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爱娃(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简·奥斯汀作品中茶的作用
白爱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茶的医药功效与保健功效,然后指出茶会与茶舞会是小说人物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与场所,最后提出,茶能够反映出英国社会阶级地位的差异和英国家庭不同的背景。
关键词:简·奥斯汀;作品;茶;作用
茶属于一种十分普通的饮料,在人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而这样一种并不特别的东西,却在简·奥斯汀的描述中散发出了独有的光彩。简·奥斯汀能将茶叶的基础功效进行改良和升华,利用茶这一物质体现出人们的精神文化,彰显了独到的艺术风格。小说中多处写到了茶和茶会,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认知,突出了当时英国茶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并且有“良药”之称誉,在十七世纪初传到英国,曾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茶叶的功效、性质等多种要素,人们众说纷纭,产生了许多分歧。大约在一百多年后,英国人才开始普遍接受饮茶这一习惯,并认识到了茶的药效功能,相信饮茶不仅能够解渴,还能够健身、养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简·奥斯汀对于茶叶的性能和功效,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利用小说这种体裁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共享文中人物日常生活中关于品茶的亲身体验,并了解到当时英国的人们都已广泛接受了茶文化,认为饮茶能够消解疲劳、提神醒目。在简·奥斯汀的小说里,人物在精神或身体状况不佳时,都会饮茶。如果经历了长途跋涉,则一杯浓茶更能起到化解疲惫的效果。《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赶了很长的路程回到家,焦急盼望着的正是茶点。文中描写到,当门再次打开时,送来了范妮期待已久的茶点,苏珊与侍女还拿来了相应的茶具。“苏珊把茶壶放在炉火上,看了姐姐一眼,那表情似乎有双重意思,一是由于显示了自己的勤劳能干而扬扬自得,二是怕干了这个活在姐姐面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这时,范妮十分感谢妹妹为自己备好了茶点。饮完茶后,范妮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恢复。由于获得了妹妹适时的照顾,她的头疼开始好转,内心也不再那样难受。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出,茶能够起到补充能量、恢复精神的作用。再比如,《诺桑觉寺》里,凯瑟琳自巴思与诺桑觉寺旅游归来后,所有人都围绕在她身边,安抚她,让她感到无比幸福。那一瞬间,凯瑟琳沉浸在家人重聚的欢喜当中,所有悲伤都暂时被压制下来。而家人见到凯瑟琳后也非常高兴,来不及心平气和进行询问,就围绕茶桌集体坐下。莫兰太太慌慌忙忙地倒好茶,让凯瑟琳饮茶解渴。细心的母亲发现,自己女儿脸色苍白,疲态毕现。由此可见,茶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已经不属于奢侈品,而转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并带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茶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聚会、社交等活动提供了更多理由与机会,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简·奥斯汀最喜欢的约翰逊博士把茶会称作“一个借口或托词”,认为茶会就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侃侃而谈。在茶会中,茶已经慢慢丧失了其作为饮品而解渴的主要功能,转变成了人们的社交手段和社交载体。在参加茶会时,人们并不在乎自己喝的是什么品种的茶,也不关注自己喝了多少,仅仅享受的是茶带给自己的氛围和交流机会。即便如此,其他任何饮品也都无法替代茶的属性与功效,不论在怎样的茶会中,茶始终是主角。茶会、茶舞会、花园茶会等,都属于高级而雅致的上层社交聚会。由于要配合茶的气质与魅力,参加茶会的人们也必须要保持优雅的风度和举止,展现出得体的社交风采。简·奥斯汀描写了一些诙谐的茶舞会,能把读者带入其中,产生真切的感受。例如,在《诺桑觉寺》中,作者写到凯瑟琳与艾伦夫人来到巴思,参加了一个茶舞会。在舞会开始之前,她俩精心打扮,以致于很晚才进入会场。当时正处在闹季,会场十分拥挤,她们费尽力气才挤了过去,还好凯瑟琳紧紧拉住艾伦夫人的手,才没有被人流冲散。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她俩才走到会场尽头,但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根本看不见有人在跳舞,只能看到妇人们头上耸立的羽毛。两人再次前行,望见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位置,她俩又挤了一段路程,才来到了最高一排座椅背后的过道上,这里的人和下面比起来略少,莫兰小姐也能够清楚观察到下方的人们。她心里想着:我在舞会上,我应当跳舞。然而这里的人们她一个都不认识。过了一会,大家都起身喝茶,这两人也只有一同再次挤出去,当最终到达茶厅时,她再次感到了碰不到熟人的烦恼。这一段描写生动灵活,十分真实。喧闹拥挤的会场和茶厅让人透不过气,凯瑟琳的良好心情也变得低落。过了一会儿,邻座有位先生请她俩品茶,两人欣然接受,并与这位好心人聊了几句。在这一整晚中,这是她俩和陌生人的唯一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也为她俩惨淡的茶舞会经历画上了一缕色彩,使她俩的心情稍微变好。
