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6-03-27 19:18张兴玲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普世好莱坞价值观

张兴玲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张兴玲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多年来,好莱坞电影一度作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领跑者,在文化意识方面极力表达着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民主”主义、“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普世价值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为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对电影文化价值的辨识,理性观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揭示了美国利用好莱坞电影这种非政治的娱乐传播形式,企图实现其世界文化垄断地位的实质。

好莱坞;电影;大学生;价值观

电影作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国家形象、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电影占据着各个国家电影市场的龙头位置,成为美国几十年来最强有力的文化武器。好莱坞电影中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完美地体现了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军事强大、经济繁荣、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在这些看似具有正面能量的包装之下,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精神渗透到了世界各地,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跨文化背景下电影媒介的重要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其中影视文化全球化速度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加强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影视文化的跨国传播,以期柔性塑造我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新时期我国要通过大力发展电影产业,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电影产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电影因其所具有的广泛传播性,而逐渐成为跨国文化传播潜力最丰富、最有效,国家间相互了解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对塑造和传播国家价值观,宣传国家梦想与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电影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其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等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之一。首先,电影凭借其自身所具有的或视觉冲击、或情节曲折离奇、或音效震撼等独特的表现形式为每位观影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诸如3D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更加逼真的视听觉感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艺术魅力与传播能力。此外,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电影拥有比较强大的影响力与庞大的受众群体,它依托相对简易的表意符号为观众形象直观地呈现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并快速而有效地被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大众所接受和理解[1]。

(二)电影体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Nye)提出的。它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2]。2010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全体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0 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从加强文化软实力的高度看电影,是新世纪我国对待电影文化的一种新变化,意味着从国际政治视角重新看待电影固有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我们利用这种动态的影像方式作为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大力支持出口本土电影,就成为各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其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将其国家价值观念体系完美融合在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商业大片中,对本国乃至世界的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电影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意识形态及国家形象因其敏感的政治性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但是相对于直接用文字或者传统的宣传手段而言,电影以娱乐形态出现,以虚构的想象更能满足人们深层次的情感与欲望的表达[3]。首先,电影实现 “微观政治学”的关键在于用“非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表达意识形态,即是说,国家形象等政治问题需要文化来解决,并最终落实到艺术话语的实践。也即是说,在建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电影能够淡化跨国文化传播可能存在的政治抵触,是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并向他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好莱坞电影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

1927年第一部有声好莱坞电影《爵士歌手》标志着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电影世界的第一个高潮的来临。美国凭借其纯熟的3D技术应用,优良的制作团队以及成熟的制作、发行与放映模式逐渐成为迄今全球电影产业链最完整、影片投资获利最多的国家,成长为国际电影市场上的“领跑者”。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着世界最大潜力的电影市场。1994年第一部进口好莱坞电影《亡命天涯》登上中国银幕,标志着美国好莱坞电影第一次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4]。1994—2001年,进口电影由每年10部增加到20部。1999年11月我国加入WTO时和美国达成双边协议,中国每年进口的国外影片数量增加到50部。期间,我国国家广电总局为防止美国影片单一地占据国内电影市场而做出限制每年部分影片配额的规定。但是,2012年这一规定被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所打破,该文件将我国引进分账片的数额由先前规定的20部增至34部,分账比例也由原来的13%提升至25%。而其中新增影片配额全部是以IMAX和3D电影美国大片为主的美国电影。就这样,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在国际游戏规则制约下一步步打开。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发展的20年来,影响越来越大。2010年1月4日上映至2月1日,《阿凡达》就在中国内地卷走9亿元,最终在全世界有关这个蓝色外星人电影的票房超过20亿美元。相比之下,在《阿凡达》上映 18 天后上映的国产电影《孔子》的票房却显得十分尴尬[5]。《2011—2012中国电影观众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所有观影人中电影受众人群以15~35岁青年人为主,占比达90%,其中15~25岁的人群居首位,占据比例55%。其中喜爱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比例达到75%,远远高出国产电影。《2014—2015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查报告》显示,85后人群占比达到70.46%,其中18~25岁的观众占比为35.77%;中国观影人群中,专、本科学历的人群占比接近7成,达到69.21%,成为目前中国电影观众的绝对主力。其中,青睐进口片的人群占比达到58.54%。2014年票房排行榜中,有57.87%的被调研群众青睐好莱坞科幻片,好莱坞进口科幻片成为国产片最大的对手。从2010年—2015年近6年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所占据的国内市场票房来看,排在年度票房前10位的电影中,每年好莱坞电影至少占据一半的席位,其票房总和由2010年的25亿元飙升到86亿元。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在借鉴其技术优势的同时,警惕影片中暗含的美国价值观在我国国内的传播,警惕其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所产生的危害性。

三、好莱坞电影中输出的美国价值观

美国政府极力支持好莱坞电影的对外出口,看中的不仅仅是其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美国价值观。好莱坞总是把美国价值观等同于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并在影片中不断强调美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美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繁荣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国西化中国的阴谋,就需利用出口电影这种非政治的娱乐形式,潜移默化的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到中国。

