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利
再现故事:探析人物类新闻作品的叙事聚焦——以《南方人物周刊》为例
赵利利
“叙事聚焦”是叙事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叙事文本解读的关键要素。综合叙事学经典理论对《南方人物周刊》作品中的叙事聚焦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探寻人物深度写作中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对新闻叙事学理论的完善和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叙事聚焦;《南方人物周刊》;叙事学
[作者]赵利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是叙事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叙事声音”解决了“谁在说”的问题,“叙事聚焦”解决了“谁在看”的问题,“看”与“说”决定了叙事过程中叙述者的出没以及叙事者再现故事的角度,而这两方面的叙事操作直接决定了受述者感知故事和理解故事的总体框架。本文综合叙事学经典理论对《南方人物周刊》叙事作品中的叙事聚焦进行文本分析,进一步探寻人物深度写作中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
叙事聚焦即通常所谓的叙事视角。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叙述故事的角度,直接从叙述主体的立场出发,对叙述对象投射出经验的眼光。①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72页。叙事聚焦一般分为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和外聚焦叙事。零聚焦又被称为“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叙事聚焦者对叙事客体无所不知,既知悉故事及其场景的外在表象,又能洞察行为者的感情起伏、心理变迁,叙事聚焦者可以任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多重叙事手段的灵活调度,叙事者大于故事中的行为者。内聚焦又称“限知视角”,通常以叙事客体中的一位或者多位行为者作为聚焦主体,聚焦者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见证者,聚焦者只能以自身作为视线起点,对故事进程的认知不能超出自身局限。叙事文本中,限知视角的焦点具有不稳定性,根据聚焦者的焦点转换情况,限知视角又分为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外聚焦又叫“纯客观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要求聚焦者像一台摄像机一样客观记录故事中的事件、行为、环境,是一种零度参与的叙事。
(一)零聚焦叙事
零聚焦叙事因其对叙述客体全方位、全景式的呈现而被经常使用于宏大主题的叙事。《南方人物周刊》的作品通常不直接讲述主旋律,而是通过使用叙事策略隐晦地传递作者的价值理念,因此,在《南方人物周刊》中很少有整篇文章都使用全知视角讲述故事的文本,但在个别叙事段落中,全知视角作为叙事技巧对全文主题的表达发挥作用。如下为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2期题目为《微信时期的爱情》的叙事片段。
①女人们对此颇多抱怨。她们发明了“暖男”这个概念,用于谴责男人。②暖男们耐心、温柔、陪购物……毫无怨言而且乐在其中并有能力提供专业意见。③他们体贴到每月都有那么几天,故意换上令人窒息的窄领口衬衫陪女主一起痛经……④他们付出拥抱和陪伴,却并不索取性为回报……
上述片段中,文本的隐含作者为聚焦者。句子①的聚焦对象为“女人们”,采用第三人称复数“她们”概括性地描述了女人作为群体对“男性”的态度,概述手法的使用让叙事者有了洞悉所有女人心理状态的“超能力”,并深谙女性群像的深层心理动机。句子②中,叙事者把焦点转移到了男人身上,同样使用复数指代词说明故事中的男性行为是多数个体的共性特征,聚焦者同时获悉多点位信息。句子③和④中,聚焦者将视角落在男人的日常行为上,叙事者略去了不同行动单元各自的时间标记,概括出一种密集的行动序列,简短的文本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微信时期的爱情”以电影Her的故事为叙事明线映射当下现实生活状态,作者意在讲述一种普遍的时代特征,因此,全知视角的使用使故事立体地呈现出来,复数人称说明了女性心理状态的普遍性以及作者对当前社会主流两性关系认知的价值赋予。对“暖男”心理状态的描写紧扣现实,既与读者形成强烈共鸣,增强了文本接受效果;又与前文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说服功能,升华了全文主题。对“暖男”系列行为在时间上的强力压缩增加了事件密度,增强了叙事冲击力,而作者在时间维度上的叙事压缩与下文在行为者心理面向的深度挖掘构成故事张力,形成叙事文本的生动性。
零聚焦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客观真实是新闻写作的首要标准,全知视角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姿态造成读者接受新闻时对其客观性的疑虑,大量使用全知视角将造成新闻价值的减损。
(二)内聚焦叙事
内聚焦是《南方人物周刊》经常使用的叙事手段。内聚焦着重展示新闻当事人的所闻所想,隐含作者让渡讲述故事的权利,故事相关的行为者履行交代事件、场景、行为者及相关元素的职能,隐含作者通过隐蔽的方式建构文本意义,从而实现事实告知或者价值导向的意图。
1.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是内聚焦叙事的一种,即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聚焦者身份不发生变化,受述者对故事的认知来自于固定人物之口。在《南方人物周刊》的深度写作中,有一种“问答”式的写作文体,这种文体从形式上规定了隐含作者绝缘于叙事者自身的叙事调度,隐含作者毫不作为地将叙事者元话语复制到受述者面前是这种问答体写作的原始规定。《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8期中题为《叶世荣80岁都有人跟我提Beyond》的文本中就采用了这种叙事安排。
人物周刊:刚认识他的时候是怎样的?
