为,那么很可能就会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仇恨和报复的种子,让他对警察,对法律失去信心,对孩子、社会都是一种伤害。再说,村子里抢走糖葫芦和钱的孩子,如果,我们不给予教育不把他们的家长喊来,对其加强约束,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以为然,抢糖葫芦和钱,已经是抢劫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醒,惩戒,很可能以后会铸成大错。”

张国森的良苦用心,捍卫法律公平与正义之精神,令在场的村干部心服口服,敬佩不已。

王秀兰是四海店镇老上访户,为了落实工作待遇问题上访了20多年,从一个满头青丝的青年妇女告成了白发老妪。2000年3月两会期间,她再次跑到北京告状,镇党委书记宋平和张国森去北京接访。从北京回来的路上,王秀兰跟张国森抱怨因为政策变动,某些领导不负责,让她丢了工作和工人身份的事。当着老张的面,王秀兰掏出一大堆车票和几十封写满各级领导各种批示的材料,诉说着她20多年来告状无果的悲惨经历。听着王秀兰的哭诉,张国森下决心要帮她解决这件事,当下承诺她:“半月内给你答复!”得知这个情况,有同志好心劝张国森:“王秀兰的问题拖了这么久,原因很复杂、非常棘手。况且她的工作问题,咱们派出所完全可以不管,最好别惹麻烦。”

张国森对劝说他的同志说:“咱们走走心,换位思考下,如果王秀兰心里不憋屈,她能坚持上访20年么?甭管她什么原因,就她这么大岁数,还到处跑着告状,要说法,也值得我们关注,如果她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那是该管还是不管呢?她的问题这些年来都没有个说法,还不是因为某些人在那推诿扯皮,觉得她的事‘难,事‘小吗?既然我答应她了,我一定要给她解决。”

张国森跑到县里,找到王秀兰当年的单位,接连找了几任老领导和她当年的同事,弄明白了这件事的原委,从县里回来,又找了镇上的领导,喊来王秀兰的老公,子女,大家坐在一起协商解决办法。最后,拿出了王秀兰能接受的方案。镇上和村里共同出了个补偿协议,以土地补贴的形式给予王秀兰补偿。拿到补偿之后,王秀兰拉着老张的手泣不成声,要给恩人老张磕头致谢。就这样,张国森仅用10天时间就圆满解决了王秀兰上访20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应对王秀兰上访这事,张国森也有自己的看法:“老百姓上访,找政府讨公道,起码说明老百姓对政府还是信任的,认为我们还是能够为他们伸张正义。而如果相反,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尽己所能,多为上访群众做点好事,办点实事,群众就会感受到党和政府时刻在关怀她们,更能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上访群众就会对我们公安机关多出一份信任。”

有人质疑,问老张,你成天为老百姓的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忙个半死,累个半死,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这样做值吗?张国森说:“我觉得值,警察的作用,党员的作用,警民的感情,组织的威信,法律的分量,都在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看似事小,但这些小事弄不好就会发展成为大事,多少闻名全国、震惊天下的群体性事件,都是起源于一件小事呀?如果把类似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完全就可以避免大事、大案的发生,从而维护社会安定,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可能就是迈不过去的坎。”

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张国森说的对,他虽是山区普通的一名民警,但他却是全国公安政法战线的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认真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谋利、为民办事宗旨的优秀共产党人,人民的眼睛和心都在盯着他。在老百姓眼里,人民警察是为老百姓做事的,代表着党和政府,民警的所作所为,传递着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五、他是破案路上冲锋陷阵的“敢死队长”

张国森的身体里始终奔流着一股忠诚热血,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他多次对身边的同事强调,作为一名基层民警,要恪尽职守,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挂在心头,全力以赴破获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这些年来,他破的案子数不过来。每一次的出警都是一次精神、意志、体力的消耗和智慧的博弈。

张国森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每到春节前,辖区的盗窃案件就成倍的上升。有一年仅仅半截河村就接连被盗20多户,作为当时负责治安事务的特派专员,张国森觉得“面上无光”。那段时间,张国森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觉得这数十起被盗案,就是老百姓给他的一场严峻的考验。考好了,他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考砸了,他无颜见父老乡亲。无论如何,这些案子,必须得破,哪怕豁出命去,也不能眼看着人民群众受损失。

张国森亲自从村民兵连里挑兵选将,组织了一个6个人的联防队。每天晚上9点,大伙骑车30多里路到半截河村蹲守。天寒地冻,寒气逼人,实在是太冷了,因为怕惊动盗贼,又不敢点火,大家冻的受不了,就穿着大衣钻到老百姓的柴火垛里。

“到夜里一点多,因为野外湿气大,棉袄都冻得梆梆的。”就这样连续蹲守了17天,联防队员里也病倒了两人,终于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

一天,前进村二组村民魏景付,拿着乡党委书记写的手条到立新村找张国森报案,说:“他家一头400百多斤的肥猪昨天晚上被偷走了,怀疑是本屯刘某、马某两人偷的。”那个年代,一头生猪是老百姓家里最大的财产,是老百姓年底最大的指望,失主心急如焚的心情他很理解。张国森继续骑自行车赶了30里路到他家勘查现场,勘察完现场,沿着阁山乡收购站的路线,对沿途3个乡进行走访调查走访。

当调查到克音乡王家杆屯时,一个打水的老人对张国森反映,头天晚上12点多钟,他给生产队打完水,出外小便时发现有两个人赶着一头大肥猪往绥中乡方向去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小个的,说话是公鸭嗓,一个高个的,说话声音很粗。老人提到的这两个人的声音特征和报案人怀疑的两个嫌疑人情况一致。

张国森骑着自行车赶了30里山路到阁山收购站去调查取证,晚9点钟在绥中乡亲属家吃了顿饭,又骑着自行到报案人村里通知民兵连长第二天把马某、刘某送到乡里,然后,张国森骑车回到乡里,到乡里已经是深夜12点钟。第二天,村里派人把两个嫌疑人送到乡里了。经过一天的迅问,两人供认了违法事实,后经乡党委决定,在村各生产队进行定点教育,赔偿报案人经济损失500百元。看到物归原主,失主开心万分,千百感恩,张国森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办案中,让张国森最难熬的是冬、夏两季。冬天,大雪封山,人走不了,车行不通。为调解居民纠纷、处理治安案件,张国森常常骑马或坐马爬犁进山办案。“大烟泡”的风雪呜呜叫着,打得人脸生疼,睁不开眼,人和马陷进雪窝子里也是常有的事。夏天,天上下不大点雨,山里低洼处就成洪,山洪常常阻住张国森办案脚步,但他都会克服困难,哪怕趟着齐腰深的河水也要尽早到达现场。

1979年11月,那次跳河抓捕疑犯的经历,差点要了他张国森的命。那天的情景令张国森终生难忘。前进村的李某盗窃了前锋大队的仓库,在把他从前锋小学往大队部带时,李某趁着押解民警不注意,紧跑几步,咕咚一声跳进刺骨的水井里,妄图以自残行为逃脱惩罚。

紧随其后的张国森没有丝毫犹豫,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紧跟着抓着井绳跟着跳入井中。在井中,张国森一手抓住井绳一手抓住罪犯。天寒地冻,井水刺骨,在同志们拽动井绳升到一半时,张国森的双手渐渐失去知觉,但他依然坚持用双脚夹住李某的身体,用牙齿咬住李某的头发,最终将李某安全拽到了地面。

事后有人问张国森:“你胆子也真够大的,不怕自己也出事吗?”

老张笑了笑说:“时间紧急,根本来不及害怕,这可能就是警察的本能。”

1980年深秋,为了成功抓捕在逃嫌疑人,张国森再次跳入冰冷的河中。

1983年,张国森在省医院被确诊为类风湿腰椎炎,医生诊断,他的病情主要是因为突发的外部受凉所致。当时医生要求他住院手术治疗,由于手头没钱,他就悄悄回家了。每当犯病时,张国森的颈椎疼得要命,像是有人在拿着刀子削他的肉,他疼得忍受不了的时候,就让老伴或同事给捶一捶、揉一揉或吃两片去痛片,挺一挺,继续工作。

去世之前,张国森的腰椎已严重变形,并且坏死一节脊椎骨,如果不扭转身体,直接完成回头的动作,对他来说,根本做不到,他要完成回头的动作,只能靠扭转整个身体带动自己的脑袋完成回头的动作。

有人责怪张国森说:“老张呀,你真傻,你的脊椎骨受伤,健康受这么大的损害,完全是为执行公务,按理说应该算工伤,得找组织要伤残待遇,怎么也得要个说法。”听了这番话,老张淡然一笑,一咧嘴:“这不是扯犊子的事么,我是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组织给我的,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受这点伤算什么,为了百姓,咱连命都可以豁出来,跟组织谈条件,要赔偿,这不是我张国森能做出来的事。”

由于颈椎变形,张国森睡觉时不能平躺着,只能半坐着,或者侧身躺下。大孙女张欣悦在她的一篇作文里写道:“在我心里,俺爷爷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民警察,虽然他再也挺不直如青松般挺拔的腰肢,但是,在我眼里,爷爷的形象永远是挺拔、高大的。”

张国森为了忠实履行人民警察的责任,他不计个人得失,把名与利、生与死都丢在了一边。

2010年元月,四海店镇宝山村几个村民和农场的工人因为耕地地界纠纷发生矛盾。双方各纠结了30余人,手持木棒、钢筋、刀斧等管制器械准备群殴。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国森带领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到现场的时候,双方已经打起来了。张国森不顾个人安危,率先冲了上去,堵到两伙人之间,大声制止斗殴者:“都不准动手,有什么话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一场恶斗就这样被硬生生地制止了,随后,张国森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一个下午的耐心工作,斗殴双方最终就划界问题达成了和解。事后,一位目睹斗殴现场的村民心有余悸地提醒老张:“老张,以后别硬冲,你看那铁棍,那砍刀眼看就要落你身上了,你这样不管不顾,万一有个好歹咋办?”

张国森笑着说道:“管不了这样多了,我不冲上去,别的同事就会冲上去,别人冲上去也一样,谁都是爹生娘养的,不管砍了谁,伤了谁,都不好。我们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制止斗殴,现场就要流血,甚至死人,那麻烦就大了!”

201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张国森正在派出所修理漏水的屋顶。干完活,顺着梯子往下退的时候,老张一不小心,踩空了木梯,抻伤了腿,眼看着脚脖子肿得老高,当时就走不了路了。辅警宁林和李金生赶紧把老张搀扶到屋子里,找来膏药给老张贴好。大伙见老张伤得不轻,都劝他回家躺躺,休息休息。老张不以为然,说这点伤不算事,坚持继续值班。

不一会儿,镇上杂货铺王老板慌慌张张地跑来报警说,在他店铺门口大大街上有两伙人,要打架,眼看就出人命了。打架的队伍有20多人,手里都拿着家伙,正在谈判呢,看样子没有谈拢,要动手了,让派出所赶紧派人过去。辅警宁林和李金生起身要去现场,老张说,你们俩先别动,还是让我去吧。这些年轻人火气大,你们去了,我怕他们跟你俩干起来,现场人多,打起来不好办。我去吧,我一个老头子,他们不会怎么样。

发生斗殴的地方离派出所也就300米,就在四海店镇和农场交界地段的主干道上。这个地段烧烤店、餐饮店等较多,有的店铺甚至通宵达旦,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在路边烧烤店喝啤酒。年轻人喝醉了,言语很冲,有时容易酿成大祸。没走多远,老张耳边就响起几声断喝,“要打架,尽管动手,谁怕谁是孙子……”老张看到几个领头的年轻人,满身纹身,气焰嚣张。斗殴的双方都手持水果刀、碎啤酒瓶、大砍刀,还有铁锤、自制钢管、杀猪刀等凶器。现场刀光闪闪,喊打喊杀声一片,双方混战一触即发。此刻,场面非常混乱,附近群众四处躲闪。

张国森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拖拉着伤腿,趋前几步,掐着腰,站到斗殴的两方中间,放开喉咙大声喝道:“我是四海店派出所张国森,你们都给我放下凶器!跟我回所里,谁闹事,我抓谁,老子的枪子儿不认人。”

说完,老张装模作样地摸着自己的腰部。其实,那天老张根本没有来得及取配枪,也没来得及换穿警服。老张因为修房子,弄了一身泥灰,还抻伤了腿,当时也是随便找了件破烂上衣穿身上了。

斗殴者听说是四海店派出所警察张国森,听说他腰里有枪,立即放下凶器,乖乖地跟在老张后面,来到派出所接受处理。

一围观群众说:“若不是老张叔及时赶到,果断处置,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另一围观群众说:“你看,身材瘦弱,佝偻着身体的老张横刀立马,大义凌然地站在那些小崽子面前,好有泰山压顶的气势,这个顶天立地的爷们,让人钦佩。”

有人问,面对那些持刀枪的坏蛋,老张你不怕吗?

