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读解与展望
——序《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初探》

2016-03-28 07:38任一鸣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女作家少数民族新疆

任一鸣



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读解与展望
——序《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初探》

任一鸣

《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初探》,是一本以研究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为己任的学术著作。她是六位新疆民汉研究者和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互信互助、彼此欣赏砥砺、牵手合作、一路同行十年的结晶。她凝聚了诸多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和民汉研究者、专家学者、支持者丝丝褛褛的心血与期盼。

本著作以社会性别视角与民族视角双重契入,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进行初步的、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意义解读和审美评价。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90年代不仅已完全确定了其独立的学术学科地位,并在中国文艺理论界成为备受瞩目的显学之一。但是,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却没能受到这一热潮的足够关注。虽有零星评论见诸报端,但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中,一直空缺。

新疆各民族文学研究,近20年来,有了长足的繁荣与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至今尚处边缘的少数民族女性作家作品之研究,虽有一些评论见诸报端,但较为集束的整体性研究,尚鲜见。

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实际上是处于中国当代主流文化、地域、性别的多重边缘。她们有自己的声音,但由于欠缺语言的桥梁和文学评论的密切关注而未能远播。她们的成就、价值远未获得充分的评价和应有的认可,也未能获得在中国女性文学及其研究中应有的学科地位。

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作品犹如明珠遗落在黑夜里,虽熠熠发光,却少有人关注。犹如玫瑰花开放在戈壁绿洲的暗夜里,吐露着芬芳,馨香却未能远播。

对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进行研究,即尽可能把遗落在黑夜里的明珠发掘出来,串珠为链,对其审美特色与文化价值给予充分的评价和应有的认可,希冀把开放在新疆戈壁绿洲暗夜中玫瑰花的馨香与美感传播出去,让更多关注她喜欢她的读者、研究者们沐到芬芳,手有余香;尤使其获得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学科地位,弥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整体性研究的缺失,便是撰写本书的初衷与意义。

有鉴于此,笔者始终认为,对于处于多重边缘的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对于在职场与家庭的艰难境遇中轮回奔波,在寂寞而漫长的守望中坚持写作的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们,首先奉献于她们的,应该是敬意,是积极的、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本书内容分六章展开。

第一章导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命题的产生、发展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对象与范畴,及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概念、关键词和学理问题作一初步阐释和界说。指出,“客观、平等、发展”的观念应是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基本准则。这是撰写本书所必备的前提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第二章,运用宏观的文学研究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整体风貌、独特审美价值进行概括:独特鲜明的民族特性与女性关怀,是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飞翔的两只翅膀;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女性主体意识,是当代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同一性”;塑造独立、自主的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女性形象,揭示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富有时代特色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成长,是其重中之重。同时,奇异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深深的地缘情结,多元文化背景中蕴含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亦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第三、第四、第五章,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色进行综述,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女作家文本予以个案解读;既凸现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的创作个性,又力求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地从中映照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整体风貌;重点在于突现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女性文学之间民族特色差异与美学风格差异。

维吾尔族女作家以鲜明的社会性别视角,揭示封建文化对维吾尔族女性生存的规定与制约,对女性在民族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及其命运作清醒而深刻的披露反思,尤对维吾尔族女性在变革时代心灵的萌动、呼唤与憧憬,对她们精神的觉醒、抗争以及追求独立自主的曲折心路历程和崭新时代风貌,予以浓墨重彩的书写,这是处于世纪之交的维吾尔族女性文学时代与文化内涵的显著特色。女作家以极大的勇气深切同情和怜惜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主人公,替她们呐喊和伸张正义,展现出解构男权中心文化的批判锋芒,张扬着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使得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维吾尔族女性文学承继了古老丰厚,既独具异彩又流动多姿的“丝绸之路”民族审美文化传统。浓郁的农耕文化和绿洲文化的特质,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彰显了维吾尔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并用现代意识去重新整合,以此作为对民族文化的深度弘扬。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传统手法与现代艺术手法兼揉,往往具有浓郁的悲剧感,且对于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有人性挖掘的深度,又有质疑、解构男权中心文化的力度。这是维吾尔族女性文学较之于其他民族女性文学,更为强烈,更为鲜明的审美特色。

