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奕
出版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图书——从“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策划引发的思考
李春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传承与发展。图书出版是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对外宣传的窗口,应当加强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工作。以“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的出版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图书的策划应立足于实物,以实物进行研究,以事实说话,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图书定位、作者选择、内容把握,力求图书具有鉴赏性、专业性与实用性。
精品图书;典藏图书;选题策划;传统文化
[作者]李春奕,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应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策划有特色、有亮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图书,利用图书出版这个平台,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近期,中国纺织出版社立足优势专业领域,策划出版了“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如图1),丛书分服饰篇、首饰篇,一共七册,目前已经出版五册,受到学术界、实业界的一致好评。其中第一册《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荣获2014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同时已出版的五册图书分别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另外,还有两册图书预计2016年底出版。在整个策划过程中,我们心系传统文化,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服饰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为己任,力求打造精品系列典藏图书。在整个策划出版过程,了笔者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服饰文化图书产生思考与探索。
图1:“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
想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图书,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保存与研究现状。
对于传统服饰领域而言,服装、服饰品多为纺织用品,易腐蚀、不易保存,因此,清代以前的服饰用品现存的极少,只有少量出土文物保存至今。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清末民国时期,大量国之瑰宝损毁严重,一些则流失于海外或民间。目前,仍存于世的清宫服饰有一部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内,台北故宫博物馆也有部分藏品,还有一些则散藏于民间收藏家手中或流失国外。与精美绝伦的宫廷服饰相对的是民间服饰,后者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然而,品相较好的清代民国民间服饰也同样损毁、流失严重,仅有一些博物馆、研究院有少量保存,大量藏品仍然散落于民间或国外。
由于藏品实物的缺少,许多专家、学者与爱好者都普遍缺乏可以学习、研究的实物,致使蕴藏于服饰文物中的文化的展现步履维艰、差强人意,加之中国传统服饰繁多复杂,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也加大相关图书出版的难度。
传统文化类图书由于专业性,有别于大众类图书,也有别于一般的高校教材,目标读者比较固定、范围小,市场销量难有保证。因此,针对传统文化类图书策划,编辑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自身出版社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向,力求选题差异化。
由于我们的出版优势在纺织服装领域,因此,在策划“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时,将出版方向首选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首饰、服装,而这两个方向也是大众读者比较感兴趣的,并对相关的市场图书进行了深入调研。
目前,市场上已出版了大量服装、首饰类图书,但多立足于现代服装、现代首饰,且以教材、专业技术书、设计书居多,而专门针对传统服饰文化及藏品的图书则极为匮乏,尤其是专研传统首饰文化的图书更是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在为数不多的这类图书中,有些书藏品种类、数量极少,有些则以图为主,文字匮乏,缺乏对藏品的详细介绍与分析,故不利于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文化和历史的图书主要有:
(一)服装方向图书
(1)《清代宫廷服饰》(张琼)、《清宫服饰图典》(严勇、房宏俊、殷安妮等)、《明清织绣》(宗凤英)等关于清代服饰书籍。这些珍贵的书籍都以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为研究对象,而对流失海外和民间的藏品则没有或少有论及。但不少民间收藏家和私人博物馆中也有质优、价高的珍品,具有非常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这些藏品为我们丰富研究素材、扩大研究范围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中国龙袍》(黄能馥、陈娟娟)。展示了当今海内外所珍藏的龙袍实物,文物资料和照片比较丰富、翔实、珍贵,但主要针对的是龙袍,藏品品种单一,不涉及其他藏品类别。
(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中国历史服饰史》(袁英杰)、《中国服饰名物考》(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艺术》(高春明)。书中部分内容涉及清代、民国时期的服饰,但书中内容多侧重于整体介绍,而非对每一藏品逐一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4)《中国服装史》(袁仄)、《中国服装史》(华梅)、《中国服装史》(赵刚)、《中外服装史》(张竞琼)、《中西服装史》(张祖芳)、《中国近现代服装史》(华梅)等。定位为高等教育教材,主要目的是普及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首饰方向图书
(1)《故宫经典:清宫后妃首饰图典》(故宫博物院)。如《清代宫廷服饰》一样,介绍了清代后妃首饰及佩戴,图片精美,藏品珍贵,非常有研究价值,但是对民间首饰没有论及,研究范围有限。
(2)《珠翠光华:中国首饰图史》(黄能馥、苏婷婷)。主要从中国首饰发展历史进行概述,以文字为主,图片较少。
(3)《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杭海)。图片很多,文字比较少,讲解了相关文化知识。但是在民间首饰中,儿童佩戴的首饰(包括银饰)非常丰富多样,是传统首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值得探究。
针对目前图书现状,我们结合读者需求,对选题进行定位,逐渐确定以传统服饰藏品的展现、介绍、剖析为核心,创造吸引读者的闪光点,赋予选题差异化、特色性,将选题的读者对象从小范围的专业读者扩展到更大范围的人文读者。
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对于精品书而言,作者在其研究领域要学识丰富、研究能力强,同时,还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这是出版精品力作的重要保障。对于编辑而言,如何寻找恰当的作者呢?