从作者的这段描写可以看出,茶在茶舞会中主要起到了三种作用:第一,茶叶能够解渴并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在茶舞会上设置固定的休息时间,可以让跳舞疲劳的人们坐下休息,通过饮茶恢复体力。第二,在茶舞会上,男士邀请邻座的女士品茶,属于一种双方都比较能接受的交际方式,还能够表现出男士的绅士风度与社交能力。第三,品茶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变得更加健谈。如果遇上聊得来的知音,就会促使其之间的交流继续进行下去。例如,在该小说中,凯瑟琳与蒂尔尼跳完舞后,两人开始饮茶,在此之后,他俩的关系出现了进一步发展。在他们跳舞的过程中,没有顾得上谈话,但在坐下来饮茶时,凯瑟琳才发觉,蒂尔尼先生正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十分和蔼亲切。他口灵齿俐,谈笑风生,并且言语举止间还透露着调皮和幽默,当时凯瑟琳便对蒂尔尼先生心生好感。因此,茶这种奇妙的物质,为他们的感情打下了基础。
此外,茶会上的礼仪和良好的氛围还能够缓解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及冲突。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本内特先生原本认为自己的表外甥柯林斯只懂得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没有什么真本事。而直到一起饮茶时,他俩之间的斗争才算告一段落。在小说这一章节中,本内特先生开心地将表外甥带到客厅,一同饮完茶后,又让他为太太小姐们朗读诗歌。
在英国许多贵族家庭中,餐具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和阶级的象征。在《傲慢与偏见》里,达西的彭伯里屋内,饮茶时采用了朴素的铜壶烧水。其实,这和他的社会地位并不相符,以他的身份和财产,应当选用装饰华美的银质大茶壶。待茶壶中的水烧开以后,仆人要把茶壶拿进屋,放到离女主人较近的位置,这时女主人再用精美的茶具沏茶。《理智与情感》中,范妮曾经抱怨道,自己婆婆赠送给她的那套早餐用具,比这间屋子里的要好两倍以上。可见,有了茶的融入以后,英国式早餐也变得更加奢侈。
另外,对很多英国家庭而言,拥有一套上好的茶具,并非单纯是为了沏茶,同时也是为了在亲朋好友跟前展示自己的财力。《诺桑觉寺》里,讲到大家围坐吃饭时,精美的餐具吸引了凯瑟琳的注意力,而这套餐具是将军亲手挑选的。凯瑟琳对将军的审美品位表示欣赏,令将军十分高兴。从凯瑟琳的角度看来,这套早餐专用的精制餐具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将军的地位与财富,但贪婪的将军已经把奢侈当作习惯,反而说自己绝不爱慕虚荣。这一段描写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把将军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之相比,范妮在乡下家里的饮茶情形则完全不同,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差异。文中写道,范妮坐在耀眼的阳光下,身边尘埃飞扬,她家徒四壁,其中仅有一张桌子。墙上脏兮兮的,连桌子也是坑坑洼洼,桌上的餐具满是污渍,牛奶上也漂着一层灰。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制度非常森严。
简·奥斯汀把正餐时间、品茶形式、亲友邀请等内容,都与当时人们的社会地位紧紧结合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英国人都习惯于在正午用餐,这是由于午间有着自然的亮光,适合准备与享受美食。然而从18世纪开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正午用餐的时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常而言,阶级越高的人用餐时间越晚。在英国,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通过用餐时间判断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在1798年,简·奥斯汀曾给自己的姐姐卡桑德拉写过一封信,在这封信里,简·奥斯汀开玩笑道:“我们现在都是下午3点半左右用餐,你们还没开始用餐,我们就已经吃完了,并且我们6点半就要饮茶,也许你会看不起我们呢!”然而,1808年,她又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我们现在只在5点过后吃正餐。”到了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人大多都在下午4点至5点之间用正餐,发展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时,这一时间延迟到了晚上7点半至8点。
在简·奥斯汀的时代,那样的饮茶场景事实上还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下午茶”,而仅仅是正餐过后大约1小时所饮用的茶。正餐结束后,由女主人带着别的女宾客来到休息室中,男士则仍然待在饭厅内,继续喝酒聊天,1小时后才进入休息室,同女士们一起饮茶。通常说来,英国人民都习惯在晚餐之前喝“下午茶”,然而,在简·奥斯汀的时代中,饮茶却要等到晚餐以后。对于上流社会的贵族而言,他们也大多喜欢在晚餐过后品茶。在《理智与感情》和《曼斯菲尔德的公园》里,人们也用茶点招待宾客。
参考文献
[1]吴景荣.奥斯汀与她的小说[J].外国文学,2011,02:79-85+32.
[2]邱昭继.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与法理学[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02:132-141.
[3]王宏,熊洁.简·奥斯汀在中国[J].九江学院学报,2012,03:72-76.
作者简介:白爱娃(1982-),女,陕西榆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