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班级

2016-03-29 09:15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蒋必武
成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级教育学生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 蒋必武



如何创建和谐班级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蒋必武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和谐发展,和谐的教育造就出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样,也只有和谐的班级,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能够舒展学生的心灵,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和谐班级,能够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在创建和谐班级时扮演了以下三种角色,留下了很多令我难忘的故事。

一、做学生思想上的舵手,用目标凝聚和谐

一个和谐的班级应是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又充满着进取创新精神的班集体。基于此,建班伊始,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引导。

(一)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

梦想和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人生应该有梦想,敢于去追梦,才有希望。一个有梦想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树立目标意识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首先谈成长。其实教育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学生释放其固有的善良、散发出潜藏的智慧、选择其发展的方向。所以成长是上学,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原点。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而从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其次谈发展。确定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就必须集中自身的时间、精力、人脉等迂回着向那个方向前进。如此,地上已有很多路,你选择了一条坚持走下去,那么这条路就会以你的成功来命名!最后谈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赢得了多少荣誉、积聚了多少的财富,而是看他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作为一个学生来说,主要就是看他是否能作为一个榜样,辐射周围的同学,同时帮助了多少同学,为这个班集体增添了多少正能量。我利用三句话“Just see it!”“Just say it!”“Just do it!”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后,学生写下了一段感想:为什么别人的成绩总比我好呢?为什么别人的作业总是很早写完了呢?不要再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想想你自己有哪些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你在看热闹时,你是“just see it!”他们是“just do it!”当你在说废话时,你是“just say it!”他们是“just do it!”……你没有想过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你从未下定决心去做些什么,没有想过扭转这个局面,让自己成为人生的“just do it!”

(二)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我一直认为后进生在学校需要尊严,因为要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离开他们不那么精彩。中间生在学校要氛围,因为他们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既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的能力和资本,但又不想就这样烛灯空守。因此说他们跟着感觉走,毋宁说他们跟着氛围走:好的氛围更能引领他们走入正途。优秀生要的是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他们是这一代人的佼佼者,要负责把这一代人带向昌盛和繁荣。因此不管他们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我要求他们人人都应是身边人的榜样,逐步影响周围的人,然后再去改造他周围的世界。如此,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也让他们明白上学的意义所在:不仅实现自身的梦想,更多地是帮他人成功。

(三)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要么是家里的娇娇宝宝,要么就是来自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所以刚到一个集体的时候,他们那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还会蔓延一段时间。为了让班级快步入正轨,让他们迅速实现“打破小我、突破唯我、兼顾自我”的转变。我引用了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2007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概念:“ubuntu”。此乃南非科萨部落用语,意为:“我因你而成。”它是一种认为人类之间息息相关的观念,即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一分子。克林顿当天所言的“社会”,指的就是我们的“国际社会”。他亦谈及我们如何不应将自身视为个体去追逐个人的成功,而应为全世界兄弟姐妹的福祉奋斗。非洲的艾滋病不是只属于“非洲”,印度尼西亚的海啸不是只属于“印度尼西亚”——我们思考时不应将其看作“他们”,而应视为“我们”。他敦促我们“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爱心与精力去考虑那99.9%的人”。学生听后也慢慢觉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难以实现的大话,而是他们能够迅速融入集体,并能够从这个集体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二、做学生学习上的助手,用能力发展和谐

学习,我认为,是一种没有固定地点的持续运动。那么怎能Makethestudy,即,让学习发生呢?第一无非是兴趣的培养,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件快乐的事情。其次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因为好学不如乐学,而乐学不如能学,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最后是激励,学生在激励中循序渐进,不断收获。如同《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此,他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得到的意外惊喜——把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法深深印在脑子里,这便是我教学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可喜的是和谐就在这无意间得到了发展。

(一)课堂,多一份热度

课堂是师生快乐的集聚地。“只有别出新裁、另辟蹊径,让课堂变得新颖活泼,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真正的收获知识。”我的课堂学生做主,这种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畅所欲言,呈现他们的已知;学生侃侃而谈,辩论他们的易混;老师黑板记录,穿插他们的未知;师生强化所需,经营他们的超市。经过从最初的习惯培养,中途的理念强化,到最终的各取所需。学生渐渐富有,我逐步解脱。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学校内外,他们个个昂首挺胸、激情满怀,教学成绩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至始至终的激励——戴高帽,说话让人喜欢。

