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宇
(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基于大西安为中心的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凌宇
(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野,以西安为中心城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发展研究,凸显中心城市在文化传播、带动和辐射效应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少涉及。从理论上提出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地位、作用等方面论述其对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发展功能,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播过程中的政策、法律、遗产保护等相关内容,以期为西安市在建设西北中心城市中的文化发展提供参考,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心城市
1.1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
1.1.1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研究 卓仲阳等在《民间文化立法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从西南三省民族地区民间文化变迁谈起》、石奕龙在《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王希恩在《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中指出,民族传统文化即面临着现代化冲击的危机,也有国家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的机遇,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提出,要从专业的角度抢救、整理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从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入手,强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民族精神、身份认同、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生态等视角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过程中应着重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教育结合起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主义可持续发展。
1.1.2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 陈家柳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中以广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为例,论述了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李晓霞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文围绕新疆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进行了全面额论述,并提出了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举措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张利洁的《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调适》一文提出对区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坚持“在保护中调适,在调适中保护”的方式,努力从本民族文化自身寻找保护的动力。
朱利民教授在《浅议构建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以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为个案,提出了保护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很总要性,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西安文化遗产的措施和建议,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研究
白晋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一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选择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的路径,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构和法制保护机制,还提出了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刘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提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的立法保护工作,并加强执法监督。段爱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一文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适应社会变迁和全民健身的需要,并分发挥学校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
倪依克、胡小明的《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一文指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依据《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方针原则,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在发展中体现原真性、生态性和多样性。特别是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制,通过家庭、社会与学校等多种教育机制,把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传播。
张继生等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反思与现代超越》一文中指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外来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异化。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学习和借鉴世界各个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成果,加快和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和壮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高慧林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一文提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策略,立法保护资源,实现精品的“活态”传承,做大、做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2.2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研究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流行于我国各地区和民族之中。对武术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领域的重要内容。牛爱军、虞定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注意保护传统武术生存的文化土壤,在保护工作中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等。王龙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少林功夫的保护》一文以保护少林武术为例进行武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研究,提出借鉴韩国和日本的做法,通过法律规定对精通少林功夫的僧人进行保护,对其进行资金补助及授予名誉。贾鹏飞、许若群在《中华传统武术保护的法律思考》一文中提出,通过立法保护传统武术文化,认为目前对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显然缺乏有效的专门的支撑供给体系。
2.3小 结
综上所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涉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法律保护、产业化发展、传播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诸多领域。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和纽带,共同开发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政策、资金、科研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建立有效地合作机制。
陕西省会西安在西北地区具有天安的区位优势,经济、文化、科技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西安市“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西部强省的战略目标,打造以大西安为中心的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平衡点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从而形成整个国家经济战略化的平衡点、区域协调化的带动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西北地区具有复杂多样性的地理环境,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多民族聚居、交融的多元民族文化,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而历史上,自汉唐以来,西安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西北地区则在多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与西安形成了许多天然的联系,成为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和传播的重要集散地。然而,西北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造成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因得不到有效地保护而逐渐消失和消亡。因此,对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政策和法律等的保证,更需要通过理论和时间的研究,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貌,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为西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3.1西北中心城市发展与大西安文化建设的格局与发展思路
以西北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侧重于西北中心城市文化的引导、示范和带动效应。大西安是以“世界城市、文化之都”为发展定位,优越的区位优势为西安在西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发挥文化创新、传承和辐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有利于推动西北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整体性的发展。
3.2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发展现状研究
了解西北地区自然、历史和人文体育资源的分布和发展现状,以及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情况。通过现状分析,了解西北地区不同省市的先进经验,促进经验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3.3陕西与西安现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经验
陕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陕西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护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保护中心。通过对陕西和西安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分布、生存状况和发展经验的研究,分析西安在体育文化挖掘、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4基于大西安建设的西北核心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作为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市在打造“关—天经济区”“西—咸一体化”“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中提出了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大西安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经验,在促进大西安文化建设的同时,对西北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与发展方面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以西北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传承,突显大西安为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和引导功能。
3.5以大西安为核心的西北中心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影响因素和对策
西北中心城市大西安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遗产受自身生存和发展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适宜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模式,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的法律体系,以及政策、资金、发展传承模式和区域协作机制的构建。注重大西安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政策支撑、法律保护、文化遗产申报、推广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4.1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西北为中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力发展生产活动传承,宗教活动(师徒)传承,日常生活传承,社会组织传承,家庭、节庆习俗传承,军队传承和学校传承。
4.2大力发展中心城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可行性中发展教育体系非常重要。深厚的精神文化会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培养主体的心理,促进其不断发展。个人是文化传承的最小单位,任何一个人都会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也会成为异族文化的传承人。西北走廊的各类学校中,在高校教育体系的大西安,通过学校平台进行传承。不但能见到武术教学内容,而且一些学校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觉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西北走廊还出现了专门性的武术学校,成为难得一见的武术文化习练基地。
4.3以西安为中心城市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保护和传承的模式研究,把个人意义为载体的传承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作为根本动力。传承效果取决于传承人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因为人是文化传承体系中最活跃的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护传承人、凝练传承内容、优化传承途径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建设精神家园的关键所在,注重自在传承、自觉传承。
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领先城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天经济圈”“西-咸经济圈”从宏观上确立了中心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辐射和发展模式。在微观领域,对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依托西安为中新城市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可以形成有效的文化凝聚力,还可以对区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1 ] 冯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J ].体育与科学,2008(3).
[ 2 ] 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归类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08(4).
[ 3 ] 刘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J ].体育与科学,2007(6).
[ 4 ] 王华,李开文,祝建甫.苗族“踩花山”的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分析[ J ].贵州民族研究,2015(1).
[ 5 ] 夏晟.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1.
[ 6 ] 刘凌宇,赵亮.五四精神与中西体育文化之争[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7):133-136.
[ 7 ]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 8 ] 刘凌宇,赵亮.唐宋都成体育活动的发展与传承[ J ].体育学刊,2014(3):21-25.
G812
A
1674-151X(2016)07-14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74
投稿日期:2016-06-10
2014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文理专项重点项目:基于大西安为中心的西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码:14WL11)。
刘凌宇(1967—),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