(一)文化帝国主义

从好莱坞大片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各种先进科技与武器的展示,如:《X战警》《变形金刚》《蜘蛛侠》《超人》《星球大战》等影片。这些影片中涉及的先进飞机大炮、航母战斗群等硬件设备,都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赞助与支持。另外,这些电影中的蝙蝠侠、蜘蛛侠和超人的服装都带有美国国旗花色,这本身就被赋予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色彩,明目张胆地宣扬着被世界人民所崇拜的银幕上的好莱坞英雄,影片还宣扬这些英雄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美国式的真理和正义”。 美国政府支持好莱坞影片,看中的就是这些大片所具有的推广美国梦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并逐步建立起通过影片输出军事、政治、经济和价值观的外交体系[6],90年代的《阿甘正传》曾获得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至今被奉为经典。原著本是充满了荒诞和讽刺意味,但是改编过后的电影,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情节则将主人公阿甘过度美化,并将其塑造为理想化的具有高尚道德的美国“平民英雄”代表,从而将美国入侵越南的行径以影片的形式进行了“曲解”,影响观众的认知。另外,美国电影还多以中国历史人物及中国农村为题材,以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和梦工厂出品影片《功夫熊猫》为代表。这两部影片表面上都带着中国文化元素,可是在其背后体现的确是美国化的价值观。无论是《花木兰》的替父从军,向往自由,摆脱束缚,还是《功夫熊猫》中的阿宝由于意外事件而成为了神龙大侠,其过程都是美国个人英雄文化的精髓。这类带有强烈中国文化色彩的电影经好莱坞改编后穿上了美国意识形态的外衣[7],它们所传达的美国文化观念的好与坏是青少年不易鉴别的,很容易被灌输到中国青少年的头脑中,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文化殖民主义倾向。

(二)个人英雄主义

自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就开启了英雄神话的旅程。《关山渡》是美国好莱坞表达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标志性作品。随后,以西部片的《正午》《原野奇侠》《赤胆屠龙》,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系列,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蜘蛛侠》《编蝠侠》等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层出不穷,其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电影《空军一号》中的美国总统吉姆·马歇尔也是一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与国誉,他绝不向恐怖份子妥协低头,孤立无援的他凭着对“空军一号”各种精密设计的熟悉,独自搏斗疯狂的恐怖份子,实现了“绝不宽容”的诺言,进而“拯救了世界”[8]。今天,好莱坞电影更是有增无减打造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如近几年的《国家截宝》《编蝠侠》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碟中谍》系列等。好莱坞电影虽然极力打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是吸引观众的看点和卖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万能”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一个神话,人类通过自我塑造、发展可成为具有理性精神和实现最高理想的人,而绝非狂妄自负、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崇尚暴力,这种价值观对年轻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这种非理性的极端英雄主义的传播应该适可而止,2009年4月发生在索马里的“海盗事件”就足以说明对于世界各国而言,面对反恐,通力合作是最佳选择。

(三)美国式“社会民主主义”

综观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史,可以说其是一部美国民主输出史。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经常被塑造为民主自由的化身。正如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论述的:“民主在世界的未来对美国人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美国是现今世界中最重要的民主国家,其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身份与其对自由的价值所承担的义务是不可分离的……美国人在发展适合于民主生存的全球环境中具有一份特殊的利益。美国的未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民主的未来。”[9]而且好莱坞电影在不同时期表达着不同形式的“民主”。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被称为反对共产主义的“隐形文化部和宣传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称好莱坞影片是“铁盒里的大使”,“这些圆盒子里装有卷得很紧的一卷卷印有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界的影片”,“是对抗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10]。冷战后期,美国推进民主战略的核心是以反共抗击苏联扩张。其中以《白夜》为代表的针对苏联的反共产主义影片成为美国好莱坞电影推崇的热门主题。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战后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世界影响力,将本国文化意识形态诸多形式向他国肆意输出,意图按照其本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地位显著增强,随之成为其“民主”输出的重点,一大批涉华、反华、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影片相继出产。

(四)“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

一直以来,宗教文化都在好莱坞电影中长期存在。在《复仇者联盟》《独立日》《星舰战将》《后天》《美国队长》《空军一号》《星球大战》等好莱坞影片中的主人公——美国人,更是被赋予在世界遇到危难、困境时,突然出现以“拯救世界”的使命。甚至在《独立日》这部影片中,美国将自己国家的国庆日有意识的安排在全世界人民获得解放的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国所谓的“救世主”心态。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坚信美国作为“上帝之子”,对人类世界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重要的拯救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和传播民主自由的重要“使命”。

(五)宣扬“普世价值”

