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态度·理念·价值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

2016-03-27 11:48朱进有曹富雄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朱进有,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态度·理念·价值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

朱进有,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广度与深度。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是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突出特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结合起来,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位置,加以思考和运用,在国际交流中,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切实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时代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朱进有,曹富雄. 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态度·理念·价值——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中国形态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6(2):11-14.

Citation format:ZHU Jin-you, CAO Fu-xiong.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 of XI Jin-ping:Attitude, Idea, Value:Research on Contem Porary Chinese Fo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2):11-14.

一、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实践指向。态度是人的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哲学地讲,强调或突出主观的能动作用并没有否定客观的决定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突出主观选择性和能动性。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影响着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深度和与广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1]这是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是习近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有扬弃地加以继承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遵循了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1]这些论述揭示了习近平同志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的态度和认知深度,以及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重要意义。

态度是实践程度和实践意志的集中体现,态度不坚定表明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不深入,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科学指引作用;态度坚决表明认清了问题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实践意志是对问题本质和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看到了问题解决的未来趋势和事物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习近平同志关于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意识到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必将是文化繁荣、文化强国、文化治世的时代。没有文化繁荣的世界,必将是物欲横流、“你争我霸”的世界。所以,文化发展代表中国发展的未来,也代表世界发展的未来,同时代表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价值诉求。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驱动力量和精神动力,也是世界大繁荣、大发展的核心内容,更是世界真正走向和平发展未来的必然选择。“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走向富强,开拓未来发展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就等于割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命脉。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

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是指中国社会的治理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中,才能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民族特点和性格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1]不可回避的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独具特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刚健包容精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操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本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爱国情操。这些精神融合于中国民族的血液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性格,汇聚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文化统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始终坚持以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为前提,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展现的是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政治制度不健全、文化落后、科学技术落后、人民生活不富裕等具体而明确的国情,它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规划和不同时期建设目标的逐步完成,必将得以实现。但是,文化落后是值得深思的,因为文化落后不是一朝一夕的得失造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具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在现时代,各种传统习惯和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理性地思考,中国文化落后并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落后,落后的只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其所能庸化、俗化甚至神化传统文化而导致的落后,是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文化垄断和无序地文化演绎造成的落后。所以,只有彻底地剔除封建文化糟粕,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了文化之根和魂。“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基于对民族特点、民族性格和民族特色的认知和把握,治国理政,才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

三、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价值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正确认识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创新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价值体现。

(一)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体现了习近平独特的眼光和宽广的视域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四个讲清楚”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本质,理清了中国发展的文化脉络,指明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涉及国家层面的总体设计,涉及社会层面的大力宣传,涉及个人层面的身体力行。现阶段,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因为它将涉及人心向背、道德自律的文化深层关系。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实现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相统一的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共产党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依法治政,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道德自律建设涉及整个中华民族,全体中国公民,这就显得更加急迫和关键。“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1]习近平敏锐地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找到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和症结,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文化渊源和思想动力。

(二)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内容,交流宣传,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突出特点,展现了习近平远大胸襟和爱国主义情结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正是基于提高中国外交国际话语权的思考,习近平在国际交流交往中,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传播中国“和合”文化精神。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四观”统摄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社会发展融合的时代主旋律。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与日俱增,中国必将开创世界全新的文化时代。

(三)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1]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结合起来,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有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

(四)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规划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地证明,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来自于全社会共同认可和实践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呼声,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五)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相结合,表现出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和世界性视野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命运,以及独特的中国国情,注定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社会发展道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扬弃”原则,才能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向心力。“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1]这些话语体现了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和世界性视野。

(六)切实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凸显了习近平的实践精神和实干精神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习近平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重建落到具体的行动中,以实践精神重现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思想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 [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周江川)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710041);2014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4YB075)

作者简介:朱进有(1967—),男,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doi:【习近平思想研究】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A8;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2-0011-04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 of XI Jin-ping:Attitude, Idea, Value:Research on Contem Porary Chinese Form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ZHU Jin-you, CAO Fu-xiong

(Marxism College,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scientific attitud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hinese culture. To inheri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root of the nation and the soul of the nation of the govern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viewpoint of XI Jin-ping. Combin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arxism,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t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inking and using them, and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protec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ully embody the scientificity and time values of XI Jin-ping’s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

Key words:XI Jin-p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view; time value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延安精神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邓小平绿色发展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