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继成
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融合的思考
——基于货币价值属性与企业价值管理的视角
●武继成
财政部于2014年10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将会计的管理作用提高到落实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高度。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本质区别依旧难以从理论上厘清,实际工作更是难以区分。本文旨在,通过对价值探讨、西方相关理论研究沿革、中西相关学科与实践比较,提炼出货币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两大属性,得出管理会计为企业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财务管理为企业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的区分,且在辨证联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信息化,通过辨析管理和金融对价值创造的作用传导原理,指出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二者高度融合的路径。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价值管理货币价值
长久以来,会计与财务的关系一直在领域内被争论不休,曾经提出了“大会计”、“大财务”的相关观点。结合管理实践,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或者说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通俗讲就是“做账”与否。但是一旦将会计的管理职能表述的时候,则与财务管理的区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独立的财务学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是管理学中与会计并列的管理分支,也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特别是相关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教材交叉的内容相当多,相关基本的理论基础、学科建设、实践应用等都存在需要厘清和夯实的必要。
本文正是基于此,试图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两大属性职能出发,结合中美财会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情况,提出立足于价值尺度及企业信息流基础上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和立足于价值储藏及企业资金流基础上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并且围绕公司价值最大化、财务会计信息价值重塑等提出二者相互区分、相互融合以满足发展中的公司治理需求,便于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提高公司科学治理、科学决策、科学管控能力。
政治经济学讲商品的价值为凝结在商品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决定该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西方经济学认为受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产生均衡价格,对价值的研究基于效用性;价格、交易成本、公司组织等也构成了传统微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相关理论研究集中服务于商贸活动。
在西方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前提下,为满足资本市场交易需求,近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研究核心在于定价,资产定价、期权定价、企业市场价值定价及其因素分析等,1996年契格齐斯的“Real Options: Managerial Flexibility and Strategy in Resource Allocation”更是提出了公司价值是一套期权组合的理论,逐渐使得财务学术界对企业定价由两部分形成了共识,一是可以准确预期的现金流量;一是企业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术、管理、品牌资源等“能力”可被视为一套期权组合,实质是就是企业未来经济流入的能力,生动诠释了金融市场的作用之一就是对未来定价、对交易风险定价。特别是对于企业或者公司价值的分析与管理显得尤为突出,提出了VBM、EVA、DCF等价值管理理念和价值评价模型。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基于货币时间价值的现值理论、贴现模型实质上构成了近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理论突破和方法。从量的规定性来看,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计量货币时间价值时,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不应该包括在内。
而笔者也认为,货币本身并无价值,其时间价值实质为货币作为资产或者资本投入生产经营后获得的产品价值的体现。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天然具有两大价值属性,一方面为具有支付手段、流通职能的价值尺度或者计量属性,其服务于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且用于商品交易等;另一方面为具有货币暂时性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价值储藏属性,该属性延伸出了储蓄和投资,使得货币具有了时间价值。
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实质上都是立足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或者计量属性,是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化反映,构成企业核心价值——数据信息流,基于此诞生了财务会计的价值反映信息和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二者实现了“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的辩证统一;而后者价值储藏属性,为价值在空间和时间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转移集中体现在了资金流上,典型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沟通了筹资者和投资者,通过企业筹资、股利分配实现了空间转移;而通过企业投资和运营资金实现了时间上的配置和安排,这些一起构成了企业筹资、投资、营运、股利分配等系列资金流,基于此货币或者资金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奠定了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
(一)西方管理会计演进
从发展历程看,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科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1922年,H.W.奎因斯坦撰写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在书中,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管理会计”概念;二是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年会正式采用“管理会计”来统称企业内部会计体系,标志着管理会计正式形成,自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完成了从“为产品定价提供信息”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转变,由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制度、预算控制发展到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三是强调企业价值创造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等,管理会计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性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二是精细化的决策工具和管理工具。
(二)西方财务管理演进
西方学者对财务管理学框架的认识是大同小异的,即: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管理工具箱组成。其中,一个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四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资本结构)、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管理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会计报表与比率、现值、风险收益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西方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可追溯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先后经历了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资产财务管理时期或内部决策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从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二者往往是在一样的经济背景或环境下,关注的重点不同,或者对同一问题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如50年代对公司价值的认识,前者关注到了价值链、作业成本等内生性因素,而后者关注的为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外延性因素,前者重管理,后者重治理。
