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途经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016-08-02 06:13刘晓敬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东欧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刘晓敬,李 思

(1.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2.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重庆 400054)



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途经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刘晓敬1,李思2

(1.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400020; 2.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重庆400054)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中东欧物流通道由于其独特的市场潜力和地理位置优势,在中国-中东欧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物流通道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战略布局的实施,而且还促进了途径区域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途经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东欧;物流通道;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敬,李思.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途经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现状[J].重庆与世界,2016(2):26-32.

Citation format:LIU Xiao-jing, LI Si.Analysis on Regional Macro-Economy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iddle-Eastern European Logistics Channel[J].The World and Chongqing, 2016(2):26-32.

中东欧在连接欧亚市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中欧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物流通道作为国家贸易和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物流通道进行研究显得极为必要[2]。有学者认为物流通道是“物流”与“通道”的融合,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一个地区物流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良好的物流通道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水平和社会化水平[4],有助于建立迅速、便捷、信誉度高的物流通道。经济环境和政策体制是保持物流业竞争力的支撑系统,经济发展层次是物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市场容量基础[5]。从宏观层面来说,物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经济总量、市场结构的竞争有效性和垄断性、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布局、运输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行业监管等变量。当市场经济进入发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大众化商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更加偏好具有个性化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更好,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提高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这将进一步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高度社会化,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而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对途经区域宏观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就具体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及国内沿途区域经济发展

中东欧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代表,经历新兴经济体正逐步向发达经济体过渡,对中国有较大的融资需求,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重要“试水区”[6]。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出台的系列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总量近几年持续增加。根据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经济计划,保持中国经济持续有序发展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这就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要突破10万亿美元,但是人均GDP依旧很低,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这表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此现状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中东欧物流通道国内段沿途区域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总体经济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综合10省区的现状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实力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状态。在GDP总值方面,山东以及江苏GDP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其次为河南省,GDP值为29 599亿元,其余各省GDP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有方面,东部沿海的两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倾斜发展政策,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该政策的结果。在产业结构上,整体产业结构偏低,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呈现向第三产业靠拢的趋势,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大于中西部省份,产业结构逐渐升级。

表1 中国段沿线区域经济基本情况(2012年) 亿元

二、中亚地区宏观经济发展

从2010年开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大幅度改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有所上涨,由于供给需求关系发生改变,能源价格提高,中亚国家政府对国内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因此,在金融危机之后,中亚五国的经济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中,中亚五国的经济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有所回落。而这五国中,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虽然落后于2011年GDP增长14.7%的水平,但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经济增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2012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库姆托尔金矿减产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出现下滑,GDP同比降低5.6%,但是如果不将金矿产值计算在内的话,吉尔吉斯斯坦的GDP同比增长了3.9%,保持一种平稳增长的趋势。

表2 2011—2013中亚五国宏观经济情况

(一)哈萨克斯坦

哈国的消费水平增长比较迅速,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需求方面,政府为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得益于这些公共支出。哈国2012年国内消费达到11.4%,其中公共消费增长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快于私人消费。2011年,哈国的粮食供给比较充足,食品的价格降低,人们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基本得到满足,这就有效降低了哈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11年哈国的通货膨胀率为8.3%,2012年为5.1%,降低了3.2%,这是哈国独立后通货膨胀率的最低水平。2012年,哈国政府进一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的预算,公共预算赤字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而2011年该比重为2.1%。2012年,由于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再加上哈国政府投资了一些新的社会项目,哈国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5%,比2011年下降了0.6%,而财政支出则比2011年有所增加,达到18.5%。2012年2月份,哈国央行的基准利率为7.5%,到8月份,此利率被下调为5.5%,达到哈国独立后的最低水平。同时,哈国还采取措施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此举取得了明显效果,使全年坚戈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47.8∶1与150.5∶1之间。另一方面,哈国进口量快速增长有利于减少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外商投资的资本项目增长迅速,而原油价格降低,这使得其能源收益减少。总体上来说,2012年,由于进口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能源收益的减少,哈国贸易盈余总量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7.2%下降到4.3%。

(二)吉尔吉斯斯坦

2012年,吉国通货膨胀率为2.8%,远低于2011年16.6%的通胀水平,通货膨胀率得到合理控制,这主要是得益于稳定的粮食价格。虽然其他商品价格上升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但粮食供给充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此压力。2012年,吉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2%,比2011年增加了3.3%,这主要是因为吉国进一步增加了工资养老金的支出,并加大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吉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45.6%上升为47.9%,但远低于2010年的55.2%。分析原因可发现,吉国与俄罗斯联邦、土耳其达成协议取消部分国家的债务起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吉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在此种环境下,其采取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水平,这些都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发展。2012年,吉国购买了大量汽油和柴油燃料,进口量同比增加26.2%,贸易赤字大幅提高,而出口量同比下降13.1%,这是因为受到黄金出口量减少的影响。吉国最主要贸易合作对象是独联体的成员国,与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联邦的贸易发展迅速。