上学期,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不是在教书,而是在交朋友。真个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政治家总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其实这句话不适合教育,这里永远是淡如水的交情。一是正话正说:如我为了激励一班的小根和大树把其他的男生带起来,我就让他们作对手,相互比较,相互促进,因为当时大树的成绩好,我就说我相信小根一定会快速赶上大树的。然后故意当着大树的面在小根的耳朵边说悄悄话,其实我什么也没有说。从此两人真正地干上了,上学期期末小根97分,而大树只有95分。二是反话正说,如有时为了刺激稍微考差的学生,我就假装批评进步的学生,一班的小桠一次单元测试进步很大,我就拿他说事:“小桠,你太不讲味口,硬是把你的同伴大枝甩了15分,太不人道了。你更本就不知道大枝也是很有尊严的人,岂是你随便欺负的。”期末两个都考了80多分。每个学生都有优势,老师的工作就是去发现,去激励。

(二)作业,不走寻常路

对于作业,我认为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巩固和拓展是承上的体现,而预习则是启下的关键。我的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基础作业人人必做;推荐作业优生选做(所谓优生自定义);有些作业有时间做,没有时间以后补做。从学生整本整本地做,而不是一题一题地做,就可以看出以上策略的正确。学生有了兴趣后,他背单词不觉得苦,他做阅读不觉得累,他一看见英语就来劲,久而久之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一来自然高效。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我的负担,学生自己超前学,自己扎实地做,老师落实的心操少了,一门心思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益,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因为我总是想:只有老师自己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他才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考试,让改变发生

我对考试理解如下:考学生之前先考自己;创新自己的特色试题;无人监考自己验成色;自己找寻差距和问题。学生这一学年的几次大考成绩,已充分验证了我对考试内涵的把握:首先老师要笑看风云淡,因为再简单的考试也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二是老师心态平和了,他总能找到后进生的亮点。三是让学生明白考试的真谛:那就是找出差距、找准问题,以便在关键考试中亮剑,因为人在退休之前总要与考试打交道。我对宽容的理解是:把优秀生当后进生;把中间生当进步生;把后进生当优秀生。这样你对每个学生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我们彼此珍惜三年的时光;每个学生也都有不和谐之处,我们淡定,因为只有三年,就要挥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三、做学生生活上的帮手,用自立丰富和谐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学校与社会万不可分离:在学校时,于社会应有之知识研究有素,毕业后断不患无人用之;在学校养成一种活动之能力,将来在社会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早在二十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当代中学生必须做到“四个学会”,其中之一就有学会生存。并且我一直认为自立是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内涵。有些能力,也可以说需要培养某种能力的概念一定得让学生早着手,早了解。如此,学生才是真正地很富有;自己安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当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状态形成时,此中的和谐才是最有内涵的和谐,即达到共享的层次。

我采用特殊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和自立。其中有一年寒假验收课,效果明显。那学期的寒假前,我告诉全班36名学生,开学后将在学校架起锅灶摆擂台,现场检查寒假作业:看谁能做一道拿手好菜,届时将由学生充当评委打分,选出“最佳菜肴”、“最奇菜肴”、“最佳配合”等6个奖项。

“说实话,刚开始我挺不情愿,学习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学做饭呀。”学生小龙说,“起初以为做饭不是难事,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然而几天操作下来,才发现做饭不轻松,放油、火候、调味都有讲究。有一次帮妈妈打下手,把炒好的菜盛进盘子里,结果自己锅铲都不会握,菜全撒在地上,被妈妈取笑了一番。”小龙最爱吃番茄炒鸡蛋,寒假里“专攻”的也是这道菜,只见他将打好的鸡蛋倒入热油的锅中,“滋”的一声响,翻炒几下又倒入切好块儿的番茄,顿时升起了白烟,他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继续翻炒起来……站在后边的史妈妈笑着点头道:“儿子学做饭,最紧张的是老人,特别是奶奶,生怕孙子累着伤着,想帮着他做,被孩子拒绝了,这学了好几次,做得也还像个样儿了。”

其实,不是学生不会做饭,而是家长不敢放手让孩子做。平时对孩子包办太过,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家长,失去自理能力,适当的放手,对学生的身心都有好处。

这样特别的家庭作业并非仅有一次,而是形成了制度,每个学期搞一次这样的专项比赛。除烹饪以外,洗衣服、叠被子、做清洁等其它一些劳动技能也一一得到锻炼,让孩子们体验父母的劳动,也让孩子们锻炼自己的品质。为给学生一次“实战”的机会,趁着重阳节,我号召学生上门为空巢老人做一次“爱心晚餐”。后来农历小年,我又带领学生来到百步亭温馨苑社区,慰问六名空巢老人。孩子们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剪窗花、写对联,空巢之家暖意融融。

我总是尽力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感恩着父母养育的艰辛,感悟着自立自强的要义。

适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之际,和谐更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的落脚点。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产物。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因为“我因你而成”。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班级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