叶世荣:刚刚念完书。我念书的时候已经做乐队了……有天,老板真的说有个贝斯手可以介绍给我。……我和家驹一见如故……他跟我的吉他手不断研究吉他有什么玩法、怎么tune音、怎么调声音、什么牌子好、他喜欢听什么样的吉他音乐。
《叶世荣80岁都有人跟我提Beyond》是一篇以叶世荣这一人物为核心的非虚构作品,叶世荣是故事的行为者也是聚焦者。叶世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隐含作者只发挥了管理文本结构的作用,并没有过多干预叙事。上述片段中,黄家驹的故事是叶世荣的聚焦对象,读者通过叶世荣的独立视角了解黄家驹其人其事。固定式人物视角常常取在事实印证中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角色为聚焦者,但有时候会因为一家之言使文本过于偏颇,有失平衡和公允。
2.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是指故事不同阶段的叙事由不同的当事人来完成,所有当事人叙述的故事整合起来构成完整故事。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是新闻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叙事技巧,下列文本片段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8期题目为《生之殇一个家庭、两代女人的生育故事》的叙事作品。
①“也不知道是打针没打中么,到那天早上5点多钟、还没天亮的时候,就生下来了。”严晓庆描述。
②“如果不要,通常就扔厕所或者外头臭水沟了。”王琼的伯母说。
③根据王琼的二姑姑和姑父回忆,当时王建华用一件旧棉袄给周金裹上……,把她扔在了一个叫“胡口坊”的地方……
句子①②③分别由严晓庆、王琼的伯母、王琼的二姑姑和姑父讲述故事的不同片段,所有的片段组合起来形成“弃婴”的完整过程,因此,该叙事文本属于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有利于不同故事信息互相补充,从形式上避免了单一信息源可能造成的新闻失实,使事实的传达更加真实有效。
3.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与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不同,多重式人物视角是指多重人物分别审视同一聚集对象,即所有聚焦者看到的是相同客体。这种叙事方式在有争议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34期刊发了一篇题为《何伟回到中国,三个词语嗡嗡作响》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写到不同读者对何伟的评价,摘选如下:
①柴静:“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
②有人吐槽:“国内现在变化太快了,实际他写的生活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③一位明显是女性的读者羡慕他的婚姻——他和夫人张彤禾是“最好的婚姻状态”。
④还有人惊呼,“他吃老鼠了!!!”这是何伟的新书《奇石》中一篇短文里的情节,也是他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句子①②③④分别出自不同的人物口中,在文中,柴静、吐槽者、女性读者和惊呼的人面向的对象都是何伟以及他的书,不同的人对同一客体做出了不同的口头反应,产生了不同的叙述内容,甚至发表了不同的评价,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这种叙事方法就是典型的多重式人物限知视角。多重式人物限制视角通常只交代问题,不下定论,隐含作者的叙述意图具有不确定性,文本意义开放式存在。在以有争议的人物、事件、现象或潮流为叙述对象的文本中,多重式人物限制视角往往能够将问题充分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同时,同一故事出自不同人之口可以产生证实或证伪的效果,让故事更加清晰明朗。
(三)外聚焦叙事
外聚焦叙事原则上追求纯客观叙事。从传统新闻写作的价值取向来说,外聚焦叙事与新闻的客观性追求正好相恰。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外聚焦叙事是最被推崇的叙事方式,也是使用最多的叙事方式。《南方人物周刊》的文本写作尽管探索了非虚构写作的各种可能性,强调文学写作、细节写作、意象写作以及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但仍然不能超脱新闻的价值标准。以下文本片段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9期,题目为《南阳撞车案背后的集资乱象》。
当天中午,一辆白色比亚迪越野车突然冲倒了十多名中午放学的孩子(一名学生当场死亡),还继续疯狂向前行驶,直到在滨河路白河大桥北头东路被警方截停。
句子中的聚焦者如同记者手中的摄像机,基本实现了对新闻事实完整、翔实的记录。叙事者没有对故事时间进行任何扭曲、折叠、重复的操作;对直观行为者的行为及其后果采用跟踪聚焦的叙事方式,甚至没有通过经验判断解释物化行为者(比亚迪)背后的实际操作者(比亚迪车主);“冲到”“继续向前”“被警方截停”等一系列动词形象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始末,宛如读者亲自目看见“比亚迪疯狂撞人”的过程。“现场直击”的叙事效果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增强了事实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面对现场感强烈或场景价值高的新闻事实时,任何概述、评价、抒情等叙事方式造成的事实转述误差都是影响受众接受新闻的巨大障碍,而外聚焦逼近纯粹客观的叙事取向恰恰克服了上述障碍,形成强有力的代入感,提升“原形复现”的低失真传播效能,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长久以来,新闻文本的研究一直处于经验研究层面,缺乏理论色彩,也难以发现揭示本质的规律性特征。新闻叙事学的建立为新闻文本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道路,随着新闻叙事研究的深入,新闻实践必将更加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