也有人说张国森:“都这么大岁数了咋还这样拼命傻干”。

听到这些,张国森他只是微微一笑:“当一天警察,就要好好干一天,老百姓信咱,咱就要为老百姓护平安。穿上这身警服,你就得豁出去,哪怕是这条命。”

第七届“黑龙江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颁奖辞就是人民群众对张国森最好的表彰:“你朴实的像一块厚重的黑土,播种信任,长出希望,36载的忙碌你佝偻了腰身,但是你的腰杆儿,早已挺直在了人们的心里。年近花甲的老公安成了一方乡镇的底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百姓的敬意和不舍,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六、他说,把升迁机会给年轻人吧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张国森,就是绥棱县公安局警察队伍的英雄和先锋。

1982年,成立四海店派出所时,张国森是所里唯一的一名民警,负责内、外勤工作。1992年,他被提拔为指导员,一直在这个岗位工作了18年。18年里,他先后与9任派出所所长搭过班子、做副手,无论所长年纪大小、资历深浅,他都甘当绿叶,真心配合,他不图职位名利,只讲无私奉献。

1999年春天,由于张国森工作业绩突出,组织上决定予以重任,调他到另一个乡镇派出所任所长。不知咋回事,张国森要被提拔调走的消息迅速传开了,群众心里打起了鼓:难道老张真的要走?乡亲们怕了,怕失去他们的好民警,乡亲们愁了,愁着怎么把老张留下来!有人说,要不,咱们写联名信吧,给上级写信,大家集体签名去上访。一时间有近百名村民们自发站出来,在联名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上红手印。

乡亲们在联名信里这样写道:“张国森是一个心里装着百姓的好警察,一心为俺们老百姓办好事,我们一致恳请组织上能给予破例,留下他。这样的好民警,我们需要他!舍不得他!能不能让他留下来,再给大伙办些事?”“说啥也不中,我们没有老张不行,我们离不了他。派谁来都代替不了老张,派谁来,都不好使……”

“你走了,俺想你咋办呢?”“你不要走,好不好……”一上班,张国森就被前来劝阻他离开的乡亲们围住了,人群里有年过八旬的老者,有和他朝夕相处的村干部、居委会干部,民兵连长,有得到他帮助的普通群众,还有曾经被张国森依法处理过的违法人员。几十口子人,男老女少吵吵嚷嚷地赖在派出所里,苦苦哀求所领导让他留下来,热情挽留张国森:老张,你别走,为了大伙,你留下来吧,俺们舍不得你。

看着挽留他的乡亲们,感动的泪水在张国森眼眶里打转,在乡亲们的难舍难分中,他看到了乡亲们对他的在意和信任,看到了自己在乡亲们心里的分量。他向局领导打报告,请求组织撤回任命,让他留下,继续待在派出所为乡亲们服务。

最终,领导同意老张留下。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跟赶上过年一样,有几户人家还包了饺子送到派出所说让老张尝尝。

“近百名群众联名上书挽留一名派出所民警,这些以往我只在电视和新闻宣传资料中看到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在采访中,问起这件事,受访群众说:“没人让我们这样做,是我们自己舍不得老张,他不能走!不仅他不能走,现任四海店派出所的所有民警都不能走,他们都是好样的,俺们不让他们走。”

2009年6月,时任绥棱县公安局长的顾伟康来到四海店派出所检查工作,一看见张国森就上前拉着手问他:“老张,咋样啊?身体还可以吧!”

张国森笑了:“还行。但局长我得和你说个事儿,我年纪大了,所里这么多年轻人,我就别占着这个领导位子了,把机会让给他们吧!”

听了老张这番诚恳的话语,望着他那沧桑的面庞,佝偻的身子,顾伟康局长沉思很久才说:“我回去和几位领导考虑考虑……”

见顾局长没有当场答应自己的请求,张国森再次表态:“请组织放心,身为共产党员,人民警察,我不是为了提拔重用才努力工作的,不管在不在位,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绝对不辜负组织栽培和人民期望。”

又过了几天,借着到局里开会的空,张国森跑到顾局长办公室,又跟顾局长提到了把指导员职位让给别人的事。去见顾局长的时候,老张破天荒的给顾局长带了两盒子好烟,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给领导“送礼”。这事很有意思,人家给领导“送礼”是为跑官,张国森给领导“送礼”竟然是为了辞官!

这一次,顾局长只能同意了。出门的时候,他把那两盒烟塞到老张口袋里,亲切地拍拍老张的肩膀:“老伙计,烟继续抽,活继续干,但要保重身体。”

最终,经局党委开会决议,尊重张国森的选择,他从指导员岗位退了下来,当了一名普通外勤民警。张国森终于如愿以偿,他从指导员回到普通民警的岗位后,依然像往常一样勤恳工作。

张国森淡泊名利,不想当官,但是,现实中有不少人却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想当官,为了捞权力,捞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甚至置组织纪律与国家法纪,人民利益,道德操守于不顾,最终因追名逐利、贪得无厌而落入法网。两者相对照,差别何其之大。

作家蒋巍先生说过一句话:“历史在人民心里,是非在人民眼里,成败在人民手里。民心就是历史的真实、真情、真理。民意就是社会的标准、镜鉴、天平。民声就是时代的脉动、选择、良知。”不想当官的张国森成为当代“好人警察”,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和怀念”,“不想当官才能当好官”,人民就是这样的公正,公道。

七、他给俩儿子写下

“绝交信”

对于先进典型,模范,世人多有争议,对张国森也不例外。

有人说张国森是无情无义的“冷血动物”,不近情理、不合时宜,死心眼,大傻瓜……比如,他写下“绝交信”跟两个儿子断绝关系,为阻挡两个儿子开游戏厅扬言跟陪伴自己近40年的老伴离婚。

比如,他亲手处罚了自己的老丈人,重罚违反交通法规的亲戚,得罪同学和长辈。

有人说张国森热心肠,是大好人,活雷锋,比如,他救助孤寡老人,帮扶贫困户,把自己家的粮食、鱼、鸡蛋、蔬菜、粉条拿到派出所,甚至强行杀了老伴辛苦养大的肥猪分给派出所同事和乡亲,让大伙过年。

比如,他四处托人帮派出所的后勤工王金富介绍对象,帮刑释解教人员找工作。

有人说张国森是舍生取义,英勇无畏的大英雄,比如,他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比如面对子弹上膛的持枪歹徒,他推开同事李金生,第一个冲上前去制服歹徒。

比如,他为保护辅警宁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歹徒的锋利铁锹,身受重伤。

先来说说张国森给两个儿子写绝交信的事。

2001年,春天,张国森的两个儿子同时失业了。大儿子张立涛从泥尔河派出所辞去协警工作,二儿子张立明从公路管理局下岗分流。

哥俩在家里吃了半月闲饭,再也待不住了。瞒着张国森,哥俩各自从同学朋友那借了几万块钱,打算好好干番事业。几经考察,两人决定在镇子上开一家游戏厅,游戏厅里再上几台台球案。在当时,这绝对都是赚钱的营生。

哥俩说干就干,老二张立明自告奋勇去哈尔滨看机器,老大张立涛在镇子上看好了营业的房屋,万事大吉,就等开业了。3月底的一天,老二去哈尔滨交了购买游戏机和台球案的钱,给老大打电话,让哥哥抓紧去哈尔滨拉机器和台球案。兄弟俩就要当老板,挣大钱,娶老婆,生孩子。哥俩计划的很周到,憧憬得也很美好,幸福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让张家兄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这份宏伟的计划和美妙的设想,还没有落地,就被一双无情地大手撕碎了。撕碎哥俩美妙计划的人就是他们的亲爹张国森。

那天,老大张立涛开着同学的货车,高高兴兴赶往省城哈尔滨。车子还没出四海店就被一辆警车拦住了,警车上坐着的人是张国森。

拉开车门,张国森趋步上前,把大儿子从车里揪出来,拿出一张纸在他眼前晃了晃。

“听你妈说,你个混账玩意要去哈尔滨买机器,开游戏厅?去之前先看看这个,看完再说。”

张立涛记忆中,那天突然跳出来拦住自己的父亲,是那样霸道,那样陌生,好像变了一个人。这是在抓逃犯吗?就差掏枪出来了!

没有我的同意,谁让老二去哈尔滨的!?你俩小子都疯了!?不要这个家了?不要我这个当爹的了!?不开游戏厅不能活吗!?你们俩要是在镇子上干那活,就给我滚得远远的,别说是我的儿子,别给我丢人现眼!

看着暴怒的父亲,张立涛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知父莫如子,他很清楚,这回和父亲很难谈通。他跟弟弟只能有两种选择,或者跟父亲彻底闹翻走自己的路,或者放弃之前的计划。在父亲的心里,荣誉,纪律,法规,面子,组织,是最重要的。钱再多,买卖再火,未来发展空间再大,他都不会真正在意。

张立涛不敢想象如果自己和弟弟执意要干,父亲会做出什么事来。思来想去,张立涛还是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那张纸,认真地看了起来。令他大吃一惊的是,父亲递给他的竟然是一封“绝交信”。从这封信来说,张国森真是有些绝情。

在这封信里,张国森坚决要求两个儿子放弃在他的辖区内开游戏机厅,摆台球案的计划,身为四海店派出所的指导员,他不允许两个儿子在自己辖区内经商做买卖,更不允许他们开祸害孩子们的游戏厅和台球室。前者与组织相关政策相抵触,后者,违反老张的道德观念,祸害孩子的事再赚钱也不能干。如果哥俩执意要开店,他也不阻拦,只要他们俩在这封绝交信上签字,公开表明跟他张国森脱离父子关系,就可以继续做他们的发财梦,他就当没有生过这俩儿子,自此,这哥俩的一切事都与张国森无关,张家父子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在张国森截住大儿子的车之前,在家里刚和老伴激烈地吵了一次架,吵架中,老张什么狠话都说了,如果老伴支持儿子,站在儿子那边,他就跟老伴离婚,让老伴也滚犊子。争吵中,很少跟老伴急眼的张国森生平第一次扬手要打老伴。

绝交信刚看完,张立涛接到了妈妈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里,妈妈号啕大哭,央求大儿子赶紧让弟弟回家,别去哈尔滨了,这个家要完了。流着泪,张立涛给弟弟打了电话,让他退掉机器,立马坐车回家。

后来,张国森的一个朋友为这事说了他几句,觉得他做得太过了,俩儿子正当做生意,也没啥,再说,他家里的情况不富裕,做人何必那么较真,死板。

张国森听到这话,不乐意了,吹胡子瞪眼的跟朋友抬杠:“我是警察,警察不准经商,这是组织纪律。我俩儿子要经商,而且是在我辖区经商,这不就跟我经商一样吗,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坏了规矩。再说,现在的日子也不是真过不下去,我这个人,就是认死理,既然吃了这碗饭,穿了这身衣裳,就得讲原则,不该干的就不能干!”

八、他给俩儿子下达“从警军令状”

基层派出所特别是大山深处的派出所,工作条件艰苦,警务任务繁重,环境蔽塞,待遇低,有些年轻干警不愿意去基层,派出所警力吃紧。为弥补警力的不足,四海店派出所展开协警招聘工作,但因为待遇低,工作累,镇子上愿意干协警的青年人不多,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张国森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小儿子。

没有跟老伴商量,张国森打电话把在天津打工的大儿子张立涛喊回四海店,又打电话给二儿子张立明,让他辞去手头工作,跟哥哥到派出所报到当协警。

有人知道这事后说风凉话:“这个张国森老糊涂了,傻了,竟干吃亏的事,俩儿子年轻力壮的干点什么不好呀,当协警,工资那么低,就算出去打临工一个月也赚个三五千块,一家人都干警察,图啥呀。”

父亲说让干,就得干,穿上这身警服,为人民服务,没有吃亏不吃亏,值得不值得这一说。从小,张国森的两个儿子就在警察爸爸的耳濡目染下,梦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兄弟俩每逢与父亲一起出去时,总能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或恭敬或热情地与老张打招呼,兄弟俩能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父亲的尊敬,感受到父亲在人民心里的位置和这份工作给父亲带来的荣耀。

老大张立涛,现在已成为四海店派出所辅助民警办案子的一把好手,深得镇上和屯子里的乡亲们喜欢。“这个小伙子慈眉善目,客客气气地,见到谁都先笑笑,再说话,跟他爹张国森一样,让人觉得亲近。遇到老人一口一个阿姨、大妈、大叔、大婶、大爷,嘴巴很甜,心很热,看着就让人放心。”

老二张立明也很优秀,2013年6月份的某天傍晚,张国森接到县局110指挥中心指令,半截河村东两公里处一辆大型铲车侧翻坠桥,司机受伤被困,生命垂危,情况危急,要求迅速出警处置。接到警情指令后,张国森带领张立明,逯松迅速赶到现场。

张国森下到桥底后发现,跌落到湖滩中的铲车车体倾倒,驾驶室已严重进水,透过桥下的水面隐隐约约能看见铲车的车影,水面还‘咕嘟咕嘟冒着水泡。被困在车内的司机满脸是血,颈部以下被水淹没,他拼命向上昂着头,张着口,发出微弱的呼救声。老张果断分工,紧急展开营救,他负责现场指挥协调,逯松在桥道上联系消防大队、联系医护人员,并维持桥上的秩序,疏散人群,保证营救通道畅通。张立明下水营救被困司机。

