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
(济宁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 曲阜 273155)
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张 曼
(济宁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 曲阜 273155)
多元读写能力是当今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新型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设计”的理念,教师应善于创建多模态的教学环境,通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多元读写能力;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和话语意义的构建呈现多模态化趋势。语言文字符号在交际中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其他交际手段如图像、动画、音效、空间、手势、身势等符号系统在社会交际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如今这样一个多模态时代,语篇由单模态向多模态发生转变,从而也使传统的读写能力(literacy)逐步升级扩展为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1]。与此同时,外语教学领域也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必须要从单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向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方向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满足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发展的社会新需求。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正朝着这种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发展。
多元读写能力的概念是由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于1996年最先提出和倡导的。他们提出的“设计”理念成为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依据。其理论框架为“己有设计、设计过程和再设计”,其中“已有设计”指已有资源,即己经掌握了的各种模态的特征;“设计过程”指为完成交际任务,从已有资源中选择模态或模态组合设计话语意义的过程;而“再设计”是指整个设计过程产生的新意义,进而使已有资源得到扩展。此外,他们还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和发展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设计步骤,包括“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评性框定(critical framing)和转化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2]。
多元读写能力主要是由“多符号系统意义潜势”组成的,是通过语言以及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识读语篇和写作语篇的能力。新伦敦小组指出多元读写能力的发展涉及语言、视觉、身势、空间、声音以及把这五大类别的模态系统综合运用的设计学习过程[2]。胡壮麟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包括文化和技术识读两个方面,学习者要在信息环境中学习并构建话语意义[3]。而针对语言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与学习的主要目标的特点,张德禄根据Thwaites(1999)提出的六种主要多元读写能力,把多元读写能力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是语言读写能力,区别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里要求学习者既要了解“语言模态意义潜势的特点”,分清其在交际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又要具有在不同语境的交际中使语言模态与其他模态相互协同和搭配的能力。第二是社会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文化读写能力、政治读写能力、批评读写能力和后现代读写能力。第三是技术读写能力,其中包括了科技读写能力和媒体读写能力。[1]
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多模态环境下,教师要多模态地教,学生也必须多模态地学。语言教学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使学生也成为设计者,通过设计的过程进行学习。
(一)创建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
1.注重教师的多模态课堂话语的质量
外语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受高质量语言输入的场所。[4]教师的课堂话语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也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为学生生成语篇的可利用资源,因此外语教师的多模态课堂话语的质量对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运用多模态化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对各种符号系统的解读能力及建构意义的能力,学会构建自身的多模态话语。多模态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从调用“设计资源”开始,再到意义的“设计进程”和“再设计”的过程[5],教师要充当好意义设计者的角色。教学手段不应局限于单一模态,而要利用好PPT等现代媒体,通过多种符号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手势、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等,构建出多模态的课堂话语意义;同时还要尽量做好各种模态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设计好模态的主次,以及前景化与背景化、补充与强化等关系,形成良好的多模态课堂教学环境。
2.发展学生在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多模态、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全方位地让学生接触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模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用好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同学间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收获,并探讨学习疑惑。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有助于同学间、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互助的多模态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二)开展模拟实景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长远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即通过多模态教学提高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模态的供用特征(affordances),以学会选择多种模态来构建意义,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对语言符号和其他符号系统的运用当中去学习,因而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践活动[1]。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较难实现,因而教师可以运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开展实践活动。借助录像视频、多媒体背景图或学习软件等科技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模拟实践活动的真实度。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设计者,通过设计的过程进行学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设计资源”,挖掘自身的意义潜势,学会调用多模态系统构建话语意义,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框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例如可以依据课文主题制作PPT课堂演示,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整合资料,还要运用文本、图片、色彩、动画、视频、音响、字体、明暗、布局等创作多模态语篇,或者组织模仿视频中角色表演、辩论、商务谈判、口译等活动。
(三)给予明确有效的指导
在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引导和组织者。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符号资源自主建构多模态话语以获得新知识,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已有资源的目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有效的指导。这个步骤既可以出现在实践活动之前,也可以在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实践活动前的明确指导主要包括相关理论知识或概念的介绍,信息难点、重点与焦点的掌握,交际活动开展的规律、程序和方法要求等方面。实践活动后的明确指导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总结、讨论和反馈。教师给予学生恰当有效的指导,对于帮助学生进入实践活动、获取和发展新知识都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同样要注意运用多模态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干预保障多模态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读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所选择的模态和构建的意义作出评判[6]。学生在学会新知识的基础上,还能结合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与经历,发展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即通过批判性反思去创新思维。另外,面对海量的网络数字资源,要能够具有选择性地、批判性地分析判断和管理汇总信息的能力。对于新接触到的多模态语篇,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评价或表达出独到的见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模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PPT展示或者阅读英文网页等多模态语篇方式,要求学生阐述或写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批判性读写,可以挖掘语篇深层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五)开展改造式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者不应该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使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从而积极构建知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这一过程得到充实、丰富与改造[7]。开展改造式实践活动则是借鉴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学生应对以上教学步骤之中所学到的东西进一步反思,继而创造性地应用到其他语境中去,使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中得以固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为学生设计活动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改编所学课文并进行英文短剧表演,或者录制英文微视频、微电影,在这一阶段也可以要求学生做PPT演讲等。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多模态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倡在做中学。该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符合当下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的机械重复、更新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在网络教学平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元。
再次,在学习进程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不足,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知识难以真正得到巩固与应用。而多模态教学模式开展的是实景实践和改造式实践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究、创造中学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更是让学生提升了看问题的层次,为其今后创造性地工作打下基础。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带来的交际方式、传媒、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多元读写能力的广泛内涵,如何更加有效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还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
[1]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9-14.
[2]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66(1):60-92.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9-14.
[5]张征.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1-15.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8-139.
[7]戴伟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10-17.
A Study on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for Multiliteracies Development
ZHANG M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ining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55,China)
Multiliteracies is a new demand for learners’ ability in today’s society of informatio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sign”,teachers should create multimodal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cultivate students’ multiliteracies through a “learning-centered”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l,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multiliteracies; multimodality;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2016-05-19
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2014JX05);济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X201502)。
张曼(1974- ),女,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6)11-0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