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朝应
(贵州省瓮安县蔬果站,贵州瓮安500499)
瓮安县蔬果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贾朝应
(贵州省瓮安县蔬果站,贵州瓮安500499)
联系电话:0854-2621686。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种植效益比较低、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等新情况和新形势,瓮安县蔬果产业正面临如何扩大面积、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巩固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实现提质转型,是当前瓮安县蔬果产业需要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截至2014年底,瓮安县共有62个村51340户农户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2.34万hm2次,总产量72万t,总产值16.55亿元,平均667m2产值达4715.1元,平均667m2投入1180元,平均667m2净产值为3535.1元,总净产值12.41亿万元,仅蔬菜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05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了1个新的台阶。已形成以辣椒为主的夏秋冷凉型蔬菜快速发展势头,产品销往两广、湖南、重庆、四川、浙江、贵阳、遵义等地,市场空间较大,实现了6666.7hm2辣椒生产大县的目标。全县鲜红椒平均667m2产量1706.6kg,平均单价2.1元/kg,平均667m2产值3583.86元,平均667m2投入1152元,平均667m2净产值2431.86元,总产值达6.81亿元,总净产值46209.3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辣椒纯收入1248.9元,辣椒已成为瓮安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瓮安县水果种植面积达4533.3hm2,栽培商品果树10余种,主要以桃、李、核桃、刺梨为主,其中梨种植面积1666.7hm2、柑桔233.3hm2、桃1466.7hm2、猕猴桃900hm2,优质水果挂果面积3666.7hm2,总产量4.5万t,总产值13500万元。蔬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餐饮、物流、运输、城镇建设等二、三产业发展。
2.1蔬菜产业面临萎缩
由于种植玉米对技术要求不高,田间管理较为简单,劳动力投入较少,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每667m2玉米收入仅为1200~1600元,比辣椒少3400~3800元、比番茄少8400~8800元,导致种植效益下降,造成常规农业品种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蔬果产业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2.2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
由于缺少必要的试验、示范环节,多年来瓮安县农户一直延用传统的蔬果品种及种植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等“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如漂浮育苗、穴盘育苗技术、长研十七高抗辣椒品种、系列蔬果高产栽培新模式等推广速度较慢。究其原因:一是业务部门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经费。全县几乎没有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经费,科技推广工作难以开展。二是技术团队老龄化。目前全县从事蔬果技术推广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仅7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已抽调到其它部门)、中级职称5人(有3人2年内退休,1人借调到局综合科)。多年来,没有1人出去接受新的培训和深造,导致农业部门在思维方式和技术指导上没有创新,技术人员无法单独担任技术指导工作。
2.3基础设施不配套
(1)现有的水利设施老化破损严重,蔬果产业出现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只保产的局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无法保证蔬果正常生产。(2)缺乏大型的蔬果批发市场。(3)采后商品化处理、冷库、分级包装等环节尚未起步,影响了品牌效应和采后附加值的提高。
2.4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县蔬果产业生产上仍以农户自产自销较多,营销组织不健全,生产分散,规模小,生产波动性大,规模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瓮安县蔬果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大高山冷凉型蔬菜的开发力度,重点围绕贵阳-瓮安、道真-瓮安、瓮安-马场坪和江口-瓮安4条高速公路,马遵、久铜2条公路沿线打造优质冷凉型蔬菜带,围绕猴场三佰佬大坝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岚关、建中、猴场、珠藏蔬菜专业乡镇,辐射带动全县冷凉型蔬菜快速发展,逐年增大我县蔬菜种植面积。每年开展蔬菜新优品种的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优良品种,使我县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果业发展以桃为主,李、葡萄、杨梅、枇杷等水果为辅,积极推进休闲观光采摘园,做大做强蔬果产业。
3.1优化区域布局
3.1.1干鲜两用辣椒基地
规划面积1.67万hm2,分布在猴场、银盏、平定营、建中、玉山、江界河、珠藏、中坪、永和、岚关10个乡镇。
3.1.2时鲜蔬菜基地
规划面积1万hm2,其中以番茄、茄子等为主的时鲜蔬菜基地2000hm2,主要分布在猴场、银盏、玉山、平定营、瓮水办等乡镇;以萝卜为主的时鲜蔬菜基地1333.3hm2,主要分布在平定营镇、岚关、永和、建中等乡镇;以菜用马铃薯、菜玉米为主的时鲜蔬菜生产基地4000hm2,主要分布在中坪、玉山、江界河、珠藏等乡镇;以甘蓝、白菜为主的时鲜蔬菜基地1333.3hm2,分布在中部的6个乡镇;以西葫芦、黄瓜为主的时鲜蔬菜生产基地666.7hm2,主要分布在瓮水办等中南部相邻乡镇。
3.1.3冷凉型蔬菜专业乡镇
在岚关建高山冷凉蔬菜基地1333.3hm2,在珠藏建以大葱为主的蔬菜基地2000hm2,在猴场建以辣椒、番茄为主的蔬菜基地2666.7hm2,在建中、中坪以贵阳城市后花园建茄果类、叶菜类时鲜蔬菜基地2000hm2作为省城保供蔬菜基地。
3.1.4精品果生产基地
