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自制节目《晓松奇谈》的不足与改进

2016-03-28 06:41周柯岑
传播与版权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晓松受众

周柯岑

浅析网络自制节目《晓松奇谈》的不足与改进

周柯岑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自制”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晓松奇谈》作为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佼佼者受到了大量拥戴,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从节目定位、内容到经营等方面剖析《晓松奇谈》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对其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网络自制节目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晓松奇谈》;网络自制节目;脱口秀

[作 者]周柯岑,重庆大学。

当下社会,网络媒体大行其道,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受到“限娱令”“限广令”等一系列措施的影响,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方面被戴上了无形的镣铐,使得“网络自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各大网站纷纷推出自制电视剧、自制视频节目,一波“网络自制”的浪潮来袭。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网络自制”依托于更自由的网络空间,面向相对年轻化的受众群体,制作经费和周期也相对电视节目有所缩减,显得更为轻盈和富有弹性。虽然如此,网络自制节目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一方面,传统电视节目仍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获得高收视率,对“网络自制”的空间产生挤压;另一方面,“网络自制”呈现群雄逐鹿之势,同类型竞争激烈,要在其中出类拔萃,实属不易。

《晓松奇谈》是爱奇艺为高晓松本人量身打造的网络自制脱口秀,其前身为《晓说》。2012年起在优酷网播出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超过5亿的点击率使得它一度成为网络自制节目的佼佼者。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最大的原因是来源于高晓松的个人魅力,他渊博的学识和侃侃而谈的风度,吸引了万千关注的眼球,而节目深厚的文化底蕴则将其与只靠噱头博取关注的节目区别开来。2014年,《晓说》转战爱奇艺,化身为《晓松奇谈》。转变平台,节目保持了其一贯的风格,同样保持了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但与此同时,一片欢呼声中也开始出现质疑,节目播放量再难出现节目前期的高潮,反响也趋于平淡。

一、《晓松奇谈》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一)话题选择使受众过于窄化

节目既取名为《晓松奇谈》,顾名思义,晓松与你谈天说地。高晓松本人具有渊博的学识,这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有着清华大学求学经历的他从1997年开始游历世界各国,完成了小说、剧本,并涉足导演行业,也正是这般经历让他拥有横跨中西、纵观古今的知识储备。由于高晓松本人的知识储备多集中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信息,因此自节目开播以来,话题的选择都局限在历史板块,基本来源于高晓松本人的储备。这无疑为主持人的自我发挥和塑造节目的个性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知识的储备终归是有限度的,长时间的消耗终有枯竭之时,对于一档节目来说,长时间同类型的话题选择,在定位明确的同时将受众过分窄化,很难扩大其影响力,实非发展之计。

(二)节目单一削弱视觉享受

1.节目形式呆板。从《晓说》开播至《晓松奇谈》,节目一直以高晓松为主线,一期40分钟左右的节目,除了高晓松的讲述之外,似乎很难找到其他元素。反观国内脱口秀节目,《铿锵三人行》注重与嘉宾的思想碰撞,火花四溅;《壹周立波秀》有环节的分化和舞台、其他人物的支撑;《老梁观世界》有相关热点新闻为依托。相比而言,《晓松奇谈》似乎显得过于“清贫”:一台机器、自家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扇子,没有特殊音效、没有变换的灯光,在后期的剪辑中更为简单,没有镜头切换,没有夸张字幕,连早期节目中出现的视频最近也不见踪影。当一个视屏节目与广播节目无异时,节目的视觉体验遭到削弱,丢失了视频媒介的优势,降低了受众的参与度。

2.主持人形象固化。纵观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明星加盟已经成为吸睛的首要法宝。从心理学上来说,这运用了“名人效应”中“魅力型支配”的心理机制。这些知名人士表现出来的“显著性”,成为普通百姓实现自我的模范和典型,体现出支配他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正是通过受众的偶像崇拜,综艺节目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了吸睛的效果。高晓松作为我国娱乐圈的才子,他的高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受众的关注。

在节目中,高晓松穿着大裤衩,跷着二郎腿坐在自己家里,顶着一头具有标志性的蓬松发型,讲述着他的见闻,这样的主持人形象能在第一眼就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平民的视角让信息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给受众。但是对于一档定位于文化传播的脱口秀而言,“脱口”是形式,“秀”也应是重点,高晓松除了一张嘴之外,没有动用其他任何元素来进行节目的演绎,一档脱口秀节目单凭语言上的“秀”来保持受众的长期忠诚度,确有一定的难度。

(三)广告植入生硬

植入式广告通常是通过“说服性效果理论”发挥作用,它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着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而发生变化,传播效果的形成绝不取决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传播方式也是重要环节,植入式广告不同于硬广告,它的出现和渗透通常显得不露声色,强调的一个是“软性”,一个是“融合”。

