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武
三鲜、五香、八宝,这些几乎都是菜肴中的固定数字说辞,不知道来头是什么,但大家几乎一直就这么说着,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两鲜四鲜、四香六香、七宝九宝这样的说法。想来,三、五、八这样的数字,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可能有玄机、有典故、有讲究,三山五岳、八面来风,等等。后引入到烹饪之中,长久以来约定成俗,很多地方都这样说着,渐渐地人们也就习惯并固化了。
在鲜、香、宝之中,打头的是“鲜”。鲜者,鱼羊也,古人认为鱼与羊乃食中至美至味,故将二者组合以为食之极致。又说“鲜”为鱼名,指活鱼、鲜鱼,或新杀的鱼鳖鸟兽,引申为新鲜、鲜明。还有引申借代之意,以鲜为少。总之,此一“鲜”字,极尽褒赞之意,鲜美、鲜甜、鲜少等。
人类果腹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不断追求食物的美味,首要的就是求“鲜”,且不一而足,由鲜而多鲜,但并不贪多,一般止于“三鲜”。所谓三鲜,南北各地都有不同说法,比如地三鲜,在南方是蚕豆、苋菜、黄瓜,但到了东北就成了茄子、土豆、辣椒,一道东北烧三鲜很有名气。树三鲜,有说是樱桃、枇杷、杏子,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有说是海蛳、河豚、鲥鱼,有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等。可见人们都把家乡产的那几种鲜物当做心头爱,但数量都固化在“三”上。
那什么是家禽家畜或者说肉类的“三鲜”?似乎没有定论,没听说把哪三种家畜家禽固化合称为“三鲜”的,可能是品类太多的缘故吧,不好选择。但虽没有固定的概念,各地却都会有自己的说辞,几乎每一个菜系都会有自己的“肉三鲜”,不一而足。
陕菜之中,在肉类菜肴上,就有“三鲜”之说,而且不独大菜,泡馍中也有“三鲜煮馍”,即令饺子馅、面条臊子甚至调制米线等食物时,都会有“三鲜”之说。当然,这其中的“三鲜”,有时有一定的专指,但更多时候是泛指,有时还因地域因季节而不同,但并没有人较真,只要美味与丰富即可。所有这些,都是对美好食物的追求,一般并不拘泥。
只是在陕菜之中,有两道著名的“三鲜”菜肴,这里面的“三鲜”有固定程式与内容,很是值得一说。
一是西安一带的“烩三鲜”。这个“烩三鲜”是陕菜名菜,也是一道深受喜爱的大众菜,原料易得、做法简单、亦菜亦汤、美味下饭。其中的“三鲜”是什么呢?肉片、丸子、响皮。这几样“鲜物”都来自于“大肉”,一定程度上是大肉的全部成分,五花肉、瘦肉和肉皮都有了。但并不是把大肉囫圇地做,而是拆解开来分别成“鲜”——肉皮炸了称之“响皮”,煮熟的五花肉炸了切成成肉片,瘦肉剁碎团成丸子。透过这样的做法看进去,一能看到“大肉”在陕菜中的当家地位,二能看到陕菜烹饪手法的细法与细腻。这道菜的功夫显现在两点,一是肉片、丸子、响皮的前期准备,二是一锅高汤的融汇。“三鲜”制成后,再在高汤中烩煮,滋味的好坏,汤占了很大比例,常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即是此理。必须要说一句的是,那烩煮“三鲜”的高汤也是鲜物,一定程度上是这道“三鲜”菜的底气和灵魂。
这道“烩三鲜”很是亲民,除过大肉制成的三种鲜物,配菜有油豆腐、腐竹、木耳、青菜、粉丝等,真正的有荤有素、有干有稀,亦菜亦汤,热热乎乎,在传统的陕菜筵席中,这道菜一定不会缺席。尤其在节庆团聚时,一道“烩三鲜”更会给人以圆满的感觉。
二是榆林的“拼三鲜”。这是又一道非常有名的陕菜“三鲜”类菜肴,但这个菜却与上述“烩三鲜”大相径庭,虽然都是“三鲜”的名号。拼三鲜中的“三鲜”来源更广泛,涵盖更宽广,它是指猪肉、羊肉、鸡肉三种鲜物。这道拼三鲜之所以称之为“拼”,除过前面所说三种肉类之外,配菜也丰富,有鸡蛋皮、木耳、黄花、海带、韭黄、菠菜等,烹饪手法也繁复,运用了烧、炸、煮、涮、蒸、汆等,配料众多、工艺讲究,美味荟萃、丰富多彩。
拼三鲜的基本的做法是:先将熟猪肉切片,红烧红焖各半,洋芋炸成片,粉皮切成条。再用生肉加调料制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块,这些都是前期准备。之后准备清汤,也就是骨汤加水烧开,待烧开后,依次加入羊肉、鸡肉、酥肉、炸丸子、水丸子、红焖猪肉、红烧猪肉等羊、鸡、猪“三鲜”。待这些“三鲜”的各种滋味融合后,再加入鸡蛋皮、木耳、黄花、韭黄、菠菜等配菜,撒上葱花、香菜,再行调味即成。
榆林的这道“拼三鲜”,是把猪、羊、鸡三种肉类拼在一起成就的“三鲜”。这是榆林一道历史名菜,也是一道待客的几乎最隆重的“大菜”,据说有皇帝品尝过,后来还引为御膳。榆林地界人们饮食习惯是游牧与农耕的结合,相对更能吃肉,这道荟萃了几种肉类和各种烹制办法的大菜,一直受到欢迎和推崇。这也是一道喜庆的大菜,四方荟萃、八面来风,热热闹闹、团团圆圆,所以在节庆欢聚之时,这道“拼三鲜”一定会被放置在餐桌的中间。
烩三鲜、拼三鲜,都是陕菜中对“三鲜”的诠释和演绎,都是对饮食文化的丰富与提升,都是陕人的口福。知道了“三鲜”的究竟,一定会吃得更加鲜嫩、鲜甜、鲜美,心境也会更加鲜明、鲜亮、鲜艳。
(责任编辑: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