根据瓮安县以融入贵阳市城市经济圈为契机、打造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指导思想,结合全县境内坡耕地和山地资源的具体条件,沿4条高速、2条公路,以玉山、渔河、龙塘、中坪、白沙、玉华等乡镇为主,建设3666.7hm2以桃、李、葡萄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核心区1000hm2,辐射带动区2333.3hm2。其中重点规划发展桃的乡镇有草塘、木老坪、老坟嘴、小河山、松坪、岚关、永和等;梨等其他果树维持原有面积,以提高品质、增加单产、加强管理和维护为主;在平定营镇和城关镇分别新建或改扩建年加工鲜果达1万t的果品深加工工厂各1家,以提高果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确保果农增收,促进果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蔬菜水果生态标准化栽培示范,兼顾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市场准入等,提高蔬菜水果的商品率,确保优质优价,增加经济效益。(1)结合全县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的实际特点,制定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标准、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包装标准、贮运标准等,指导全县蔬菜水果种植户由经验种植向标准化、生态化种植转变。(2)注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加大建设蔬菜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工作力度,将标准化工作由点及面开展起来。同时,加大“四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把过去传统种植技术转变为现代高效综合配套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完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立田间档案,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抓好蔬菜水果全程监控指导。
3.3推进产业园区化建设
(1)抓土地流转。为适应农村新情况、新形势需要,推动蔬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和扶持企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抓基础设施配套。根据蔬果产业(基地)布局,重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发改、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要围绕改善蔬果基地灌溉条件的工作,推进小水池、小水窖、灌渠、喷滴灌、冷库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力度,力争达到6666.7hm2蔬果基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园区化标准栽培,夯实蔬果产业基础。(3)抓管理体制创新。以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整合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各要素,努力推进蔬菜水果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科技大户+基地”、“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方式到生产一线,以企业管理的形式领办标准示范基地,推广“四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抓专业合作社建设。合作社起到上连企业和市场、下接农户组织生产管理的作用,为此,下大力做好合作社规范管理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利益联结,通过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逐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生产格局,促进蔬果生产,使农民从中分享到收益。
3.4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种植农户与市场连结机制,推广种植适销对路品种,合理调整品种结构。(1)抓市场调研。瞄准贵阳、重庆、长沙、武汉、广州等目标市场积极开展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确定品种布局和茬口安排,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和召开群众会、培训等形式发布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为农户提供参考,增加市场紧缺的品种种植面积,适当调减滞消价低品种的种植面积,确保蔬果生产的经济效益。(2)抓试验示范。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市场需求的蔬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选择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以及省工节本增效的种植技术加以推广,充分发挥蔬菜科技人才的作用,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为蔬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5狠抓质量安全创品牌
(1)配合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蔬果生产期开展农业投入监管,在蔬果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开展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提高我县蔬果产品的品质。(2)根据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分类、分级包装,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附加值。(3)狠抓标准化体系建设,从建立田间档案着手,加强品牌创建,打造我县特色蔬果品牌。(4)鼓励开展无公害产地和产品的认定、认证等工作。
瓮安县蔬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深受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抓好蔬果产业,既是1项民生问题,也是1项关乎能否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的政治任务。为促进我县蔬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4.1加强蔬果科技队伍的建设
(1)增加县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使全县蔬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将县蔬果站的事业编制从现有的7人增加到15人。(2)调整充实县乡两级技术队伍,在人员招录时,每年安排一定比例增加蔬果专业毕业的人员。(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现有的科技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4.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财政稳定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我县“四新”技术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使蔬果产品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县财政每年需从预算中拿出50万元经费,用于科技培训、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市场调研、表彰奖励等;县直相关部门在安排资金时,要结合蔬果产业发展给与重点倾斜。县蔬果中心也要积极探索蔬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进行蔬果生产、加工的项目招商,努力推动我县蔬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3推进品牌创建
财政安排一定的经费,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蔬果产品的销售、商标注册等,全面提升我县蔬果质量,确保蔬果产品实行品牌销售。
4.4加快出台蔬果产业发展意见(扶持政策)
制定出台系列蔬菜产业、精品果业优惠扶持政策,使我县蔬果产业得以迅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