其较为典型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哈丽黛·依斯拉音的小说集《城市没有牛》,热孜万古丽·玉素甫的小说《红遍乡村》、《飞蓬之梦》、《沙枣花》,迪丽达尔·艾则孜的小说《维纳斯塑像前的沉思》,古丽尼莎·加玛勒的小说《红玫瑰和百灵鸟的故事》、《好梦成真》,巴哈尔古丽·沙吾提的《代价》等。

深情书写哈萨克女性命运的时代变革,是哈萨克族女性文学鲜明的时代与文化内涵——有像草原一样心胸宽广、崇高、善良、伟大的“地母”形象,有悲悯情怀下无话语权的“妻子”形象,有女性身份及情愫下的“异端”形象,更有时代变革中的哈萨克“新女性”形象。从中映照出哈萨克族女性和哈萨克民族历史与时代的变革轨迹。哈萨克女作家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广阔、丰饶、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草原,是她们灵魂的归宿,创作的源泉。因此,“开掘哈萨克人的魂”,表现哈萨克民族心在草原,根在草原,魂在草原的浓重草原情结,书写处在传统与现代交界点上的哈萨克民族的困惑与追求——就成为哈萨克女性文学最鲜明的审美特征之一。这个“魂”,就是民族之魂,就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此外。哈萨克族女性文学,以民间朴素的女性生存和话语方式开启了对封建男权文化的质疑。再现了以女性为吟唱主体的“挽歌”这一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民俗的艺术魅力。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哈依霞·塔巴热克的中篇小说“灵魂三部曲”——《魂在人间》、《魂在草原》、《魂在大地》,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散文集《永生羊》、小说集《黑马归去》、《天亮又天黑》、中篇小说《枸杞子的惶惑》,阿维斯汗·努尔霍加的作品集《同行者》、《在画像前》,短篇小说集《爱情还是仇恨》、中短篇小说集《遥远的地平线》,等等。

质疑普通人尤其是回族普通妇女旧有的生存方式,揭示女性鲜活生命被封建文化摧残和禁固的悲惨命运,是新疆回族女性文学的要义所在。将封建文化对女性生命本体的摧残和禁固,对封建男权文化的诘问和鞭笞,与礼赞普通回族女性生命品质的美好,自然地融合一起,体现了女作家们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审视历史和关注现实的理性思考,使她们的作品既有着鲜明的性别主体意识,又显示了较为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内涵。同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宗教文化极富情感的表达,跨文化身份语言表述的杂交优势与文本的清洁光晕,形成了新疆回族女作家独特的话语场。诸如“清真寺”、“新月”以及凝聚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油香”、“馓子”和“粉汤”等回民独享的语汇出现的高频率,使之显示出鲜明的回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伊斯兰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毛毛的《远方的风景——海南纪行》、《新疆纪行》、《远方的风景——内蒙古记行》、《边疆纪行——游历西藏》等十余部文化类散文集,祁文娟的小说《古道》、《四百里大戈壁》、《遭遇噬人恐龙》;马玉梅的小说《老土炕》、《敌人》、《远逝的故事》;鞠萤的《眼睛的俘虏》等。

第六章,运用文学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放在中国女性文学的大格局中,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女作家文本作个案比较,管中窥豹,以求证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女性主体意识的“同一性”,初步兼及些许个体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个性之差异。

第七章,检视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文学共生、共鸣、共振的文化价值。——揭示封建性别文化对女性的禁锢与塑造,对封建男权中心文化予以抗争与批判;执著地讴歌真、善、美;超越性别的性别书写;艺术手法的探索与创新;是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文学的共性、同一性所在。为人类建立一个各民族平等互爱、男女两性和谐共处和多元文化交融共享的人文生态环境,正是包括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在内的中国女性文学的终极追求,她证明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八章,辨析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文学的审美差异性、互补性。——地域文化与生命感悟的差异性;族群性格和族群文化的差异性;解构力度与建构力度的差异性;宗教文化与身体描写的差异性——上述四点差异,彰显了新疆少数民族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和迥异的美学风貌,其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昭示着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对中国女性文学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彰显了中国女性文学价值诉求与情智表达的多元范式,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领域和审美谱系。

第九章,在上述对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进行微观与宏观并重探索的基础上,用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理性的价值观,力求从中升华、提炼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及其研究独特的文化价值。——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西域文化价值;中国女性文化建构价值;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互补、融合、共享生态文明的文化价值;最终归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本章以求进一步强化本研究文化价值层面的判断和理论层面的提升。