听从父亲命令,张立明即刻脱掉衣服、鞋子,纵身跳入河里,虽然已经6月天了,但这个地方处于阴面,铲车沉入地是一个深潭,常年不枯,水温很低。冰冷刺骨的河水一下没到张立明腰部,潭底的尖锐石子,刺痛了张立明的双脚。

事故现场情况复杂,救援任务重,由于驾驶室狭窄,现场操作面窄,空间受限,无法使用大型拖挂车辆将铲车推开,驾驶员的臀部被变形的驾驶室和坐垫牢牢压住,双腿被方向机死死卡住动弹不得,右腿已失去知觉,手、脸部位被破碎玻璃、变形铁片划伤,血流不止,情况十分紧急。张立明揽住司机的身体,用力将他的上体抬高,给被困司机留出呼吸的空隙,让他不至于因呛水发生意外。他一边用左手揽住落水司机,一边用右手持钢锯对铲车上卡主司机的车体部位进行破拆。

此时,赶至现场的“120”救护人员先行给司机输入液体,保证他必要的体力。在救援期间,被困司机情绪消极,求生意识逐渐衰弱,老张握着司机的手不断地给他打气,鼓励他说,好兄弟,坚持一会,消防队,马上就来了,我们一定能救你出去。

10多分钟后,带着专业设备赶来的消防官兵会同张家父子,展开施救工作。消防队破拆组的战士利用液压扩张钳对变形的车门进行破拆,再利用液压顶杆对方向机、坐垫施力,逐步获得了更大一些的救援空间。经过大伙一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车门及坐垫被成功切除,夹住被困司机的方向机及其他障碍物也被剪断,撤除,司机被卡主的双腿终于解放出来,解救成功了,围观百姓连声喝彩。

“谢谢四海店派出所的警察同志们,要不是他们先行赶到及时施救,真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第二天一早,镇公路局领导带着一班人敲锣打鼓的赶到四海店派出所感谢民警张国森,张立明父子以及协警逯松联手救了他们单位的司机,还特意给派出所送了一面写有“人民好警察,救命大恩人”的锦旗。

后来,回到家里,老伴王桂芬得知在救人现场张国森亲自命令二儿子张立明跳河救人,埋怨他半天:“老头子,你让咱立明下水,万一儿子有个意外咋办呢?”张国森跟老伴讲起道理来:“当时,情况紧急,时间越久司机的生命安全越得不到保障,下令让二儿子张立明下水救人,自有道理,如果只有他和协警逯松两人,他肯定第一个下水,我们三个人出警,肯定先让二儿子张立明下水,当天老大张立涛没有值班,如果老大也在,那就是老大先下水,然后是老二,然后是逯松。如果先让人家逯松下水,那出了事咋和逯松父母交代?”

2014年10月,国庆节的最后一天,家住四海店镇白山村的戈姓村民报警,他老伴被坏人强奸了。他的老伴天生有智力障碍,没有性防卫能力。

戈姓村民说,10月7日17时,老伴在自家看电视时,本村的中年男子钟某来到她屋,连哄带骗将她强奸了。等他回到家后,发现老伴披头散发、衣裳不整,裤子裆部还有大滩的血迹,询问得知是村民钟某干的坏事,他立刻打电话报警。

接到报警电话之后,张国森带着老大张立涛和协警逯松前去抓捕强奸疑犯。到嫌疑人家时,钟某家正好来了亲戚,一桌子七八个人正在院子里喝酒吃饭。面对警方的讯问,钟某一口咬定不是自己所为。钟某的妻子也大呼冤枉,说自己的老公已60多岁了,早在几年之前就没有性能力了,夫妻俩好几年没有性生活了,就算老公有性能力,戈家媳妇长得那么寒碜,人又是傻子,也不可能对她有想法,这纯粹是戈家想借此敲诈勒索。

钟某拒绝配合警方到所里接受调查,借着酒劲大骂出警民警,钟某的妻子也对民警撕扯辱骂,在场的钟家亲戚也动手阻挠,现场的气氛非常紧张。

张国森趁乱靠上前去,一把掐住钟某的双手给他戴上手铐,拽住他就往院子外的警车上拉。张立涛,逯松以一当五,死命地拦住钟某妻子和上前抢夺嫌疑人的钟家亲戚。最终,三人顺利将疑犯钟某带到派出所,交给前来接应的县局刑警队同志。

很快,绥棱公安局做出鉴定:从戈家妻子的血裤上提取的精虫的DNA与钟某的静脉血具有同一性。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钟某低下了罪恶的头,再也无法为自己的罪恶抵赖。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张国森,张立涛,张立明爷仨一起当班、执勤的时候,就是四海店派出所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活中,他们是感情融洽的父子,工作中,他们是默契的搭档。张国森父子代表的是一个警察家庭对公安事业、对百姓安宁的付出,感人至深。张国森父子是黑龙江省公安系统众多家庭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心血和汗水,大公无私的履行神圣的职责,恪尽职守献身公安事业,延续着永不褪色的警察承诺,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九、抓赌现场,大义灭亲,抓了老丈人

“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某日,张国森的老伴王桂芬接到二姐的电话,还没有说话,二姐就哭了起来。

王桂芬责问二姐:“摊上啥事了呀,这一通哭,因为啥呀?”

二姐说:“咱爹丢了,一宿没回家了。”

王桂芬说:“咱爹去哪了?好好的大活人咋会丢了呢?”

二姐说:“咱爹让张国森抓走了。你去找他要人吧。”

王桂芬听到这里顿时火冒三丈,这个张国森也太不是东西了,自己嫁给他几十年,给他养孩子,伺候老人,照顾家,为这个家操碎了心,没有享受过一天福日子。嫁给这些年来,连一次年夜饭都没有一起吃过。别人家的女人穿貂皮,戴金链子,她啥都没有过。他张国森对自己和孩子耍威风也就算了,竟然把自己的老丈人抓了,这是亲姑爷干的事么?这事传出去,太砢碜人了,不只她老王家,就连他老张家的脸也丢大了。

王桂芬赶紧跑回娘家,发现老王家整个的炸开了锅。两个姐姐当着她的面流下了痛苦而愤怒的眼泪;妈妈也拉着脸,横眉冷对,一言不发。

王桂芬的两个哥哥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发狠说:“去派出所把张国森这个白眼狼,狠狠削一顿。”

家里的亲戚们也都闻讯赶来,大伙当着她的面,七嘴八舌地讨伐张国森。

“张国森咋回事呀,老爷子不就打个麻将,耍个小钱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还真动真格的了,敢把老丈人抓走,带派出所里关着。你看他嘚瑟的吧,不就一警察么?这事说啥也不算完,要不,桂芬你也别跟他过了。不把老爷子弄回来,你也别回娘家了。”两个姐姐连气带急,连哭带骂。

娘家人的愤怒和埋怨,让王桂芬撑不住了,面子上兜不住,情感上接受不了。她跑到派出所问张国森要人,她生平第一次跟老张撕破脸皮。

王桂芬见到老张劈头一顿骂:“张国森你咋死脑筋啊,就不能跟领导说说,网开一面,把爹放回去呀,我,我们老王家,这些年哪里亏待你呀?这点面子都不给。把老爹抓来,你脸上光彩呀?你成心不想跟我过了是吧?就你能耐,你无私,你装好人也不用拿自己老丈人开刀呀?”

被老伴当众指着鼻子臭骂一顿,张国森很尴尬,但还是跟老伴讲政策,摆道理。“咱爹打麻将赌钱,这本身就是违法的事,虽说就几块钱,但钱多钱少,都是违法。一屋子十多个人,全都抓了,我凭啥就给他开绿灯,因为他是我老丈人,就得放了他?我如果连自己的亲属都管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管别人?”

在情与法的天平上,张国森知道哪个重,哪个轻。最终,张国森的老丈人和其他参与赌博人一个“待遇”,接受教育再罚款,写下保证书,放回家。

那天,张国森亲自将老丈人送回家。传闻,那天,张国森在老丈人家里给老人家下过跪,磕过头。

罚款,姑爷给交了,头也磕了,老丈人也找回面子了。老人知道自己参与赌博也不对,姑爷是公家人,秉公执法,不为过。

看着下跪的张国森,老人家嘿嘿一笑:“国森哪,赶紧起来,滚犊子吧。”

张国森站起来,也嘿嘿一笑,“爹,那我回家了哈,晚上还值班呢,改天来找您老人家喝酒。”

老丈人这关就这样对付过去了,但是,回到家里,老伴王桂芬和张国森闹起了冷战,对他拉了半月冷脸,一生气,半月没给老张洗衣服。

十、执法路上,六亲不认,捍金盾光辉

“公生明、廉生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36年来,张国森不徇私情、秉公执法,两袖清风,36年如一日,一直恪守情与法的底线,不曾有半点逾越。用他自个的话说:“执法者最讲究的是公正公平,就算‘六亲不认也不能干砸警察牌子的事。越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越要把好分寸和尺度,自己都坐不正、行不直,哪有资格去监督别人,又怎敢去调查别人,办好案子?决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在执法的问题上,张国森从来没有“灵活”过,无论是什么人,在他这儿都别想钻空子,法律的准绳在他手里没有弹性。

1998年冬天,所里扣了一台未办牌照的摩托车。车主找到了与张国森关系比较要好的一个老同学——半截河村的村支书甄广军求情。

甄广军想,这点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给老张挂个电话,也就能把车给放了。没想到他挂了4次电话,老张就是不开面儿,坚决照章办事。甄广军至今还记得老同学张国森在电话里语重心长的话语:“广军呀,你是我的老同学,好兄弟,更要支持我的工作。这事必须按原则办,涉及案子上的事,不要说我的好同学,好兄弟的面子不给,就是我的领导或者亲人来说情,我也不会给这个面子,开这个口子。古人说的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要触犯国家法律条令,不管是任何人,跑到任何地方,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常识。当下,正是因为某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的特权,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使人民群众失去对于法律和公安政法机关的信任,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群众与警察对抗的暴力事件,这些教育值得吸取。”

四海店派出所民警常福跟人说过一件事。有年春天,张国森的一个亲戚因为开车时不小心剐蹭了别人的车,自己的车辆也有损毁。双方因责任认定的事动了手,对方把张国森的亲戚打了。围观群众报了案。到派出所后,打人一方得知张国森承办这个案子,坚决要求所领导换人,明确要求张国森回避,他担心他偏心自己的亲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裁决。所领导没同意,公道不公道,办完案子你就知道了,没出结果,你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如果真的处理不公正,你可以找上级部门控诉。

最终,调节方案出台后,张国森重罚了挨打的亲戚,并令亲戚先向打人一方赔礼道歉。亲戚不服气,脸一黑,上火了。“你张国森白当这个派出所的指导员了,明明是自己人挨了打,还得向打人的道歉,有这样办案的吗?不向着自己就罢了,还六亲不认,胳膊肘往外拐,有这样的亲戚吗?要你这门亲戚有啥鸡巴用?”