(三)塔吉克斯坦

2012年,塔吉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下降,由2011年的12.5%下降为5.8%。塔国食品价格增长3.5%。在这期间,由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导致小麦及面粉的价格急剧上涨,但塔国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其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源于服务业,服务业的价格平均上涨12.9%。政府全年致力于减少投资,增加收入,财政由赤字转为小幅盈余。2012年,由于政府实施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哈国产生的财政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而2011年该比重为2.5%。通货膨胀压力的进一步减小为塔国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一定条件,融资利率下降,而银行信贷率增加9.2%。经常项目收支占GDP的比重为赤字3.5%,而2011年为盈余2.4%,收支平衡进一步恶化,出口金额达到14亿美元,增长82%,进口金额为38亿美元,增长18.6%,国际贸易严重失衡。塔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依然是棉花和纺织品,而进口大量消费品是推动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乌兹别克斯坦

乌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带动消费和投资,将通胀率维持在目标之内。从需求方面来说,政府从工资和养老金方面提高了公务员的薪酬福利,再加上侨民汇款以及国内贷款的增加,这些都带动了私人消费,同比增长6.0%。由于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公共建设的投资规模,因而大力支持工业现代化的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投资方面增长了16.7%,比2011年11.3%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在财政政策方面依旧维持其延续性,外贸方面维持相对稳定。此外,2012年的预算盈余总额占GDP的3.1%,对于工资、养老金标准的提高和社会总支出的增加造成的财政缺口,乌国主要是利用增加关键商品出口额度以及改善税收管理来弥补。乌国2012年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6.7%,财政支出占33.6%。外部需求减少加上主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低迷,乌国的棉、粮、机械、化工和金属等产品的出口总体均有所下降,但能源产品,尤其是天然气出口的快速增长遏制了出口额的整体下滑。国家的基础建设和工业现代化拉动进口需求快速增长,加之侨汇收入再创新高,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进口整体增长了9%。除此以外,乌国政府的投资项目越发依赖外国贷款,外部债占GDP的比重已从2011年的17.4%增加为2012年的17.8%。

(五)土库曼斯坦

2012年,在财政政策方面,土国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国家预算来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率,使其被维持在5.3%。与此同时,土国还进一步缩减预算支出,这些都使得政府的财政盈余大幅增长。2012年土库曼斯坦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比较稳健,货币政策工具并未有太大的变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与当期GDP之比为15%,比2011年有所下降。根据相关数据可知,2012年,土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9.3%,这得益于土国原油、石油以及天然气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但由于发展需要,土国对国外的机械化设备以及服务需求增加,比如油气行业和建筑行业,进而土国的进口量也大幅增加,这是导致土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下降的主要原因。2008—2011年,土国外商的直接投资额为126亿美元。

三、东欧地区宏观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东欧中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转型的具体方式与政策不同,各国的发展状况出现较大差异。经过几年努力,各国经济体制转型已取得显著进展,如所有制改造获得成效,初步建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经济结构;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外贸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除此之外,东欧地区与西方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增加了外汇储备,外国投资大量增加,东欧部分国家宏观经济基本情况见表3。

表3 2011—2013年东欧国家宏观经济数据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来自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俄罗斯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自21世纪以来,俄罗斯GDP年均增幅约为5%,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GDP出现负增长,为-7.8%。俄罗斯经济转型后,相对于消费和投资,资源出口已经成为推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出口为俄联邦财政增加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次,俄罗斯的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餐饮业、教育、旅游业等服务行业,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趋于合理化。2012年,三者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36.8%、59.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消费,2011年,俄罗斯的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70%。俄罗斯投资的固定资本并没有很大改变,在往年,投资的平均增幅维持在6%左右。由于能源充足,能源出口每年为俄罗斯带来了红利,其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加,俄国家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很少,多数年份,俄联邦预算都保持盈余,债务所占比例大大低于西方国家,所占比重不到10%。国家财政整体能够保持平衡。

(二)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工业基础比较完善,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及激光技术等比较先进;畜牧业和农业较发达,某些作物的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例如马铃薯、甜菜和亚麻等。自2003年至2008年,白俄罗斯经济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白俄罗斯经济停止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490亿美元,同上年相比,仅增长了0.2%。2010年,白俄罗斯GDP总值为540.6亿美元,增长了7.6%。2011年,GDP总值为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5.3%,2012年一季度,GDP总值为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2年,得益于政府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白国经济形势较2011年有所缓和,经济运行平稳有序,汇率基本稳定,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从整体上看,白国经济宏观数据有所增长,但动力仍然不足。按平均汇率折算,2012年GDP约合6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工业生产总值为746.1亿美元,同比增长5.7%,而预期为6%~7%,造成目标未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化学工业产量的降低;出口占工业总产值的61.5%,农业生产总值增长6.1%。外贸额为1 008.6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1.4%和2.5%。由于服务贸易和外汇储备递减但减幅缩小,外债总额减少,全年贸易顺差29.15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1亿美元,占GDP的4.6%。

