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国内文献述评

2016-03-28 08:39李春林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层次结构产业结构结构

吴 越,李春林

(1.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2.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3.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高教述评

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国内文献述评

吴 越1,2,李春林3

(1.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2.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3.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多学科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已成为一种研究趋势。高等教育学视角下的研究比较关注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规律或特征,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研究则强调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平衡,产业经济学视角下主要以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现有成果以宏观层面或微观层面研究为主,较少关注中观范畴的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作为城市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群区域整体水平的推进。探讨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当今我国城市群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甚至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多学科视角;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改革

多学科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研究趋势。近年来,国内学者较多从高等教育学、教育生态学以及产业经济学视角对高等教育结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最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结构内涵

20世纪60年代,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思想、天野郁夫的“二元二层”高等教育结构观以及其他国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结构的探讨为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始于1980年,蔡克勇提出“实行理工文结合”来改革高等教育结构,郝克明与汪永铨将高等教育结构界定为“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构成状态”[1]。后续研究者将其细化为“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2]“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3-4],这些观点都以系统学中结构概念为基础来理解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开放性及动态性[5],高等教育结构则具有多方面性与多层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渐进性与突进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高等教育结构成为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性、综合性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一般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区域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和科类结构[6];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主要体现了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4]81。考虑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动态与静态,高等教育结构被称为“网状结构体”[4]87。从高等教育结构的亚结构来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科类结构主要受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影响,形式结构受消费和分配结构的影响较大,布局结构则受国民经济的地区布局结构影响。从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变迁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基本上遵循“从被动调整到主动适应、从计划管理到宏观调控、人才培养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7]的思路。总体来说,不断优化和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产业结构内涵

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贝恩首次将产业结构界定为产业内的企业关系。国内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经济结构问题,但对经济结构的亚结构如产业结构等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也多以介绍日本、欧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为主。早期的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经济结构的基础结构之一[8]。20世纪90年代,基于对“结构”的理解,产业结构被界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9-10]。研究者认为,产业结构应包括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一部分学者从质与量两个维度来理解产业结构,认为产业间经济资源的分布结构既是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又是产业间质的联系的有机耦合[11]。当然,广泛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可理解为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结构、生产能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总和[12]。

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调整和升级。近20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备受学界关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产业结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学界对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从量变与质变两个维度考察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量变,产业结构升级是质变。持此观点的学者主张产业结构应采取“调整与升级并重”的战略[13]。二是将产业结构升级界定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过程中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状态逐渐演进的过程[14-15]。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比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为重要与迫切[16],21世纪的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双重任务。产业结构变动即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再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可以从“高度化效应”与“合理化效应”[17]两个维度来考察。周振华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两个特点,即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18]。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从纵向维度理解产业结构由低水准向高水准的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则从横向维度强调产业之间联系的聚合质量。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高度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19]。无论是产业间还是产业内的优化升级,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必定会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而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都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规律性变化。

三、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高等教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通常以高等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高等教育结构演变规律或现状进行研究。如探讨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历史演变,寻找高等教育结构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20],分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共同特点[21]等。有学者认为,中国学科结构具有偏振型特点,美国学科结构呈现出均衡型的特征[22]。张德祥从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以及布局结构上归纳了扩招后十年间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趋势[6]。政府在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与高校的博弈过程[23]。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张志刚提出了区域高等教育的主要优化模式[24],李锦奇提出了以科类结构调整带动省域高校宏观布局合理化建议[25]。十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变化基本遵循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思路,但“同质化倾向”[26]仍是当前高等教育结构最直观、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它与高等学校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布局结构有很大联系,因而有学者提出,克服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要遵循“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引导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英国教育学家阿什比继克雷鸣提出“教育生态学”之后进一步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观念。生态位理论是高等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高校在区域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空间,教育层次、类型和质量的多样性正是高等教育生态位的多样性[27]。生态学视角下的研究强调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或系统地思考高等教育结构,即把高等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有机联系。十余年前国内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高等教育,人们比较认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生态平衡的观点。以贺祖斌为代表的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生态学分析,在代表作《高等教育生态论》[28]中提出,高等教育的生态区域反映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的区域结构状况。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失衡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失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冲突,因此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通过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专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以获得预期的教育功能[29]。再如,对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性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平衡、生态优化策略[30-31]等进行研究。运用教育生态学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结构问题,更关注高等教育系统内外部环境如何维持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平衡。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对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将高等教育结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探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纵观前人研究成果,少数学者从宏观层面对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两者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如杜传忠等认为需要从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学科结构以及布局结构的均衡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进行调整[32]。大部分成果聚焦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广义上高等教育结构的亚结构包括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体制结构等。根据研究对象来分,现有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协调性研究,另一类是关于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3个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或协调性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

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而学科专业结构通过影响劳动力结构而对产业结构影响较大。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或互动关系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产业结构的变动与高校专业结构的发展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33-34]。国内学者在20世纪末就提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所需人才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来形成相应的学科专业结构[35]。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成为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其与区域产业结构、岗位职业结构的适应也成为研究的对象[36]。21世纪初,陈超认为,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结构具有相关性,产业结构的多样化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中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多样化[37]。陈晋玲认为,根据产业结构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38],谷建春等将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描述为被动适应、主动配合和科学引领三种状态[39-41]。从相互分隔逐渐演变为有限联系、主动适应、超前引领是美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变化历程[42]。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或相关性成为研究重点。上海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不一致,专业结构层次高移滞后于经济结构高移趋势[35]。产业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两者之间形成动态的适应关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的有效对接,因而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是评价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适应度的标准和依据。