任凭亲戚在那百般责怪,火气大发,张国森就是不生气,耐心给亲戚做工作。老张告诉亲戚,形势摆在那,我管不管,这个事谁都必须这样办。如果重罚对方,对方肯定会四处宣扬说民警偏心,徇私枉法,那样,对公安工作,对派出所的声誉都不好。只有这样裁断,才令对方服气,无话可说。

为了平息和安抚亲戚的心情,张国森主动提出,自己出钱给亲戚修车。修好车,又给亲戚家的孩子和老人买了些水果,请亲戚吃了顿饭,好说歹说,总算平息了亲戚满服委屈和不满。

张国森深知廉洁公正是警察执法品格的试金石,一个优秀的警察,不仅仅是多办案、办好案,最关键的一条,时时能顶住感情的干扰,金钱的诱惑,权力的压迫,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

2008年,张国森就毫不留情地处罚了住在派出所附近的张某。他比张国森大几岁,平时老张对他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很是尊重。有空的时候,哥俩还一起喝几杯。但当老张发现他在家摆麻将设赌局时,照样罚了他的款。缴罚款,接受处分的时候,张某跟张国森拍了桌子,说这辈子不和他来往了,就当没有他这个兄弟。

过了没几天,夜半时分,张某突发急性阑尾炎,无奈中,打110求助,接警电话转给当班的老张手里。二话不说,张国森跟协警逯松一起,以最快速度将张某送到医院,挂号、检查、化验、办理入院、交款、领药,楼上楼下跑,老张没有丝毫怠慢。入夜,张国森和家属一起陪坐在病床边整整一通宵。

第二天,一切都安顿好了,张国森才回到所里上班。临走前,老张给自己只留下买回程车票的10元钱,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块钱留给了张某和媳妇。

张某康复回家后,一天,特意打电话喊张国森到家里喝酒,当面跟老张道歉。老张没有推辞,带上两捆啤酒去了,老张顺道让张某把他的几个麻友都喊了过来,和他们喝酒唠嗑,又给他们上了堂拒绝赌博的教育课。

半截河村支书甄广军说,他和张国森是最能谈得来的老同学,哥俩结交40多年了。可跟他沾亲带故的村民打架伤人,张国森同样依法处理,没有半点偏心。不只是这样,就算是镇上领导,甚至是局里的领导、同事,无论是谁说情,老张都铁面无私,一概拒绝。

犯罪分子当面较量不过张国森,背后的阴招也没有少用。一年,曾经有个所谓“大领导”的亲戚,因为吃了张国森的闭门羹,恼羞成怒,给老张打电话:“张国森,你个死心眼,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小民警,给你脸你不要,我跟某某领导是铁哥们。你惹急了我,我让他扒了你这身皮,从派出所滚犊子。”对着电话,张国森冷冷一笑,说:“你别拿你那亲戚威胁我,他是人民的领导,不是你自己的领导,更不是随便让你拿着出来狐假虎威,吓唬人的,他有你这样的亲戚,算他丢人。我张国森不是吓大的,你就是拿天王老子来压我,我也不屌你,要是怕三怕四,我张国森早不当警察了。”

这些年来,张国森的老伴王桂芬也曾在家里接到几次犯罪嫌疑人打到家里的恐吓电话:“告诉姓张的,让他少管闲事,不然,小心收拾你们。”

在抓捕一盗窃团伙成员的过程中,疾恶如仇,铁面无私的张国森一直首当其冲战斗在抓捕第一线。老张因此成为犯罪分子的仇家。犯罪团伙的头目王某自认自己深谙“江湖之道”,托人带话给老张说:“张警官,你这样拼死拼活的对付我们,共产党能给你多少好处,一个月就那点钱,真不值当的,不如给我们一个方便,每年我们给你些好处,大家日子都好过,岂不两全其美?!”面对诱惑,张国森不为所动,义正词严的与予拒绝。

在以金钱和实惠利诱老张失败之后,犯罪团伙头目王某亲自打电话威胁老张:“哥们,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把事做绝了,别怪我们心狠,我王某走南闯北,啥人都见过,你张国森不让我们好过,我们也绝不让你好活,你惹了我们,断了我们的路,老子对你不客气,不信你不怕死。”张国森很明白犯罪分子的用心,自从当了警察,为了人民安宁,他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跟王某说:“我张国森要是怕死就不会当警察了,别说你杀不了我,就算你杀了我,我死了国家也不会放过你,我死了还是个英雄,是烈士,你死了却永远是人民的罪人,社会的渣滓,想让我向你们这帮王八犊子低头?!办不到!”

听到张国森的回话,王某气急败坏地挂断电话,发毒誓要让老张一家不得安宁。面对威胁,老张一笑置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老张带着战友们将这个犯罪团伙所有成员绳之以法。

面对种种的利诱、威胁、恐吓,张国森没有丝毫退却。他说:“宁可被犯罪分子打死,不能让他们吓死,更不能在这些坏人面前当‘孬种认雄。要是我们在威胁面前害怕了、退却了,那犯罪分子会更猖狂,我们这些当警察的也就更难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对不起这身衣服,对不住老百姓的信任和期望!”

2001年,张国森的两个儿子各自从单位下岗后,王桂芬苦口婆心给张国森做工作,对他说:“你在派出所干这些年,也帮一些人介绍过工作,你辖区好几家林场,哪家林场不招工呀,你把两个儿子送林场去,好歹也比干协警强呀?不送林场也行,局里那么多同事,在城里管那么多企业,你找找他们,哪怕是把孩子安排到一个厂子也行啊?”

每次听老伴这样唠叨,老张只是闷头听着,从不吭声,吃饭完,夹上包走人。不帮亲人办事、不为自己谋私利,却视老百姓如亲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国森交上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让警徽熠熠生辉。

法制时代,不管在哪个国家,不管在什么时候,警察都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警察必须随时待命,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舍“小家”,顾“大家”,公而忘私是每个警察的职业本能和行业天条。有私心的人永远也当不好警察,即便当了警察也绝对成不了好警察。这个工作,这个身份容不得你有私心,甚至容不得你有自己。如今,张国森走了,四海店的乡亲们在怀念他的时候,对他的大情大理有了更多、更深地理解。正如林海村支书石国星,民兵连长高新贵所说:“张国森要不是这样,那就不是他了,他要是把自己的孩子都安排了,把公家的钱都塞自己腰包里,跟那些贪官庸官一样,那还是他吗?要是那样,老百姓也不会认他,更不会在他去世后哭着去送他。”

当公正彰显出它高贵的品格与力量,便足以折服人心。正是张国森把法治与情理的关系处理的如此明确,局里的同事才在提到他的时候说:“组织树张国森这个典型,我们真心服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张国森这样的典型模范的带动,秉承“一心为公,全心为民”的精神,四海店镇派出所这个只有3名正式民警,4名协警,1名后勤人员的小小派出所,才能在这块有着近万人口的土地上,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安全岛。四海店的百姓们才如此信任、依赖、敬重他们,才会由衷发出:“希望所长王佳鹏,指导员张君宝,内勤常福,协警张立涛,张立明,逯松,宁鹏宇这些为老百姓操心,服务的好民警,永远也别走”的热切呼吁。

诗人作家弥尔顿说: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启明灯和心灵的灯塔。张国森就是绥棱县公安战线的一盏明亮温暖、光芒四射的启明灯,也是这支队伍的灯塔,激励着绥棱县公安局全体民警昂扬的斗志。张国森的光芒在他的战友身上折射蔓延,这支队伍日益呈现出更为旺盛的激情与活力,从而更加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十一、他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

“在局里,张国森就像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透过他平凡的一生,你可以发现一颗伟大、高尚的心灵。”绥棱县公安局局长徐建生深情地说。

“所里人少,事多,张国森是老同志,业务熟练,有时不是他分管的事他也很热心的帮助新同志,大家伙以他为榜样,看着他每天忙碌的身影,全所民警没有一个偷懒耍滑的。他有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可他从没当回事,有病时就吃几片药,喝杯水,坐一会,抽根烟,一有警情起身就走。去世头天,还在所里忙着,真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四海店镇派出所现任所长王佳鹏说到这哽咽了。

“张叔直到退休那天,仍一如既往,还牵挂乡亲们,他从未计较个人的得失,只要是单位的事,不管事大事小,他都放心上。到去世前一天,还为所里操心,说以后继续来给所里烧锅炉。”四海店镇派出所现任指导员张君宝说起老张最后一天上班的情景,泪流满面。

如果不是面对面采访,或许没有多少人相信,一个已经退休了的老警察,在办好退休手续之后,还“赖”在工作第一线,舍不得离开,反复央求单位领导再干一段时间,哪怕给单位烧锅炉,种菜地,打扫卫生,不仅如此,还拍着胸脯说,自己不要一分钱,只要别让他走,一个退休了的老警察对派出所,对乡亲们如此依依不舍。

工作中,张国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享受,一心为公,无怨无悔,在他眼里,四海店派出所就是他的家,为自己家干工作,讲啥条件呢?为了这个家,他也真的是豁出来了,倾尽所有,毫无保留,在单位,他成了一个全能人,哪里需要哪里有他,干啥都干好。

2008年,公安系统开展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局里下文四海店派出所新办公室开始基建,张国森自告奋勇担当建设监工。从图纸设计到和施工队的签订合同,从选材到打桩,从土建到装修,他都亲力亲为当成自己家一样摆布得周周正正。在张国森的协调、监督下,新所的基建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院里院外,老张忙得不亦乐乎:拉电、买料、通水、事无巨细,每一件事儿都要亲自盯着才放心。

建新所的那些日子,张国森日夜守候在工地现场,虽然,他家就在离派出所500米的地方,但他一共也没回家几次。每天天刚一放亮,张国森就起床把一天需要的水泥和红砖都搬到瓦匠够得着的地方,派出所没钱,自己多干点,单位就能节省点。

晚上,张国森顶着月亮把散落一地的建筑材料和工具归拢起来,放到他临时搭建的仓库里。等房子建完了,老张整整瘦了一大圈,脸和胳膊被晒得黝黑黝黑的。

新派出所的建设工程顺利完工之后,望着眼前这个平地而起的新房子,局领导对张国森说:“四海店派出所乔迁新办公室,你张国森可是大功臣啊!”

新建成的派出所西侧有不到一亩的偏坡荒弃地儿。张国森又给自己找到了新活儿了:把这地弄吧弄吧种点瓜菜,够咱全所民警一夏天吃了,也能为所里节省些开销。

2011年4月底,天暖了,解冻了,趁着休班的空,张国森揣着一瓶子白酒找到在派出所食堂做饭的王师傅,两人喝了顿大酒,边喝边商量开垦菜地的事。说干就干,俩人合力刨了十天,刨了1亩地,地里种上了白菜,大葱、油菜、辣椒、黄瓜、萝卜等蔬菜,品种还很丰富。老张乐呵呵地说:“在这里种点菜,中午、晚上给大伙炒点吃,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这一年下来,也能为所里节省几千块开支呢!菜丰收了,让城里的同事给家里捎点回去,也挺好,绝对的绿色食品。”

时任四海店派出所所长刘立国讲起来一件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刘立国一大早来到派出所推开办公室房门,一股暖气,顿时扑面而来。

刘立国很诧异,所里的暖气怎么突然热了呢?不是还没有找好锅炉工吗?他跑到锅炉房想看个究竟。刘立国拉开锅炉房门一看,张国森正端着一铲子煤往锅炉里填。

听到动静,老张习惯性地回头一笑。看着老张布满煤屑的笑脸,刘立国怎么笑不出来,只感觉喉头堵堵的,他转过身,眼睛红红得,走回办公室。

前段时间,张国森就找他说,所里烧锅炉的事他管了,这样可以给所里省一笔雇锅炉工的钱。再找一个锅炉工不值当的,他得空就烧了。

刘立国知道老张忙,身体也不好,不忍心给他添麻烦,就没有答应他。但老张仍坚持揽起烧锅炉的活。搬进新办公楼,坐在宽敞明亮、温暖的新办公室里,吃着可口的饭菜,四海店镇派出所全体民警的心都被老张融化了!

四海店派出所旁边有一个加油站,加油站也雇了一个锅炉工师傅,两个单位离得很近,张国森去锅炉房添火的时候,经常遇到他。

一天,老哥俩相遇到一起,这个师傅跟着老张到了派出所的锅炉房里,俩人唠嗑,喝茶。

老张,派出所每月给你多少工资呀?这个师傅问张国森。

老张说,3000多点吧。

哎呀妈呀,你拿的可比我拿的多多了,这同样是锅炉工,差别咋这样大呢?

你们所真有钱,领导真好,我才拿1500块。

闲扯半天,老张顺嘴邀请这个师傅到屋里坐坐,俩人就一前一后的往派出所屋子里走。

走到派出所大厅,这个师傅从大厅的公示栏里看到了张国森的照片和资料。

哎,你这个派出所领导员咋还烧锅炉哪?不嫌砢碜呀!

老张有些得意地说,指导员就不能烧锅炉呀?我不只烧锅炉,我还种菜,打扫卫生呢,所里啥活我都愿意干。

那你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你拿的工资也不多。

派出所就是我的家,给自个家干活,还讨价还价?老张嘀咕道。

退休前几天,张国森曾对张君宝说过一番话:“我能从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基层民警,成为党员干部,靠的就是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我只做了一点分内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太多了。对党和人民的恩情,我干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张国森也时常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对我现在,我很知足,比比那些跟我一起长大、如今还在种地,四处打工的伙伴,比比那些城市下岗职工,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看到张国森经常掏出自己的钱救济村民,派出所的勤杂工王金富曾经有些不解地问老张,“你自己家里那么多人都吃你自己,日子也够紧吧的了,你怎么还一次次拿钱给别人?”

张国森说:“我这也是在还债呀,我有一笔还不完的感情债。这些年欠大伙的太多了。这几年,我得的这些名誉,获得这么多荣誉称号,不都是大伙组织给的吗?”

十二、徐局长下令:去给老张买身像样的衣服

“张国森,除了警服之外,生前没有穿过几件像样的衣服。”当笔者第一次从绥棱县公安局团委书记贾广涛嘴里听到这个事时,心里咯噔响了一声。

这都啥年代了,还有这样的事,真有这样的人?

