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策略

2016-03-28 06:04孙友欣
传播与版权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编导广播电视

孙友欣

“互联网+”思维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策略

孙友欣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起步晚,实践场地、设备等条件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冲击传统的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冲击和改变现有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互联网虚拟平台可以和实体性的实验平台相互补充,改善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等,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具体措施可以采用工作室、孵化园,构建虚拟仿真平台等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

“互联网+”;广播电视;编导;实践

[作者]孙友欣,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新闻系教师。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办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实践教学的问题。那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何?“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又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呢?

一、“互联网+”思维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指导思想是紧密围绕建设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定位,以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基本任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领域宽、专业适应性强,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和国家新兴工业领域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及专业科研能力保障建设等工作,促使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加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出专业特色为立足之本,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

“互联网+”是当前的热词,其基本含义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对传统行业进行资源整合,不断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进而引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思考。正如谭天教授所说,“在今天,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手段还是基础设施,互联网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新思维、一种新文化。”[1]我们应依据互联网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重新审视。

二、从互联网思维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问题

目前,互联网和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对传统行业在一定程度起到颠覆性的作用。传统行业的发展不能不考虑互联网和新媒体,不能不重视网络和新媒体的影响。作为为传统电视行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思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这些变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是实践能力提升问题。本文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情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实践技能问题。

首先,学生数量较多,导致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提升。湖北文理学院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第一届毕业生,总人数270多人。目前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13级、14级、15级共500多人。近年来随着艺考招生的火爆,考生数量还在持续走高。为了追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招生的名额,控制在每年120~160人。湖北文理学院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如电视摄像、摄影基础、广播电视导播、影视导演基础、电视灯光与照明、影视录音技艺、广播电视编辑基础等。整体来看,实践课程增多,理论课时减少。由于学生较多,每门实验课基本上30人一起上或一个班一起上,很难照顾到每个同学。分小组实验能够体现出集体协作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学生滥竽充数,基本工作由少数几位同学完成,造成实践技能不高。

其次,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不足,影响实验效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其很大的问题是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经费不足。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学校目前已经有大约9个实习基地,其中1个是省级实习基地。已经建设有摄影实验室、摄像实验室、播音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等实验室,也有演播厅供上课及学生作品展演等。目前实验室也有摄像机、编辑机等设备。另外,学校和王氏伟业集团共建传媒实训中心,已经有了雏形,后期的设备还在不断地完善中。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与实验设施、实验设备也有很大的关系。总体来看,由于经费限制,许多实验设备如摄像机数量不足,或者仅能满足上课需要,在学生的课外实践、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利用率不太高。还有实验设备本身的问题因为电子产品更新快,很多的设备很快被淘汰,仅能满足学生上课需要,但在制作高质量学生作品时便会遇到很多问题。另外,实验设备数量如镜头、摇臂不太充足,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很多,许多学生实践技能不过关,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改善实验条件和教学条件,毕竟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特点,也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最不应忽视的环节。另一方面,很少有学校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弥补学校在实验设备、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实体实验室和仿真虚拟实验室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改进实验条件,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再次,实践教学的师资参差不齐。师资不足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突出问题。实验教学师资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新专业建设较晚,国内高校本专业博士、硕士点数量较少;高学历高职称的本专业教师一般选择待遇和层次较高的高校或者城市,很少会选择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不仅如此,高校从业界引进师资也较为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业界和高校的评价机制有很大区别。与业界重视实绩的评价机制不同,地方高校的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主要以科研为主,这将会导致一个问题:技术型的业界人员在高校以科研论文为考核标准的情况下无异于自暴其短,同时还无法获得更多的自由。然而技术型编导类人才在实际行业中可凭借技术吃饭,尤其是录音等优秀人才偏少,其待遇远远要比高校要好许多。虽然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也从业界不断引进人员,实行跨界的合作,但是如果无法在评价考核机制上为广播电视编导这类新专业开辟绿灯,那么能否留得住人才也是个问题。一般而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型专业,在学校的学科布局中一般起步较晚,不太成熟,自然在许多领域不受重视。但是其先天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也是许多传统专业无法比拟的,实行一种相对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吸引本专业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无论是业界还是高校,互联网和新媒体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这方面的师资尤其缺乏,必须通过自我培养和培训等方式来实现。否则,师资问题可能成为该专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策略

那么,互联网在哪些方面能够改善和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技能呢?

