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康
新闻评论中点悟人心的说理艺术分析
姜春康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社会风气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新闻评论始终抨击消极的一面,宣扬积极的一面,始终引导着社会朝着正向的一面发展。因此,如何写好一篇新闻评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新闻评论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一种艺术,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新闻评论往往更能点悟人心,引人深思。
新闻评论;说理;艺术;论证
[作者]姜春康,主任记者,烟台日报社评论员。
新闻评论从实质上讲也是一种写作,也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在新闻评论中,除了选题立意要好、题目要夺人眼球外,还要注意在新闻评论时语言的表达。对于我们平时写作而言,如果一篇文章陈述如流水账,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篇文章将会毫无色彩,读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新闻评论也是如此。一篇新闻评论仅仅有好的选题是不够的,如果一篇新闻评论的辩证丝毫不能激励人心、说理平淡无奇,那么这篇新闻评论就很难吸引大众注意,更别说引起大众思考、引领社会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了,也就失去了新闻价值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往往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者在进行新闻评论时,利用写作技巧打动人心,不仅如此,还需要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新闻评论中点悟人心的说理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进行新闻评论时,有的新闻评论者常常喜欢紧绕论题,追求全面完美,但这样容易造成多而不精,文章的论题很难分析清楚,在讲解时也不透彻,文章读起来毫无起伏,枯燥无味。探讨一个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但其本身一定存在一个焦点:新闻评论者在选定好论题后,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在这个构思的过程中,就应当对这个论题进行思考,将这个论题所对应的种种问题聚集在一个点上,对这个点进行深入细致地说明,这样写出的新闻评论才能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心、引人思考。
例如,对于安徽金寨县某李姓男子在母亲重病时,选择离婚卖房子分财产为母治病一事,许多人进行新闻评论,但文章的高度却大相径庭。有些评论者从表面着手,讨论孝道与爱情的重要性,文章看似有针对性,实际上却没有涉及问题的核心,说理空洞无力。而新闻评论《离婚救母并不是“瞎胡闹”》则在众多新闻评论中脱颖而出。作者将这件事情看透,聚集到一个点——“孝道”,文章说明了尽孝既是道德所需,也是法定义务,直达主题深处,并且对于这一点不断深入和凸显,使文章读起来旗帜鲜明,中心集中,说理强劲有力,给人印象深刻。
由此可见,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说,评论者不能盲目追求对于论题的全方面介绍,这样很容易失去文章的核心,面面俱到则会面面不精,文章会始终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中心思想也就不够深入,这样的文章很难感动读者,更别说引人思考了。
对于新闻评论来说,有时候如果仅仅只是就事论事,只涉及新闻涉及的一个问题,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力,极为单薄,甚至站不住脚。因此对于新闻评论者来说,要学会深入挖掘问题,将问题进行扩展,并找出与其类似的事情进行联系,将这些事情结合成一个整体,对这个整体进行深入细致地说理,这样,新闻评论才能够看起来有理有据、动人心弦、引人深思。
例如,新闻评论《青岛天价大虾是面“示丑镜”》就很好地运用了扩展的方法。作者写这篇评论的缘由是新华网的一则新闻:2015年10月7日,山东青岛备受关注的青岛乐陵路92号“善德”天价虾烧烤店已关闭,物价局与市场监督局的处罚告知书贴门上,涉嫌价格欺诈罚款9万。青岛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被宰游客肖先生,现在涉事老板已经不见了。这则新闻无疑体现的是旅游城市宰游客的社会现状,但仅凭此事,似乎只能说明山东青岛一地宰游客,很难表现出目前我国很多旅游城市都存在着这种状况,因此如果只对此事进行描写论证,文章很难有说服力,也不容易使人信服。但作者却很好地运用扩展联系的方法,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2012年有网友在三亚一海鲜排挡被宰将近4000元,引起热议,得知情况后,三亚物价局对该海鲜排档处以50万元罚款。同时作者还举例:有来自宁夏银川游客爆料遭遇了强制消费,店家称重前直接把螃蟹腿拔掉了,称了必须买,结账时两个人花了近三千。作者将这两个例子与山东青岛宰客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揭露了旅游城市宰客绝非孤例的现状,并对旅游城市的这种行为进行抨击,对于有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严厉谴责。在这篇评论中,作者正是运用了扩展联系的方法进行说理,将两个类似情况与新闻反映的情况相结合,不仅使这篇评论醒人耳目、引人深思,而且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位,平日的管理没有做到实处,这就将作者对于这次事件的感性领悟和理性思考结合在了一起,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渲染力。
同我们平时写作一样,新闻论证也需要采取对比的方法。对比通过将有强烈反差的两个事物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衬托中进行论证说理。这种方法可以用假的衬托真的,用丑的衬托美的,也可以用正面的衬托反面的。通过这种衬托,形成强烈反差,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文章思想更加鲜明,使新闻评论达到引导大众思考的作用。