后来,笔者从绥棱县公安局局长徐建生那里第一次证实这个事。

再后来,到四海店后,从张国森大儿子张立涛那,笔者第三次证实这个事。

张国森去世那天凌晨,张立涛和弟弟张立明想找身像样的衣服给父亲穿着上路,结果翻遍了家里的衣柜,也没有找到一件能拿得出手的。张国森老伴王桂芬哭着对俩儿子说:“昨天你爸还唠叨马上要退休了,还真舍不得脱下那身警服。给你爸穿警服就中,他喜欢这个。”

哥俩遵从妈妈的意见,翻出一身崭新的父亲在世时没舍得穿的警服,给他套上了。

张国森的二儿子张立明说起一件事。火化张国森遗体之前,他将老张警服上的警衔,肩章,帽子上的国徽摘了下来,想留作纪念。怪异的一幕发生了,张国森原本安静祥和的遗容突然间起了变化。他的脸色瞬间变难看了,知父莫若子,张立明感觉父亲好像有些生气,不愿意他这样做。

张国森家的衣柜里面全是各个年代的各式警服,没有一件像样的,能穿得出来的便装。老伴王桂芬说:“张国森从警36年来,一年四季都穿警服,就连陪我去娘家他也要穿着警服。他说,他穿着这身衣服,心里踏实,亮堂,有干劲,他也想借这身衣服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任何时候都不能干对不起这身衣服的事。这身衣服也是他接受群众监督的醒目符号。”

有一次,绥棱县公安局长徐建生嘱咐局团委书记贾广涛带着张国森去商场,给老张买身像样的便服,好让他穿着去接受省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买衣服时,老张怎么也不舍得买贵的牌子的衣服,最终,花了200多块钱随便凑了一身新衣了事。

这些年来,张国森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头些年,孩子小,老母亲卧病在床,后来,给俩儿子成家,老伴又生病,生活窘迫,全家人节衣缩食,张家老少三代8口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张国森自家的日子紧吧,对乡亲们却很大方,每次到村里走访,巡逻,遇到村里的干部和群众,都会很大方地掏出自己口袋里2块5毛钱一包的“哈尔滨香烟”分发给大伙。有村民故意揶揄张国森:“老张叔呀,你这个大领导,怎么抽跟我们一样的烟啊。”有时候,他的一些老同学和朋友也故意开他玩笑:“老张你是咋回事,别人的官是越做越大,跟你一同上学的同学有当上所长的,局长的,还有不少发了大财,当初你当官可比他们早的多,这些年怎么不升反降,临到退休了却又成了一个小民警了,天天跟泥腿子打交道,起早贪黑,一把汗水,一身土的,你糟心不糟心。”

听到大家的话,张国森并不恼怒,他知道大伙跟他逗乐,他咧咧嘴巴打哈哈:“我本来就是‘泥腿子出身,当的就是的‘泥腿子警察,为‘泥腿子服务,我光荣!抽2块5的烟,合我口味,别的烟我还真抽不习惯呢。老想着当官,发财,就不是我张国森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世上真有张国森这样的人,真有他做的这些事。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管什么年代,无论什么时候,在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个像张国森这样的安分守己、脚踏实地,克己奉公、守土有责,心怀朴素、忧心家国的“真正的英雄和模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默默地存在,默默地奉献,人们才有力量前行,有勇气活着,有爱与被爱的资格,如果你真的走进他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你会相信和感到他们的伟大和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力量,总有张国森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放下怀疑,重拾信仰,拂去我们心头的尘埃,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变得崇高有味道。

十三、退休那天,给自己敬最后一个礼

“今天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后的一天,今天就退休了。总结一生参加公安工作,自己没有忘记是一名公仆,做到了尽职尽责,一心为人民服务。今后,一定要尽职尽责,发挥越热,为百姓服务。”

2015年3月20日,张国森退休,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这是老张这辈子写下的最后一篇工作日记。

3月26日凌晨3时,是张国森生命的终点,而在他离世前一天,他的生命是这样倒计时的——

早晨6点,张国森起床给老伴和大孙女张欣悦做了早餐。

早晨7点,张国森第一个来到四海店镇派出所,拿出他带给夜班执勤同事的早餐,催促同事吃早餐,随后,像往常一样,拿起扫帚,打扫完厨房、值班室、卫生间,又打扫了各个屋子和院子里的卫生,检查了警务室器械,烧开了茶水。

8点,全体民警吃过早餐,在会议室召开所务会,所长王佳鹏就本周前几天日常工作做了审核点评落实工作责任,部署接下来两天的工作。

8时30,陆陆续续几个村民来到服务大厅找内勤常福办理二代身份证,张国森借机跟乡亲们打听了解下村里的治安情况。

9点30,张国森来到所长王佳鹏办公室,两人商讨老张退休后的工作,见老张为退休的事情绪有些低落,王佳鹏安抚老张。

9点50,张国森来到指导员张君宝办公室,老张跟张君宝交代自己手里还没有完成的几个工作任务,再次说到退休后的打算。

老张跟张君宝说,他退休了,照样给所里烧锅炉,反正离“五.一”停暖也不远了,所里就不要再找新人了。自己身体很好,干的来。

10点20,报警电话“叮叮叮叮”地响了起来。张国森坚持和逯松,张立涛等人一起出警,调解了一宗小纠纷。

中午11点30分,老张回家给大孙女张欣悦和老伴做了午餐。

下午1点,吃完午餐,张国森来到所里和几个协警在值班室里休息,期间,一再嘱咐大家尽快提改变录入方法,加快居民DNA信息采集速度,嘱咐大家进一步规范出警记录,整理好现场出警记录视频资料。

下午2点,老张提出到镇子上走走看看。

下午3点半,老张回到所里,继续跟几个同事备勤。

下午4点,老张对大儿子张立涛说,他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心里难受,想回家吃点药,张立涛骑着电动三轮,送他回家。

下午5点,老张给张君宝电话,说晚上要替他值班,张君宝没答应,让他好好在家休息。

下午6点,张国森吃过饭跟几个老邻居聊了会儿天,喝了会茶,难得闲下来,几个老邻居还搓了会麻将。

晚上9点,张国森为退休的事辗转难眠,在老伴安抚下睡下。

3月26日,凌晨3时,张国森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他终于“退休”了。

王桂芬回忆,3月20日这天早晨,张国森用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整理警服警帽。

在第七届“黑龙江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最高荣誉奖的颁奖晚会上,张国森回忆起了几天前早晨的事:“要退休了,起床后,我穿好警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那天早晨本该高高兴兴的去所里,心情却突然变得很复杂。就要交出佩戴多年的警号、警衔、肩章,工作证件等警用物品,给自己的警察生涯画上句号。这身警服穿了36年,到了脱下来的这一刻,心里满是不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摸一摸肩章,擦一擦警徽,我的眼眶红了,对着墙上的镜子,我给自己敬了一个礼,礼毕,一抹热泪夺眶而出。”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掌声。

得知张国森要退休的消息,老张的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都是听说他要退休了来看望他的辖区群众。

“国森呀,退休后要常来,可不能忘了你的这些老叔、老婶,老哥、老嫂!”

“张叔,您虽然退了,如果今后遇到什么难事,我还去找您!”

“张爷爷,以后我不去网吧了,好好学习。”

听着这些话语,看着一张张写满不舍和真情的面孔,张国森的眼窝内有一些热潮在涌动。回首漫漫长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从小张、张哥、张叔,到老张,张爷爷,称谓虽然不断在变,但他为民服务的态度,埋头做事的工作作风,乡亲们对他的感情和在意却始终没变,这份关系,这种感情,浓的像酒,热得像血!

“我们的双脚沾满多少泥土,我们的心中就饱含多少深情”。36年来,13000多个日日夜夜,张国森与大山、河流为伴,每天走乡串户,跋涉在泥泞山路上,把自己交给了大山,献给了乡亲们;36年来,13000多个日日夜夜,张国森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甘当“泥腿子”警察,在保民生、护民安、解民难的点滴中彰显了拳拳爱民情怀,竖起了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大山守望着他,他守望着大山,大山是他的依托,他是大山的赤子。

十四、爷爷说,今年不值班,陪我在家过大年

采访张国森老伴王桂芬的时候,笔者见到了老张的大孙女张欣悦。

15岁的张欣悦已经上初中四年级了,提起爷爷,她突然间就泪流满面、神情悲伤。镇定下情绪,张欣悦和笔者叙说爷爷去世之前的情景。爷爷最疼我了,每天早晨6点的时候,爷爷就床给我和奶奶做早饭,上午12点30分放学回家,爷爷也就给我做好午饭了,晚饭也都是爷爷给我准备。除了照顾我和奶奶,爷爷还时刻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我最自豪的事就是爷爷是警察,抓坏人。爷爷还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当法律辅导员,每次爷爷去学校里,我都会很自豪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是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很为爷爷自豪。

爷爷去世的前一天早晨还给我做了可口的早餐,午餐也是爷爷给我做的,上午吃完午饭,我利用午休的时间,给爷爷洗了衣服。下午,爷爷回家时看到我给他的洗衣服,老高兴了。

爷爷说:“俺大孙女长大了,懂事了,能给爷爷洗衣服了。明天上午爷爷给你买排骨吃。”吃午饭的时候,爷爷跟我和奶奶说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定在家里和全家人一起过个大年。还说“五.一”他掏钱请我们全家去玩。可是……”

由于父亲和母亲离婚,从小到大张欣悦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张国森也最疼爱这孩子。张国森去世的当天凌晨,睡在奶奶身边的她,亲眼目睹了爷爷去世的情景。那天凌晨,听着奶奶和爸爸,叔叔和婶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张欣悦惊恐万分。

张心悦扑上前拉住爷爷的袖子说:“爷爷,您快醒醒,快起来给我做早饭,送我去上学。”只是,这一次小欣悦再也没有听到爷爷的回答,从此以后,她再也吃不到爷爷做的美味早餐。

讲到这里,张欣悦号啕大哭,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平息了情绪之后,张欣悦告诉笔者:“我好想爷爷,好想他老人家还会像以前一样风风火火地赶回家,乐呵呵地问我和妹妹是不是饿坏肚子了,忙活着抓紧给我们娘俩做饭。爷爷走了,奶奶身体不好,再也吃不到爷爷做的可口的饭菜了。直到现在,我都不能相信,爷爷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有时候我想爷爷想得难受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爷爷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去出差办案了,等他忙完了,就回来了。”

奶奶哭时,张欣悦表现得异常懂事,她会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给哭泣的奶奶递毛巾,为奶奶擦眼泪,安慰奶奶。自从爷爷去世后,张欣悦更懂事了,以前她在家很少做家务,现在,她学会帮奶奶洗菜,洗衣服,拖地,还学会了给挂吊瓶的奶奶打针,换药。

张欣悦最开心的事是2011年夏天,她和爷爷奶奶一起还有很多警察叔叔一起去福建厦门鼓浪屿旅游。旅游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令她感动和难忘的事。当一家三口走到一个风景区的购物中心时,爷爷突然扔下她和奶奶去跟踪一个行踪可疑的男子。

那是爷爷难得的一次假期,也是唯一一次带奶奶和她出去游玩。可是,那天,因为爷爷半道上跟踪那个人,把她和奶奶扔在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好几个小时,大家谁也没有玩好。但是,她理解爷爷,爷爷是警察,发现可疑的坏蛋就得跟踪,抓获,不能放过一个坏人。也正是因为爷爷如此的敬业,她更打心眼里佩服爷爷,为爷爷骄傲和自豪。回来后,张欣悦还为这个事写了一篇日记,老师看了很受感动,请她到讲台上,当着全体同学读了这篇日记。

张欣悦说,原来最盼望的事就是爷爷能在过大年的时候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大年,从她有记忆起,爷爷没有在家里过一次年。爷爷除了回家吃饭,大多数时间待在派出所里,即便过年,也是抢着值班,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其他叔叔。爷爷去世头天下午还和她说,今年一定在家里跟全家人一起过个大年,可是,爷爷这个承诺却成为一个泡沫。哎,爷爷去天堂了,在天堂的爷爷再也不用夜以继日的工作了吧。爷爷永远是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张欣悦说,在爷爷离开第7天的晚上,她做了个梦,在梦中遇见爷爷,爷爷说买排骨回来了,亲自给她炖蘑菇。爷俩一起动手。那场景跟真的一样,从梦中惊醒后,张欣悦才发现自己的枕巾已经湿透了。

爷爷走了,今年过年爷爷不能跟大家一起过了,只希望过年的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能做个梦,梦里爷爷回到家里,大家一起过个大年。

在每个晚上,奶奶想爷爷想到哭时,张欣悦都会安慰奶奶:“现在爷爷不在了,我一定会听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话,好好学习。等我考大学了,我就考到北京上学,那样我就能带奶奶去看长城。等以后我毕业了,我也像爷爷那样,当个好警察。”

张欣悦知道奶奶因为思念爷爷和身体病痛闹自杀的事之后,夜里,睡觉的时候,她总会特意用胳膊揽着奶奶的身子,生怕奶奶起来做傻事。

张欣悦说,如果有来生,希望还能给爷爷当孙女,如果有来生,希望爷爷能活到100岁,能看着她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张国森二儿子张立明给我们带来了一篇作文。这是一篇让人看了流泪的作文,名字叫《最难忘的经历》是张国森的二孙女张偌函写的。这片作文获得了全班最高分,满分是50分,老师给了48分。

在这篇作文里,张偌函写到了爷爷去世的事情:就在今年3月26日那天凌晨,我们家里发生了一件令全家人都感到痛苦的事。这件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那就是爷爷的去世。姐姐是26日凌晨3点多给我们打的电话。爸爸接的电话,大伯家欣悦姐姐在电话里哭着告诉我们说:“爷爷没有了。”我们赶紧起床,赶到爷爷家。路上,悲痛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来到爷爷家,我趴在爷爷身上跟爷爷说:“爷爷,我答应给您养老的,您怎么走了呢?”我在爷爷家的屋子里大声哭起来……

在我眼里,爷爷是一名伟大而光荣的人民警察,为了捉住犯人,寒冬天里,他大清早就去半截河村办案,一连去了好多天,天天挨饿受冻,在他的坚持下,犯罪分子终于被抓住了。犯罪分子跳进水井里要自杀,爷爷抓着绳子也跟着跳了进去,把这个人救了出来。井水很冷,都结冰了,爷爷的腰都冻坏了。现在,我还记得爷爷艰难地转身的样子,想起来,我可伤心了。爷爷走了,我连续哭了好几天,我还请了一次长假。我们全家去绥棱县殡仪馆送别爷爷,才知道爷爷原来是“省劳模”。

我爱我的爷爷,如果他能复活,我会好好爱他。好好珍惜他。无论什么时候,爷爷在我心里,都是个英雄,是个好警察,我要以爷爷为荣,学习爷爷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亲爱的爷爷,天又下雨了,还记得给您开追悼会、送您走的那天,也是个雨天。每当想起您,我就感觉那雨一直在我心里下个不停。爷爷,我想您……您在那个遥远的世界听见了吗?您知道我们都很想您吗?

