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康 武汉外国语学校
汉味小吃与武汉城市形象
□熊康 武汉外国语学校
一城江水半城山,武汉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南北文化的融合点。这种“天元”的地域优势,使武汉形成了地方特色与外来文化兼具的汉味小吃,武汉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饮食的同时,对外来文化也兼收并蓄,并加以融合改善。汉味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南北文化相互融合贯通的过程,见证了武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对武汉城市形象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的有力响应,同时也折射出武汉海纳百川的胸怀。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两江交汇,码头和船舶把武汉生生不息的城市文化连接起来。武汉人豪爽豁达,坚韧执着,在以加速度求新求变的同时,没有盲目跟风追求形式主义的大菜,而在丰富多样的小吃上下功夫,展现出武汉淳朴敦厚的民风。作为中部龙头城市和科研教育基地,武汉聚集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朴实的武汉人在推动着武汉发展的同时,也紧随着武汉城市的前进步伐,在努力发展武汉本土小吃的同时,也开始制造出满足南北口味的美食,同时兼顾各阶层人民的消费水平,使汉味小吃逐渐享誉全国。
谈到武汉小吃,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热干面、汤包、豆皮、烧梅、煨汤、糊汤粉、面窝、周黑鸭以及精武鸭脖等,而武汉四大名吃(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和小桃园的煨汤)更是人尽皆知,以下将主要介绍武汉的四大名吃。
蔡林记的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距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名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广东伊府面)之一,热干面香气浓厚,光滑细腻,富有韧性,吃起来爽口而不失嚼劲,是武汉著名小吃之一。热干面出色的口感离不开精选的配料,选用淡黄色圆形碱面,再加上芝麻酱和五香酱菜等配料,造就了热干面独特的风味。
热干面在武汉街头巷尾的大小餐馆里皆有供应,是武汉面食小吃的典型代表,其中以蔡林记的热干面最为出名。在2013年举办的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面条”,武汉热干面位居榜首,其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
老通城的三鲜豆皮
豆皮是地地道道的湖北小吃,有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豆皮主要由糯米和豆皮搭配制成,色泽金黄,外脆内软,油而不腻,是武汉市民过早食品之一。老通城将传统豆皮加以改良,配合以虾、菇等辅料,推出了三鲜豆皮。三鲜豆皮软糯鲜香,用料讲究,必须选用脱壳绿豆,精制米浆和湘产糯米,并严格控制火候,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和火功正。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诸多伟人曾亲临老通城,并对三鲜豆皮赞赏有加。而且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曾经获得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经武汉人的改良,三鲜豆皮自此远近闻名,是武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
四季美的汤包
与热干面和豆皮等湖北地方特色小吃不同,四季美汤包是武汉人民接纳外来饮食文化,并加以改良的小吃名品。四季美的汤包源于扬州汤包,用嫩发酵面代替烫面,用咸味馅料代替甜味馅料,最终上笼蒸熟制成。四季美汤包形似灯笼,馅为球状,汤汁丰富,吃起来清香无比,鲜嫩多汁,令人回味无穷。四季美汤包在选料和火候方面要求严格,选用新鲜肉皮和一指膘精肉,包馅时要求节准、皮圆、馅中和花匀。
四季美汤包是武汉本土饮食文化与外来文化完美融合的典型代表,在武汉人的融合改良下,不仅丰富了汤包的种类(鲜肉汤包、蟹黄汤包、香菇汤包等),同时通过严格的质量把关把汤包的口味做到最佳,使四季美汤包在国内名声大噪。
小桃园的煨汤
小桃园煨汤是武汉人把传统煨汤手艺进行改进后的又一名吃。小桃园煨汤种类繁多(瓦罐鸡汤、八卦汤等),其中以瓦罐鸡汤最受欢迎,其特点是汤鲜肉烂,肥而不腻。瓦罐鸡汤在选料和工序上面也颇为讲究,选用黄陂和孝感地区的肥嫩母鸡,首先剁成鸡块,再经爆炒、旺火粮熟,最终小火煨透制成。
小桃园煨汤经过严格的选料和精心的制作,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并被尊称为“煨汤专家”,曾多次用于接待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贵宾,知名导演谢添曾给予其高度评价 “三镇名汤,八卦第一”。
近年来,武汉小吃发展迅速,从历史悠久的经典小吃(热干面、豆皮、汤包等)到现在的新兴小吃(周黑鸭、精武鸭脖、潜江油焖大虾等),无一不见证了武汉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小吃的发展离不开市民的生活习惯,在武汉求新求异的文化背景下,武汉人民用他们朴实的双手和不满足于现状的生活态度,打造出了一个个闻名全国的汉味小吃。
首先,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武汉市民习惯在外面吃早餐,并俨然成为一种习俗,为武汉小吃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武汉吃早饭被称之为过早,每天早上,在街头巷尾遍布了各种小吃摊位,而且小吃种类繁多,如热干面、面窝、糍粑等,难免令人眼花缭乱,而且随着季节的更替也在变化。而到了晚上,武汉人也有外出吃夜宵的习惯,每当华灯初上,武汉大大小小的街头开始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大排档,在这里,形形色色的人群三五一桌,谈笑风生,甚是热闹。武汉人对过早和夜宵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对小吃更是“情有独钟”,从而成就了武汉小吃的誉满全国,而过早和吃夜宵的习俗已经逐渐演变为武汉的市民文化,在影响着武汉人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决定了武汉饮食的发展方向。
其次,武汉市民热情奔放,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在我国,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而武汉地处华中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使武汉小吃表现出米面结合的特色,再加之武汉的开放和包容,形成了以地方特色为主,兼具八方口味的汉味小吃。汉味小吃在武汉广泛分布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小吃街,从有着“汉味小吃第一巷”之称的户部巷,到具有浓郁汉味风情的吉庆街,都是汇集汉味小吃为一体的美食街。正是武汉人民的热情、包容和淳朴,才造就了武汉小吃兼具八方口味的特点,也是武汉小吃能够被广为接受的重要原因。
最后,武汉小吃的发展得益于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生生不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就是武汉,一座胸怀伟大梦想的魅力之城。武汉城市形象口号为“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是一个以加速度求新求发展的城市,沐浴在这样一个大的城市文化背景下,打造出了武汉人不满足现状、追求创新的市民精神,从此也有了武汉小吃层出不穷的创新式发展,使武汉城市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而且,诸多的武汉小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武汉小吃在继承了本地经典小吃的基础上,对外来饮食加以融合和本土化改造,彰显了武汉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0年7月18日,我国内地第一家艺术美食中心“K11新食艺”正式落户武汉,与传统的美食中心相比,“K11新食艺”包纳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且还设有专门的艺术品陈列空间,用于举办各种艺术展,来吸引全国各地的宾客。“K11新食艺”的落户武汉不仅仅是对汉味小吃的大力肯定,同时也反映出了武汉人民对于小吃的热爱。
武汉食品安全口号 “大江大湖大武汉,食全食美食安全”随处可见,可以看出武汉市对食品寄予的厚望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未来的汉味小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种类将会更加丰富,而且经过武汉人民的改善,口味会更加符合大众,成为连接我国南北饮食文化的中心枢纽,汉味小吃在武汉城市文化的正确引导下也会越走越远。
武汉本土小吃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而经武汉人民改造后的外来小吃,也融入了浓浓的汉味,各色各样的小吃是武汉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人豪爽豁达,坚韧执着,武汉文化追求创新和发展,正是在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使汉味小吃不断改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美食,武汉人博采众长的优秀品质将会使汉味小吃更加普及,成为武汉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