通常而言,大多数出版社都有自己的作者数据库,编辑可以在作者数据库中挑选合适的作者。如果没有合适的作者,则要从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博物馆、学会、协会等寻找,平时还要积极参加行业研讨会、讲座,阅读相关专业论著,从中获取优秀的作者资源。
作为编辑,应了解潜在作者的学术造诣与专业经验,并与之真诚交往、沟通,获得对方的信任与支持。
在确定“中国艺术品典藏系列丛书”的作者时,出版社应严格甄选作者,广泛征求各个高等院校、博物馆、研究院、企业专家学者的举荐意见。本套丛书的作者是中国传统首饰与织绣文化的藏品大家与资深学者,作者一生刻苦钻研、潜心研究、探根求源,几十年孜孜不倦,积累了大量素材与知识,并且不间断地研究与写作,期间陆续编书立著、传播文化,部分著作远销国外。由于确定了优秀的作者,从而确保了后续书稿的质量。
要出版适用面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图书,需要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鉴赏性、专业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强调鉴赏性。由于策划的是典藏图书,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要以甄选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服饰藏品为首要要求,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藏品之美、之丰,吸引研究者、爱好者阅读。要注意内容与版面的协调,封面与内文的协调,设计上要具有艺术性与美观性,简洁勿繁,疏密有致,整齐而有变化(图2)。
图2:图书装帧设计
(2)要求专业性。传统服饰藏品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故藏品图书应结合实物与文献调查,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美学、技术学等角度对服饰品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求艺术与学术并重。从而满足读者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全书论述要有高度性,既要从藏品角度一一剖析,又要进行总体论述,总结有价值、有规律的观点。
(3)强调实用性。传统藏品可以激发从业人员的灵感与创作力,故图书应对藏品的装饰图案、造型、材质、工艺等美学特征进行充分的呈现与深入分析,从而为现代设计和制作人员提供借鉴资料,便于从业人员学习、借鉴、应用和创新。
(4)应对系列图书的装帧设计、纸张、印刷及后期的营销推广等进行详细周密的规划,做到图书成品精美、图书系列统一一致,宣传资料知识信息传达准确、有吸引力、视觉效果好。编辑要与发行人员协力合作,做好图书的后期宣传与推广,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营销,如微信、微博等进行新书推荐,最大力度地宣传推广图书。
要策划传统文化精品图书,编辑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对优秀作者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对市场同类图书的研究与比较,对读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力求选题准确定位与差异化,同时还要重视实物藏品的展现与研究,这将有利于藏品的实物价值和文史价值的展现,打造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图书。
[1]于友先.现代出版产业论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2]朱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百种精品图书迎接建党90周年[J].中国出版,2011(13).
[3]杜世伟.精品意识与精品图书的出版[J].中国出版,1998(11).
[4]康黎光.法国艺术图书成功秘诀[J].出版参考,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