我最喜欢听您给我讲您抓坏蛋的故事了,您就这样狠心丢下我们走了吗?

采访中,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午,我们随张君宝、逯松到半截河村采访,车子刚好路过张国森大儿子张立涛家门前。逯松去商店买水回来的空,正遇到张欣悦蹦蹦跳跳地走出小区门口。

“上学去?欣悦。”逯松问。

“嗯,去学校。”张欣悦说。

“上来吧,我带你一段。”逯松拉开车门对张欣悦说。

“我自己走着就中,不远。爷爷说过,这车不能随便坐。”

看着小欣悦逐渐远去的身影,笔者不禁更加佩服张国森,这孩子没白疼,从拒顺道蹭车这事上能看出爷爷对她的影响和她对爷爷的在意。

有人问过张国森,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祖父你对家人有愧疚吗?这是一个张国森最怕触及的话题,只要一提起家人,他的底气就不是那么充足。要论工作,论对组织的忠诚和回报,张国森问心无愧,唯一愧疚的是家庭,他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工作,给予家人的则很少,亏欠家庭太多。张国森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他也不是铁石心肠,他清楚地知道,他在公安战线,出生入死,跋山涉水,经历各种磨难和考验的时候,在后方,他的亲人们,给他的鼓励和替他承担的压力和困难并不比他少。譬如他的老伴,他的俩儿子,他的其他朋友和亲人。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在意,心疼自己的老伴,在意,心疼自己的家人。可是,看着更多的还在艰难和困境中的人民群众,想到他们眼里的期望,他别无选择。穿上这身警服就意味着一种永不回头、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中国警察的真情和大爱,从来不只属于自己和家人,而更属于人民和国家。

十五、当家的,你说退休后带我出去走走

每名公安民警的背后都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家庭,每一个警嫂本身都有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没有警嫂们的付出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中国警察筑起的钢铁长城,就没有我们中国警察辉煌的胜利和荣耀。她们是公安民警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是公安事业长足发展的幕后英雄!

好警嫂王桂芬自然也是诸多值得赞美和表扬的警嫂中的一员,张国森的功勋章有她的一半。

嫁给张国森之前,王桂芬在生产队当社员,那时候,老张已经在镇上当团委书记了。但是,老张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他父亲去世的早,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成家单过了,老张跟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

张国森母子俩住在两间破平房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雨水大的时候,还得端着盆子接水,冬天冷风穿透整间屋子,冻的人打哆嗦,找草苫子堵窟窿。

张国森心眼好,孝顺,有上进心,这是王桂芬最看重的。日子苦点就苦点吧,总会越过越好,就这样,王桂芬嫁给了张国森,夫妻俩一过将近40年。可以说,王桂芬是个贤惠的妻子,她为老张撑起了一片天,给老张守住了后方阵地。结婚多年来,老两口共同担负着生活的风风雨雨,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俩人一起克服了生活中的一次次困难和考验,给了两个孩子和老张的老母亲一个温暖的家。

王桂芬口碑很好,采访中,邻居们一直夸她。张国森从警之后,成天忙于工作,张家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大事小情,全都靠王桂芬自己一个人承担。谁都有私心,身为警嫂的王桂芬也是个普通的女人,和天下所有的妻子一样,她也期盼自己的丈夫能多点时间陪伴在她和孩子身边,希望一家人能幸福开心相依相伴每一天,可是,当警嫂,就意味着要有跟别的女人不一样的胸怀和肩膀,她知道张国森是一个亏大家舍小家、因公忘我的人。他不只属于这个家,不只属于她们娘几个。

王桂芬明事理,她不是拖后腿的人,她明白,作为警嫂就不能和一般家庭妇女那样,要时刻理解,支持和鼓励丈夫。她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图,只要张国森平安,健康就好。他忙事业,这个家,由她王桂芬来撑。

为了这个家,王桂芬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她对上孝敬父母,对下严格教子,对家倾心全部,与邻里和睦相亲,从不抱怨,默默奉献,用她真挚的感情、博大的胸怀,对待身边所有的人,默默支持着她的老公,她的孝、她的爱,实实在在体现在日常的日子里。1988年春天,婆婆因患脑供血不足、高血压等病,行动不便,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事事都需要人照顾。对待婆婆,王桂芬伺候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家患病初期,行动不便,出来进去,甚至上厕所都由儿媳妇扶着。

婆婆是小脚,身子很胖,王桂芬个子矮,力气小,时常因为搀扶婆婆,扭伤腿脚,甚至在保护倾倒的婆婆时,拿自己的身子给婆婆当肉垫,受些皮外伤。后来,随着婆婆病情的恶化,老人家直接卧床不起,全身瘫痪了。最终,婆婆连吃饭都成了难题,王桂芬只能拿小勺一点一点地往老人嘴里推,喝一碗水都要半个小时才能喂完。给老人喂饭时,每口饭王桂芬都先放嘴边试试,不热不凉,温度合适了才给老人吃,一顿饭通常要喂上个把小时。为了多让婆婆吃饭,她总是想着法变着样地做各种饭菜。“俺奶奶就爱吃俺妈做的饭”,老大张立涛回忆说。

除了平日里给婆婆煮饭穿衣、洗脸洗脚、揉肩捶背外,王桂芬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听说哪家医院能治婆婆的病,她都想办法带婆婆去看,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买来给婆婆服用。

婆婆虽然多年瘫痪在床,但是,能吃能喝,就能拉能撒。由于肢体瘫痪,老人的大小便却无法自控,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弄脏衣服,弄湿炕。王桂芬不烦不躁,一口气做了几十条裤子,给老人准备着,脏一条换一条。一直瘫痪在床的婆婆,因为王桂芬的悉心照料,未曾得过一次褥疮,一直到去世,身体还养的白白胖胖的。

为了贴补家用,王桂芬还养了10头猪,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出去打猪草,每天喂三次猪,还要熬猪食,给孩子洗衣服做饭,照顾老人,一个人连轴转。不管多么忙,多么累,无论多累,王桂芬总是面带笑容对待一切人和事。王桂芬跟张国森说:“你安心工作,家里有我,你放心。”在那段艰苦的时光里,无论家庭多贫穷,王桂芬都坚持供两个孩子上学,张国森没时间管孩子,王桂芬又当爹又当妈,既要摆出严父的样子,又放不下慈母的心,对两个儿子谆谆教诲,正确引导,让他们懂事、明礼、踏踏实实做人做事。

两个孩子自小就特懂事,心疼妈妈,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奶奶需要经常翻身,她胖,身体重,妈妈自己一个人搬不动,孩子们就跟妈妈一起帮忙,大儿子立涛帮妈妈抬奶奶的上半身,二儿子立明帮妈妈抬奶奶的下半身。

看到妈妈忙,顾不过来,老大张立涛不嫌脏,不怕累,主动帮妈妈洗奶奶换下来的脏衣服。正因为王桂芬和两个孩子的分担,张国森才能心无旁骛的扑在工作中。

王桂芬对自己的娘好,张国森也很孝顺,对王桂芬的父母跟对自己的父母一样。每年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过年,端午节,或者其他节假日,老张都会抽空过去看看岳母,岳母,给他们送上些礼物。

王桂芬的父母生病时,但凡有时间,老张也会亲自到病床前伺候。但是,老张不在家的日子太多了,在王桂芬看来,派出所才是他真正的家,他待在派出所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的时间。

张国森不在家的日子里,王桂芬慢慢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老张从警以来,王桂芬不知为老张守望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了。她也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泪流满面,但作为老伴,作为警嫂,她是称职的,她给予老张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是关心和体贴。

在王桂芬眼里,老伴对她还是很体贴的。除了工作太忙,无疑,张国森还算是一位细心体贴的好男人。平时加班再忙再累,只要在家里的日子,老张总是尽可能地给老伴和孩子们做饭,早餐,午餐,晚餐,都是他动手张罗。老张说,工作的时候,顾不上家里人,但凡在家里的时间,就尽力的弥补下。

哪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民警,不面临着家与国、忠与孝、舍与得的选择?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家人团聚的温馨生活,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张国森必须坚守岗位,不忘职责,用辛勤的工作换取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康。

1994年的一天,张国森刚从办案现场回到所里,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接到了妻子王桂芬的电话。电话里妻子带着哭腔说:“国森,你快回来吧,咱妈恐怕不行了。”

“啊?”张国森这才想到自己因为忙于办案,已经5天没回家了。张国森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在家里他是最小的,因为父亲去世的早,妈妈跟他这个小疙瘩感情最好,格外疼爱他,所以,一直跟着老张一家生活。

对张国森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亲人就是他的母亲,虽然母亲由于从小家境贫寒,没有念多少书,但是,母亲却是一个有着积极思想和宽阔心胸的人,她对张国森兄妹四人充满了无尽的希望。虽然她老人家识字不多,但母亲对张家兄妹四个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正是母亲的教育和引导才使张国森成为一个有追求和立场的人。老人家一辈子没有享过几天福,没过几天好日子。早在5年之前就已经瘫痪卧床。

这几年多半的时间都是王桂芬和两个孩子照料老母亲的饮食起居,没有媳妇的悉心照料,或许老人家早就不在人世了。一想到这里老张就感到深深的愧疚。听说老母亲要不行了,张国森心如刀绞,赶紧交代下工作,抽个空跑回家里。母子连心,昏迷中的老母亲竟然醒了过来。看到多日不见的儿子,风尘仆仆出现在自己的病床边,开心地笑了。从警这些年,张国森把整个身心都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陪陪母亲,很少照顾母亲。

看着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母亲,张国森焦急,痛苦,无奈的泪水轰然而下,他用力地握着母亲的手,抚摸着母亲因为养育四个儿女而粗糙的老茧,他内心里像是插进了一把刀子,在心里把自己骂了一万遍。

老母亲看到身边多日未见的张国森,艰难地说道:“儿呀……娘以为,娘再也看不到你了。”

张国森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热泪盈眶。

“娘,娘,儿子对不起你。”

母亲说话已经很困难了,努力地伸出手来,拉过儿媳王桂芬的手放到张国森的手里:“儿呀,好……好……待桂芬。”最终,瘫痪多年的老母亲因全身多器官衰竭去世了,张国森简单地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便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老人家临终弥留期间,张国森亲自侍奉在床前的时间加起来,不满36小时。

每当想起母亲,张国森心里总有一份难以忍受的愧疚感,像一把利刃一样,时时刻刻在切割着他情感中那条最脆弱的神经。身在警营36年,真正陪在她老人家身边的最后时刻却只有短短36个小时。他欠母亲的太多太多了,而这亏欠今生今世却再也无法弥补,这将是他此生永远的遗憾和疼痛。张国森暗下决心,等将来他去世了,他一定嘱咐儿子们把他安葬在母亲身边,好好地陪陪她老人家。

张国森曾跟常福说起过,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外一个就是老伴王桂芬。由于他家是非农业户口,老伴王桂芬没有工作,两个儿子还小,全家靠他一个人工资维持并不宽裕的生活,妻子跟着自己的这些年真的没有过什么好日子,有好的享受。不仅如此,1993年,妻子王桂芬不幸患上脑瘤,他东拼西借几万元钱才为妻子做完手术,手术后,竟然连复诊的钱都凑不到,只得将老伴接回家吃中药维持。

2001年秋天,四海店山里着火,当时所长刘树文在县里开会往回赶,张国森的老伴王桂芬因为脑瘤复发,头痛得直撞墙。刘树文在火场劝老张回去给爱人治病,可他急了:“作为一个警察,在这关键时刻,我绝不离战场。”5天5夜,火全部扑灭,张国森走下火线时,所里已将他的老伴王桂芬送到了省城医院,用伽马刀做了脑垂体瘤手术。他到医院看了老伴王桂芬后,安排大儿子张立涛在那照顾。他坐上北去的列车,赶上星期六、星期日回所里值班、接警出警。

36年来,36个春节张国森都是在派出所度过的,他知道自己亏欠了家人很多,家人对他有看法。孩子说他是“工作狂”、不顾家,妻子说他是家里的“编外人士”、家在他眼里就是招待所,除了吃、住,什么都不管。

“你对家人要像对同事、群众那样关心爱护,咱家今天就不会过得这么惨了!”老伴王桂芬忍不住时,会埋怨老张。对家庭,张国森心里总感到深深的愧疚。其实,在老张的内心深处,他何尝不想好好地尽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何尝不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笔者去家里采访的当天上午,张国森的老伴王桂芬正在打吊瓶。她告诉我最近肚子疼得厉害,一时间也检查不到什么问题,已经打了半个月的吊瓶了。本来大儿子张立涛要送她去省城哈尔滨大医院检查治疗的,但是,她怕去大医院花钱多,不舍得,死活不去。肚子疼得实在难以忍受了,就找镇子上的卫生院大夫给开了些消炎药。王桂芬自我安慰说,打点消炎药,她的肚子,她的头就不疼了。

张国森大儿子张立涛说,因父亲张国森的突然离去,母亲王桂芬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陷入无法言喻的悲恸里,难以适应没有老张的日子,担忧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操心两个儿子的工作问题,她3次自杀未遂。担心妈妈出意外,张立涛特意跟弟弟轮班在夜里偷偷从暗处看着妈妈,还派自己的女儿张欣悦跟奶奶睡一个房间,严防王桂芬想不开,做糊涂事。

张国森的大孙女张欣悦说,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王桂芬会突然坐起来,打开灯,喊着爷爷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哭着,闹着,有一次,她竟然拉开窗户,要跳楼!