如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是摆在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面前的核心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结合湖北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情况,特提出以下策略:

首先,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整合学生资源,构建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突出的特点之一,学生数量众多,文化水平较差但动手能力强,然而整体商业化、产业化不足,没有形成集团优势。传统电视行业普遍的问题是资源丰富、人员技能较好,但是人员数量不足。许多传媒公司在看到了这一点,尝试和高校合作进行传媒人才培训,同时也弥补公司自身在场地和人员上的不足。王氏伟业集团和湖北文理学院合作,创办了传媒实训中心,这是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尝试。高校在和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尝试建构学生实践创新团队,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多但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对专业感兴趣并肯认真钻研的学生,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创新团队,定期发表相关作品,如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了6到7个学生工作室,他们自发组合,不断推出作品,作品质量在不断进步。学生的实践技能既可以在传媒实训中心得到锻炼,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判断学生的技术熟练程度,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弥补实验场地和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突出问题是实验场地和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由于各种原因条件改善相对缓慢。为了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与实体性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相互补充。建设全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网络上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含摄像、剪辑、电视栏目制作、纪录片制作和微电影制作等实践项目。甚至可以建立网络直播平台,通过网络直播来进行毕业晚会、体育赛事等校园大型互动的直播等。具体到每门课程,可以建立模拟性的、持续性的仿真实验平台。例如完全可以以电视台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网络电视台。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为主体,补充全校其他各院系的有生力量,进行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和播出。例如湖北文理学院宣传部依托文学院、大学生通讯社组建了“新眼看校园”视频新闻。据了解,网络电视台的“新眼看校园”内容包括湖北文理学院“在隆中”新闻,“观天下”教育、民生等方面新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参与其中,担任主持人、采编、摄像、剪辑等。网络电视台新闻播出具有周期性,因此可以不断锻炼学生,作为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会不断得到提高。不仅如此,电视专题和电视栏目课程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借助网络电视台开发访谈类节目、参与性节目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他课程如纪录片编导、微电影制作课程等也可以通过网络纪录片栏目、微电影栏目,定期设定主题,滚动式播出,不仅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娱乐平台,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提供了作品发表平台,展示了专业形象,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技能。长期以来,实践技能教学的反馈较慢,或仅限于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交流。借助于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定期查看网络评语,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实验技能。当然,全媒体互动演播已经成为趋势,许多电视台也在构建全媒体互动演播室。无论如何,借助于互联网的虚拟平台和实体性实践平台的相互补充,将会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再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创建网络平台,进行本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的尝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电视行业面临着冲击和转型,也在积极构建传统电视台与互联网的联合。现在很多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网站,而且还在不断尝试开发新媒体电视节目。随之而来的,仅满足于传统电视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已经不足,具有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发和运营的知识已经成为普遍的潮流。

传统电视行业的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需求逐渐催生了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传媒艺术专业,和互联网结合本身就很紧密。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新训练项目。每年学校都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省级到国家级都有。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可以围绕互联网和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展开。如围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微电影营销、互联网广告营销、互联网视频资源开发等展开。其次,可以进行创业实践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短片、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制作,电视节目包装制作等。还可以结合互联网进行公司化办学。“公司化办学指的是高校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潮流,依托专业背景,按照实体公司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

总之,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关联,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资助成果)

[1]谭天.转型路向:互联网+电视[J].声屏世界,2016(2):6.

[2]雷璐荣、赵伽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4(2):89.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编导广播电视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