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2016-03-28 19:26朱韶平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湖南长沙410120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朱韶平(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1205)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朱韶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湖南长沙4101205)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它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对于推动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落实我国人才培养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现状,重点探究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信息化、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1],这一高屋建瓴的概括,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化技术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也为学习方式的变革给出了前瞻性的提示.21世纪的教育不仅应该满足学生个体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而且应该能参与解决当前与未来困扰人类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培养出能适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代新人.这是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功能与地位的一次历史性提升,也正是信息时代教育不同于以往教育系统和教育哲学的本质特征,其基础则是建立在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逐渐生长起来的学习新文化.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发挥其功能,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新文化、职业技能及综合训练的需要,是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采取的学习方法、策略和途径的总称,是学习者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模式.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国外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探讨了学习方式的概念、学习方式的类型、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等问题.在学习方式概念的研究方面,美国学者赫伯特·西伦于1954年最早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概念;美国学者纽曼从学生的活动方式角度提出学习方式的概念.在学习方式类型的研究方面,奥苏泊尔提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则主张学生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的关系研究方面,格斯提出了3P(presage、process& product)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课堂学习的前提、过程和产物.在3P模型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方面,瑞典的马顿(Marton)和萨利(Salia)最早进行了学习的表层方式和深层方式的研究.他把大学生对学习任务有内在的兴趣,关注学习任务的根本意义,并通过探索学习任务内部及其与其他任务间的联系来达至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深层学习方式;大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外在的,其意图是通过死记硬背等方法再现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称之为表层学习方式.

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最近十年左右才开始的.纵观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几个方面.在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研究方面,学者从性别差异和年级的角度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更趋向于深层和成就式学习,而且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不管男生和女生,都比二年级和三年级时期更趋向于深层和成就式学习.在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方面,王志玲等在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课堂教育情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的动机和策略)与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两者内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学习的深层动机与创新人格(好奇心和意志力)显著正相关;深层策略与创新人格(好奇心和意志力)和创新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也显著正相关.研究证实了大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质量正相关,大学生学习方式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陆根书以全国15所高校3013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加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对其学习方式的影响.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方面,孔企平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当前在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动手做(hands on)的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与长作业等学习活动,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对于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可操作方法则较少涉及.[2]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学习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是21世纪教育变革的出发点与根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永恒的话题.在知识更新频率日益加快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未来的学习方式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1学生学习方式日趋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同时还是当今时代的呼唤.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非常注重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3].传统依赖于书本知识和局限于教室内师传生受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美国把“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于技术”作为中小学教育五大目标之一;日本新课程教学要求各门课程都应该渗透信息技术教育;英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必备的六种基本技能之一.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教育之中,成为各国非常重要的关注领域.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形式,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由学校所规定的内容扩展到无所不包,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例如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可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特点,在课内进行展示交流,在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学生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再学习,把自己的体会、问题和作品等在课后反馈到交流栏目中,也可以把自己的电子作品发送到作品展示区,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协作学习的空间和展示成果的舞台,从而扩展了学生学习空间知识面.信息化环境下课后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延伸.传统学习学生主要通过课堂获取信息,大多数时间学生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和交互活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4].例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和收集资料;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及汇报研究成果;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2.2学生学习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和灵活等诸多特点[5],信息技术环境下是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由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并存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根据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等同于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的学习方式可以两两组合,构成机械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四种学习方式,能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程度和主动程度的差异.各种学习方式之间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各有自身独特的逻辑与特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相对于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探究性学习而言,接受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相对于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合作学习而言,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养成.所以,正确处理好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能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

2.3学生学习方式变得个性化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例如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不同,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及效果,有些学生先天表现出某些方面的才能,其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将会比其他没有这些爱好的学生快得多;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不但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还会影响他们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另外,有些学生具有某些特殊的学习缺陷,他们在学习某些材料时会比其他学生遇到更大的困难.传统的教与学,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必定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的支撑,它为每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水平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灵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使因材施学成为可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及多样化、实用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6],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自主参与及完成开放性实验和创新研究性实验等,实现全开放式实践教学;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内容为主线、能力为目的及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

3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受到了新一轮的信息冲击,教学方式的信息化改革,不仅有效改善教学现状,同时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日趋信息化、多元化及个性化.尽管关于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关注大学生学习方式差异的研究及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从而为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可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1-3.

〔2〕百度百科.数字图书馆[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8181.htm.

〔3〕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6):38-41.

〔4〕彭囿朗,李淑庆.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2.

〔5〕谢阳斌,桑新民.开放大学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3-8.

〔6〕侯耀先,李建鹏.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角色和学习行为的新变化[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106-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XJK015BGD007)

收稿日期:2015-11-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18-02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