每每提起老张去世这事,王桂芬便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她说:“张国森就是个劳累命,年过半百了,还没出过几次远门,没享过什么清福呢,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的确,张国森走得太突然,太决绝了。伤心欲绝的王桂芬不敢面对没有了老张的现实,无法相信老伴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一切都太突然了。就在老张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两人还盘算着等过些日子,贷款买个小房子,添置家具电器,好好享受下退休生活,盘算着“五.一”一家人到出去玩玩,走走。

头天晚上,老张还给她和孙女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如今人去屋空,一切恍如隔世。张国森的去世,就像在老伴王桂芬的心里塞进一块大石头,这块沉甸甸的石头彻底压垮了她。老张走后的这半年时间里,王桂芬一直处于一种彻夜失眠、精神崩溃的状态。一是心疼老张的去世,二是,一直在发愁两个儿子的工作问题和家庭的生计困难。两个儿子遵照老张的吩咐在四海店镇派出所当协警,虽然工作体面,但是,待遇低,每月1000块钱,根本养不了家,维持生活都困难。

张国森在世的时候,他每月接近4000元的薪水还能补贴家用,一家8口人勉强供应吃喝,维持日常生活,应付人情世故。可是,老张不在了,没有了他每月接近4000元钱的支持,家里的日子一下跌入了低谷。

王桂芬和两个儿媳妇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单纯靠两个儿子做协警的2000块钱,维持全家7口人的吃饭,穿衣,维持两个孙女的学费,维持她的医药费,维持其他生活开支,人情世故,家里的日子非常窘迫。更让王桂芬上火无奈的是,为了儿子工作的事,她跑到县里6趟,找县里领导给解决问题,但因政策原因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压得王桂芬喘不过气来。她觉得自己得过脑瘤的脑壳就要炸了。长时间失眠,严重的睡眠不足,加上复发的脑瘤的折腾,她的身体状况很差,精神状态也很差,她甚至恨自己还活着,要是自己死了,起码不用再吃药,看病了,这样可以减轻下两个儿子的负担。

王桂芬跟笔者说:“我至今还不能相信他真的走了。想他的时候,我就捧着他的照片看,一边看,一边和他唠嗑,有时候也骂他,骂他走得太突然,太早了,我从来没有想到会这样快失去他,他是家里的主心骨,有他在,我心里才踏实,他对我那么好,那么细致入微地关心我、体贴我,怎么可能说走就走呢?头些年老伴就发现他心脏有问题,我多次催他去医院,可他忙于工作,一直顾不上去。要是肯听我的话,对自己的身体多上点心,别那么拼命,或许还能活些年头。如今,说什么也晚了。”

说话间,王桂芬泣不成声,红肿的双眼里,热泪如雨水般潸然滑落。她的身体因为情绪的起伏而浑身颤抖,她的右胳膊打着吊瓶,她绝望而痛苦的目光一下一下打在笔者的身上。

谁都不难感受和体谅王桂芬内心里所有的痛苦和无助,对她的遭遇都会感同身受。也许在别人面前,她未必能这样放得开,当着领导,当着自己的儿子,当着邻居,当着其他人,或许她不会如此放弃自己的情绪,那个时刻里,对“陌生的远方来客”笔者正是最适合宣泄的对象。

无法想象张国森的老伴王桂芬和他们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女,在没有了老张的日子里是怎么熬过来的。递上纸巾,倒一杯热水,安静地坐在她对面,让她哭吧,一次哭个够!说个够!但愿,她的泪水能多少冲刷掉她内心的悲恸和绝望,能让她从老张去世的悲剧中慢慢地走出来!

嫁给张国森,俩人结婚37年来,在老伴王桂芬的记忆里,俩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日子屈指可数。最早的一次是1977年,他俩的蜜月之行。结婚之后,张国森带着王桂芬去了一趟哈尔滨,俩人到太阳岛上看了看,在省城哈尔滨买了几件衣服。这次去省城,俩人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不到50块钱。

时至今日,老伴王桂芬还记得,那天晚上,在哈尔滨住宿的时候,俩人没有舍得住宾馆,在一家洗澡堂的大通铺上睡了一宿,花了2块钱。老张跟王桂芬说,也就是睡个觉,没有必要住宾馆,凑合下得了,能少花点钱就少花点,节约些资金,好给王桂芬买身衣服或者鞋子。

再一次跟张国森出去旅游是2011年,他获得“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时,组织上出钱,集体出去的。当时,组织上特意照顾,允许老张带着老伴王桂芬和孙女张欣悦,一家三口去的福建厦门鼓浪屿。这是记忆中,王桂芬跟老张走得最远的一次,也是她第一次到南方,第一次看到大海。那次旅游,是她这辈子跟着老张之后最幸福的记忆……没有想到的是,张国森生命最后给家人的这个许诺却成为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

苍天无眼,没有再多给老张一次履约的机会,死神带走了他,留下了这个令老伴王桂芬和家里人心酸遗憾的——生死约定!

十六、甘做绿叶衬红花,战友共缅兄弟情

张国森是农民的儿子,他身上总有着泥土的馨香,血管里流着忠贞的血液。他心里装着千万家,装着工作,唯独没装自己的家。绥棱县公安局局长徐建生多次在不同场合对这名爱将称赞有加:“张国森同志是我县公安民警的杰出代表,是我省公安英模王江式的公安民警。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集中体现了一名警察不计个人名利、顾全大局、献身的高贵品质,集中体现了一名人民警察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他就是我们公安民警中的焦裕禄、孔繁森!”徐建生局长的话字字动情。

对于张国森的去世,徐建生局长一直耿耿于怀,感触良多“张国森的逝去,是绥棱县公安局的一大损失,这支队伍从此失去了一位好兄弟,这座城市从此失去了一个好警察,这里的人民,从此失去了一个好儿子。虽然他不幸去世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他和全体战友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绥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今后,局党组将努力把‘张国森精神转化为引领整个警队继续前行的推动力,服务人民,守护一方平安,这是对老张最好的怀念。”

在徐建生局长的办公室里,说起逢年过节时他和局党委成员去民警家里看望那些困难民警,生病民警,退休老警和家属的事,满是心疼地对笔者说:“警察也是血肉之躯,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平常人,但他们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充足、工作超负荷,长期战斗在高强度,大压力的环境中,身心俱疲,对于他们,我们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了”。

2011年,11月21日,绥棱县公安局新任局长徐建生上任第二天,亲率几位局领导驱车百余里赶到四海店派出所看望慰问全国政法战线优秀党员干警张国森。

车子开到派出所西侧加油站时,大家就看到在派出所正门前有一位穿着公安制服的老警察正弓着身子推着铁锹使劲铲雪,这个人就是张国森。

听说徐局长带局里其他几位领导是专程来看望自己的,老张停下手头的活,对着大家憨厚地笑着,不住地表示谢意。领导们突如其来的访问,让老张感到有些意外,有些不知所措。

徐建生局长亲切地握住张国森的手说:“老张啊,早就听说你了,我来看看你,腰椎现在咋样啊?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张国森依旧满面憨憨的笑容,“徐局长,您来绥棱第一站就到我这儿,这比什么都让我高兴啊,趁现在身体还行,我再多干点,等退休了就没机会了。”

2015年11月12日,徐建生局长回忆说,那天,看到在凛冽的寒风中,抱着铁锹铲雪,干得热火朝天的张国森,看着他佝偻的身躯,斑白的发髻,满脸的汗水,心里酸酸的,既感动又心疼。那天,老张应该很早就起来了,大家看到他的时候,派出所周围的道路都已清扫出来了,黑黑的沥青路在白雪的映照下闪着耀眼的光亮。

局长来了,不能让他对派出所留下坏印象。铲着铁锹的老张,憨厚朴实的像是一个在自己家院子里劳作的农村大叔。多少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辖区的一些百姓们亲切送他一个绰号“泥腿子警察”。对这个称号,老张一点也不反感,每当别人这样说他,他都是憨憨一笑:“泥腿子就泥腿子呗,咱本来就出身农家,农民有什么不好?我是农民的儿子,本来就是泥腿子出身。”在张国森眼里,从来没有自己的事,只有公家的事,只有别人的事;他总是将困难和责任留给自己,却将鲜花和荣誉让给别人。他时常说:“选择了公安事业,就选择了付出和辛苦。荣誉和成绩都是大家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

36年的警察生涯,张国森曾在派出所指导员的位置上工作了18年,先后与9任所长搭档共事。说起资历,大多数所长都比他浅,有几位都是他老伙伴的孩子,可是不管组织上委任哪名同志当所长,他从没怨言,也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如既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支持工作,甘当配角,默默付出。如今,无论哪位所长谈起他,无不动容,无不为张国森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踏实勤奋所叹服。

“张国森是我最值得信任的战友和搭档,工作上他是我的老同事,生活上他是我的老大哥,任何工作交代给他都让我感到非常放心、非常妥当,他可以说为工作、为维护一方平安用尽了全力、操碎了心啊!”这是曾与张国森搭班共事的原四海店镇派出所所长佟德玉的由衷赞叹。佟德玉早在1994年就跟张国森在一起共事,一起工作战斗了4年,直到1998年才分开。

“很遗憾,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失去这么一位好战友,好哥们,我真的很难过……”提起张国森的去世,刚强的佟德玉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

“老张叔办任何事稳当公道,说任何话分寸把握到位,我刚到任,他主动找我汇报思想,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并与所里其他同事逐个谈心,帮助同志们加快相互之间的了解,协调大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这是与张国森搭班子的前任所长刘树文的心里话。

杨秀德曾和张国森在四海店镇派出所工作,近3年时间。在他眼里,张国森是个好大哥、好警察、好搭档。“他这人做事认真,工作很拼,人很热心。”杨秀德说,张国森家单位很近,早晨很早就到所里,直到最后一个才回家。在所里看见什么活他就干什么,对下属、战友也很照顾。

杨秀德说,张国森喜欢亲力亲为,可好歹他也是个领导啊。晚上接电话,这样的小事完全可以让别的人来干,可是他像老大哥一样照顾大伙,尽可能地让别人多休息一会。一有报警电话他抢先接了,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了,实在不行,才喊上同事。老张能在同一个派出所干到30多年,这很不容易也非常少见。对乡亲们,张国森真心实意,毫无架子和距离。每次,有群众找他,张国森都会满脸热情站起来迎上去,主动询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不管事情多么琐碎或是棘手,他都力求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张国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前任所长陈泽江看来,张国森是标准的悍将,浑身正气,敢打敢拼,遇到危难情况,他都能勇敢面对,第一个冲上去。年轻时是这样,退休前还是这样。2005年到2010年,陈泽江作为时任四海店镇派出所所长和张国森共事5年时间。

“他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警魂”。陈泽江对笔者描述了张国森孤身一人抓捕克山诈骗犯的经历。此人胆大凶狠,涉案金额几十万元。得到克山警方的通报后,张国森立即锁定了案犯的行踪,对他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计划。在锁定案犯行踪之前,张国森在辖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热心群众积极向他反映情况,为后来锁定目标铺垫了基础。老百姓买张国森的账,给他提供情报的都是跟案犯有关联的重要人物。连续几天,老张带着民警在暗中走访,积极准备抓捕。连续几天都没有得到最佳抓捕时机。