依以新闻评论《青岛天价大虾是面“示丑镜”》为例,在这篇评论中,作者写道:“从青岛涉事派出所民警的处理,以及物价部门最初的‘其提供的菜品虽有明码标价,但不规范,并涉嫌误导消费者消费’的处理来看,说明相关部门的公关危机处理方面尚有延迟。……同时,天价大虾的出现直到被举报才处理的结果,也折射出当地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位,平日的监管若能做到实处,这样的宰客事件或许就能避免”,表明了青岛宰客事件在曝光前后相关部门处理的巨大反差。作者本可以在此收笔,谴责相关部门,但作者的思路却继续前进,以三亚游客被宰时,三亚物价局对第一个海鲜城处以50万元罚款,三亚市委市政府还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市委书记也公开对游客反映的海鲜排档、出租车以及个别景区“宰客”现象向大家表示歉意的事件作对比,突出表现了青岛处理的不积极、不及时,有关部门管理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号召在此次事件下,当地能对宰客行为实行“零容忍”,迅速找到“已经不见了”的宰客老板,并以此为契机,做好市场监管,给游客信心,别让这种宰客行为毁了“青岛旅游”的声誉。通过这两地部门态度的对比,作者将文章要体现的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理有据,鞭策有关部门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遇到此类事件时要及时解决,使这篇文章产生出一种点悟人心的力量,引起社会的关注,督促相关部门的反思。
对于新闻评论者来说,评论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要结合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为了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可以通过数字的分析描述抽象的道理。特色比较鲜明的两个说理方法是数字的折合和演算的比较。在一篇新闻评论中,如果能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好,就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将呆板的事物变灵动,将枯燥乏味的事情描述得淋漓尽致,充满趣味,将别人都知道的事情展现得别出心裁,把复杂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充满兴趣,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
对于任何事物,都会有量的积累。所谓的数字折合,指的就是用事物的一个量来表示事物的另一个量。例如李忻发明了一种用来擦车的新型擦车纸来代替传统的用水洗车,如果针对这件事进行简单的论证说理,无非是讲述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的常识,这样难以吸引读者注意力,更不要说打动读者、引人思考了。而《李忻擦车的价值》这篇新闻评论则以巧妙地数字折合的方法,将李忻发明擦车纸节约用水的事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篇评论指出,用李忻发明的擦车纸,如果仅仅对一辆小轿车进行清洁,一年就可以节约水资源78.6吨,如果梅州市现有的40多万辆小轿车都用这种擦车纸进行清洁的话,每年就能节约水资源3144万吨。如果作者仅仅以此描述,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并且人们对于水的使用量没有直观的感受,也无法衡量出这种擦车纸能节约多少水资源,也就无法使人们意识到这种擦车纸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种表达方式过于抽象。但作者下面又描述,每年节约的3144万吨水资源,相当于7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作者采用这种数字折合的方法,使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擦车纸能够节约多少水资源,整件事的意义也就显露出来,引发大众的思考,难免使人深思。
另一种方法——演算比较就是将食物之间的量演算成准确的比例,然后再进行比较,通过事实之间存在的数字差距,说明道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新闻评论《“杞人”忧“地”》,作者在文中表明,我国虽然面积大,但人口多、耕地少,因此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如果作者仅仅这样描述,我们就无法想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究竟有多少,也就很难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作者在文中说明,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占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积的1/17,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8,并且说明我国每年的耕地面积又在不断地被用在其他领域。作者将三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进行比较,并且计算出比例,形成对比,我们就很容易直观看出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均耕地极少的问题,整篇文章看起来论据充足,反映了我国耕地面积的现状,从而达到引导社会思考如何节约用地、科学用地、保护耕地面积的目的。
新闻评论始终承担着引导社会形成正确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扶正社会风气、宣扬积极、抵制消极的重任。新闻评论者在进行新闻评论时,需要将自己置身在事件中,设身处地,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和感悟,同时评论者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道理,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做到情感与道理的相互交织,文章才能既有说服力,又能起到打动人心、引人思考的效果,新闻评论才能引导社会不断朝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发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1]穆青,叶圣陶,李普,等.新闻采写经验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2]陶富民,高军,王腾蛟,等.面向话题的新闻评论的情感特征选取[J].中文信息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