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研究

2016-03-29 07:21林志芸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威海264209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林志芸(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 威海 264209)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研究

林志芸
(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片6.25 mg、10 mg、12.5 mg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T0)及治疗6个月(T1)观察月经情况,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C组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发生率2%高于A、B两组,A组停药后复发率高于B、C两组。结论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都有效果,但服用米非司酮10 mg疗效更佳。

【关键词】米非司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多发生于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治疗原则是止血、调节月经周期、及对症治疗[1]。米非司酮如今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药物,用来改善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2]。本研究为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找出最佳治疗剂量,选取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对比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就诊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贫血,年龄40~60岁。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过任何的激素治疗,并且行常规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显示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另外治疗前行常规的B超检查,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癌等,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除贫血外,其他项目均正常。除此之外,所有患者无服用米非司酮禁忌证。

1.2 方法

米非司酮每晚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A组患者口服6.25 mg,B组为10 mg,C组为12.5 mg。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空腹抽血,测定激素五项(FSH、LH、PRL、P、E2)的浓度、血常规,同时行B超检查,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治疗6个月后,继续随访所有患者,记录其月经情况,是否存在腹痛,是否出现潮热、烦躁、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3]。

1.3 评断标准

治疗1年以后没有出现过不规则的子宫出血为治愈;治疗1年以后再次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为有效;停药后仍然有不规则子宫出血症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对比(±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对比(±s)

组别  年龄(岁)  血红蛋白(g/L)A 45.8±6.81 78.21±14.57 B 45.3±5.17 79.24±16.87 C 46.7±8.14 78.91±15.98

2.2 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对比

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第6个月患者血清E2、P、PRL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FSH、L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在各时点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对比(±s)

表2 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对比(±s)

注:T0与T1比较,*P<0.05

FSH (IU/L)A  T0 5.4±0.8 345.2±41.3* 4.8±0.5* 12.8±1.2*11.9±2.1 T1 6.5±1.1 234.3±36.8  2.0±0.1  9.1±1.1 11.8±2.3 B  T0 5.2±1.0 367.4±51.7* 4.7±0.8* 12.6±1.5*12.1±2.5 T1 6.7±1.2 214.8±25.4  1.8±0.2  9.7±1.3 11.9±1.8 C  T0 5.3±0.8 354.8±47.1* 4.9±0.7* 12.2±1.6*11.8±2.4 T1 6.6±1.1 225.6±36.2  1.9±0.3  9.5±1.3 12.1±1.5组别 LH (IU/L)E2 (pmol/L)P (nmol/L)PRL (μg/L)

2.3 疗效对比

三组患者用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期间患者月经均明显改善,贫血情况得到缓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三组闭经患者分别为12、13、13例,A组出现不规则出血3例。(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疗效对比(±s)

表3 三组患者疗效对比(±s)

注:T0与T1比较,*P<0.05

组别  子宫内膜厚度(cm) 血红蛋白(g/L)A T0 1.5±0.08* 78.21±14.57* T1 0.7±0.1 108.14±24.57 B T0 1.4±0.1* 79.24±16.87* T1 0.6±0.1 107.35±21.68 C T0 1.6±0.3* 78.91±15.98* T1 0.7±0.2 109.57±21.4

2.4 副反应对比

服药期间A、B、C三组各有患者3、4、4例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各有患者1、1、4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讨 论

本文探讨米非司酮临床最适用的治疗剂量,研究结果数据显示,三组患者的疗效相当,贫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A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规则出血3例;与治疗前相比较,三组患者PRL、P和E2均明显下降。C组患者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表明副反应的发生与治疗剂量有很大关联。临床选择药物适用的治疗剂量,应在达到满意疗效的基础上,尽量避免药物副反应的发生[4]。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米非司酮10 mg即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优于6.25 mg和12.5 mg的治疗剂量,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Dreisler E,Stampe Sorensen S,Ibsen PH,et al.Prevalence of endometrial polyps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a Danish population aged20-74year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3,33(1):102-108.

[2] 冯秀敏.米非司酮治疗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905-906.

[3] 李艳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7):111-112.

[4] 岳 华,阿依奴尔,热孜万.米非司酮诱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6):454.

本文编辑:吴宏艳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1.074.02

猜你喜欢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探析优思明与雌孕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补肾疏肝汤配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规范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