而内部控制的研究更能体现出这点,按照内控的沿革,萌芽为内部牵制,重要的一环为会计记录,之后内部控制提出并完善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结合,一直到由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美国会计学会(AAA)、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共同发起组成“Treadway委员会发起委员会”,简称COSO提出的内控框架结构论。而国内以《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汤谷良,2000)、《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阎达五、张瑞君,2003)、《内部控制:从财务报表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李心合,2007)、《财务管理学的困境和出路》(李心合,2006)为代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体现出这种借鉴性、互生性和融合性。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信息等新格局,二者研究的理念、方向、领域乃至方法更是表现出了相互借鉴、相互应用的趋势,如精细化,精益管理,数理模型应用,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尽管目前有人仍持有异议,比如对“人”因素关注不够等,然而并不能阻止管理科学、金融工程等学科前进的步伐。
四、五十年代美国分别成立了管理会计学会、金融学会,而美国相关的学科为商学,商学下有会计、创业、财务/金融/财政、信息系统、国际、管理、营销、非盈利组织、生产/操作、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而我国中国会计学会下分别有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和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同时也有类似的财务学会,我国的会计学作为二级学科在管理学类下的应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与其并行的有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作为二级学科在经济学类下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
可见美国商学下的会计和财务服务于经济与企业管理实现了高度统一,而我国无论是商学院、经管学院还是会计学院也都存在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相互区分又高度融合的情景。2012年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财务学年会联合一起召开年会,当年的《会计研究》第12期,做了《中国财务与会计的和谐发展研究》的专题报道;而2014年“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财务与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和“第一届全国财务系系主任联席会议暨第一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足见会计与财务因服务于经济与企业管理而唇齿相依,相协相进。
(一)管理的价值传导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
企业产品价值、公司价值最终要通过货币化予以价值体现,而管理学永恒的命题在于如何通过管理,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促使企业价值增值,基于管理学基础上的管理会计目前也正值企业价值创造阶段。
信息流基础上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实质为企业内外部信息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为建立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的系统化管理体系,作用机制正是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决策管理优势,通过与战略目标、组织规划、内部控制、价值链管理等结合形成战略会计、全面预算、财会内控、绩效评价、目标成本、作业成本等管理工具,通过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决策规划分析、计划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管控活动,达到服务于企业控制、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二)金融的价值传导与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
基于货币价值储藏属性基础上不难理解,基于金融学基础上的财务管理一度的研究重点为公司价值的计量,而金融学界也认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金融的真正价值在于价值挖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融资、股利分配等既面向外部金融市场,又是企业内部金融,存在价值交换筹划的空间,所以传统意义上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化管理集中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现金为王”也正是基于此。
资金流基础上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实质为企业内外部金融管理,遵循成本收益原则、收益和风险原则,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围绕企业价值管理的辩证统一与融合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一个为价值尺度与计量,一个为价值储藏,都服从服务于企业价值增值,都围绕价值创造,而价值创造的过程实质为劳动力、资本、管理乃至信息等资源再造的过程,也是企业经济流入能力增加的过程。正如资本论所言,一种是劳动的过程,一种是资本增值的过程,而知识经济、信息化又赋予其更多的内涵,比如管理提高效率的实质为超必要劳动时间,途径为创新等。
价值尺度职能服务于价值储藏职能,基于价值尺度职能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决策价值管理客观上要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辩证统一,比如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用,不仅仅是计量变革对成本计价的时效性反思,同时也是对企业价值历史成本价、市价乃至未来价值的反思,正如有专家指出,财务会计不是也不应是无法对企业未来价值进行计量,而只是遵从于客观和准确,这正是理论上财务会计信息价值重塑的根本,也是西方财务或者管理的集中诉求。而通过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比如小到辅助账,大到预算报表、ERP等,无不在遵循一种融合和统一,即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融合,核算与预算的信息共享,ERP,财务业务一体化。
信息本身也是资源,管理会计也可以看作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活动,而财务管理中无论筹资还是投资也都涉及到决策问题,所以二者在实务中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价值创造是源头,价值反映是基础,价值积累是目标。所以二者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的一致,都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会逐渐体现在企业未来经济流入能力上;二是途径和手段的一致,比如公司治理模式,西方财务管理曾一度研究治理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管理会计至今也在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考核等问题,这也正是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所研究的课题在应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也正因此,注定作为公司价值管理核心部门的财务部门势必需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进行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利用信息决策型价值管理和资源配置型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正如财政部对管理会计寄予的厚望所描述的,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楼继伟.2014.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注册会计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