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写 内化语用能力——以《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为例

2016-03-29 09:15武汉市蔡甸区第一小学
成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小女孩动作

■武汉市蔡甸区第一小学 韩 丹



读中学写内化语用能力——以《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为例

■武汉市蔡甸区第一小学韩丹

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境驾驭能力。阅读教学中“语用”,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说”“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和文本对话,概括提炼文本主题、激活想象的过程。关注语用,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必然教学目标。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到: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弄懂新课标对不同年级读写能力目标的要求;其次向名师学习先进的思想经验;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探索实践,解读文本的的语用价值,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重视文本中利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语用点,进行语言训练,将阅读、积累、运用融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本课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在这节课中,笔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意向。捕捉“闪光点”,启发“领悟点”,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敢于议论,细心读书,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讨论和表达结合起来,为自己的表达而说,为自己的需要而写,从而打开了学生与作者交流的另一扇窗子。

一、读有所悟,感悟语言内容

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时悟,在思考时悟,在讨论交流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在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人物的性格。通过引导学生研读、感悟、讨论、交流和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格。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围绕要点内化吸收,将吸收与倾吐、读与说、议、写有机结合,生成能力。

教学片段一

师:看来小女孩第一次撞到爱因斯坦,对他并没有什么好感。可——后来呢?

生:她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小女孩是怎么喜欢上这个怪老头的呢?

生:小女孩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头?

师:是啊,这样一个邋里邋遢、衣衫不整的老人,小女孩为什么会喜欢上他呢?来,带着你们的好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真好。不单把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出来了,还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了批注,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们了。下面我们就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还有不明白的,我们全班一起交流。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拉近了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触摸到了作者的脉搏,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主动、有效的思维之中。品读第二次相遇时,让学生在质疑中迸发思想的火花:小女孩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怪老头呢?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从而为下文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了解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领悟文章的主旨——友谊是可以跨越年龄、身份、地位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悟有所获,学习表达范式

阅读教学,除了借助语言文字,领会文本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阅读品味,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体悟语言表达的技法和神韵。也就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最终学会怎样借鉴作者的言语表达,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培养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起来。

教学片段二

生:我们小组从“听了这话,爱因斯坦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女孩做了个鬼脸”看出爱因斯坦幽默风趣,所以小女孩喜欢上这个怪老头。

师:特别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的?

生:特别是“低头看了看”、“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女孩做了个鬼脸”这些词。

师:来,咱们一起来做做这些动作。

师读文,学生做动作。

师:你能想象一个老爷爷——冲着你——做了个鬼脸!

师:嗯,你们都笑了。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不但很聪明,还很幽默。

生:爱因斯坦很纯真,像小孩一样。

师:瞧!作者就是抓住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爱因斯坦的幽默风趣展现出来了。来,全班带着动作一起来读一读。

师:多么幽默、有趣的老头啊!所以小女孩她喜欢上了这个怪老头。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检查预习时,读词、读短语,为下面的学习人物的外貌、动作的描写做铺垫。初次相遇,激趣质疑时,出示图片,读中想象,学习外貌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再次相遇,品味欣赏中,朗读、交流、反馈,解读文本的语用价值,发现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通过对人物“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等语言的解读,发现语言描写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谦虚好学。通过对人物动作“低头看了看”“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女孩做了个鬼脸”的解读,体会到动作描写突出了爱因斯坦幽默风趣的特点。

三、拓展迁移,强化语言应用

感悟了文本,领悟了文本语言表达的价值,还需要结合文本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创设情景进行写的训练,把感悟扎根于学生的脑际,而且在写的训练中加深对文本表达方法的感悟,强化语言应用。

教学片段三

师:其实,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儿就有一个。来,一起看看。

出示《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写一写。

学生练笔,师巡视。

生: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这件旧大衣也没什么不好的。在纽约,我也算不上什么。”

师:这位同学对爱因斯坦的语言进行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的爱因斯坦。

生:爱因斯坦摆了摆手,说:“我还要做科学研究呢,没时间买大衣。”说完,他又一边埋头沉思,一边走远了。

师:这位同学不仅注意到人物的语言,还关注到人物的动作,真不错!

师:多么机智、幽默的爱因斯坦呀!看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我们也能表现出爱因斯坦的特点。

在教学这一课时,补充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写一写。学生们的练笔百花齐放。无论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还是对动作的描写,都体现出来人物的特点。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

笔者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中悟,悟后写,读写结合。在相辅相成的语文活动中,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其语言能力,内化并生成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小女孩动作
爱掐人的小女孩
爱因斯坦的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