较多学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41],安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适应性研究[43],东北三省人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适配评价方法研究[44],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的分析[45],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关系[46],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评价与预测[47]等。产业结构优化必须要求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少数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经历了与经济增长从不适应、调整到逐步适应的调整过程[48]。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不协调[49]、切合性不理想[50],存在潜在的风险,需要提升高等教育层次,培养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人才。

就业结构在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时滞性[51]。产业技术结构主要是指劳动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其表征是各种高等教育层次的就业人员构成,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趋凸显而备受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发展”[52]等问题。如湖南省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就表现出不协调、不合理的特征[53]。当然,大学生就业难也与我国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偏低密切相关[54]。高等教育结构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规模的扩张更要以就业容量和就业岗位数量为重要依据[55]。以江苏省为例,在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的匹配性、产业行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的适应性、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56]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构建结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结构的协调程度[57],可为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结构的匹配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探讨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之间协同发展的规律,可从新的视角研究高校就业问题。

四、思考与展望

通过对现有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多学科视角下高等教育结构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二者的内涵都有不同的思考,不同视角下关注的高等教育结构问题有所区别。高等教育学视角下学者们比较关注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规律或特征,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更关注高等教育结构生态的平衡,产业经济学视角下主要以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现有成果以宏观层面或微观层面研究为主,较少关注中观范畴的高等教育结构问题。从国家层面探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战略或以省域为单位分析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或协调性问题的成果相对较多,但对介于国家与省域之间的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却相对较少。虽然有少数学者关注诸如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58-59]、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0]等,但主要是从资源整合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联动问题,却较少有学者研究中观层面如经济带、经济区以及城市群的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的城市群或城市圈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城市群进化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是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证。作为城市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群区域整体水平的推进,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也是影响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城市群产业经济的增长质量。近十年来,虽然城市群的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高等教育结构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如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等并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所引起的产业技术结构与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由此,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背景下,优化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仅是当今我国城市群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甚至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1]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3.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78.

[3]虞国庆,漆权.高等教育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161.

[4]韩延明.高等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5]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一):高等教育学讲座[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6.

[6]张德祥.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7.

[7]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68.

[8]熊映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若干问题[J].求是学刊,1982(5):1-8.

[9]孙尚清,马建堂.产业结构:80年代的问题与90年代的调整[J].管理世界,1991(2):61-71.

[10]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6-17.

[11]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

[12]朱明春.产业结构·机制·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5.

[13]陈淮.对话“十五”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再审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68.

[14]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53-56.

[15]刘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论[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14.

[16]周叔莲.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1998(7):22-29.

[17]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1):113-125.

[18]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2-23.

[19]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1.

[20]闫亚林.高等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5.

[21]董泽芳,张继平.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3-58,65.

[22]陈羽洁.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3]冯向东.高等教育结构:博弈中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5(5):1-5.

[24]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5]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6]余蓝,刘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6.

[27]朱振林.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空场:生态系统视角下高等学校的错位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31-33.

[28]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29]贺祖斌,王国亮.广西高等教育结构的生态分析与优化[J].学术论坛,2013(11):217-221.

[30]杨蕾.广东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与优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31]李天科.河南省高等教育生态结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32]杜传忠,刘忠京.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理论学刊,2014(9):52-58,129.

[33]夏天阳.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J].江苏高教,1998(5):27-90.

[34]王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198-200.

[35]刘世清,田守花.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设置:以上海地区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8-91.

[36]李英,赵文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149-151.

[37]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J].江苏高教,2001(4):19-22.

[38]陈晋玲.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数据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66-172.

[39]谷建春,李明华.对口·适应·超越——论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24-27.

[40]李彬.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培养的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5(6):116-120.

[41]王志华,贝绍轶,董存田.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兼论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问题[J].经济问题,2014(10):14-20.

[42]李战国,谢仁业.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46-49.

[43]周伟,王秀芳.安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6):75-79.

[44]霍影,姜颖,籍丹宁,等.人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适配评价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智力支撑视角下以东北三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9):59-63.

[45]杨林,陈书全,韩科技.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45-51.

[46]崔永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8-14.

[47]蒋慧峰.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评价与预测[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00-103.

[48]杨宇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49]刘瀑.河南省教育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J].教育评论,2014(7):129-131.

[50]李全生,杨亮,王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风险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4-67.

[51]陈万明,沈婷.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73-76.

[52]邓光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3):42-45.

[53]陈媛,尹坚毅.湖南高等教育结构合理性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6):59-64.

[54]马廷奇.产业结构转型、专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5):56-59.

[55]陈厚丰,吕敏.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56]李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96-102,108.

[57]王崇锋,石龙.产业关联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耦合效应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103.

[58]宗晓华,冒荣.合作博弈与集群发展: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9):1-5.

[59]崔玉平,夏焰.区域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40-45.

[60]王黎恺.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的实证分析[J].江苏高教,2014(6):58-59.

(责任编辑 吴朝平 韦春霞)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

WU Yue1,2,LI Chunlin3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2,China;2.Sichuan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3.School of Administr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It has become a current research trend to analyze the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pedagogics,the research focus on the evolvement rule or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ecology,the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an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conomics perspective,the research mainly are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Existing results are macro or micro research-based,less concerned about the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on the middle level.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system,higher education restricts 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 to a great extent.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but also the urgent need to construct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of the we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urban agglomeration.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industrial structure;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coordinated development;higher education reform

G649.2

A

1673-8012(2016)04-0116-06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4.018

2016-02-06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西部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BFA160041)

吴越(1974-),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春林(1971-),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吴越,李春林.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国内文献述评[J].重庆高教研究,2016,4(4):116-121.

format:WU Yue,LI Chunlin.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sciplinary:domestic literature review[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4):116-121.

猜你喜欢
层次结构产业结构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设备结构方案评价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论《日出》的结构
基于部件替换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