综观诸多好莱坞影片,不难发现“高举民主自由主义大旗,肆意宣扬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高于一切”是其永恒不变的主题。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对世界,你是一个大兵;对母亲,你是整个世界。”从表面上看,相对于残酷的战争,这句话充满了人性之美和人道主义光辉,其实质是美国不尊重个人价值、对战争的残酷没有丝毫反思,企图破坏世界和平。曾收获11项奥斯卡奖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利用一场沉船意外和对船上不同阶级隔阂的批判,演绎了一个人类不幸的凄美爱情故事,是好莱坞宣扬普世价值的经典之作。来自低等舱的底层人民Jack贫困但浪漫而自由,住在头等舱的Rose高贵富有却厌倦腐败,向往“自由、平等、民主”,完整地体现了美国普世思想。在纯真爱情、真挚人性和坚定信念的外衣下,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宣传“美国梦”,宣传美国普世主义的精神文化。《弱点》把跨越种族的浓厚亲情作为“美国梦”实现的根源和动力,展现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性,将“美国梦”的“普世”意义无限放大。红遍全球的电影《阿凡达》在导演卡梅隆纯熟的导演技巧中,巧妙地将浓厚的美国普世主义思想转移到潘多拉星球人身上,将“上帝选民论”“天定命运论”自然地流露出来。还有《雨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美丽心灵》等一些影片从家庭亲情、人与自然和谐、关爱弱势群体等诸多带有人文色彩的电影情节设计,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诠释得极具感染力与说服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观众对其所宣扬的价值观的认同度。

四、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学生主要以伴随着电影和电视银幕,在影视文化的熏陶中长大的90后为主。为此,影片中所传递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人性善恶等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至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十分受欢迎,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好莱坞电影中有许多励志题材的,比如知名的《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雨人》等,这些电影从小人物的角度,撰写励志人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奉献精神;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好莱坞科幻片,利用先进的科技,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觉感受,如:《星际穿越》《终结者系列》《侏罗纪世界》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灾难型影片也深受好莱坞导演厚爱,在全球关注度居高不减的《泰坦尼克号》,以及近年来大热的《2012》《后天》《世界大战》《生化危机》等,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未来世界危机,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在这些积极影响的背后,潜藏着美国政府强烈的文化霸权目的,这是当代大学生无法觉察到的。它不仅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更是从深层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一)对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认同

好莱坞电影极力打造个人英雄形象,以此获取看点与票房。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形成时期,极其容易被个人英雄主义折服。首先,这种个人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缺乏团队意识、缺少奉献精神等方面。大学生受到影响后,就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如果以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则是对个人自由的抑制,这与我国坚持的集体主义原则相悖,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学生那里遭受严重的挑战。其次,个人主义实质上与我国的集体主义相悖,个人英雄主义盛行容易导致大学生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只将获取奖励、各种证书作为学业的主题,选择工作方面也只将高薪作为唯一的标准,从而忽视共产党员的义务,也不再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而一味强调自己能从国家和社会那里得到什么。显而易见,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会逐渐消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材所具有的导向作用,甚至对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构成威胁,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1]。

(二)过度崇尚美国式“民主”

好莱坞电影在不同时期都在尽全力传播着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大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就认同这种“民主、自由”的方式,影像艺术所具有的画面性、视听性、综合性、大众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受众广泛性和体验直接性[12]。好莱坞电影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使大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过度崇尚美国式“民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进而动摇其理想信念,甚至磨灭其对我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信心。我国大学生应警惕电影中虚伪的美国式“民主”,美国总是不断提出“民主”这一口号,把自己包装成世界警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发美元,垄断财团,保护和扩大自身的私有财产,从而巩固资产阶级赖以生存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故美国式“民主”是虚伪的,只是为少数的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三)对“普世价值”的认同感增强

好莱坞电影中的“普世价值”无处不在,在《拯救大兵瑞恩》《雨人》《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被封为好莱坞经典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互联网影片上大量的观影评论中发现大学生对影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致认同,因为“普世价值”思潮表面强调的是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大学生受其影响,会误认为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失去了解释力[13],于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的比较中选择后者。对此,要引导大学生认清“普世价值”的本质。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普世价值”思潮实质上是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土壤的、以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为核心,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利益服务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与与无产阶级人生观、与社会主义人生观完全相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实现“西化”中国的目的而大肆宣扬的一种社会思潮,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稳定,世界电影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在引导大学生吸收世界各国电影文化的同时,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破解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划清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界限,揭露其实质,最大限度地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力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渠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理性观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 贾磊磊.聚合无形文化的隐性力量[J].人民论坛,2007(11).

[2] 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 [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3] 陈林侠.跨文化背景下电影媒介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J].社会科学,2011(4).

[4] 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4).

[5] 王雨佳,王忠明,陈少峰,等.《阿凡达》背后的文化博弈普世价值观的狂欢[J].英才,2010(3).

[6] 董炜.电影与国家梦想[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4).

[7] 凌乐祥,张 静,王 玲.当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剖析[J].科技信息,2009(14).

[8] 刘恩东.好莱坞电影与对华民主输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5).

[9]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柳静.西方对外战略策略资料:第1辑[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11]田少杰,于春洋.论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2]柴焰,张钰.高校影视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J].甘肃理论学刊,2014(9).

[13]唐斌.“普世价值”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张佑法)

张兴玲(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12.036

张兴玲.好莱坞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重庆与世界,2016(12):112-115.

G641

A

1007-7111(2016)12-0112-04

猜你喜欢
普世好莱坞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和启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