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崇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
——一个宏观研究框架
■魏崇辉
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的决定性组成部分,统领精神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揽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战略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支撑。对总揽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的战略目标,亦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知需要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之上展开。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的形势与基础塑造着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本样态。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指明方向,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奠定基础,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扫除障碍,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保驾护航。这同时也为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基本努力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四个全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标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对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形塑了精神文明的新内涵。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研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暗含着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具体来说:
其一,意识形态理论与建设研究。“国内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的著作”的俞吾金的《意识形态论》(1993)问世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及结合当代中国经受的具体变迁,具体谈论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成果等。
其二,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关联性研究。对于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学界有基本共识,代表性见邢贲思、奚洁人等相关论著。但以“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为篇名检索中国知网可以看出,仅有6篇期刊文献,1篇报纸文献。可见,在这个领域还是有一些的成就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全面。意识形态建设指围绕意识形态展开的理论发展及其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1]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围绕精神文明展开的理论发展及其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现有成果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几乎完全不区分地混搭在一起,这对于塑造科学严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是不利的。
二是对政党与国家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全面。现如今的中国,政党与国家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既具有一致性,又有不同。从内容来看,是统一的;而从功效来讲,在政党这个层面的要求比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的要求更高。在国家和党的两个层面上针对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在国家这层面上面对的对象是全体人民,而在政党的层面上面对的主要是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执政党与国家双重涵义。这关涉对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性”要求的正确认识,涉及对执政党地位与作用及全面从严治党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学理上,诸如“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建设以及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政党与国家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类核心概念及其关系缺少清晰辨识,一定程度上使得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重复较多,创新不足。尽管学界已有对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少量研究,但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阐释精神文明新内涵的成果还未看到。
因此,科学厘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其学术价值体现在,是深化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的需要,更进一步,是努力构建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可以启发新时期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具体策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界对于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达成基本共识,但是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意识形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及如何发挥此类作用统领精神文明研究尚未看到。
其一,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及其建设:核心要义与基本联系。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有不同的种类,与经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相关,与这些其他方面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直接联系形成的观念的集合被称为意识形态,而人类社会精神成果的总和被认为是精神文明。在我国,精神文明包含思想道德与教育科学文化两部分,但不管是哪个部分,都渗透着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影响。意识形态规定与指导着精神文明。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的决定性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精神文明的。简单来说,分别围绕这两部分开展的建设,也就这两部分建设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精神文明需要意识形态的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而意识形态建设则指向相对较为单一,影响较为广泛,即通过意识形态的建设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状态。同时,由于两者涵盖范围的差异性,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政党与国家不同层面上内涵彼此又有不同的要求,精神文明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涵盖各个社会阶层,而意识形态则鲜明地特别是对执政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其二,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意识形态作用:理论发展与具体表现。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自然蕴含了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意识形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想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自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2]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服务“四个全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凸显与强调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其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主要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对其的维护和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方向,为其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发挥了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看出。[2]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表现在: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指明方向、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奠定基础、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扫除障碍、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揽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战略目标,能为其提供不竭动力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能为其提供基本规范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能为其提供根本保证的是全面从严治党。[3]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这三个战略举措的支撑,没有这三个战略举措的具体实践,这个战略目标就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对总揽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的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知需要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着手。
其一,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供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就是改革开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进行与展开。想要达成目标,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增强这些自信的过程是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过程。
其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供基本规范。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急剧转型,全球化日渐深入,网络化迅猛发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与尖锐,要想使得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必须按照法治的原则与要求,将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纳入法治的轨道,给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予法律的保障,予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以法律的约束。
其三,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供根本保证。不容置疑的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利用组织建设和信仰重建实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形势发生改变,特别是进入新时期[4]以来,其充分认识到不断根据新时期的需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如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必须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尤其是在新的局面和形势下,认真分析当下治理中存在的新冲突并对症下药解决它。[5]这种“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执政,全面从严治党是当下这种能力的新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一如上文所知,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政党与国家不同层面上内涵彼此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发挥需要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的形势与基础。形势与基础塑造着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本样态。
其一,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背景与重要意义。社会转型、世界发展逐步一体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是目前能够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新形势。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开放环境下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社会转型、世界发展逐步一体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是目前能够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的新形势。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并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完善和补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推进其与时俱进,结合创新和改革发挥其指导作用,确保其主导地位。其次,开放条件下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极具重要性。这种外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突出表现为:开放环境下的西方世界从未放松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势;西方世界自身从未放松本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当代中国向好发展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统领精神文明建设。
其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着我国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发挥。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形态有: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对此固然需要学术意义上的解读和剖析,但更应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任何去意识形态化、淡化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做法,都进行批判。
其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础。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为当代中国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提供了根本保障,具体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与发展,各个社会阶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意识形态一贯统领精神文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背景下的统领作用。换句话说,意识形态如何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统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一如上文所指,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指明方向、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奠定基础、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扫除障碍、意识形态为精神文明保驾护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需要做到:
首先,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指明方向作用,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是对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本展示。当下的关键在于对这种作用及其发挥机制的正确认识,最终达致的目标是正确把握事关大是大非的重大理论问题,破除诸如“对立党的领导与法治”“依法治国就是要实行宪政”“割裂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关系”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认识。
其次,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奠定基础的作用,必须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统领精神文明的意识形态是对基本制度的阐释。因此,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奠定基础的作用,必须维护和巩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再次,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扫除障碍作用,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批判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意识形态性。基于破立结合的原则,批判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同样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首要原则。立足本文主旨,这里不做详细阐释。参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双传学,袁久红《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人民性》,载《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的原则之下,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对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汲取与吸收,同时,坚决拒斥一切低级趣味的文化渣滓。
最后,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保驾护航作用,必须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的作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6]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发挥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基本保证。而要保证意识形态统领精神文明作用的顺利发挥,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迫切需要做的是,党内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的特殊党员。但是,是否遵守了党纪国法,就可以确保执政地位安枕无忧?笔者以为,党内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基于对党纪国法遵守的更进一步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者、践行者,领导与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同时充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
[1]魏崇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视野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 (1):12-17.
[2]中央文明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0.
[3]罗涵.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N].光明日报,2014-12-30(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8.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7-10-07(1).
[6]江家齐,黄禧祯,等.精神文明建设系统论[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160.
[责任编辑:杨彧]
Role of Ideology to Guide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 ll-round W ay——a M acro Research Framework
Wei Chonghui
Ideology is the decisive andleading par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Comprehensively 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 societyis astrategicgoal,includingconstruction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needs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rule of law and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partydisciplineas support.Ideologyis specifiedinthedirectionof the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it lay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removes obstacles to spiritual civilization.Ideology is the escort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At the same time,it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basic efforts to play the role of ideology in guiding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Ideology;Spiritual Civilization;Four Comprehensives
D64
A
1673-8616(2016)05-0057-06
2016-05-1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术思想理论动态与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研究”(15AKS014)
魏崇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博士(江苏南京,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