2014年1月开始,英菲尼迪拿下《晓说》的冠名权,在这之后,在节目中随处可见英菲尼迪的身影,但仔细揣摩《晓松奇谈》中的广告元素,却常常让受众感到跳戏。节目中,高晓松身旁的小桌上通常会摆上一个英菲尼迪的汽车模型,在全景镜头中偶尔吸引受众的注意。但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原本一直对着高晓松的镜头,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切换为汽车模型的特写,保持两到三秒后回到原有画面,这一系列镜头的切换没有任何过度,与节目内容也没有任何呼应,显得异常生硬。专题节目《乱世佳人》中,讲述了民国期间女神们的最后归宿,节目组具有创意地拍摄了几条短片烘托气氛。短片中,民国女神与高晓松隔空相望,配以昏暗的灯光与神秘的音乐,表现出以今之视野观古之风云的穿越感,但随后,身着旗袍的民国女神转眼坐在了具有现代气息的英菲尼迪汽车中,镜头扫过女神的侧脸,却将落点停在汽车标志的大特写,使短片显得不伦不类。

二、《晓松奇谈》的改进之路

(一)勇于创新才能“秀”得精彩

1.内容为王是根本。发展的核心在与创新,一个企业如此,一个节目更是如此。在网络节目不断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一成不变只会导致节目的雷同和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节目要不断寻求新的闪光点方能保持新鲜感。脱口秀节目主要以内容取胜,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花大功夫。既然节目定位于历史题材,那么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下人们关心的话题相接洽,吸引更多关注,是节目制作单位需要花心思的地方。在众多同类节目中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在一众专题节目中显得特立独行,才能起到了显著的吸睛效果。

2.形式翻新是进步。虽然脱口秀主要以内容取胜,但形式上的新颖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壹周立波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节目设置了不同环节,且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环节出现,立波或是与搭档一同播报,或是演出情景剧,或是将调侃内容改变成歌曲,博得观众的连连喝彩。实际上,高晓松完全可以走出房间,去到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建筑和地点,让观众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感。除此之外,节目可以采取合作或互动的方式,定期举办与观众进行近距离互动的特别节目,拉近与观众的关系。创新有很多种,关键在于不断尝试而不是墨守成规。

(二)思想碰撞才能“秀”得漂亮

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柯契尔说过:“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戏剧性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是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种冲突为对象。”因此,冲突是戏剧精彩的关键。同样,在节目之中,思想的碰撞形成的戏剧冲突,往往能让观众欲罢不能。《晓松奇谈》从开播以来形成一种“听君教诲”的模式,但历史性的观点往往不趋于一致,个人的意见也不足以撑起一个节目。因此,如果在节目中考虑吸纳一些不同的观点,是否会让节目内容更客观和全面?高晓松本人有着广泛的交际圈,通过他收集到相关人士的观点,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参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以思想碰撞的方式替代节目的原有模式,节目可以选择定期与嘉宾连线,或选择性地引用观点,以丰富晓松本人的讲述。

除此之外,节目还可以吸纳一些观众的声音。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性,虽然观众目前可以通过微博、网站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传授双方的双向互动仍然欠缺。节目可以设置版块,对受众的观点和疑惑进行呈现,碰撞出火花。如此一来,节目内容会在原有基础上显得更加丰满,产生更多吸睛点,使节目更加立体,言论更加鲜明。

(三)打造品牌才能“秀”得长久

目前,除了在视频网站观看节目之外,高晓松还先后出版了两部《鱼羊野史》,将节目中的信息收入其中,同时开通微博与受众互动,也就是说,观众在收看节目之外有更多渠道来获取节目信息。但对于一档出色的节目来说,这些是不够的,要想打造“晓松奇谈”的品牌,还有更多领域可以涉及。《晓松奇谈》作为一档新鲜的网络节目,大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尝试涉及更宽的领域。例如,推出手机APP,推送节目视频、音频,主持人信息与相关知识链接,使错过节目的受众随时随地可以观看节目,不方便观看视频的受众也可以插上耳机收听节目,增强受众的自主选择权。同时,还可以推出知识问答类游戏APP,迎合时下年轻人的喜好,寓教于乐。另外,可将节目音频推广至广播平台,实现新媒体向传统媒体的反哺,新老联手,扩大其受众群。

三、结语

网络自制节目说到底还处起步阶段,从节目构思到后期制作都还存在诸多不成熟、不稳定的因素,需要逐步探索。但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个长久的摸索期,在这期间及时发现不足然后加以修正才是发展之道。《晓松奇谈》在一众网络自制节目中已属佼佼者,在收视与口碑上遥遥领先,它的成功值得借鉴,但也需要更加丰富和完善,自省方能进步,才不至于在网络更迭的浪潮中被掩盖。

[1]刘绍庭.“名人效应”论[J].中国广告,2000(3):86-88.

[2]何宗就.大视频浪潮[M].北京:重庆出版社,2015

[3]梁立昭.韩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戏剧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4]林谦.网络自媒体脱口秀《晓说》[J].科技传播,2014(11):27,25.

猜你喜欢
高晓松受众
高晓松交友不在多
友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
找个理由帮朋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