(三)乌克兰

2013年乌克兰名义GDP达到14 549亿格里夫纳,实际GDP与2012年持平(根据2007年价格)。2013年人均GDP达到31 984格里夫纳,较2012年增长0.2%。2013年第四季度GDP增长3.7%,是5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反弹,但2014年第一季度乌克兰GDP下降1.1%,经济再次走入下行通道,乌克兰政府预测全年GDP下降3%。2014年1-2月乌克兰货物贸易总额为184.7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出口91.02亿美元(-10%),进口93.69亿美元(-17.9%),逆差2.6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97亿美元)。乌克兰主要商品出口市场是俄罗斯,而中国只占5.5%,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俄罗斯,占进口总额的29.2%,其次是中国(9.6%)。2014年1-2月中乌双边贸易额为13.97亿美元,同比减少22.78%。其中乌自中国进口8.9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58%,同比下降34.5%;向中国出口4.9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48%,同比增长13.3%。工业方面,乌克兰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农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014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0.1%,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0.9%。

(四)摩尔多瓦

自独立以来,摩尔多瓦经济经历了剧烈震荡到平稳增长再到大幅下滑后持续增长的起伏曲线,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摩国内政局持续动荡的负面影响,2009年经济受到重创。根据摩官方统计,2009年GDP下降6%,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严重。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摩尔多瓦国内局势的稳定,自2010年开始,经济出现了复苏,GDP平均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至2013年,GDP增长率达到8.9%。摩尔多瓦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中等低收入国家,国内总储蓄严重不足,负债严重。政府近年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至2013年,达到4.64%。

四、中东欧地区宏观经济发展

实行经济转轨后,中东欧国家在经历了数年的经济衰退后还是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之路。据2013年中东欧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统计,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中东欧区域最高,达到5 162.5亿元,但是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未在榜首而是屈居第5位,为16 317美元。而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黑山为59.48亿美元,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 217美元,位于第1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斯洛文尼亚,其GDP仅为第9位,468.49亿美元。阿尔巴尼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GDP总额以及人均GDP在中欧范围内都较为落后,分别为133亿美元和4 597美元。由图1可看出波兰的GDP总额远高于其他国家,近乎是第二名捷克的2.5倍,而其余国家的GDP总额相差不大。16国整体人均GDP为11 667.7美元,居民购买力相对较强,生活水平较好(图2)。

图1 2013年中东欧16国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图2 2013年中东欧16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五、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及国内沿途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中东欧物流通道沿途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各种生产要素有各自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资源条件处于劣势,但由于工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产业经济方面又独具优势,整体上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多式联运具备充足的货源。而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具有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东部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这就能够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增加适箱货源,进一步促进中东欧物流通道的发展。为了更加合理规划中国-中东欧丝绸之路物流通道联运集货网络,各国要立足于东部地区现在所具备的条件,进一步明确中西部地区未来工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以东部集货网络规划为基础,中西部提前布局为导向,更为全面综合地考虑整个物流通道集货网络的布局规划。从上述分析还可发现,中亚国家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内外环境的特点,选择了以“扩大内需为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思路来发展经济,采用“增强内功,积极应对”的策略来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签订了多项经济贸易合作的规定,这成为促进中亚经济的重要因素。尽管东欧中亚国家经济转型已结束,也看到了复兴的希望,但市场机制不健全,各环节运转不协调,基础设施薄弱,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度不够,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等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尚未解决,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回升极不稳定,要实现经济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东欧各国均处于增长阶段(除了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为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为1.52%,高于平均值的国家有8个,分别为拉脱维亚4.1%、罗马利亚3.5%、黑山3.5%、立陶宛3.3%、马其顿3.3%、塞尔维亚2.4%、波兰1.6%、波黑1.6%,其中最高的是拉脱维亚,最低的是斯洛文尼亚和捷克,为-1.1%。通胀率平均值为2.3%,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国家,该16国家通胀率都不太高,但是塞尔维亚的通胀率高达12.2%,同时其失业率也是最高的,为22.4%。塞尔维亚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说明虽然其经济正在迅速复苏,但是金融危机的坏影响仍然十分严重。

参考文献:

[1]刘作奎.中东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问题研究,2014(4):72-82.

[2]吕雄鹰,余静,王显璞,等.国内外物流通道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2):5-8.

[3]杨鹏.通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马宁.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投资,2013(S1):17.

[5]赵艳.第三方物流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J].中国储运,2005(1):34-36.

[6]窦菲菲.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竞争中的挤出和转移效应[J].国际经济合作,201(1):39-45.

(责任编辑周江川)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GL100);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KJTD201318)

作者简介:刘晓敬(198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doi:【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2-0026-07

Analysis on Regional Macro-Economy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iddle-Eastern European Logistics Channel

LIU Xiao-jing1, LI Si2

(1.Chongq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hongqing 400020, China;2. College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With that the world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ly, the middle-eastern European logistics channel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market potential in China and the middle-eastern European market. The logistics channel not only promotes China’s economic tad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layout, but also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in other countrie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gional macro-economy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middle-eastern European logistics channel.

Key words:middle-eastern europe; logistics channel; macro-economy; regional economy

猜你喜欢
中东欧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