最后的“结语”,表达了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及其研究的期盼。

从纵向思路看,本书逻辑思路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再到形而上。即从宏观概括开始,到微观评析,再将微观评析置于宏观视野中,加以审美比较研究,最后从中升华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从横向思维看,本书在审美特征的发掘中,凸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凸现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主体意识,并兼顾到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认同的价值理念的分析与倡导。体现在具体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中,鉴于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极少,故尝试打破惯有的以理论对照文本、注解文本的套路,而是从文本事实出发,注重少数民族女作家文本的剖析与解读,力求在文本解读中发现理论的增长点,期望为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既是“初探”,必有不少疏漏与缺憾。

该研究自2003年始。初受鼓励遵命申报项目,后方知当是时,新疆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译成汉语的极少。不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我等,被责任感和一腔热忱所蒙蔽,确实承担了一份力有不逮的重任,几陷无米之炊之困境。8年来,我和我的同伴殚精竭虑,四处搜寻原始资料,八方求告民汉朋友破解翻译。项目多次面临山穷水尽之绝境,为信守承诺又不得不坚持下去,坎坷丛生,艰辛备尝。

我等苦于不通少数民族语言,加之文化视界、学术积累、经费、精力、能力及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本专著依据的只能是截止于2006年底的一部分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这使本著作中涉及的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的研究难以涵盖她本来应有的广度。全面,是我们的资费和能力所不逮的,亦非本著作追求的目标。在此,特向那些我们爱莫能助不得不有遗珠之憾的女作家,特别是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当时尚未有汉译本出版的少数民族女作家致歉。同时,也向2006年以后出现的年轻的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后起之秀致歉。

如今30多万字的成果,几经专家鉴定,对其学术价值评价颇高。盖因语言不通,一些作品几经民、汉朋友搜集,辗转易手,出处难考;一些重要作品无汉译本,则是有志者自力更生翻译的,并未出版,难注出处;凡此,有悖于学术严谨,在此特向读者致歉。

笔者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网上高薪聘请学子中的网络查询高手,众皆满怀信心而应,终则失望而退。盖因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作品,各大网络系统几无可查找。这也说明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确实处于草创阶段,《初探》确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初步成果。我歉疚这一课题已是一个迟到的研究,希望她能给今后的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奠定一个基础,提供一些参照。

我深深歉疚,这本已是一个迟到的研究,前期为新疆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后期为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其出版盖因非人力所及的变数丛生,使得这一迟到的研究从2003年始,至今历经12年漫漫坎坷之路方得以迟迟面世。在此,特向方方面面关注她、牵挂她、帮助过她的所有学者、领导、朋友、知己致以深深的歉意!

衷心希望有更多年轻的研究者致力于发掘明珠的事业,以弥补本书的缺憾与歉疚。我相信,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中的精品一定会被时光擦亮。

发掘明珠的事业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借此,向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致敬、致谢!没有她们创作的作品,本书将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借此,向艰难时节风雨同舟一路同行、参与撰写本著作和援手相助的各位学界同道、领导、朋友、姐妹致以深深的谢忱!

(本文作者为昌吉学院中文系教授,知名学者)

本著作撰写的宏观思路是:从宏观视角剖析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现实、历史及文化原因;探索、概括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鲜明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女性关怀特质及其审美意蕴;开掘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文学审美特质之差异性、互补性;揭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及其研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女性文化建构价值;以尝试初步勾画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整体风貌。这既是本著作的主导思想、核心内容、探索视角,又要成为我们关照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女性文学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理念。

本书撰写的微观思路是:全书立足于通过文本解读体现宏观思路,由此尝试建构新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整体风貌。以鲜明的女性视角、女性关怀、女性主体意识解读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文本;重点解读其笔下女性形象的时代变革与命运变迁,追踪她们随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一起前进的足迹,展示她们承担新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改变自己命运的崭新时代风貌和坎坷曲折的心路历程;发掘女性文本、女性形象承载的时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内涵。同时,从性别文化的视角,灵活运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性别身份理论,充分注意到女性身份与民族身份的有机融合,揭示民族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对少数民族女性生存的规定与制约,从始至终贯穿新疆少数民族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成长。

猜你喜欢
女作家少数民族新疆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总序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
新疆多怪
两位获诺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之路——《逃离》与《到十九号房》之比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