一天早晨,有人跟老张汇报说,案犯出现在四海店镇广场,此处距离张国森住处仅仅几百米距离,临时叫人支援已经来不及了,很可能打草惊蛇,丧失抓捕良机。张国森决定孤身前去抓捕案犯,他带着手铐,穿着便衣,混在早起锻炼的人群里,悄悄接近毫无防备的案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上前去,扭住案犯,给他戴上了手铐。在广场晨练的居民发现老张之后,纷纷出手给予帮助,协同老张将犯罪分子扭送到派出所,交给了克山的警方。克山的战友很是感激老张,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得力协助,他们很可能得很长时间才能锁定案犯,抓捕案犯。

曹东虽然和张国森只共事了不到3年多的时间,但是,在他心里,他对张国森的个人感情非常深厚。“我和张国森是生死与共,朝夕相处的好兄弟。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老大哥。他做事坚持原则又灵活机动,人品好、讲义气,很能体贴照顾人,能担当。”

群众利益无小事,尤其遇到人命关天的大事,张国森总是冲在最前面去抢险救人。令曹东最难忘记的一个事情是,200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发生的一件事,当时,天上下着雪,并伴有浓雾。曹东在所里值班,突然接到110报警电话,说是在张家湾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需要紧急救助。案情重大,不容耽搁,由于所里只有曹东一人值班,而且报警人说到的这个地方他并不熟悉,熟悉这个地方的人只有张国森。由于张家湾坡陡弯急,道路艰险,曾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多年来,张国森曾在此参与多起救人事件,将近10名受伤群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情况特殊,曹东只能打电话叫来了张国森,让他和自己一起去事故现场。他俩开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案发现场。到达案发现场后,曹东发现,这是一辆拉年货的半挂货车,车上1人遇难,另有2人重伤。现场满场血腥味,曹东和张国森小心翼翼地将伤者抬上警车,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送往医院。

至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曹东依然记忆犹新:“到医院的时候,他和张国森一个人背一名伤员,只想着快一点到手术室,也许提前几分钟,就能决定伤者的生和死。等到停下来的时候他俩才发现,自己身上黏糊糊的,全是血和汗水,他俩的衣服也因为在现场搜索货车上飞出的货物和寻找伤员被荆棘划破了。”

当天,为了救人,张国森和曹东一夜没合眼,由于伤者家属没有及时赶到,手术费还是在天亮之后,老张跑到县城的亲戚家先给借的。“他毕竟是50多岁的人了,不知他哪来的那股劲,”曹东现在还在心里犯嘀咕。

“幸亏你们救得及时,要不这人就没命了”,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这样告诉他们。

于春喜虽然只和张国森搭档工作过半年,但是,这段时间的接触,让于春喜对老张敬佩有加。从岁数上来讲,张国森的年纪和自己的父亲岁数差不多,所以,于春喜私下里都叫老张“张叔”。对于春喜这个晚辈“领导”张国森没有一点轻视,工作上从来都是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摆老资格,不为难领导。有什么事都是跟他商量着来,从来都服从指挥,听从领导,积极主动地为派出所的工作出谋划策,遇到案情讲究程序,不搞自己的小圈子,在所里,深受大家尊重,爱戴。

最让于春喜感动的是张国森的担当和体贴。每逢重要节日的时候,老张总是抢着在派出所值班室值班,说自己家离的近,在所里和在家里没有什么差别。其他同事很少陪家人吃顿团圆饭,能回城里就抓紧回城里。

得知老张突然去世的消息,于春喜有一段时间心理上接受不了,一个前辈,老叔,就这样走了,非常的痛惜,怀念。

为张国森守灵,开追悼会,下葬的时,当年跟他一起战斗过的哥们、战友们都到了。自此,跟老张一起战斗的那些日子将成为大家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与张国森共事相处的日子,大家见证了一位真正的英雄,从他的事迹里,让每个战友都感觉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他相处,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他的精神让大家的心灵得到洗涤和沉淀。

张国森走了,但是,他灵魂的光辉还在,人格魅力还在,榜样的作用还在,崇高的信仰和爱民的情怀还在。四海店镇连绵起伏的青山、奔流不息的努敏河,将永远铭刻着他甘愿奉献、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绥棱县公安局的战友们将继续发扬他的精神,保持他的优秀作风,为乡亲们服务,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采访后记:永恒别离,老张千古!

本篇文章的写作,缘起于2015年9月一天上午中国公安大学食堂的一次聚餐。笔者之一的张振华因工作事宜恰好列席。

席间,主持公安文联工作的张策秘书长谈到张国森事迹,不禁情动于怀,说他好几次被感动地落泪。

饭隙间,笔者逯春生即兴朗诵了一首《老张你别走》催惹得大家湿了眼眶,其他诸公也都感触良多,议论纷生。

“应当给老民警张国森写本书,写个传记,写他这一辈子,来表达我们对老张,对老一辈基层民警的敬意,同时也是向全社会彰扬老张和老一辈基层民警的精神。”张策秘书长说。

“我们来写吧,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俩吧,我们一定完成这个任务。”张振华说。

2015年,10月29日,张振华坐在开往哈尔滨的高铁上,透过车窗玻璃,望着外面绵延起伏,飞速而去的大片大片的未收割完的苞米地,心潮澎湃!

老张,你好,我来了,你还好吗?

2015年10月30日上午9时,张振华随同四海店镇派出所指导员张君宝,张国森的大儿子张立涛,二儿子张立明,来到距离四海店派出所5公里处的张国森墓地。

趟过及膝的杂草,扒开齐腰深的灌木丛,一行人抵达张国森的坟前。举目相望,一抔乌黑油亮的黑土聚拢在一块,圆成一苤坟,安静、沉稳地卧在天地之间。

与周围其他坟墓相比,它显得有些另类,没有围栏,没有高耸张扬的墓碑,也没有任何的镶金雕饰,是那么朴素、自然,一如张国森生前低调、朴实的性情,内敛、敦厚,无意争夺任何荣宠。

只7个月多点的光景,张国森墓地里苍茫茁壮的杂草竟已淹过膝盖。厚厚的杂草覆着整座坟塚,像是特意给老张多披了几层被,这草好暖心,气温这样低,老张应该不会冷了。

天地静谧,纸灰缭绕,墓地里一片氤氲。

“老张,我来看你了,你还好吗?张策秘书长何春生二哥问你好。春生二哥说他很想你,等下次回绥棱,过来和你喝酒。”张振华满含泪水轻声喃喃。

“爸,公安文联特约作家张老师,来看您了,来给您写传记了。他给您带了喜欢抽的烟,喜欢喝的酒。”老大张立涛说。

“爸,张老师给您买了好多的纸、香……您收着。”老二张立明说。

“抽一口吧,张叔,张作家带给你的,你最喜欢抽的‘哈尔滨香烟,还给你带了北京二锅头,同志们不舍得喝,给你留着,多喝点。王金富说了,改天他带上新媳妇来看你这个大媒人。”张君宝像是自言自语地说。

一阵山风过山林,发出呼呼的哨音。这是老张的回应吗?

前往墓地的路上,泥泞遍地,坑洼不平的山村小道,九曲回环,车子像是在跳舞蹈般颠簸起伏。这条小路,张国森生前曾无数次走过,比这更泥泞曲折的路,他也走过很多次。此时,大家脑海里快速闪过张国森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从幼年到青年,从农家子弟到团委书记,从团委书记到公安特派员,从退休到去世,一环环的生命之链,让老张走完了大山深处的警察之路和人生之路,最终又回到大山。

人活在世上最无助和不可选择的就是衰老和死亡了,这点,张国森也不曾例外。幸运的是人活在世上却可以选择是做一个善者还是做一个恶者,活一生,可以选择是重于泰山般的死去,还是轻如鸿毛般悄然消失。老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隐藏在无声无息的时间深处,隐藏在这广袤无边的黑土地上,隐藏在人民的怀念和叹息中。他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哺育他长大又接纳他忠魂的这片黑土地。

从警36年来,面对违法犯罪,张国森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面对灾难险阻,他勇往直前,无怨无悔,面对万家灯火,他倾情奉献,真诚守护……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英雄或者模范,无疑都是属于人民的,属于土地的。活着的时候,张国森为了这片黑土地,为了这片黑土地上的人民,奉献了所有,死了,他又回到这里,融入这片黑土地,滋养这黑片土地。

俯下身来,伸手捻一抔黑土握在手心,缓缓举至鼻孔前端,嗅着那股钻入肺腑里的泥土的芳香,心中冒出一句话:“英雄不死,精神千古”。冬去春来,待来年春天,张国森的魂魄将会化作吹绿山脉的清风,他的忠骨将和这片黑土地相交相融,滋养草木,生生不息。

在坟前,我们发现了几束鲜花,一些水果,一瓶子白酒,几块未曾燃烧完全的纸钱、香烛。

张立涛说,自父亲去世后,在他的坟墓前总有新鲜的鲜花,纸钱和香烛,应该是镇上的乡亲们送来的。

张国森生前和逝后,何以能得到人民群众如此的信任、拥护和怀念呢?究其原因,正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对一个把一颗赤诚的心捧给了人民的公仆,人民必然会以十倍的感情来回报。那些像张国森这样,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百姓的安定团结,用勇气和智慧换取一方太平、用青春和热血捍卫公平正义的英雄,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作别老张,站在墓群,再次回望四周,苍茫的林海,乌黑油亮的黑土地尽在眼底。在不远处起伏绵延的山峦上,立着一片又一片的红松林,千万棵树密密麻麻的靠拢在一起,汇成一片深绿色的汪洋,山风拂过,林海荡漾,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如同大浪拍岸的呼啸,这声音绵延激荡,一排排的涌向天边,回荡在天地之间,仿佛千军万马在列队待战,不能不让人深信在这整装待发的队伍里肯定就有张国森的身影和呼号。

这是笔者这些年来,在采访中掉泪最多的一次,这是一次足可以洗涤和升华心灵的一次任务,是笔者零距离的走近公安楷模英雄、和他们同甘共苦的一次战斗。

什么是爱?那是一种“无我忘我”的存在,那是要把自己有限的一切都奉献出去,在自己内心里给自己构筑一个超越自身的世界。如果你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付出这样一份大爱,你就不一定会理解张国森这36年警察岁月的奉献与牺牲,就难以理解在他走之后,四海店人民群众自发,百里奔波,为他送行,为他流泪,甚至有老人遗恨自己不能替老张去死的心痛与无奈。

36年来,在四海店镇老百姓的心中,张国森就是共产党、就是政府、就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四海店镇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用自己一言一行的积累和36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汇聚成了群众的一点一滴的感动和留恋,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老百姓的心里,四海店人民对他的敬仰、怀念、赞颂,就是他此生最大的价值。

张国森以36年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全部忠诚告诉世界:“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他36年来的所作所为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人生世界。“英雄”、“榜样”、有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的称号,而是一所真真正正的学校。没有哪次采访能像这次采访这样能给人这样多的启迪、感动、思索、教育。

回头再看这一段艰辛采访与工作的日子,我们对“人民警察”这个称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和平年代公安工作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次采访对笔者来说,算是一次灵魂的寻找和朝圣,寻找的不只是张国森这位“劳模”和“英雄”也是寻找自己。

在四海店镇采访的日子里,结束一天的忙碌,漫步在四海店镇,踩在老张曾经巡视过无数次的街道上,想象着与他有关的过往,心境突然间变的豁达开朗充实了,感觉到了一种远去和消失了很多年的宁静如期而至。四海店的夜空,在那个瞬间变幻的优美而深邃,仰望星空,天宇澄澈,皓月皎洁,

不出意外,这篇文章正式刊发时,应该正适逢张国森去世一周年,这个巧合令人欣慰,这也算是对老张,对失去老张的那些亲人、战友们的一个温暖的抚慰吧,愿老张安息。

特别感谢全国公安文联的张策秘书长,感谢他带领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次创作,跟我们一起完成这次庄严的精神洗礼。感谢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的领导,感谢绥化市公安局史衍芳局长,感谢绥棱县公安局徐建生局长,于光涛主任,团委书记贾广涛同志、霍洪石同志以及局里所有接受我采访的战友们,感谢四海店派出所全体公安民警在采访期间对我们的照顾和帮助。

向人民警察致敬!

向张国森同志致敬!

作者简介:

张振华,山东临沂人,70后北漂青年作家。笔名北枫,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鲁迅文学院高级创作班学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特约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爱情无需潜伏》、历史随笔《历史上那些非常君臣》、人物纪实《赢在巅峰——影响中国的新智库》、长篇报告文学《挺进非洲——中国第一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战地报告》等十余部作品。

逯春生,黑龙江省绥棱县人,张国森同志生前战友。1966年出生,作家、著名警界诗人,绥化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公安诗词学会副会长,曾任全国公安文联创作室轮值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首批签约作家,全国公安文联《剑胆琴心》诗刊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高山与平原之间》、诗集《逯春生诗选》等四部作品集。

责任编辑/魏建军

猜你喜欢
老张派出所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感谢老张
老张的猪会听锣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我以为你是贼
各付各的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